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296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后是否发生UEDVT将患者分为UEDVT组和非UEDVT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穿刺置管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UEDVT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R软件构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UEDVT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该列线图模型对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UEDVT发生风险的区分能力,采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对肺癌化疗患PICC置管后UEDVT发生风险的校准能力。结果 296例患者中,51例发生UEDVT,UEDVT发生率为17.2%。UEDVT组中有糖尿病、血栓史、肿瘤分期>Ⅱ期、导管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者占比及血浆D-二聚体(D-D)高于非UEDVT组,置管时间长于非UEDVT组(P<0.05)。多因素Log...  相似文献   

2.
《内科》2016,(5)
目的探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感染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降低血液透析感染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血栓发生率、白细胞计数、中粒细胞数百分比以及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86%和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1.43%和1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粒细胞数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71.4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更为满意(P0.01)。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发生率、血栓发生率,降低患者白细胞计数、中粒细胞数百分比,提高透析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肺癌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8例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67)和非血栓组(n=171)。记录并分析肺癌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时间段,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67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患者中71.64%发生于置管后14d内,17.91%发生在置管后15-30d内,10.45%的患者发生在置管后30d后。最早发生在置管后2d,最晚发生在置管后93d,平均发生时间为(15.32±7.54)d。年龄、性别、穿刺静脉、穿刺肢体、导管型号、导管留置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病有密切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右侧穿刺、导管型号大、纤维蛋白原4g/L为肺癌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对肺癌化疗导管相关性血栓高危患者加强监控,详细评估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置管部位下,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将与血栓发生相关联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的老年患者405例,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股静脉组46例,颈内静脉组40例,锁骨下静脉组319例。又根据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31例,非血栓组374例。对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锁骨下静脉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5.0%vs 15.0%,19.6%,P<0.05,P<0.01)。血栓组既往静脉血栓病史明显高于非血栓组(19.4%vs 6.4%,P<0.05)。结论老年患者通过锁骨下静脉途径进行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最低;静脉血栓史对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同样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在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肝切除术的7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置静脉导管的方式将其分为耐高压注射型PICC组(36例)和CVC组(34例)。分析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次数、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耐高压注射型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耐高压注射型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中位数:14 d vs 7 d;z=-4.983,P <0.001),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1%(11/36) vs 41%(14/34);χ2=0.859,P=0.354]。耐高压注射型PICC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静脉炎(5例),而在B组中未观察到静脉炎的发生(χ2=3.2...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6,(6)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将160例淋巴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小组式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静脉导管(PICC)意外终止使用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跌倒6例(7.50%),因PICC导管出现意外而终止使用23例(28.7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63.00%。观察组患者无跌倒事件发生,因PICC导管出现意外而终止使用5例(6.2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2.07%。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PICC导管意外终止使用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对行静脉化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与PICC在胃癌患者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63例,按照不同的输液途径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研究组的留置时间为(153.05±9.05)d,高于对照组的(4.00±0.64)d(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研究组精神状态、自理能力、手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胃癌患者化疗中采取PICC置管较静脉留置针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护理中PICC技术的临床效果,旨在提高肿瘤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未采用PICC置管技术,研究组应用PICC置管技术。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置管操作时间与导管留置时间、疼痛程度、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将其病情已稳定在可控范围内,并呈现好转趋势。研究组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与导管留置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NR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21%)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术在肿瘤护理中的作用显著,能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PDCA护理干预在白血病PICC(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PDCA护理干预手段。观察两组PICC置管留置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干预手段的实施利于改善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疗效,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延长置管使用时间,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行PICC的脑出血患者246例,按是否发生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无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组(A组)232例,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组(B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体积、血肿累及脑室情况、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情况、昏迷时间、感染史、糖尿病发生情况,并分析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酗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GCS评分为3分者所占比例、血肿体积、血肿累及脑室者所占比例、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者所占比例、昏迷时间、感染史、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9.508,95%CI(5.039,15.528)〕、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OR=3.025,95%CI(1.812,7.354)〕、昏迷时间≥1周〔OR=5.711,95%CI(1.123,19.780)〕、糖尿病〔OR=15.547,95%CI(1.382,74.898)〕为脑出血患者PICC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昏迷时间≥1周、糖尿病为脑出血患者PICC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应用风险分级护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1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为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05)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105)行常规护理与风险分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DVT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分级护理可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应用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风险。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接受PICC患者17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CRBSI的发生风险,并对国内住院患者PICC发生CRBSI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入选的172例患者中,61.7%置管发生在普通病房,38.3%置管于神经重症监护病房;87.8%合并尿管留置,29.7%合并机械通气。本研究共置管183例,中位置管时间35d,6例患者发生CRBSI,发病率为0.6/1000个导管日。9篇文献报道的国内有关PICC发生CRBSI的风险多集中于肿瘤患者,报道感染率差异性较大[(0.26~33.10)/100个导管]。结论 PICC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发生CRBSI的风险低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尚需进一步评估其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血栓形成提供科学合理的实施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行PICC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基础疾病、发病诱因),记录患者PICC置管现状及PICC管理情况(PICC置管时间、留置天数、管道护理次数、肝素使用频次、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时间、血栓处理方式、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抗生素使用情况、腹腔感染情况、多器官功能受损情况),对PICC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PICC相关感染患者共10例,细菌检出7株,革兰氏阳性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2株,真菌检出1株。发生血栓形成的患者共5例,导管血栓形成有效预防的51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感染呈高龄化趋势,住院天数越长、基础疾病越多、伴发器官功能状态越差,感染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航天中心医院NICU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NICU住院患者317例,根据患者置管方式不同分为PICC组134例和CVC组183例,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导管相关性症状性血栓形成(SCRDVT)、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及严重置管操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差异。结果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19.8±10.4)d vs (14.9±9.0)d,P=0.001];SCRDVT发生率显著高于CVC组(7.5%vs 1.6%,P=0.010)。PICC组与CVC组CRBSI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0%vs 6.0%,P=0.988);PICC组无严重置管操作损伤发生,CVC组2例,其中气胸1例,误置入锁骨下动脉1例。结论 NICU患者中,PICC较传统CVC有更高的SCRDVT发生风险,但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采用集束干预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室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并未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另选择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8例作为实验组,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发生之间明显较长,股静脉置管率明显较低,锁骨下静脉置管率明显较高,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延长发生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胃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92例胃癌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静脉炎、导管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穿刺点渗血、血栓5类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静脉炎,1例穿刺点渗血。对照组出现7例静脉炎,3例穿刺点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各2例,1例导管堵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胃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我院收治的38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为94.7%,对照组为73.7%,组间差异显著(P0.05);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4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PICC带管出院患者5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导管维护健康知识掌握评分、PICC知识掌握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护理后导管维护依从率、总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维护健康知识掌握评分、PICC知识掌握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健康知识掌握评分、PICC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率和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PICC带管出院患者5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导管维护健康知识掌握评分、PICC知识掌握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护理后导管维护依从率、总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维护健康知识掌握评分、PICC知识掌握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健康知识掌握评分、PICC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率和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输注甘露醇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液,浅静脉留置针,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增添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浅静脉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突发心脏疾病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浅静脉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突发心脏疾病发生率[(3.1±0.6)天、(45.7%)、(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0.6)天、(85.7%)、(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应用护理干预于输注甘露醇患者静脉留置针中,可有效增加静脉留置针时间、降低静脉炎及突发心脏疾病发生率,使得甘露醇更好地发挥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