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道钡剂检查和内镜检查难以明确的出血,病因主要有溃疡、肿瘤、血管畸形等,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本报道1996—2001年2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因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行DS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DSA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造影,分析造影征象以对出血部位和病因作出诊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采用栓塞、药物收缩血管等方法进行介入治疗,并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导丝或导管进行术前定位。结果:DSA检测出血病灶的阳性率为43.3%,其中小肠出血占37.9%,结肠出血占62.1%。手术和造影证实,肿瘤性出血8例(27.6%),非肿瘤出血21例(7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并且在造影中发现出血部位后置入标记物,可以为手术中寻找病变部位提供很有效的定位标记。  相似文献   

3.
DSA成像技术在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应用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吴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0):7463-7464
目的:探讨DSA成像技术在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参数,对5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情况对部分患者行超选择性DSA检查。结果:55例中,31例获得满意的DSA检查效果,出血部位和原因诊断清楚,通过介入治疗成功地达到了止血目的;24例未能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结论:良好的DSA成像质量是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小肠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手术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明确诊断为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采用小肠部分切除或肠壁部分切除术切除病变肠管.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痊愈.术后无腹腔感染、肠瘘、小肠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肠出血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及时剖腹探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动脉溶栓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股骨头颈区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关节活动度改变、髋部疼痛改变、治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股骨头颈区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闭塞血管再通或明显出现侧支循环血管,同区域血管明显增多、增粗并延长,静脉回流通畅,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对髋部疼痛的治疗总有效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实施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全部150例患者中,118例明确出血部位,诊断阳性率为78.67%。118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均成功止血。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利于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明确出血部位,通过介入治疗可有效、安全的止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胃镜、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均未明确消化道出血部位及瘸四曲病人行肠道血管造影、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结果: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小肠肿瘤及小肠憩室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分别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出血血管栓塞,内镜下介入治疗及外卞牛手术治疗。讨论:对于不明碌因的消化道出血病人选择性做肠道血管造影、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剖腹探查是明确诊断的有效方法,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小肠出血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宏伟 《临床医学》2008,28(11):16-17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以肿瘤为多见(22例,占51.16%),其余依次为血管病变(9例,占20.93%),炎性肠病(8例,占18.60%),小肠憩室(4例,占9.30%)。经胃镜检查诊断4例,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诊断6例,DSA检查诊断4例,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诊断29例。结论肿瘤是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DSA在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探索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小肠血管疾病并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诊断过程结合其中5例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反复黑便或慢性贫血是小肠唯一的症状或体征,常规胃、肠镜及钡餐检查可无异常发现。10例均经DSA检查后确诊为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其中5例经手术切除结果与病理相一致,术后随访无再次出血及贫血。结论: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DSA是诊断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的可靠方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均因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而行腹部内脏血管造影。对造影中采集的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的图像进行实时分析。结果 15例中阳性12例,阴性3例。12例阳性者包括动脉瘤2例,肿瘤2例,血管畸形4例,原因不明造影剂外溢4例,其中2例经血管内注入垂体后中素后止血。结论 出血期行急诊DSA,大多数病例可明确诊断或确定出血部位,且对血管病变较内窥镜、钡剂造影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肠出血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贵恺  荣绍元 《临床荟萃》2005,20(16):951-953
小肠出血临床上并非常见,在所有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占3%~5%,以往由于诊断技术的限制,大多需手术或术中内镜确诊。近年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特别是胶囊内镜的出现,小肠出血确诊率明显提高,下面就小肠出血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血管的DSA造影技术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肠血管的造影技术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肠血管病变的DSA资料,对肠血管造影的技术要点做一分析和总结。结果:11例中8例为肠血管畸形,主要表现为局部增多增粗的畸形血管团,有的伴有造影剂外溢。3例为小肠占位,其中1例为化学感受器瘤,2例为小肠平滑肌瘤,主要表现为动脉期网状肿瘤血管,实质期一定形态的深度染色。结论:肠血管的DSA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次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结果 60例次中, 非出血期26例次血管造影,阳性12例次(46.15%);出血期34例次血管造影,阳性27例次(79.41%).结论 消化道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部位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出血部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或经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治疗.结果:DSA诊断阳性率为85.7%(18/21),介入治疗成功率88.9%(16/1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放射学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非肿瘤性小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利用肠系膜血管造影及腹腔镜下亚甲蓝定位,行腹腔镜小肠切除治疗的11例非肿瘤性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DSA亚甲蓝染色并行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空肠血管发育不良2例,回肠血管发育不良6例,回肠憩室3例。结论:DSA造影联合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小肠出血的外科治疗,能够精确切除病灶,具备最小创伤侵袭和最大程度保护小肠、缩小切除范围等优点,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动脉、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获得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神经缺损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7例,行超选择性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117例患者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诊断,其中脑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14例,烟雾病7例,未发现异常34例,总阳性率70.94%。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阳性率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应常规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相似文献   

18.
三维DSA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是否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均在破裂急性期行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应用二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A组,25例)和应用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B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DSA曝光次数和造影刑的用量。结果:两组中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应用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减少总曝光次数(P〈0.01),不仅在选取参考图像时曝光次数减少(P〈0.01),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曝光次数也减少(P〈0.01)。两组造影剂的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从多方位观察颅内血管的结构,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图像,从而可减少DSA的曝光数目。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盆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各项技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盆腔动脉DSA.重点探讨体住设计、各项造影技术参数的选择应用。结果:32例患者,子宫肌瘤13例、恶性肿瘤7例、肿瘤出血3例、产后大出血5例、不明原因出血4例,共行DSA175例次,157例次清晰显示病变,18例次造影失败。31例患者成功进行介入治疗.1例产后大出血栓塞不全。结论:盆腔动脉DSA技术因素的正确运用有助于病变的显示、诊断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DSA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常规检查大多能明确诊断,但部分患者虽经各种检查仍不能找出出血原因及部位,往往要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方能发现其原因及部位。作者回顾分析DSA对39例消化道出血诊治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