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老年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741-1742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本文将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血液透析的低血压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并对血液透析的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
韩敏  王俐 《山东医药》2004,44(32):60-60
血压降低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指透析时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者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主要原因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浆渗透压下降、植物神经病变、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透析液成分及温度不合适、透析过程中进餐、营养不良及贫血、服用降压药或镇静药。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们共为71例患者行血液透析2865次,其中256次发生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占8.9%。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机制复杂,预防和治疗亦较为困难,严重影响了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为提高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认识,规范其诊断与防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肾病与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血液透析低血压防治专家组基于目前临床研究结果,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制定了《血液透析中低血压防治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与肝硬化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6月1日-11月30日于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因肾衰竭而维持血液透析且HBsAg阳性的患者23例,根据是否进展至肝硬化,分为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分析2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慢性乙肝组共进行血液透析975例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透析病人慢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3例确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如严格限制液量保持液体平衡、设计个体化透析方案、静滴多巴胺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给予中药煎服,每天1剂,6d为一个疗程,间隔7d,长期服用。随访3年,记录血压变化,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肾上腺素a受体,心功能变化抵抗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病人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血清肾上腺素水平虽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P〉0.05),但肾上腺素受体抵抗及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病人的肾上腺素受体功能增强血管反应性,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持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10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8 139例次患者发生低血压1 676次,发生率为9.24%。主要原因包括有效循环容量的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及透析液因素、降压药等方面,所有患者经抢救治疗后均好转,无一例死亡。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控制超滤脱水量,制定合理的透析方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是预防血透并发低血压发生和保证透析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病因,探讨针对主要病因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在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21例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前1个月收集低血压患者的病因资料,第2个月为调整分析期,运用柏拉图分析法结合鱼骨图解析,找出低血压主要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宣教及调整治疗方案;第3个月再次统计低血压发生率及具体病因,比较干预治疗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及病因的变化.结果 低血压主要病因是脱水量/干体重>5%、糖尿病、透析过程中进餐、透析前不合理服用降压药物等,21例患者干预前后2个月共行血液透析534例次,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干预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7% (39/260)和3.3%(9/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多出现在透析后3小时.结论 对不同患者寻找低血压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重点宣教及个体化透析,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品管圈在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01~2016-06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7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07~2015-12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7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预防便秘措施,观察组予以品管圈管理,观察对比两组便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予以品管圈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便秘发生率,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降低糖尿病护理风险的管理中,对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建立健全品管圈活动小组,活动前,识别和评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护理风险要素,确立的主题是减少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护理风险管理,对有关质量提升工作进行开展。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病室保管胰岛素(insulin)由83.9%的合格率提升至96.8%,医院护理工作人员测定末梢血糖由92.9%的操作合格率提升至99.6%,在考核中,整个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知识掌握情况显著提升,由73.8%的优秀率提升至92.9%,糖尿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由2013年6起减少到2014年2起,糖尿病病人知识掌握大幅提高,由2013年8l%的掌握率提升至2014年的9l%。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透析患者存活时间延长,透析人群中老龄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由于老年患者自理能力差,这些患者多数以血液透析(HD)为主.以我院肾脏病研究所为例,在长期HD人群中,65岁以上患者占27.5%,70岁以上患者占19.8%,80岁以上患者占6.4%.老年患者一大特点是HD中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我院有症状性透析70%以上发生于老年患者.这些症状主要包括透析中低血压、晕厥、心律失常,其他少见症状包括出血、中风梗塞等.其中低血压是最常见急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墨玺霞 《内科》2012,7(6):621-6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替代疗法之一,透析过程中约有20%~50%患者出现低血压,且常伴有明显的低血压症状,特别是老年人,若不及时抢救会导致心脏停搏n’。为预防低血压及意外的发生,笔者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龙凤川 《内科》2013,(6):609-6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其与低血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0例透析龄6个月以上的肾病患者,依据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变化分为透析低血压组(A组)和血压不变组(B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在高频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低频功率和功率变异比值明显低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近似熵在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A组明显低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发生透析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品管圈(QCC)在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脑卒中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研究组79例。研究组开展QCC活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便秘19例,发生率24.05%;对照组发生便秘48例,发生率为60.76%。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 QCC活动可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参与者满意和本组所有成员为共同解决问题而自豪,最终使社会获益并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途径[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住院患者越来越多,有关患者住院期间跌倒事件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疗法中的并发症之一是低血压,其发生率为25%~50%。及早发现预防,及时处理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对维持透析治疗,提高透析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付文静  张沛  邓英辉  贾强 《山东医药》2011,51(40):97-9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例稳定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进入研究前已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2个月以上。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24周,维持使用原透析处方及用药,观察患者透析前血压、透中最低血压的变化和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情况,以及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血红蛋白及脱水量和透析后体质量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和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血压在治疗12周后明显改善(P〈0.05)并达到稳态,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继续治疗12周后低血压发生率未再发生显著性变化;脱水量在12周后有增加,透析后体质量在12周后有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应用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张葡萄糖预防终末期糖尿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半年的血液透析治疗,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中行100毫升葡萄糖(50%)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变化、低血压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小时收缩压为(127.21±7.23)mmHg,对照组治疗后1小时收缩压为(100.02±7.89)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25%,两组比较 P〈0.05。另外,两组透析3小时、透析结束及晚饭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应用高张葡萄糖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低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慢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著的低血压是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主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目前有以下两种类型。①血透 (HD)中发生的低血压 :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最常见表现 ,发生率为 30 %~ 4 0 % ;②慢性持续性低血压 :特征是透析间期收缩压仍持续低于 10 0mmHg[1] ,发生率为 5 %~ 10 % ,在长期HD的患者中更为常见[2 ] 。在腹膜透析患者中 ,慢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在 12 %左右 ,其中约 1/ 3病因不明[3] 。慢性低血压HD患者主诉较多 ,症状较重 ,如透析间期眩晕、易疲劳、乏力、视力模糊、头痛、意识错乱、直立性低血压、肢端厥冷、性欲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血透(HD)患者日益增多,老年人在HD中易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我院1993~1997年老年(>65岁)HD患者12例,共行HD1372例次,发生低血压166例次。现对HD中发生的相关性低血压进行病因和处理情况分析。1 临床资料我院同期HD者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共行血透5488例次,按年龄分为4组,低血压发生率临床统计见表1。超滤量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设置(1~3-5kg,平均2-95kg),4组间无差异。HD均为苏打透析,常规血流量(200~250ml·min-1…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血镁与低血压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血镁与低血压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17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方案为每周3次,每次4 h.分别于透析0、1、2、3、4 h测血镁、血钙、血钾,同时测量血压,对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事件者及时适当补充25%硫酸镁.结果 透析过程中随时间延长,血镁、血钾逐渐降低,血钙逐渐升高(P均<0.01).共发生低血压事件245例次,发生率7.99%;血镁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r分别为0.638、0.679、0.699,P均<0.01);大部分发生低血压事件患者补充25%硫酸镁后血压恢复性上升.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血镁下降是低血压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