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局部控制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对60例早期NSCLC患者进行CT引导下68次RFA。全组患者病理学分型为:鳞状细胞癌23例(38.3%),腺癌31例(51.7%),大细胞癌2例(3.3%),鳞腺癌4例(6.7%)。病灶直径平均大小3.8 cm(1.8~6.8)。观察总体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全组病例均能完成RFA,平均消融时间为35 min(18~63 min),术中常见并发症是气胸17例(28.3%),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lo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LPFS)时间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2、3年分别为94.6%、83.1%、73.6%。结论 CT引导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NSCLC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局部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CT引导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T值改善情况、体力状况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缓解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52.0%)(P<0.05)、治疗后CT值(14.1±3.9)HU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9.8±4.7)HU(P<0.05)、体力改善率(6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4.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胸痛、发热、胸腔积液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引导RFA能够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F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和质量进行评价,并用RevMan5.1.10版软件对RFA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有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使用RFA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率(CR+ PR)是不使用RFA治疗的3.21倍(95%CI:1.94~5.31)、复发率为0.33倍(95%CI:0.20~ 0.57)、生存率为2.60倍(95%CI:1.90~ 3.55)、生活质量为4.79倍(95%CI:2.71~8.48),且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RFA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结论 使用RFA治疗晚期NSCLC能够提高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RFA治疗晚期NSCLC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RFA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尚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规范化、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能谱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76例NSCLC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双期增强CT扫描,计算纵隔淋巴结的双期能谱参数[如碘基值(IC)、水基值(WC)等],鉴别转移及非转移性,与病理结果进行一一对应,并与淋巴结短轴大小进行比较.结果 纵隔淋巴结110枚,其中转移57枚,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 cm以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表现、CT形态学特征及分型.方法 选取CT发现肺部周围型结节,经病理证实为SCLC 43例患者共43个病灶,所有病灶直径均≤3 cm,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征象,并根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分型.结果 43例患者男性比例88.4%(38/43),年龄46~82岁,平均(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78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SCLC的CT影像特点.根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其大小,将78例周围型SCLC分为2型:Ⅰ型孤立病灶型、Ⅱ型肺内病灶+淋巴结型;又将Ⅱ型分为2个亚型:Ⅱa型,肺门、纵隔淋巴结短径<10 mm;Ⅱb型,肺门、纵隔淋巴结短径≥10 mm.结果 Ⅰ型7例,Ⅱ型71例,其中Ⅱa型8例,Ⅱb型63例.78例SCLC均为实性病变;圆形、类圆形52例,纺锤形、蠕虫状9例,其他形状17例.71例行CT增强扫描,9例呈均匀强化,58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见大面积不强化坏死区.边缘光整65例,毛糙12例,模糊1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空泡征4例,钙化4例.分叶征46例,毛刺征5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结节41例,胸膜凹陷6例,边缘磨玻璃影5例,血管集束征1例;肺气肿42例,阻塞性肺炎4例;支气管与结节边缘截断18例.纵隔淋巴结转移63例,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42例.少量胸腔积液9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RFA或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结...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单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0例6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长春瑞滨25-30mg/m^2+100ml生理盐水稀释,静注第1,8天,21天1周期,一般为3—6周期。按WHO标准评估疗效和副作用。结果:PR8例、NC13例、PD9例总有效率26.7%。中位缓解期4.1个月,中位生存期10.3个月。结论:长春瑞滨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毒副反应可耐受,临床应用安全,可以作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γ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癌早期诊断困难,确诊时常常不能手术切除。近几年临床广泛采用三维立体定向放疗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1年12月起研究其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急性并发症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MSCT表现,并联合肿瘤标志物,探讨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经本院病理证实7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其中小细胞肺癌25例、非小细胞肺癌4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MSCT表现及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x2检验、成组t检验.结果 (1)胸膜腔积液、淋巴结融合征象以及支气管截断征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在前二者的出现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截断征的出现率低于非小细胞肺癌;心包腔积液、胸膜转移、远处转移、血管受侵、肿瘤坏死,纵隔肺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YFRA21-1、NSE、ProGRP、SCC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细胞肺癌组的NSE、ProGRP阳性表达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非小细胞肺癌组的CA125、CYFRA21-1、SCC阳性表达率高于小细胞肺癌组.(3)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组中有无心包积液的CYFRA21-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胸膜转移、有无肿瘤坏死、有无纵隔肺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的CEA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SCC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组中有无胸膜转移的CA125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胸腔积液的NSE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肿瘤坏死的SCC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有不同的MSCT表现,结合肿瘤标志物分析,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77例NSCLC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9)和对照组(n=88),观察组采用RFA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采用RFA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5%CI:17~22)个月对比 10(95%CI:9~15)个月,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骨转移数目、ECOG PS评分、既往治疗及治疗方案与NSCLC骨转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RFA联合125I粒子植入较RFA单独治疗NSCLC骨转移疗效好,安全性尚可,且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肺部实体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通过对肺部实体肿瘤行射频消融(radiofrequequcy ablation,RFA)治疗结果的观察,评价其技术特点、安全性和疗效。方法:45例肺部实体肿瘤患者, 病灶数共54个,在CT引导下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随访2-6个月,常规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来观察评价治疗结果。结果:RFA治疗后有48个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CT表现为肿瘤去血管化征象或合并有体积缩小。6个病变未能控制。结论:RFA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副作用小、安全,为较好的治疗恶性肺部局限性实体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肿瘤消融靶区体积、CT值的影响及肿瘤复发风险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82例NSCLC患者,以接受CT下RFA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CT下RFA基础上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临床疗效、肿瘤消融靶区体积和靶区CT值、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3年内生存情况和出现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64%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P<0.05)。两组术后即刻肿瘤消融靶区体积和靶区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肿瘤消融靶区体积和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RBC、WBC、PLT和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23,t2=0.439,t3=1.010,t4=1.010,P>0.05);但观察组NSE指标低于对照组(t5=10.358,P<0.05),CEA指标低于对照组(t6=10.444,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转移时间及总生存期(O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指导下射频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对NSCLC的治疗效果比较明确,能够对肿瘤发展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缩小消融靶区体积,降低靶区CT值,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延长患者生命,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3年8月接受RFA治疗的33例肺癌患者的35个病灶的治疗情况。所有行RFA的患者术后每3个月随访,以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或肿瘤出现进展。结果有完整随访数据的32例肺癌患者的34个病灶消融后1年局部控制率为85.3%。平均1年无进展生存率75.0%,其中15例原发性肺癌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0.0%,17例转移性肺癌为70.6%。总体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8.0±1.3)个月。不同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均与患者预期mPFS无显著相关(P>0.05)。 RFA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疼痛、胸腔积液及气胸,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早期或是晚期肺癌,RFA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出现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精准地评价治疗效果能指导临床决策,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安全性的全身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提供肿瘤原发灶的代谢情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信息,已被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与疗效评价。与此同时,新型靶向显像剂正逐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将有利于对免疫治疗效果的精准评估。本文将对PET/CT评价肿瘤免疫治疗(以ICI为主)效果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厄洛替尼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停止用药。评价各项临床指标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相关性,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服用厄洛替尼后,总有效率为46.2%(110/238),疾病控制率为70.6%(168/2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个月(95%可信区间12.77~15.23),中位总生存期为21个月(95%可信区间19.01~22.99)。1年总存活率为69.7%(166/238),2年为32.7%(78/238),3年为13.4%(32/238)。与药物有关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以及食欲下降,多为1~2级毒副反应。女性、腺癌以及无吸烟史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相对更高。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NSCLC具有一定疗效及安全性,其中,女性、腺癌、无吸烟史及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动态容积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在射频消融(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已经病理结果证实并拟行治疗的肺腺癌患者30例,术前1~2 d和术后30~40 d均行病灶部位灌注扫描,根据原始图像重建出能谱图像,并对比术前、术后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能谱参数碘(水)基值、水(碘)基值的变化,分析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对评价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意义.结果 RFA后,全组患者的CT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值均值均下降,BF(t=7.34,P<0.001)、BV (t=4.721,P<0.001)、PS (t=2.224,P=0.034)、动脉期碘(水)基值(t=8.622,P<0.001)、静脉期碘(水)基值(t=6.608,P<0.001)及动脉期水(碘)基值(t=4.627,P<0.001)术前、术后近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FA前后,缓解组的各参数变化差值均大于复发组,但只有BF(Z=-2.806,P=0.005)、动脉期碘(水)基值(Z=-2.806,P=0.005)及静脉期碘(水)基值(Z=-4.208,P=0.014)变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是一种评价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