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结核疾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统计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肺结核疾病治疗的78例患者的诊断数据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痰培养结核菌阳性证实为肺结核;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与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CT诊断确诊77例,确诊率为98.7%;X线诊断确诊70例,确诊率为89.7%(P <0.05);CT诊断确诊病变部位77处,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8.7%;X线诊断确诊病变部位67处,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5.9%(P <0.05)。结论:肺结核疾病早期诊断中CT检查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与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从而为后续干预治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至我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共计120例,均分别采取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早期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6.36%、52.73%,P<0.05;中晚期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0.00%、95.38%,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时,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其中早期病变患者推荐X线钡餐造影,中晚期患者推荐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老年性肺结核患者应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X线、CT诊断,观察诊断结果,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X线诊断准确率为96.43%,CT诊断准确率为93.57%,二者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肺结核病变分布情况:上肺部53例,中下肺部47例,双肺广泛分布40例;影像学特征:纤维空洞性病变60例,陈旧性钙化灶35例,渗出增殖性病变25例,干酪样肺炎20例。结论:在老年性肺结核诊断中,X线可准确显示病变部位与类型,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可作为临床防治与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与X线钡餐造影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行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X线检查的早期阳性率高于CT检查(P<0.05),但是中晚期阳性率低于CT检查(P<0.05);同时,影像学表现:X线钡餐造影中,可见局部食管黏膜呈现出扭曲、紊乱的状态,黏膜毛糙且皱襞不规则;而CT检查中,则以食管腔内软组织呈块形或同心圆性增厚为主要表现。结论:X线钡餐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CT检查诊断中晚期食管癌的准确率较高,应该结合两种检查方法,使诊断准确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结肠癌的表现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发生部位:升结肠癌10例,降结肠癌6例,乙状结肠癌14例;组织类型:腺癌26例,黏液腺癌3例,乳头状腺癌1例。CT表现为病变肠管增厚,腔内肿块,肠腔狭窄及其浆膜面毛糙,病变侵犯邻近器官,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检查对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MR影像诊断技术在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我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CT、MR以及X线检查,比较不同方法诊断肩锁关节脱位的准确率。结果:X线检查诊断准确22例,漏诊5例,误诊3例,X线诊断准确率为73.3%;CT准确诊断26例,漏诊2例,误诊2例,其诊断准确率为86.6%;MR检查准确诊断29例,1例漏诊,其诊断准确率为96.7%,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653,P<0.05)。结论:在肩锁关节脱位诊断中,应用MR影像诊断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效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等情况发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X线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X线及螺旋CT检查,最终以手术结果为诊断依据,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联合腹部X线在肠梗阻、各梗阻类型及梗阻原因中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螺旋CT与腹部X线单独应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联合X线可有效提高肠梗阻诊断准确率,鉴别其梗阻类型及原因,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早期表现,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73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早期显示能力。结果:X线发现Ⅰ-Ⅱ期ANFH31例,诊断准确率42.5%(31/73);CT发现Ⅰ-Ⅱ期ANFH43例,诊断准确率为58.9%(43/73);MRI发现Ⅰ-Ⅱ期ANFH65例,诊断准确率为78.2%(57/73)。结论:X线平片难以发现ANFH的早期表现,MRI是显示早期ANFH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诊断价值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早期筛查胸部X线联合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随后,再进行CT检查,对影像学检查为肺部感染的患者经痰培养方法进行确诊。统计胸部X线联合CT检查的肺部感染早期检出率和阳性率。结果:X线联合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6.0%,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CT检查的阳性率为66.67%,X线检查的阳性率为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联合CT检查并经过痰培养确诊的32例患者的CT影像显示感染类型有混合感染、真菌感染、非特异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类型,其图像特征主要呈现肺部实变影、结节影、磨玻璃影、线样影/磨玻璃样等。结论:在肺部感染早期筛查中X线检查与CT检查均有一定的准确率,而两者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整体的诊断准确率并能够获得肺部感染类型及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纵膈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我院接收诊治的40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螺旋CT和MRI以及X线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比较患者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40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中有23例为中央型肺癌,17例为周围型肺癌;发病位于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10例,左肺下叶4例;病理类型为鳞癌22例,小细胞癌10例,腺癌8例。经螺旋CT检查,发现患者肺门表现出结节状,肿瘤边缘形状不规则,且肿块外缘呈现出分叶状、毛刺状,患者表现为纵膈淋巴结肿大,并且伴随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症状。经MRI检查,患者除了上述螺旋CT检查中的表现以外,还能够相对比较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胸膜、胸壁以及胸椎均明显受到肿块的侵犯。螺旋CT检查、MRI检查的准确率均较高,且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与MRI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螺旋CT和MRI对纵膈型肺癌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取得不同的影像学表现,与常规X线检查比较,螺旋CT和MRI对纵膈型肺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较高,诊断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食管入口病变的临床以及X线和CT表现,探讨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临床、手术、穿刺和病理证实的食管入口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34例均行CT检查,其中27例行增强前后CT扫描,7例仅行CT平扫。34例中有28例行X线钡剂检查。结果:34例食管入口病变包括原发于食管入口的肿瘤14例(鳞癌12例、未分化癌2例)、食管入口括约肌肥厚3例、食管入口憩室5例、食管入口损伤12例。34例食管入口病变均有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食管入口癌的中晚期,吞钡检查可见食管入口黏膜破坏。肿瘤早期CT表现不明显,中晚期病人食管入口壁可有不规则增厚或肿块。环咽肌肥厚者,CT表现为食管壁局部增厚,黏膜光滑。食管入口憩室者,CT表现为食管入口侧壁不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吞钡可见食管一侧囊袋状龛影,有钡剂进入。食管入口破裂者吞钡时,可见钡剂溢入颈部软组织,2例食管入口破裂、穿孔并发纵膈脓肿者CT可见上纵膈增宽,增强扫描后见低密度脓腔。结论:X线钡剂检查对食管入口病变的诊断,目前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易被患者接受。CT对食管入口肿瘤的定性、分期,对食管入口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若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1999年10月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结果:患者男9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51.4岁;平均发病时间3.4个月,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者11例,其中腺癌10例,平地滑肌肉瘤1例,位于横部者1例,为腺癌。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疼痛(10/12),黄疸(9/12),上消化道出血(7/12),恶心呕吐(7/12),消瘦(10/12),诊断方法主要有胃肠钡餐造影,纤维十二指肠镜,ERCP、B型超声和CT。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以腺癌为主,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根据临床症状选择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主。  相似文献   

13.
超声内镜对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超声内镜、内镜、X线钡餐造影和CT比较研究法,评价66例EUS诊断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价值。结果:66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的发生率依次为壶腹癌、壁外肿瘤压迫、壁外脏器压迫、粘膜下肿瘤、息肉、乳头炎、十二指肠癌、鲍氏腺瘤、淋巴瘤。对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总诊断符合率EUS为93.94%,明显高于内镜(75.76%)和钡餐造影(53.03%)。EUS对息肉、鲍氏腺瘤、乳头炎的诊断符合率低于内镜,对壶腹癌、十二指肠癌、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则与内镜相当。EUS系目前确诊十二指肠粘膜下肿瘤及壁外压迫病灶的最佳方法。结论:该资料显示EUS诊断十二指肠隆起性病灶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肋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X线和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肋骨LCH患儿15例;所有患儿均行X线胸部正位片和胸部CT平扫检查,其中4例加行CT增强扫描。患儿发病年龄1个月-12岁,中位年龄3岁;男性9例、女性6例。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患儿中,8例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3例伴局部疼痛,其余病变无明显症状。7例表现为肋骨单发病灶,其中3例仅表现为肋骨病变、4例伴其他系统病变。8例为多发病灶,均伴发其他系统病变。15例共25个病灶中,胸片只发现19个;有2例共6个病灶胸片未发现明显病变。X线胸部正位片病灶检出率为76%。病灶在X线胸部平片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CT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多囊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12个病灶(48%)可见硬化;3个(12%)伴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与骨病变伴行,增强后软组织肿块表现为明显强化。结论儿童肋骨LCH的X线胸部正位片检出率相对较低,需行CT对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情况进一步评价。发生在儿童肋骨的类圆形或多囊性、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或不伴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常提示LCH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Primary duodenal carcinoma is an uncommon tumor that tends to be diagnosed late in its course because of a symptom complex compatible with many benign diseases. We reviewed the cases of five patients with duodenal adenocarcinoma treated at Norfolk General Hospital from 1973 to 1983. Periampullary tumors were excluded. The most common symptom, nausea and vomiting, was present in four patients, all of whom had microcytic anemia; in three, tests showed blood in stool specimens.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eries was suggestive of carcinoma in all patients. One of the lesions was proximal to the ampulla, while the other four were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portions of the duodenum. Only three of the lesions could be seen on upper GI endoscopy, and in only one of the three was the biopsy specimen positive for malignancy. At laparotomy, two patients had resectable lesions, but only segmental resection was done. Three patients had unresectable disease because of liver metastases and/or involvement of the root of the small bowel mesentery. Because delay in diagnosis of duodenal carcinoma may prevent successful resection, greater awareness of the possibility of these uncommon lesions, along with aggressive diagnostic work-up, may result in a higher percentage of cur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踝关节扭伤导致踝关节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进行X线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多层螺旋CT作对比。结果:5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检查证实为骨折。其中中X线检查诊断出45例,诊断符合率为90.00%。其中包括9例内踝骨折,11例外踝骨折,19例踝骨粉碎性骨折,5例距骨骨折,1例合并根骨骨折。5例为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合并关节囊肿胀。结论:X线检查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诊断符合率高,X线表现中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合并关节囊肿胀的患者需要着重考虑是否存在踝关节骨折。该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以ASAS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43例发生骶髂关节病变。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P<0.05)。MRI对Ⅰ级、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囊肿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和CT,其不仅能够有效检出骶髂关节病变,而且能对不同分级、不同类型骶髂关节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伴局灶癌变)的临床和CT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59-76岁,中位年龄61.5岁。结果本组12例均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为局部结节或软组织肿块,最大径8-37 mm,平均(17.5±8.8)mm,2例伴局灶癌变者最大径分别为37和18 mm。10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欠清。12例均无浆膜面累及,周围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11例中度强化、1例伴局灶癌变病例呈较高程度强化。6例伴胆管系统扩张(5例轻度、1例中度),其中4例同时伴胰管扩张。结论十二指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多表现为边界清楚、中度强化结节影,邻近乳头区可引起胆管轻度梗阻,瘤体大或强化明显者提示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作过钡餐胃肠造影(对其中2例曾作过X线电影摄影)并经手术证实的5例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进行病例分析,结合既往文献复习进行探讨。结果 5例因十二指肠第二、三段有扩张,并有强烈之顺逆蠕动及十二指肠第三段的特征性切迹,改变体位钡餐能通过十二指肠的征象,均予术前作出正确诊断。结论 对临床疑为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如遇疑难病例则可考虑作CT血管造影等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提高PPNET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 X线平片、CT、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10例PPNET中,3例位于胫骨,1例位于肱骨,2例位于胸壁,2例位于骨盆,1例位于腹股沟,1例位于腹膜后。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伴有骨质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CT扫描中,表现为不规则的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伴有环状骨质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5例发生于软组织的PPNET表现为边界不清且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伴坏死、囊变,增强后呈中等程度以上不均匀强化;MRI中,10例发生于骨骼及软组织的PPNET,均表现为T1WI均呈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病例可见分隔样强化。病理形态上Homer-Wright菊形团为其特异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肿瘤均表达CD99,并不同程度地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S-100、Vimentin(波形蛋白)等。结论: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可提高PPNET诊断的准确性,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