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艾滋病PCP确诊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及特点。结果:例1首次胸片及CT检查示双肺随机分布的多发斑片状、大片状渗出性高密度影,伴磨玻璃密度渗出影;抗渗出治疗1周复查,病变进展至双肺弥漫渗出伴实变。例2初次CT检查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渗出及部分实变影,伴间质渗出改变;抗感染抗病毒治疗5 d复查CT,双肺渗出无明显吸收,肺实变显著进展,范围扩大,大量纵隔气肿。例3双肺弥漫性多发片状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以肺门为中心向心性实变、背侧实变,左侧少量胸腔积液。结论:艾滋病PCP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较好地提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征象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00例PIMA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根据CT表现将PIMA患者分为结节肿块型组194例,肺炎型组106例。比较2组的CT征象、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2组的年龄、发热、咳嗽、咳痰、最大径、病灶分布、磨玻璃征、空气支气管征、含气腔隙、分叶征、边界模糊、叶间裂膨隆、卫星灶、淋巴结肿大、胸膜相贴征、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无强化低密度区、强化程度和血管造影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其他临床表现和胸膜牵拉、毛刺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病理特征为柱状、杯状肿瘤细胞,以附壁型生长为主,分泌大量黏蛋白,使得胞质及肺泡内充满黏液,胞核位于基底部。结论:结节肿块型与肺炎型PIMA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与CT表现。CT表现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学基础,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识别、诊断PIM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肺炎型肺癌的临床及CT资料,观察病灶分布、是否伴有不规则小结节、实变区内有无支气管充气征、不规则小囊腔及病灶周边有无磨玻璃影环绕等.结果 两肺多发分布6例;单发分布18例: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10例.所有病灶均为外周分布,伴有小结节11例,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14例,不规则小囊腔7例,周边有磨玻璃影环绕13例.24例中首诊为肺炎23例,肺结核1例.结论 肺炎型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积极抗感染治疗吸收不佳的"肺炎"应警惕肺炎型肺癌的可能,需尽早行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艾滋病PCP确诊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及特点。结果 :例1首次胸片及CT检查示双肺随机分布的多发斑片状、大片状渗出性高密度影,伴磨玻璃密度渗出影;抗渗出治疗1周复查,病变进展至双肺弥漫渗出伴实变。例2初次CT检查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渗出及部分实变影,伴间质渗出改变;抗感染抗病毒治疗5 d复查CT,双肺渗出无明显吸收,肺实变显著进展,范围扩大,大量纵隔气肿。例3双肺弥漫性多发片状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以肺门为中心向心性实变、背侧实变,左侧少量胸腔积液。结论:艾滋病PCP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较好地提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泡癌(BAC)的 CT 表现特点及 CT 导引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14例肺炎型 BAC 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4例肺炎型 BAC 中,实变肺组织内支气管充气征10例(71.4%),实变肺组织内蜂房状气腔或空洞征5例(35.7%),实变区周围呈现磨玻璃密度影及多发结节影5例(35.7%);增强 CT 扫描实变区可见混杂的低密度区内血管造影征11例(78.6%),平均达峰时间为90 s,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9例(64.2%)。结论CT 平扫表现肺段、叶性实变区内蜂窝状气腔及空洞、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及周围多发腺泡结节及磨玻璃密度区、增强扫描实变区可见血管造影征,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是肺炎型 BAC 的主要特点;CT 引导肺穿刺活检是较理想的确诊手段,二者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MN)的CT影像学特征,并将其与超声、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探究其组织病理学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例CMN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患儿8例、女患儿2例,年龄1个月~7岁[(12.6±26.1)个月];细胞型CMN 2例、经典型CMN 6例、以经典型成分为主(>80%)的混合型CMN 2例。分析CMN患儿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并将经典型CMN及以经典型成分为主(>80%)的混合型CMN的CT影像学特征与超声、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 结果 经典型CMN及以经典型成分为主(>80%)的混合型CMN的CT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类圆形的实性(3/8)或囊实性(5/8)肿物,且边界欠清(8/8);肿瘤实性部分密度不均(7/8),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8/8);与细胞型CMN相比,肿瘤内肾盂(8/8)及增强扫描后出现特征性“双边征”(7/8)是其特殊的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CT影像学特征中的“双边征”与超声图像中的低回声环相对应,是由肿瘤周围扩张的血窦所致的特殊影像学征象。 结论 “双边征”及肿瘤内肾盂为经典型CMN及以经典型成分为主的混合型CMN的CT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报道肺泡微石症6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2例行常规CT,1例行HRCT。并对全部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胸片表现为弥漫粟粒样微细结节(2例)。“鱼子样”或“暴风沙样”(2例)、“白肺样”(1例)及高密度“面纱样”改变(1例),CT可明确肺内微细结节的钙化密度,肺尖部气肿样改变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并呈钙化密度,HRCT则可进一步显示肺野磨砂玻璃样改变,小叶间隔,叶间胸膜及支气管血管束钙化密度与串珠状增厚,小叶中心分布的微细结节与胸膜下蜂窝,结论:肺泡微石症是一种罕见病,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以HR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腺癌在CT影像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选取53例经病理确诊肺炎型肺腺癌临床及CT影像资料,按病灶分布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采用统计学x~2检验统计组间差异。结果肺炎性肺腺癌以外周分布为主,常伴有分叶征、支气管气象,血管造影征,但组间无差异;局灶性病例27例,以磨玻璃,单纯实变较多,部分阴影内出现空泡影,弥漫性病例26例,以混合性及实变并纤维化、肿块为主,组间对照,弥漫性病灶周围更容易伴发结节影、网格阴影伴磨玻璃影,纵膈淋巴结增大,胸水征象;随访发现病灶分布由局灶性向弥漫性进展,形态从单一向混合形态进展。结论肺炎型肺腺癌呈局灶性及弥漫性分布,当实变内有空泡影、蜂窝影、周围有结节、周围网格伴磨玻璃影时,诊断肺炎型肺癌较为可靠,CT的动态复查对该病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特征,提高对BA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3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A病灶的类型、大小、部位、CT征象及随访变化。结果 62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有清晰CT图像的BA病灶63个,病灶长径3.0~37.0 mm,中位数9.0(6.0,13.5)mm。BA病灶外周分布61个,中心分布2个;43个病灶(68.3%)位于肺下叶;依据CT表现分类:实性型12例,磨玻璃型21例,空泡/囊腔型23例,炎症型7例;23例病灶伴发空泡/囊腔征,13例病灶伴发血管征。30例患者术前行CT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5.0(61.5,492.0)d,其中23例病灶无明显变化;5例病灶增长,平均速度为2.5 mm/年;2例病灶中新发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结论 BA的CT表现为位于肺外周带的实性型结节、磨玻璃型结节、空泡/囊腔型结节及炎症型结节。病灶内最常见空泡/囊腔征和血管征。在随访中BA病灶稳定,少数可见增长或出现新征象。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 搜集13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CT检查资料,对其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胸片早期表现基本正常或仅表现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其中4例在3-7d内复查胸片,病灶发展迅速,可见磨玻璃影和大片状实变影,弥漫分布于两肺野内;CT主要影像学表现有两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13例,小结节影9例,斑片状实变影8例及小叶间隔增厚7例等,其中以磨玻璃影最为常见,并通常与其他影像学表现混合存在。结论 X线胸片是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最基本的检查方法。CM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尤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1.
赵建  童伦兵  方永昆  张巍  马万辉  张毅 《武警医学》2017,28(12):1236-1239
 目的 分析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并探讨需要与肺炎型肺癌鉴别的相关疾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皮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手术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结果 17例肺炎型肺癌中腺癌14例,腺鳞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CT表现包括磨玻璃密度13例,小结节影15例,实变影17例,支气管充气征16例,枯枝征14例,血管造影征12例,胸膜牵拉增厚或叶间裂膨隆16例,空泡征13例,蜂窝征5例,铺路石征9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大13例,骨质破坏4例,胸腔积液11例。12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7例呈明显强化(CT值增加大于30 Hu),5例呈轻度强化。结论 当CT表现有磨玻璃征、多发结节、枯枝征、空泡及蜂窝征、铺路石征、临近纵隔胸膜增厚,增强后实变区较明显强化和轻度强化并见血管造影征,呈外周分布,结合临床有刺激性咳嗽、咳大量白色黏液痰、痰中带血,以及肿瘤标志物升高时,高度提示肺炎型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与肺炎的CT征象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2例炎症型BAC及20例肺炎的CT征象。结果炎症型BAC主要分布于肺外带胸膜下,CT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背景下的斑片状实变影,常伴空泡征、病理性含气支气管征及血管征、"卫星"腺泡结节、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一般无胸膜增厚;而肺炎常分布于中下肺叶,少见磨玻璃样密度、空泡征、病理性含气支气管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无"卫星"腺泡结节,慢性肺炎常可见邻近胸膜增厚。炎症型BAC与肺炎均不易引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CT检查对炎症型BAC与肺炎的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肺棘球蚴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棘球蚴病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的价值.方法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棘球蚴病的患者均经CT检查,分析CT表现特点,并对照手术病理结果.结果23例均为单发病灶,右肺15例,左肺8例,下肺多于上肺;CT检查大致分为2型:单纯肿块型7例,表现大小不等、外形欠规则的实性肿块,边缘毛糙,可见浅分叶,周围肺野可见少许纤维影,6例病灶内见弧形或斑点状钙化;肿块呈囊腔型16例,表现为肺内含囊腔肿块,囊腔大小不等,可呈偏心改变;病灶呈球形或不规则型,边缘毛糙,欠光整,周围肺野见棘状或片絮状改变,4例因囊膜剥离形成"水蛇征"或"飘带征";囊肿钙化7例,表现为囊壁呈弧线形钙化,或伴有内容物的斑点状钙化.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肺棘球蚴病的部位和形态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64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学早期、进展期、吸收期影像学特点。结果: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54.55岁,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84.37%),常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98.44%) ,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及下降(100%),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79.69%),血沉加快(75%)。COVID-19的 CT 表现多为双肺多叶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实变,实变及条索影,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肺部病变CT早期显示磨玻璃影(61.53%),磨玻璃影伴实变(19.23%),斑片状实变(8. 97%),大片实变影(10.25%);进展期磨玻璃影(4.58%),磨玻璃影伴实变(38.17%),斑片状实变(12.21%),大片实变影(20.61%),纤维条索影(23. 66%);吸收期CT表现磨玻璃影(3.22%),磨玻璃影伴实变(23.03%),斑片状实变(9.68%),大片实变影(23.39%),纤维条索影(34. 68%)。结论:COVID-19的CT影像学表现早期双肺胸膜下多发淡薄的局限性磨玻璃影,进展期双肺多发、弥漫磨玻璃影伴实变,进一步发生实变,病变严重者出现“白肺”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纤维条索影,吸收期病变由多发、弥漫转变为局限,见较多纤维条索影,部分可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及病理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肺炎型肺癌的CT及临床资料,观察病灶分布及影像学表现,再由MSCT后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特点为:磨玻璃密度影;片结影;肺叶、肺段实变阴影;空泡及蜂窝状阴影;上述影像混合型阴影。病理类型有:肺腺癌、肺鳞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肺小细胞癌、肺低分化癌。结论肺炎型肺癌CT表现多样性,但其动态影像学亦有一定特征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变化过程。通过MSCT各种成像技术的不同重点显示病变,可提供较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7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9例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9岁)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数量、密度、大小、形态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及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等情况;分析影像信息并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9例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表现分为3型:实变型4例、肿块型3例、弥漫肺炎型2例。实变型表现为大小、受累范围不等的实变影;肿块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边缘毛糙的实性肿块影;弥漫肺炎型表现为肺叶内或双肺弥漫的斑片、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在9例患者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8例(部分伴有支气管扩张)、三角型灌注征3例、病灶向中心聚拢4例、钙化2例、胸腔积液2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所有病灶18F-FDG 代谢不均匀增高,中位SUVmax为6.0(2.6~8.3);2例弥漫肺炎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18F-FDG摄取异常增高,SUVmax分别为13.0、4.7。 结论 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常为斑片状致密影,多见实变影,内部常见支气管充气征,18F-FDG轻度摄取,结合相对缓慢的病程,可考虑为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肺气肿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将33例尸检标本从气管灌注10%福尔马林,使肺膨胀至正常状态,1周后经气管注入氧气,直至液体全部从胸膜表面逸出,制成固定的充气标本,类似正常状态下肺组织,再将标本行冠状面及横轴面扫描。选取标本内有肺气肿的23例,分析其内肺气肿的表现及分布,然后将标本切成10mm厚层,进行CT、病理对照。对15例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病例行螺旋CT扫描,包括肺气肿合并感染11例,合并孤立性结节4例,分析肺气肿合并症的CT特征。结果(1)23例肺气肿的标本中,小叶中心型肺气肿21例,全小叶型肺气肿5例,均与小叶中心型并发,间隔旁型肺气肿19例,瘢痕旁型肺气肿3例。(2)肺气肿均累及双侧肺野,呈大致对称或相近分布,17例(17/23)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类型肺气肿并发。(3)肺气肿合并感染的14例(临床病例11例,标本3例)中,均见“假空洞”或“假蜂窝”影(实变肺野内未被充填的气肿腔);肺气肿合并结节者4例,见“假胸膜凹陷征”(间隔旁气肿或肺大泡的壁与结节相连)。结论肺气肿的CT表现、分布及多种类型合并存在等特点对空腔性病变的鉴别有帮助。提出肺气肿合并症的CT特征,“假空洞”影、“假蜂窝”影、“假胸膜凹陷征”及其对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DSA造影确诊的叶内型肺隔离症22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胸片及CT检查,9例行DSA检查,将影像学资料与介入、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肺隔离症中,病变位于左下肺18例,右下肺4例.在X线胸片及CT表现中,单发或多发囊性肿块型12例,实变肿块型5例,肺多血征型5例.4例病灶周围伴有局限性肺气肿.CT显示异常主动脉血供15例.9例DSA表现为主动脉发出异常血管供应隔离肺段,均引流至同侧下肺静脉.15例术后病理大体切面多表现为单囊或多囊腔形成,其内为黏液或脓液;镜下显示隔离肺段结构不良,见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是叶内型肺隔离症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叶靖  吴晶涛  征锦  王守安   《放射学实践》2011,26(3):295-297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MRSA肺炎的CT征象。结果:MRSA肺炎最常见的CT征象为实变(17例),其中14例为双肺实变;空洞9例,其中6例为实变内空洞,3例为结节内空洞;毛玻璃影14例,常为双肺分布以及实变、结节周围分布。其它CT表现包括两肺多发结节(7例)、小叶间隔增厚(9例)和胸腔积液(9例)。结论:MRSA肺炎的主要CT征象为两肺实变、空洞形成以及毛玻璃影。CT可清晰显示这些异常征象并可为早期诊断做出有益提示。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 7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资料,均经病理证实,对其平片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表现;7例肺野内弥漫分布有片絮状阴影与磨玻璃样改变,4例有散在粟粒状,结节状阴影,5例有弥漫分布的网织状影,HRCT;7例两肺呈弥漫性分布片絮状实变影及磨玻璃样影。5例两肺弥漫分布粟粒状。小结节状影,4例可见多发小囊状影及网状影及网状影,2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轼例有小叶间隔增厚。结论 X线平片是发现并提示IPH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特别是HR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分析。尤其是在痰或胃液中及肺泡灌洗液内查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明确诊断,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纤支镜或肺活检病理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