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HIV患者、45例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和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结果与对照组[(6.16±2.47)%]比较,HIV感染合并组和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分别为(16.7±5.13)%和(16.9±5.87)%]显著升高(P均<0.01),HIV感染合并组与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6.79±2.54)%]显著低于AIDS合并组[(12.2±2.47)%,P<0.01]和对照组[(14.7±3.23)%,P<0.01],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感染组(P<0.01),HIV感染合并组与HIV感染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S合并组与AIDS组两组间CD3-HLA-DR+抗原百分比和CD3+HLA-DR+抗原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与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HIV进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HLA—DR抗原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患者HLA-DR抗原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双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CA患者外周血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CA患者外周血HLA-DR^ 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并与CA患者病程呈负相关;复发CA患者的HLA-DR^ CD3^ 和HLA-DR^ CD8^ 细胞数均低于初发患者;CA患者外周血HLA-DR^ CD8^ 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CA患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上述结果表明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LA-DR抗原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当和肾移植排斥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E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肾功能正常10例、慢性排斥而无CMV感染8例、CMV活动性感染6例,对照组6例4组的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排斥组和活动性感染组HLA-DRCD8+细胞表达明显增高,4组CD4+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且HCMV感染组CD4+/CD8+比率倒置。结论:CD8+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肺癌患肺泡巨噬细胞表面人白细胞原-DR(HLA-DR)的表达。方法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肺泡巨噬细胞,贴壁分离及培养,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DR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①肺癌及良性肺病患,其肺泡巨噬细胞未经刺激,均忆有部分表达HLA-DR,但前明显高于后;②干扰素α(IFN-α)或脂多糖(LPS)刺激后,HLA-DR的表达均增加,且两联合刺激优于单独刺激;③无论刺激与否,肺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检测反映其抗原提呈功能。作者研究了24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创伤组(n=17)和创伤感染组(n=7),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别为25.00±6.24和27.67±7.09。两组伤后第1d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0.32±0.07和0.26±0.1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的0.60±0.06,伤后第36创伤组已恢复至0.50±0.08,而创伤感染组仍较低下(0.34±0.14)。两组均见血浆TNF含量的短暂升高。结果显示: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对创伤感染的发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沈阳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R、DQ抗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本文报道了HLA—DR、DQ抗原在沈阳汉族人群中的分布,HLA—DR基因频率为0.8132,尚有空白0.1868,HLA—DQ基因频率为0.7964,尚有空白0.2036。说明沈阳地区汉族人群无论HLA—DR或HLA—DQ均有新的抗原未被发现。2.HLA—DR1明显高于上海、湖北及四川;HLA—DR 3明显低于湖北,略低于上海;HLA—DR 4明显低于湖北,HLA—DR 7明显低于上海,HLA—DRw9明显低于上海、四川。HLA—DQw 3明显低于四川。3.本文首次在中国沈阳汉族人群中检测到HLA—DQw 2、DOwa、TA1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梅毒合并H 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例梅毒合并H IV感染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梅毒合并H IV感染的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其中3例脑脊液有异常改变,所有患者对青霉素治疗均反应良好。结论男性同性恋人群是梅毒和H IV共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迅速进展到神经梅毒。主要依靠梅毒血清学试验和全面细致的查体进行诊断。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治疗后的密切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杨超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43-144
目的:观察梅毒合并H1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探讨梅毒对HIV感染者进行高效反转录抗病毒治疗(I-IAART)有效率的影响。方法:对41例梅毒合并HIV感染患者及HIV单独感染患者进行HAART,分析梅毒对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梅毒合并HIV感染,对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合并感染梅毒时,HIV感染者进行高效反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的有效率明显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结论:合并感染梅毒时,HIV感染者CD4^+T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而且使HIV病毒载量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探讨银屑病(PS)发病与超抗原(SA)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FACS)定量分析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活化的PS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24h培养上清液对角朊细胞(KC)表达HLA-DR抗原的影响。结果其上清液可明显诱导KC表达HLA-DR抗原,且PS组诱导表达作用强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诱导KC表达HLA-DR抗原可能是SA活化的淋巴细胞作用于KC,诱发PS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小儿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HLA—DR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4,3L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LA—DR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D14^+和CD14^+HLA—DR^+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中症组CD14^+和CD14^+/HLA—DR^+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组与中症组相比,CD14^+无显著性差异(P〉0.05),CD14^+/HLA—DR^+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D3^+CD4^+与CD3^+CD8^+细胞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早期就受到抑制,病情的严重程度与CD14^+/HLA—DR^+呈负相关,CD14^+/HLA—DR^+可以用来反映小儿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方法 采用酶标链霉亲合素—生物素(LSAB)技术对19例内异症不孕患者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研究,以19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腺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 子宫内膜HLA—DR抗原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内异症免疫学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12-2013年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为吸毒人群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2012-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对该人群进行HCV、HIV、TP等血清学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1名吸毒人员共检出HCV、HIV、TP抗体阳性227、15、65例。其中男性HCV感染率(29.58%)明显高于女性(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P0.01);男女HIV的感染率分别为1.87%、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TP感染率为7.50%,低于女性的13.58%(χ2=7.90,P0.01)。HCV抗体感染率41~岁最高(50.00%),其次是31~岁(37.80%);HIV抗体感染以21~(2.67%)和31~岁(1.22%)年龄组为主;TP抗体感染以31~(15.04%)和41~(18.75%)年龄组为主。重叠感染情况:HCV和TP、HCV和HIV、HIV和TP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3.37%、0.62%、0.12%,HCV、HIV和TP混合感染率为0。结论近年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HIV、HCV和TP的感染率处在较高水平,应加强宣传健康教育和进行有效防治干预,降低吸毒人群传染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TP-ELISA和TPPA方法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阳性率的检测差异。方法 对4000例血清标本分别用TP-ELISA、TPPA进行梅毒抗体阳性率检测。结果 TP-ELISA法阳性率为3.60%(144/4000),TPPA法阳性率3.45%(138/4000),阳性符合率为92.36%(133/144),两种方法对梅毒感染的检出率尚不能认为存在差异(χ2=0.132,P>0.05)。结论 在临床检验中,TP-ELISA可作为梅毒的筛查试验,阳性结果 再进一步作TPPA法确诊,以减少梅毒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而人体免疫状态主要取决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复合体。HLA分子在抗原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调控,破坏外来抗原靶细胞方面与抗HBV免疫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HLA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差异,因而决定HBV感染的易感性和发生、发展与转归。现就HLA基因的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肝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的MHC限制的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的结果。本研究证实,转染HBV基因组或X基因后的人肝癌细胞系可诱导HLAⅡ(即HLA DR)表达。核转录及RNA杂交分析提示表达X基因的细胞其HLA DR mRNA水平增加,X蛋白增加该基因的转录。氯霉索乙酰基转移酶(CAT)基因分析进一步提示,X蛋白通过作用于HLA DR基因上游的调节序列诱导HLA DR表达。结果表明:X蛋白可能通过调节HLA DR表达参与HBV感染的免疫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H1v/梅毒感染情况及高危行为特征,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知情同意原则下,收集深圳市2012年MSM人群HIW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502例接受自愿咨询检测,42.6%性角色以主动为主,25.5%以被动为主,30.1%二者兼有,1.8%极少肛交或多口交;半年内68.3%肛交性伴数≥2个,65.3%口交性伴数t〉2个;40.9%半年内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3.6%半年内口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44.5%半年内与女性性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梅毒感染率为18.3%,HIV感染率为9.8%,梅毒合并HIV感染率为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角色、肛交性伴数是MSM人群感染HIV的影响因素,HIV主动检测史、性角色、做过男男性工作者是MSM人群感染梅毒的影响因素。结论深圳市MSM人群HIV感染率仍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以有效阻断HIV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