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CT影像特征及纹理分析对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病理学诊断为ACCP、胰腺导管腺癌(PDCA)、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情况、CT表现及纹理特征参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例增强CT影像显示,ACCP病变多呈囊实性密度影,体积较大且实性成分居多;12例PDCA病变CT影像多呈实性密度影,且体积多数较小;12例SPN病变CT影像多呈囊实性密度影,病变体积常大于ACCP,实性成分较少,可出现“浮云征”。8个纹理特征参数对ACCP与PDCA鉴别诊断具有价值(Z=2.015~2.530,P<0.05),4个纹理特征参数对ACCP与SPN鉴别诊断具有价值(Z=2.108~2.864,P<0.05)。结论 ACCP的诊断相对困难,CT影像特征及纹理分析有助于诊断并与PDCA及SPN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年轻女性,胰腺区有大块囊实性肿瘤存在,肿瘤在胰腺头部的有5名,在胰体及尾部的有5名女性。肿瘤大多是呈现出圆形、卵圆形或者是不规则叶状,被包膜包裹,内部可以分为可见囊性和实性成分,囊实性成分大致相同的有4名患者,囊实性为主要成分的有6名患者。在CT中,囊实性成分大致相同的壁结节或者是乳头状表现为凸起现象;囊实性为主要成分的CT表现为囊性成分完全分布在包膜的下侧。若是增强扫描,则可以发现囊性部分并没有出现特别的变化,而实性部分呈现出不同强度的分化。结论对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可以采取CT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Ig 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减少影像学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Ig G4相关性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检查,10例联合行CT及MRI检查,观察病变胰腺的形态、密度/信号改变及强化特征、胰腺周围及胰管改变、胰腺外表现。结果 47例患者中,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27例,局灶性肿大20例;CT平扫病变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区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区呈现较均匀的延迟渐进性强化;MRI检查病变表现为T1WI-FS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呈较均匀延迟渐进性强化;CT及MRI检查28例胰腺周围见包膜样边缘,即“胶囊征”,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延迟强化;MRCP检查示10例患者可见主胰管节段性狭窄,上游胰管局限性轻度扩张;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30例患者表现为胆管系统改变,可见胆总管胰腺段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无特殊表现,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轻度延迟强化。病理特点为紧密排列的狭长小管及编织状梭形细胞伴粘液样间质为特征。结论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为少见肿瘤,明确该肿瘤的病理特征及CT表现,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0—26日武汉同济医院住院的老年COVID-19患者85例,依据转归分为死亡组(33例)和治愈组(5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高敏肌钙蛋白I、IL-6水平明显高于治愈组(Z=-6.530~-4.367,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愈组(Z=-5.305、-5.049,P<0.05);死亡组肺部实变影的比例高于治愈组(χ2=13.222,P<0.05).死亡组qSOFA评分≥2分及CURB-65评分≥3分患者比例高于治愈组(χ2=6.245、45.11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URB-65评分≥3分、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URB-65评分≥3分、高D-二聚体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可能会增加老年COVID-19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并验证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109例于我院行NAC并具有MP病理分级结果的乳腺癌患者,根据CT检查时间分为训练集77例(检查时间:2017年1—9月)和验证集32例(检查时间:2017年10—12月).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肿瘤三维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RMR算法和LASSO回归进行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选择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每位患者的影像组学得分.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临床特征模型与联合影像组学得分和临床特征的综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度.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效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临床特征模型与综合模型预测效能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最后再通过决策曲线评价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净获益.结果 共提取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得到12个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影像组学特征对预测乳腺癌NAC疗效具有较好的效能,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和0.76,联合临床特征和影像组学得分构建的综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NAC疗效的AUC分别为0.88和0.78.Delong检验结果表明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特征模型与综合模型预测效能具有统计学差异(训练集Z=2.922,P<0.05;验证集Z=2.318,P<0.05).决策曲线表明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较临床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对乳腺癌NAC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乳腺癌患者个体化诊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道结节性淋巴组织增生症(nodular lymphoid hyperplasia,NLH)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0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肠道NLH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检测、鉴别诊断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索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271例,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03例)和验证组(68例).从患者的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算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选择特征,计算影像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情况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CT检查并评价患者壁外血管侵犯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采用K-M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壁外血管侵犯情况与患者OS、DFS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直径≥5 cm、TNMⅢ期胃癌患者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Ⅰ~Ⅱ期胃癌患者(χ2=7.745、7.011,P<0.05);与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未侵犯的胃癌患者比较,壁外血管侵犯的胃癌患者DFS和OS均明显缩短(χ2=6.245、5.388,P<0.05);壁外血管侵犯、TNM分期是胃癌患者DFS的影响因素,壁外血管侵犯、肿瘤直径、TNM分期是胃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情况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和神经内分泌瘤G3(neuroendocrine tumor G3,NET G3)的鉴别诊断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20年8月我院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消化系统NEC及“高增殖活性”NET的手术标本共97例,以及12例相对应的活检标本,依据第5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诊断标准进行复核,并结合补充检测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指标(p53、Rb),对NET G3及NEC病例进行重新归类,比较两者的形态学、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探讨区分两者的重要临床价值。结果 结合IHC指标最终91例被明确诊断为NEC,6例明确诊断为NET G3。复检93例原诊断为NEC手术标本病例中,最终5例被重新归类为NET G3;复检4例原诊断为“高增殖活性”NET手术标本病例中,最终3例被重新归类为NEC,1例归类为NET G3。组织学有时难以发现两者的特征区别,但在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中经多点仔细寻找可发现NET G3存在良好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瘤区域,而NEC中无此区域。IHC染色显示,NEC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KPLA)继发内源性眼内炎(endogenous endophthalmitis, EE)患者的眼部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KPLA继发EE患者6例(7眼),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5例伴有发热,所有患者均有视力下降,初诊时视力无光感者4例(5眼),手动视力者1例(1眼),光感者1例(1眼)。所有患者均具有视力下降、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胀痛、前房炎症反应等典型眼内炎临床表现,术后眼内液微生物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阳性。末次就诊时丧失视力者4例(4眼),视力检查不配合者1例(1眼),失访者1例(2眼)。结论 KPLA继发EE对眼球结构和视功能破坏性强,KPLA患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或视力下降、眼红、眼痛等眼部不适时,应建议患者立即去眼科门诊就诊并定期随诊,以警惕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