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毒     
430949 划痕卡介苗误作皮下注射43例报告陈佩云湖南医学2(1):26~27,1985 该组1岁以内12例,7~8岁31例。入院时发热者28例,持续1天至3周,平均8天。均有中度自汗及盗汗。儿童组24例食欲减退,婴儿组均有腹泻。儿童组轻咳5例。43例浅表淋巴结均肿大。白细胞<10,000者32例,10,0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采用单纯上或下患肾部单根输尿管膀胱外再植治疗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疗效.方法 从2009年12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间,我科采用单纯上或下患肾部单根输尿管膀胱外再植治疗完全性重复肾畸形患儿27例,均为单侧病变,女19例,男8例,年龄2个月至8岁.所有患儿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完全性重复肾畸形且均为单根输尿管病变.其中上输尿管异位开口者9例;重复上肾上输尿扩张积水伴上输尿管末端囊肿者10例;重复下肾部输尿管单纯反流者8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正常排尿间歇性滴尿或发热性尿路感染.所有患儿术后随访观察11个月至6年,随访项目包括泌尿系统超声、同位素和膀胱造影等.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3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d,术后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有1例患儿因血尿检查发现再植输尿管开口处结石形成,予以行膀胱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示患肾部积水均有好转,同位素示患肾部功能改善或稳定,正常肾部功能未见异常改变.7例患儿术后复查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发生.结论 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单纯上或下患肾部单根输尿管膀胱外再植术治疗完全性重复肾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期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年7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7~16岁,平均约13岁;7例患儿均以间歇、无痛、肉眼全程血尿就诊,其中1例伴排尿困难.其中3例行TUR-BT术,3例患儿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患儿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输尿管再植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尿路上皮癌,3例术后未作化疗及膀胱灌注治疗,4例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 TUR-BT:手术时间平均30 min,术后3~5 d出院;开放手术时间为70~120 min,术后1周拔除尿管,术后均如期恢复,无并发症发生.7例术后随访8个月至12.5年,平均约61.8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儿童期较为少见,儿童期排除外伤史、泌尿系结石史、泌尿系感染史及肾病史后反复出现血尿时,应考虑膀胱移行细胞癌可能;结合病史、并积极行影像学和膀胱镜检查可明确诊断;积极的个体化外科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于活动性肺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感染科收治的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肺结核病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结果 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年龄1~13岁,病程12~35 d。5例免疫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起病均急骤,3例伴发热,2例伴反复咳喘。3例曾于外院误诊为肺炎、婴幼儿喘息;1例误诊为肺化脓症、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继发感染(?);1例误诊为肺炎、胸膜炎。5例均否认结核接触史,按时接种卡介苗,1例卡介苗瘢痕阴性。病变侵及肺及胸膜,其中肺结核病3例(其中1例继发左主支气管狭窄),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患儿均予抗痨治疗后出院(平均住院11 d),预后良好。结论儿童肺结核病具有症状、体征、影像学不典型,以及纤维支气管镜下病变不典型等特点,提示对咳喘迁延反复、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儿,应积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协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前尿道瓣膜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作者收治的11例前尿道瓣膜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为男性,年龄3个月至8岁,平均2岁8个月,其中年龄1岁以下6例。8例使用7.5F或9F膀胱尿道镜在尿道的4点、6点和8点处切开瓣膜,并留置导尿管10 d。对其中3例合并前尿道憩室的患儿,2例行憩室切除、尿道成形术;1例一期行膀胱造瘘术,二期行憩室切除、尿道成形术。结果 11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均排尿通畅。无尿瘘及尿道海绵体损伤。随访3个月至4年,平均1.5年。尿白细胞消失,阴茎阴囊交界处包块消失。合并肾积水2例,膀胱输尿管反流3例,B超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肾功能检查血清尿素、肌酐均正常。结论腔内冷刀切开治疗前尿道瓣膜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预后好。合并前尿道憩室患儿可选择憩室切除、尿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6.
血尿是小儿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单纯性血尿又称无症状性血尿,患儿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本文对44例单纯性血尿患儿行肾活检,以探讨单纯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06—2006-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血尿患儿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2~14岁;起病年龄最小1岁,其中1~5岁4例,~8岁9例,~14岁31例。肾穿刺前病程3个月至10年,其中3个月至1年21例,~3年17例,3年以上5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镜下血尿17例,镜下血尿伴发作性肉眼血尿27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单纯性血尿的诊断标准:(1)离心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思路。方法回顾分析3例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ADE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男童(分别为3岁10个月、12岁),1例女童(8岁)。发病前均有发热,2例伴睡眠增多,1例伴烦躁,1例面神经异常。3例患儿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均升高,且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2例患儿恢复期下降,1例无明显改变。3例患儿脑电图均有背景活动减慢;3例头颅MRI均异常,其中2例颈MRI也异常。结论 ADEM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少见,需与桥本脑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10岁,因间歇肉眼血尿8年,外阴分泌物增多1个月入院。患儿2岁时因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不伴尿路刺激征、水肿及少尿。外院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12d,肉眼血尿消失。8年来患儿多次于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每次持续1~5d,均在感冒症状缓解后肉眼血尿消失,但仍有持续镜下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11岁,因“反复腹胀、腹泻1年,消瘦半年,加重10余天”入院,大便每日2~5次,呈黄稀状,腥臭,无黏液血便,不伴里急后重,无发热、咳嗽和盗汗,曾先后按“血吸虫病”驱虫治疗和“肠炎”口服中成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症状反复发生,体重下降明显。患儿未接种卡介苗,否认结核接触史和血制品输入史。人院体检:T36.2℃,R18次/min.[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由EBV感染引起 ,常多系统受累 ,症状与体征变化多端 ,症状多样化。我院于 1998年至 2 0 0 2年期间收治IM3 6例 ,其中合并肾脏损害 16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1岁 3个月至 11岁 ,平均 5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皮疹、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 ,仅 1例出现浮肿。血常规淋巴细胞 >5 0 % ,异型淋巴细胞 >10 % ,EBV抗体阳性。以上全部病例均符合Henle建议的IM的诊断标准并出现尿常规异常 ,尿蛋白 +113例 ,尿蛋白 +2 2例 ,镜下血尿3例 ,尿蛋白 +4 1例伴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 ,其余 1…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儿女,5岁,因反复颈部肿块伴发热14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无痛性肿块,初约3cm×3cm×3cm,逐渐增大,伴发热,热型不规则,在他院行淋巴结活检示“干酪样坏死”,诊断为“淋巴结结核”,异烟肼、利福平9个月,吡嗪酰胺6个月,口服三联抗结核,其间肿块渐消,发热缓解。停药2周后(即1个月前)又发现右颈部肿块,不痛,伴发热、畏寒,体温持续在39℃以上,在当地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具体不详),肿块呈进行性增大,并出现右腋下、左颈部多个肿块入我院。起病以来,患儿体重减轻,精神食欲差,无盗汗,无咳嗽、气促。既往体健,无免疫缺…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8个月。因间断发热半年余,加重1个月,腹胀1周入院。患儿于生后40d出现发热,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无咳嗽、盗汗、惊厥、消瘦等症状。按“支气管肺炎”在外院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哌酮钠、头孢呋新、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等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仍高热。排查结核的检查均阴性,于生后2个月加用“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肉芽肿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8例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试验、基因测序、 治疗及预后。结果 男性7例,女性1例,中位起病年龄和中位诊断年龄分别为17 d和44 d。全部病例病初均有发热症状。肺炎8例,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3例; 反复腹泻、 血便合并肛瘘者1例; 肛周脓肿1例; 化脓性淋巴结炎2例; 皮肤脓疱疹2例。病原学结果: 分枝杆菌4例(50%),其中包括3例卡介苗感染,1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12.5%); 烟曲霉菌1例(12.5%); 烟曲霉菌合并白色念珠菌1例(12.5%);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例(12.5%)。全部病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试验活化率均<20%。7例患儿明确基因突变类型,其中6例男性患儿CYBB基因突变,1例女性患儿NCF2基因突变。3例死亡,5例存活。结论 慢性肉芽肿病起病早,病死率高,肺部感染最常见,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对慢性肉芽肿病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试验及基因测序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儿童肺结核4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儿童肺结核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20例肺结核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 420例中男260例(61.9%),女160例(38.1%);3岁以下210例(50.0%),10岁以上114例(27.1%).85%患儿PPD在++以上,6.2%为阴性.46.4%患儿未接种卡介苗,32.4%患儿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接触史.82.4%患儿以发热为主要表现,48.8%伴咳嗽,11.4%伴喘息.54.5%病程中曾误诊为其他病原引起的肺炎和胸膜炎、支气管异物、发热待查和纵隔占位等,误诊时间2周~4个月.胸片中83.3%患儿存在肺内实质浸润,75.2%肺门增大和上纵隔增宽,合并两肺粟粒影占20.2%,肺CT在各方面检出的阳性率均优于胸片.33.1%患儿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腹腔结核病或骨关节结核等肺外结核病.结论 小儿肺结核发病以婴幼儿多见,其次为青春期儿童,不同年龄患儿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卡介苗接种史、结核接触史以及PPD试验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各型肺结核具有相对特异的影像学特征,肺内实质浸润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小儿原发肺结核基本的影像特征,肺CT较胸片有更大诊断价值.相当比例的肺结核患儿合并肺外结核病,对诊断可以起到互为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9岁.发热、关节肿痛伴乏力、消瘦、盗汗2月余,于1988年8月17日入院。在外诊为风湿热,经强的松、阿斯匹林、青霉素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复发.有密切结核接触史(其母),未曾接种过卡介苗.查体:体温37.3℃。消瘦,体重18kg.心肺正常,肝肋下1.0cm,脾未及.右膝、右踩关节肿胀、  相似文献   

16.
儿童薄基底膜肾病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薄基底膜肾病 (TBMN)的临床、病理特点 ,本文对我院肾内科病房近 3年肾活检确诊的 4 0例TBMN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象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并经肾活检的患儿 2 19例 ,其中单纯性血尿 133例 ,确诊为TBMN的患儿 4 0例 ,男 2 1例 ,女 19例 ,男∶女 =1 10∶1。年龄 4~ 14岁 ,平均 8 8岁。肾活检前病程 1个月至 6年 ,平均 2 2年。所有病例经详尽检查均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病毒相关肾炎、泌尿系感染及泌尿外科疾病 (如结石、结核和肿瘤等 )。方法 :观察尿红细胞形态 ,取患儿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阑尾膀胱瘘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总结我科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2例儿童阑尾膀胱瘘的临床资料;同时查阅1985年2月至2014年5月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儿童阑尾膀胱瘘的文献,具体检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图书馆网页PUBMED、MEDLINE、BIOSIS Previews、EM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词为“Children/Pediatric appendicovesical fistula”;检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图书馆网页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万方医学等数据库,检索词为“儿童/小儿阑尾膀胱瘘”;对儿童阑尾膀胱瘘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收治的1例为9.5岁男性患儿,因右下腹壁脓肿外引流术后反复发热及泌尿系感染5个月入院,入院时B型超声提示膀胱底部局限性增厚,右下腹壁内低回声病灶(直径1.0 cm),诊断为脐尿管囊肿伴感染;另外1例为7.5岁男性患儿,因间断性阴茎疼痛伴肉眼血尿、气尿1个月住院,CT检查发现膀胱右前侧壁软组织包块并向膀胱壁外生长,术前误诊为膀胱肿瘤.2例患儿均接受了剖腹手术探查,术中诊断为阑尾膀胱瘘,并行阑尾及膀胱瘘口切除+膀胱修补术,病理提示慢性阑尾炎并阑尾膀胱瘘,术后7~10d痊愈后出院.复习国内外文献共获取儿童阑尾膀胱瘘病例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10.5(1.0~17.0)岁.11例患儿中10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尿急、尿频、排尿困难伴阴茎痛(其中2例有粪尿、气尿病史),1例表现为肠梗阻.11例患儿均行阑尾切除+膀胱瘘口切除+膀胱修补术(其中1例为腹腔镜手术),均痊愈出院.本院2例及文献复习11例阑尾膀胱瘘儿童的病程相对较长(平均为3.0个月),与无性别年龄差异的阑尾周围脓肿患儿术前病程(术前病程平均为5.12 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出院后均获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阑尾膀胱瘘.临床少见,术前明确诊断困难,需结合患儿病史、体检以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以减少漏诊及误诊率,除常规手术探查外,腹腔镜检查手术不失为儿童阑尾膀胱瘘诊治的一种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儿童Beta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的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Beta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的心血管疾病。其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速、ST T改变为主要表现 ,临床症状多 ,体征少 ,误诊率高。现将我院确诊的 9例患儿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例取自 1993年至1997年的入院患儿。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4~ 13岁 ,平均 9 3岁 ;病程为 3~85d ,平均 2 7 2d。1 2 临床表现 以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表现起病者 3例 ;以突发胸闷、心慌、心悸等心血管症状起病者 6例。9例患儿均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 ,以急诊入院。体征 :入院时 ,体温 :36 5~ 37 4℃ (平均 36 8℃ )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腹腔镜Lich-Gregoir手术治疗儿童双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4例腹腔镜Lich-Gregoir手术治疗双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儿,均因反复尿路感染收治.平均年龄6.5岁(5~8岁).男1例,女3例,排尿行膀胱尿道造影(VCUG)均提示双侧VUR,其中Ⅴ级2侧,Ⅳ级3侧,Ⅲ级3侧.二巯丁二酸(DMSA)肾图均证实存在一侧或双侧肾瘢痕.所有病例均经腹腔路径成功于膀胱外完成腹腔镜Lich-Gregoir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00min(140~300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5~7 d).平均随访18.5个月(6~30个月),所有患儿术后6个月VCUG复查证实膀胱输尿管反流均完全消失,无发热性尿路感染及新的肾瘢痕形成.1例患儿术后出现短期尿潴留,留置导尿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 我们的初步经验显示腹腔镜Lich-Gregoir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望成为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尤其是双侧病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患儿男,7岁8个月,因“皮疹2个月,发热、盗汗1周”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儿无诱因双下肢出现数枚红色斑丘疹,伴疼痛瘙痒感,皮疹成批出现并日渐增多,由双下肢波及躯干、面部、双上肢,无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皮肤病”给予口服及外用药物(具体不祥)半个月,皮疹成批出现,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在双下肢皮肤形成较硬的直径0.1~0.2厘米丘疹。入院前1周,患儿开始发热,高峰在38.5℃,盗汗明显,伴右上肢非凹陷性肿胀,始于肘关节,蔓延至上下臂,有波动感,伴疼痛及活动障碍,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提示白细胞31.53~48.88×109/L,血小板23~38×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