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与肢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MRI检测,参照组接受CT检测,比较两组诊断结果与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股骨头坏死阳性确诊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1期检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在2、3、4期检出率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促进患者恢关节功能恢复提供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用于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1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实验两组,分别开展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准确率(95.00%)显著高于参照组(80.00%),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结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给予CT检查诊断以及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并将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检查组检出率72%,核磁共振检查组检出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组Ⅰ期检出率75%,Ⅱ...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股骨头坏死应用CT、核磁共振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考,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阳性率为95.08%,明显要高于CT扫描检出80.33%的阳性率(P0.05);在股骨头坏死分期的诊断上,在Ⅰ期、Ⅱ期坏死的检出率上核磁共振检出率要高于CT检查(P0.05)。结论:相比CT检查,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这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8例。参照组行CT检查,研究组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检出率,两组股骨坏死分期情况。结果:研究组检出率85.71%(24例)高于参照组50.00%(1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233,P=0.0119);参照组Ⅰ期5例;Ⅱ期4例;Ⅲ期3例;Ⅳ期2例。研究组Ⅰ期10例;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4例。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而言,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坏死分期的判定,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CT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进行了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在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的临床诊断正确率要低于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效果中,CT检查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其诊断效果不如核磁共振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CT诊断及核磁共振诊断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样本80例,均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均开展CT诊断及核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阳性检出率及股骨头坏死影像特征。结果:本次纳入80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经CT检查确诊72例,阳性检出率为90.00%,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79例,阳性检出率为98.75%,P<0.05;经CT检查,患者骨小梁结构模糊、髋臼病变、股骨头骨小梁及皮质改变等影像学特征较明显,经核磁共振诊断,骨髓水肿特征较为明显,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影像学特征,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阳性检出率更高,影像学特征更为明显,但CT诊断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病变特征中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对于疑难病变患者可联合两种诊断方式,确保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中进行骨科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187例为对象,根据检查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研究组合计94例,采用两种影像学技术联用的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合计93例,实施单一的CT技术诊断,对比其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确诊率为100.00%,对照组确诊率为82.80%,对照组间的临床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更高,优势更佳。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与磁共振诊断后,核磁共振诊断的敏感性更高,其对早期疾病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股骨头坏死应用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股骨头坏死的87例患者为对象,分别行CT、核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核磁共振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为96.55%,CT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为78.16%,数据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即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相对比CT而言准确性更为可观,可以减少漏诊、误诊风险,为患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应用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CT与核磁共振的检查效果。结果:核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95.5%,明显比CT的77.8%高,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相较于CT,核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与确诊率较高,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讨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依据其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CT检查,研究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积液检出状况和股骨头坏死检出率。结果研究组确诊率80%高于对照组52.50%,漏诊率20%低于对照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积液检出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高于CT诊断,检查的安全性和检出率相对更高,建议临床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CT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抽选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11月间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9例)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总结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本次研究49例患者经手术探查,8例患者是一期股骨头坏死,20例患者是二期股骨头坏死,13例患者是三期股骨头坏死,8例患者是四期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的总检出率高于CT(P<0.05)。核磁共振对一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高于CT(P<0.05)。对于二期、三期、四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来说,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同股骨头坏死患者的CT检查相比较来说,核磁共振的检出率高,特别是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来说,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这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早期诊治以及改善预后存在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诊断中CT与MRI诊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记录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MRI两种诊断方式,并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CT和MRI两种影像学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表现特点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参照MRI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55例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为91. 67%;参照CT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42例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为70. 00%,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准确率,差异显著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采取MRI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因此在早期股骨头诊断中应该优先选择MRI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以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7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行以CT检查,研究组(38例)行以核磁共振检查,对照分析两组诊断符合率以及临床分期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中,检出30例,检出率为75.0%;核磁共振检查中,检出35例,检出率为92.1%,研究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CT检查中,Ⅰ期5例,占比为50.0%(5/10),Ⅱ期14例,占比为77.8%(14/18),Ⅲ期8例,占比为88.9%(8/9),Ⅳ期3例,占比为100%(3/3);核磁共振检查中,Ⅰ期8例,占比为88.9%(8/9),Ⅱ期16例,占比为94.1%(16/17),Ⅲ期8例,占比为88.9%(8/9),Ⅳ期3例,占比为100%(3/3),研究组Ⅰ期和Ⅱ期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Ⅲ期、Ⅳ期诊断符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来说,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显著,诊断符合率比较高,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T、核磁共振MRI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分组,将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MRI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分期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两组线样征检出率、单一囊变检出率、骨小梁结构模糊检出率实行对比,差异性均存在,P0.05。结论:CT、MRI,均为常用的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但后者分期检出率、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更高,并且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可信度,降低漏诊率、误诊率,因此值得在临床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影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应用CT影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为A组,接受MRI(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则为B组。统计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经统计,A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4.8%,稍低于B组的91.3%,但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通过应用CT影响技术以及MRI技术,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由于这两种检查方法各有特点,因而在实际检查过程中,需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结合应用上述两种手段进行检查,以促进临床诊断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CT与核磁共振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放射科于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CT检查,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ARCO分期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RCO分型中,Ⅲ期和Ⅳ期患者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其Ⅰ期和Ⅱ期患者的占比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83-284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对其行CT、核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0%、87.50%,CT检查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50%、75.00%,核磁共振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CT诊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但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更高,且危害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CT诊断检查;观察组30例,给予核磁共振诊断,对这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分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检查结果显示确诊患者共为29例,诊断正确率为96.7%,对照组检查结果有22例确诊,诊断正确率仅为73.3%,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分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给予核磁共振诊断明显优于CT检测,不仅准确率高,而且能够有效诊断出早期股骨头坏死,加强患者的早期防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膝关节损伤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患者,并分别使用常规CT检查、核磁共振技术检查,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据本次对照实验调查来看,核磁共振技术的检出率更高,且明显高于使用常规C T检查的参照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