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定位在失血性休克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1例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高频超声定位和体表定位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两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以及误穿动脉、血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75.0%,观察组为9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穿刺置管时间为(267±37)s,观察组为(216±33)s,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8例误穿颈内动脉,观察组无一例误穿动脉(P〈0.05)。结论高频超声定位下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优于体表定位下的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探讨PICC的扩大应用。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 例)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率无差异。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珉 《上海护理》2012,12(6):24-26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MST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和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PIC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前利用彩超进行辅助定位对置管的成功率、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1-03-2011-10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前利用彩超探查血管走形进行定位的患者共20例作为超声协助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传统盲穿法患者20例作为盲穿对照组,观察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一次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结果:超声协助组穿刺时间为5.3±0.83min,盲穿对照组穿刺时间为7.3±2.71min。超声协助组穿刺一次成功率100%(20/20);盲穿对照组一次成功率75%(15/20)。超声协助组并发症发生率0%(0/20);盲穿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4/20)。结论:在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前利用彩超探查血管走形可以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设备要求低,作为锁骨下静脉置管前的保障措施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和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相比,探讨超声预定位方法在ICU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2名住院医师,分为2组,对照组(利用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组)6名医师,每人15例患者,超声组(利用超声预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组) 6名医师,每人15例患者;两组共计180例患者。观察并比较18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主治医师操作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PACHEII评分、凝血功能及困难置管因素等)一致。超声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第一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vs 92.22%,P<0.05; 87.78% vs 70.00%,P<0.05。超声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及主治医师操作率均低于对照组,9.44±2.27 vs 10.56±4.03,P<0.05;2.22% vs 12.22%,P<0.05。超声组置管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 vs 21.11%,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超声组误穿动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 vs 13.33%,P<0.05,而其他并发症如局部血肿、气胸、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和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相比,应用超声预定位方法可以明显增加ICU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主治医师操作率,同时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对ICU住院医师普遍开展超预定位方法指导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颈内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目前一般采用盲穿法 ,并发症较多 ,且一次成功率偏低。作者采用超声实时显像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 ,并与盲穿法在并发症、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60例患者均为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正、瓣膜成形及置换手术的病例 ,男 33例 ,女2 7例 ,年龄 7~ 75岁。应用超声引导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超声组 ) 30例 ,应用盲穿法 (盲穿组 )30例。所有穿刺均由同一人完成。超声引导使用美国LOGIQ 4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7 5M线阵探头 ,自带穿刺导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肥胖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肥胖患者5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组,即观察组25例,体表定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组,即对照组25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和穿刺24 h内及1周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6.0%,平均穿刺时间(8.2±0.8) min,平均穿刺次数(1.2±0.8)次,首次试穿成功率68.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72.0%,平均穿刺时间(17.2±1.9) min,平均穿刺次数(2.4±0.2)次,首次试穿成功率28.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24 h内误伤动脉与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刺1周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较体表定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更加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准备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多普勒引导组(A组)、超声多普勒定位组(B组)和传统置管组(C组),每组各20例.A组、B组均应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实时立体定位.A组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直视下进行操作;B组先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继而完成操作.C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完成操作.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等.[结果]A、B组穿刺置管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0.05).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B组为95%,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亦显著高于B组(P〈0.05).A、B组未见明显并发症,C组穿刺后出现一侧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成功率最高,操作时间最短,并发症最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法和超声引导法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差异。方法选取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68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穿刺组(引导组76例)和超声定位组(定位组92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和血液透析平均血流速的差异。结果与引导组相比,定位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可获得更高的血流速(P<0.05),两组中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透析平均血流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相比,超声定位法置管时间更短;超声定位法股静脉置管可获得更高的透析血流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肱动脉穿刺置管在重症监护室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盲穿组和超声组,各40例,盲穿组采用触摸法定位穿刺肱动脉置管,超声组使用超声仪引导下穿刺肱动脉置管。记录穿刺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盲穿组穿刺失败10例,超声组全部穿刺成功,盲穿组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P<0.01)。盲穿组穿刺成功时间(20.6±15.1)s,超声组穿刺成功时间(10.1±6.3)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盲穿组发生血肿12例、穿刺处出血11例、出现局部感染9例;超声组发生血肿l例、穿刺处出血l例、局部感染l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休克患者中超声引导下肱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预定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名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6名医师,每名医师检查15例患者,共计18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组,超声组应用超声预定位方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和第一针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及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误穿动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vs.21.11%,3.33%vs.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局部血肿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预定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术的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同时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肾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9年10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开展临床治疗的肾衰患者64例,借助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予以划分,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方式,研究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器官移植术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其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与采用传统的体表标志法穿刺者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择2004-11/2007-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一医院收治,预计穿刺较困难的肝移植及肾移植手术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彩超定位组和对照组各35例。彩超定位组应用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实时立体定位,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定期监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表标志法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置管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穿刺置管成功后定期监控置入导管所在血管的血流情况、有无血栓形成或栓塞及飘浮导管的位置是否合适等。结果:7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彩超定位组穿刺置管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P<0.001)。②彩超定位组46次穿刺操作均一次成功,43次经颈内静脉单壁直接穿入,3例次穿过双壁,经稍退针后成功穿入,无一例次发生误穿动脉或其他并发症;对照组45次穿刺中,一次直接成功者20例次,6例次曾误穿入动脉。③21例肝移植患者均成功置入飘浮导管全程行有创心功能监测,术后监测发现4例有早期血栓形成。结论:①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用于器官移植术患者颈内静脉穿刺时进行立体定位,引导穿刺置管,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②通过术后定期监控,可了解导管位置是否保持准确及有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急症血液透析中的优缺点及留置时间,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行紧急血液净化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79例、股静脉置管组62例及锁骨下静脉置管组39例。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最长,置管并发症最少(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在紧急血液透析中可作为首选的穿刺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将改良超声辅助定位联合动态针尖法应用于需急诊手术的休克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急诊手术需深静脉置管的88例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普通超声组和改良动态超声组,每组各44例.由同一麻醉医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普通超声组患者采用传统超声平面外定位技术,改良动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的定位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268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建立透析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采用超声定位、B超引导与盲穿三种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异同。【结果】盲目穿刺组1次穿刺成功率79.1%,2次穿刺成功率9.9%,并发症发生率为10.2%;超声定位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9%,2次穿刺成功率为4.5%,并发症发生率为1.1%;B超引导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6%,无并发症发生。B超定位组及B超引导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传统盲穿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超声辅助穿刺,其穿刺成功率高,并能有效降低血透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的风险,提高穿刺安全、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需要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传统的PICC置管组、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盲穿组、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组,每组各30例,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期间的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置管使用的时间等。结果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等均优于传统的PICC置管组和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盲穿组(均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极大地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局部组织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缩短了置管使用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临床上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PICC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超声组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颈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传统组,每组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左/右置管、困难置管、所患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组、传统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超声组平均穿刺时间(13.4±5.6)s、穿刺次数(1.0±0.2)次较传统组穿刺时间(44.3±19.9)s、穿刺次数(1.4±0.5)次明显减少(P=0.000)。传统组与超声组动脉穿刺、局部血肿、气胸、血胸、导管错位发生率分别为10%和2%、8%和2%、6%和0、4%和0、4%和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体表解剖标志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更具优势,是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建立深静脉通路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41-4643
选取我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组(观察组)和盲穿颈内静脉穿刺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总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超声引导腋静脉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盲穿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盲穿组,超声引导组穿刺并发症也明显少于盲穿组。超声引导组提高了腋静脉总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叶明辉  汪涛  黄静  胡子冬 《华西医学》2010,(9):1741-1741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对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1月对99例患者,用超声探头探测颈内静脉,测得直径及皮下距离后,沿静脉纵轴从穿刺点向近心端两点或三点定位,并沿定位标记穿刺进针。结果 B超定位下一定穿刺成功98例,无气、血胸、颈部血肿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定位能有效提高低年资医师颈内静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能相对降低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