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仁义  黄晖  孔勇 《广西医学》2022,(20):2342-2347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RHD)伴左房血栓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0例RHD伴左房血栓患者作为血栓组,90例无左房血栓的RHD患者作为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左房血栓清除术,无血栓组患者只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MVO),以及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分析血栓组患者入院时、术毕、术后7 d血浆TAT、TM、PAP、t-PAI-C水平变化。术后随访2年,根据预后情况将血栓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术后7 d血浆TAT、TM、PAP、t-PAI-C水平。结果 入院时,血栓组患者的LVESD、左房内径大于无血栓组,而MVO小于无血栓组,血浆TAT、TM、PAP及t-PAI-C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均P<0.05)。术毕,血栓组患者血浆TAT、TM、PAP及t-PAI-C水平高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指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在我院检查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凝血、纤溶指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而抗凝血酶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及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水平呈正相关(r=0. 284,P=0. 038; r=0. 290,P=0. 029; r=0. 265,P=0. 046; r=0. 562,P 0. 001; r=0. 538,P 0. 001),而与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呈负相关(r=-0. 277,P=0. 041)。低密度脂蛋白与抗凝血酶水平无相关性(r=0. 183,P=0. 231)。结论 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及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的检测可能用以辅助低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可能协助低密度脂蛋白(LDL)预测冠心病准确性的血浆凝血与纤溶检测指标。方法:经心血管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5例,平均年龄(61.78±5.60)岁;健康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50.40±7.60)岁。使用SIEMENS 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DL水平,全面测定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内的凝血与纤溶检测指标,分别分析它们与LD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M、tPAIC及LD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4,0.000,0.04),TAT及PIC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对是否患冠心病预测能力相似。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M与LDL存在显著负相关(r=-0.195),其它指标与LDL不相关。结论:血浆TM水平的检测可能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协助LDL水平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临床对照实验研究连续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者51例(DR组),无DR者55例(无DR组),正常对照组4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PAI)和纤溶酶-a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2-antiplasmin complex,PAP),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rotein C,PC).结果:2型DR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明显高于无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DR组和无DR组STM与PC呈负相关(r=-0.49,-0.45),STM与PAP呈正相关(r=0.47,0.4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相关因子增高,参与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与DR的形成、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测定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对于DR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情境领导理论的延续性干预联合产后运动操预防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6月收治的248例行剖宫产术后患者,将2023年1—3月收治的1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产后运动操,将2023年4—6月收治的1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加用基于情境领导理论的延续性干预。观察两组健康(知识、行为、信念)水平、血栓前标志物、静脉血流指标以及下肢VTE发生率。结果:干预1周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行为、信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基于情境领导理论的延续性干预联合产后运动操,有利于提高其知信行水平,以改善血栓前标志物水平,加快下肢静脉血液流速,预防下肢VTE。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状态的变化.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血栓通组,B组:对照组,采用酶免法及显色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质-140(GMP-140)、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四项标志物变化.结果血栓通组患者治疗后GMP-140、PAI、vWF明显降低,而t-PA活性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A组治疗后各标志物变化与B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栓通能显著降低GMP-140、PAI、vWF,而且还能升高t-PA活性,具有调节纤溶系统功能及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正常对照组35例,子宫肌瘤组18例,恶性肿瘤组86例,其中肺癌19例,食管癌19例,胃癌22例,结直肠癌2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的血浆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种恶性肿瘤术前组织因子(T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的血浆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恶性肿瘤组TF、TAT、u-PAR及PAP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子宫肌瘤组术前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激活状态。TF、TAT、u-PA、u-PAR及PAP可以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辅助指标,u-PA、u-PAR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0):924-926
目的探讨凝血标志物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接受妇产科手术患者156例,其中术后发生下肢DVT患者78例(观察组),术后未发生下肢DVT患者78例(对照组)。对2组患者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5种凝血标志物对下肢DVT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PAP、TM、t-PA及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浆T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D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敏感度、特异度最好,其次为TM、t-PA和PAP。结论血浆PAP、TM、t-PA、D-D水平检测有助于妇产科手术后下肢DVT的早期诊断,其诊断价值自高至低依次为D-D、TM、t-PA和PAP。TAT由于受术后抗凝药物应用的影响,不适合应用于DVT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血栓前状态。方法对确诊重度OSAS 45例和对照组进行睡眠监测及相关血栓前状态指标测定。结果重度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OSAS患者血液中反应血液流变性的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升高,反映凝血和抗凝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升高、反映纤溶系统活性D-dimer升高,抗凝血酶Ⅲ复合物(AT-Ⅲ)降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降低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I)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各个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OSAS患者存在PTS,是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VTE早期发病隐匿,临床中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干预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等。既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凝血常规、D-二聚体等均为血栓形成后的筛查指标,无法反映血栓形成早期隐匿的止、凝血异常,缺乏特异性的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新型早期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早期预警血栓前状态,对评估围手术期VTE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TAT、t-PAIC、PIC、TM等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围手术期VTE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变化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高血压(HBP)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UAP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UAP组50例,UAP合并HBP组70例,另选5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在院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LSA)、发色底物法、免疫浊度法等检测方法分别对3组患者PTS分子标志物进行测定分析,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 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AT)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UAP组的血浆v WF、GMP-140、Fbg含量、PAI-1含量及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UAP合并HBP组,UAP组的AT含量、t-PA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于UAP合并H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越高,PTS标志物变化越显著(P0.05)。结论 1UAP合并HBP者存在PTS;2UAP合并HBP者的PTS变化较单纯UAP者更为明显;3PTS分子标志物变化可加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危重血栓性疾病诊断中凝血标志物与炎性因子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危重疾病患者中选取23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作为依据,分为甲(出现血栓性疾病)、乙(未出现血栓,但基础疾病相同)两组,对其炎性因子和凝血标志物进行检测,对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危重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结果甲组患者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PCT(降钙素原)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0.3360、42.6325、57.5695,P0.05;甲组患者D-D(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PIC(溶酶-a_2纤溶酶抑制剂)、TAT(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M(血栓调节蛋白)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0.1296、20.1296、9.6338、15.6398、18.8857,P0.05;甲、乙两组t-PAIC水平对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152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凝血标志物中的TM和炎症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和IL-6、CRP以及PCT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0.251、0.291。结论危重血栓性疾病患者存在纤溶与凝血系统活化现象,机体炎症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因子和凝血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促炎与促凝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首次用国产发色底物 S-2251测定了155例病毒性肝炎患血浆中α_2-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表明,除急性肝炎组外,其他各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共110例患者的血浆α_2-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血浆的α_2-纤溶酶抑制物的最为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1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抗原含量,反映纤溶-抗纤溶活性的变化,并对冠心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纤溶指标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M-1的含量、PAI-1/t—PA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M-1的含量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显著为高。但t—PA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无显著降低。患者组及对照组不同性别间纤溶及抗纤溶水平均未见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栓性疾病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有密切关系。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及纤溶-抗纤溶的平衡失调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2、3级高血压组VWF、PAI-1水平显著增高(P<0.05),23、级高血压组TM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1级高血压组比较,2、3级高血压组TM、VWF、PAI-1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的血管内皮损伤、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纤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其并发心、脑血管血栓性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时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2例CHF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m-r)、内皮素-1(ET-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结果不同程度CHF患者的血浆PAI-1、Fg、ET-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CHF存在血栓前状态,并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炎性标志物及纤溶标记物活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6例PT E患者(PT E组)及250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PTE组血浆炎性因子Hs-CRP、IL-6、TNF-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PTE组血浆纤溶标志物PAI-1、FIB、DD、t-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纠正了年龄、性别、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及血浆IL-6、TNF-a、FIB、t-PA水平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Hs-CRP、PAI-1、DD水平及肥胖为PT 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 E患者处于纤溶功能减退及炎症状态,测定炎性因子及纤溶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及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获得性危险因素中肥胖为 PT 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PT E的防治方面对这类人群的生活习惯早期干预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妊娠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最新的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plasmin-α2 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  相似文献   

19.
肖在文 《当代医学》2016,(29):56-57
目的:探讨纤溶酶注射液联合血栓通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纤溶酶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纤溶酶治疗。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纤溶酶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1%)显著高于对照组(60.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发色底物显色法、ELISA法等检测 16例健康人 (对照组 )、5 3例高血压病 1、2、3级患者血浆中的分子标志物———血栓烷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PGF1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Ⅰ - 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 2级高血压组及 3级高血压组病人 ,血浆TXB2 、t-PA含量、PAⅠ- 1含量及活性、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t -PA活性、6 -K -PGF1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