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3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于本院住院分娩的1281例GDM孕/产妇(GDM组)以及同期1281例正常孕/产妇(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孕/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增加值、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分析GDM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GDM患病率为17.1%,首诊漏诊率为8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GDM的高危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年龄是影响GDM的独立危险因素。GMD组孕妇平均孕周为(38.57±1.46)周,正常组平均孕周为(38.92±1.26)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DM组孕/产妇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巨大儿出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GDM首诊漏诊率较高;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年龄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GDM孕/产妇分娩孕周缩短,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巨大儿出生率均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及GDM对孕妇和子代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广州市从化区妇幼保健院存档的200例GDM产妇(病例组)和200例各项指标均属正常的产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个案产检、住院分娩资料,获得病例组在孕前、孕期的临床资料。评估病例组产后5年的糖代谢状况并进行分组。调查产后5年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健康情况及其子代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病例组中糖代谢异常和糖代谢正常的产妇占比率,并对GDM产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对比产后5年病例组和对照组健康情况和其子代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病例组200例产妇中糖代谢正常者129例,占比64.50%,纳入正常组;糖代谢异常者71例,占比35.50%,纳入异常组。异常组年龄、确诊GDM时体质量指数(BMI)、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 PG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家族糖尿病史和血脂异常占比高于正常组(P<0.05)。Lo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腰麻侧卧位为主的体位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4月—2022年1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89例GDM孕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45例予以改良腰麻侧卧位为主的体位管理干预,观察两组分娩方式、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妇生殖道损伤及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血液指标、1 min Apgar评分、宫内窘迫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殖道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p H值、血糖、碱剩余水平及1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腰麻侧卧位为主的体位管理应用于GDM孕妇可减轻疼痛程度,促进产程进展,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清瘦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与母婴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42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规范治疗的30例为治疗组,未治疗的12例作为未治疗组,随机抽取正常健康孕妇32例为正常对照组,在孕24~28周、孕38~40周分娩前、分娩后(脐动脉血)分别检测血清瘦素(ELISA法)和血糖,同时统计母婴并发症、婴儿出生体重、产后母体2型糖尿病患病率,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未进行治疗干预前,GDM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血糖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DM治疗组在治疗后明显下降,分娩前血清瘦素和血糖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仿,但是GDM未治疗组血清瘦素和血糖高于其他两组(P0.05);分娩后各组脐动脉血瘦素无明显差异,但是脐动脉血瘦素与婴儿出生体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GDM治疗组母婴并发症和产后糖尿病患病率低于GDM未治疗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瘦素显著升高,瘦素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母婴并发症以及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建议临床监测GDM妇女血清瘦素水平,及时准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胱抑素C(Cys-C)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1日—4月30日单胎分娩并在我院门诊常规产检的孕妇1 750例,出院诊断为GDM的孕妇525例(GDM组),同期出院诊断为非GDM且排除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孕妇1 225例为对照(非GDM组),两组孕妇均在孕24~28周建卡时检测血清空腹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RBP和Cys-C,运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GDM组孕妇Glu、RBP、Cys-C和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u、RBP和Cys-C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DM孕妇RBP和Cys-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RBP和Cys-C检测应用到妊娠期糖尿病监测中,可更好地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筛查和控制,提升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妇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67T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GDM孕妇(GDM组)和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孕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及其与BMI的交互作用。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孕妇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DM组孕妇纯合突变型(TT)基因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BMI≥24 kg/m~2时,TT型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相加交互作用模型中,AP=0.47(95%CI:0.09~0.86,P <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突变尤其是携带TT型基因增加GDM发生风险,在超重/肥胖孕妇中,携带TT型基因与GDM存在显著相关性。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超重/肥胖可能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960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DM组和非GDM组两组,对两组孕期体质量增加、孕妇血脂水平及新生儿不良情况进行分析,并考察二者相关性。结果:与非GDM组比较,GDM组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增长及空腹血糖、TG含量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孕妇的TC、LDL及HDL含量跟非GD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出现巨大儿几率明显高于非GDM组;新生儿出现窒息、高胆红素症、低血糖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TG、TC三种水平与新生儿巨大儿出生率呈正相关。结论:孕妇应早诊断早治疗,控制血糖、血脂水平,以实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患者外周血NOX5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GDM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2021年我院产科门诊确诊为GDM的孕妇67例为病例组,同期门诊口服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孕妇87例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两组孕妇NOX5基因甲基化状态,并根据NOX5基因甲基化状态将病例组孕妇分为阳性亚组44例和阴性亚组23例,根据是否胎儿窘迫、是否巨大儿将154例新生儿分为窘迫组(6例)和非窘迫组(148例)、巨大儿组(11例)和非巨大儿组(143例),分析NOX5基因甲基化状态与GDM孕妇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NOX5基因甲基化阳性构成比分别为65.67%、40.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807,P<0.05),阳性亚组和阴性亚组比较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胎儿窘迫组与非窘迫组、巨大儿组与非巨大儿组NOX5基因甲基化阳性构成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高脂血症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GDM患者100例, 检测其血糖、血脂水平, 所有GDM患者随访至产后8周, 统计高脂血症发生情况, 分析GDM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产后8周时, 100例GDM患者中发生高脂血症45例(45.00%, 45/100), 其中高胆固醇血症20例, 高三酰甘油血症11例, 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7例, 混合型高脂血症7例。发生高脂血症者年龄、分娩次数、孕前体质指数、胰岛素治疗与未发生高脂血症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高脂血症者孕中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未发生高脂血症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高龄、初次分娩、孕前体质指数高、孕中期TC水平高、孕中期TG水平高、孕中期LDL-C水平高是GDM患者发生高血脂症的危险因素(OR>1, P<0.05)。结论 GDM患者产后有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 且高龄、初次分娩、孕前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孕早期血清摄食抑制因子nesfatin-1、脂肪因子和炎性因子水平检测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孕前检查并分娩的16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GDM将其分为非GDM组(92例)和GDM组(76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结局,以及孕早期血清nesfatin-1、脂肪因子[瘦素(leptin,LEP)、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4,RBP-4)、脂连蛋白(adiponectin,APN)]和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GDM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GDM组孕妇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早产、巨大胎儿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GDM组(均P<0.05)。妊娠4~12周,GDM组孕妇nesfatin-1、LEP、RBP-4、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GDM组(均P<0.05),APN水平显著低于非GDM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孕早期血清nesfatin-1、LEP、APN、RBP-4、hs-CRP、TNF-α、IL-6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98、1.000、0.904、0.739、0.799、0.898、0.980,其中,LEP、APN、TNF-α、IL-6早期预测GDM的效果良好。结论孕早期血清LEP、ANP、TNF-α、IL-6水平可作为预测GDM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体重管理对孕前肥胖孕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1日-12月31日于中山市博爱医院建立孕期档案的108例孕前肥胖孕妇。将其按是否接受个体化体重管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门诊指导,研究组给予个体化体重管理。比较两组体重情况、孕期并发症及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分娩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孕晚期总增重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分娩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前肥胖孕妇实施个体化体重管理,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结局,控制孕妇孕期体重,降低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和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为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正常孕妇,比较两组妊娠晚期并发症、产时产后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早产、胎位异常、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和分娩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成功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的产妇共263例,其中成功组182例,失败组81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前BMI、孕周、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对两组产妇剖宫产术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35岁、孕前BMI指数25 kg/m2以及新生儿体重3 500 g均是造成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成功影响因素,并且是独立影响因素,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35岁、孕前BMI指数≥25 kg/m2以及新生儿体重≥3 500 g的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时要慎重选择,以保护孕妇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激素(GH)含量情况以及各项指标与新生儿生长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2例为观察组,血糖正常妊娠期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中三项指标以及新生儿生长各项生长参数。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液中IGFBP3以及IGF-1都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GH含量以及新生儿生长参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IGFBP3与孕妇血糖含量有着较为密切关系,其含量越高出现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越大。同时三项指标与新生儿生长参数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612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口服50 g葡萄糖和OGTT进行诊断。结果 GDM发生率为1.34%,糖耐量降低(GIGT)发生率为2.84%,年龄、不良妊娠史、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巨大胎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因素对GDM、GIGT具有显著影响(P<0.05),羊水过多、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对GDM、GIGT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以上因素对GDM、GIGT影响显著,临床上应加强检测,以减少GDM、GIGT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值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首次产检的孕妇共计5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值(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进行检测,并在孕24~28周时行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筛查对妊娠糖尿病(GDM)进行诊断。结果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其在年龄、妊娠早期BMI、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值等指标方面均与未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值的升高,发生GDM的风险逐渐增加(P<0.05)。结论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值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国天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孕妇妊娠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5日天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孕妇信息,初步分析妊娠糖尿病患病率及患病危险因素。结果天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孕妇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3%(414/1798,95%CI:21%~25%);妊娠糖尿病发生相关因素中,年龄、孕早期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升高、孕早期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高均为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_(年龄)=1.04,95%CI:1.01~1.08;OR_(FPG)=2.82,95%CI:2.13~3.73;OR_(超重)=1.91,95%CI:1.44~2.52;OR_(肥胖)=2.46,95%CI:1.70~3.56)。妊娠过程中,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BMI高于非妊娠糖尿病孕妇(F_(SBP)=49.29,P<0.01;F_(BMI)=41.69,P<0.01);妊娠糖尿病孕妇的BMI较高趋势持续至分娩结束(t_(BMI)=5.45,P <0.01),SBP较高趋势持续至孕28周,两组SBP于产后42d接近(t_(SBP)=0.02,P=0.98)。结论天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卡孕妇妊娠糖尿病呈高水平流行;妊娠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有高龄、孕早期FPG升高、孕早期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产科就诊的单胎初产妇31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将其分为A组(正常,2115例),B组(超重,678例)、C组(肥胖,318例)。根据孕期BMI增幅将其分为D组(898例)、E组(1712例)、F组(501例)。观察并比较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B组与C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E组与F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E组和D组仅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剖宫产率高于A组(P<0.05),C组顺产率低于A组和B组(P<0.05);F组剖宫产率高于E组与D组(P<0.05),顺产率低于E组与D组(P<0.05)。结论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和剖宫产率相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孕期BMI并指导产前胎儿体重预测,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避免母婴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分娩前后出凝血功能动态改变的情况。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6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50例子痫前期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5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孕妇分娩时、产后1 d及产后6 d对血管内皮细胞von willebrand因子(v WF)、细胞蛋白肽A(FPA)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分娩时、产后1 d及产后6 d的v W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时、产后1 d及产后6 d的FP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时和产后6 d的AT-Ⅲ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1 d的AT-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v WF、FPA及AT-Ⅲ含量较正常妊娠孕妇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这些指标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研究瘢痕子宫缩宫素滴注引产分娩的母婴结局。方法选取适合行缩宫素滴注引产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77例为观察组,同期行缩宫素滴注引产的非瘢痕子宫妊娠孕妇2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引产情况及母儿结局的差异。结果瘢痕子宫孕妇引产后阴道试产与非瘢痕子宫孕妇会阴切开率、引产天数及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及妊娠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缩宫素滴注引产分娩的母婴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