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42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扬州市6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统计两组一般资料,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评定两组父母教养方式,对两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有工作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高于无工作者(P<0.05或0.01).结论 难治性强迫症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强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阳市某高中440名学生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高中生与非留守高中生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留守高中生感受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留守高中生,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留守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父亲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母亲拒绝否认、偏爱被试、过干涉过保护、惩罚严厉因子分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母亲拒绝否认、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三个因子对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或0.01).结论 针对留守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要有意识地结合其具体情况使用不同教养方式,这对预防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环境对男性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法 对某少年教养管理所110名学员采用自拟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学员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分显著高于母亲,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因子分显著低于母亲(P<0.01).学员组家庭环境量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矛盾性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暴力组与非暴力组学员家庭环境量表各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少年教养管理所学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均存在一定缺陷,是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淮安市56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青少年学生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父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人际关系、焦虑、心理不平衡因子分与母亲偏爱被试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父母应结合子女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的教养方式,以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和父母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74名大学生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网络成瘾标准诊断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网络成瘾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内外向和掩饰性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5或0.0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分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5或0.01),父亲和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定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UCLA孤独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少;人格特质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神经质,个性更内向、更孤独;父母教养方式中更多地表现为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ADHD儿童进行评定,根据父母教养方式中对儿童的责打次数分为“不打”,“有时打”和“经常打”3组。结果被父母责打的ADHD儿童比不挨打的儿童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结论ADHD儿童与父母教养方式有重要联系,对ADHD的追踪研究发现不良环境因素对ADHD的结局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于2004—03/06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174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①父母教育方式问卷分为母亲教养方式56个项目,父亲教养方式58个项目,内容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严厉惩罚、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偏爱被试5个保留维度。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分别为0.81和0.72。实验假设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所以在计分时把每个维度中父亲与母亲的分数合并。(参焦虑自评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为所定义症状出现的频率。③自评抑郁量表由20个陈述句组成,每条为一个相关症状,按1—4级评分,奇偶数条目分半相关性为0.73和0.92。评分在40分以下者为无抑郁;40—48分为轻度抑郁;49~56分为中度抑郁;57分以上为重度抑郁。④以班为单位施测。施测前取得该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同意。在非考试状态下,按班级对学生进行3个问卷的团体测试。并在被试确信答案得到保密的情况下进行。⑤主要观察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⑥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单因素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4.5%。剔除不完整答卷得到合格问卷174份.有效率为92.1%。①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4个维度中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在性别差异上,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在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其他3个维度则是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高中生的焦虑得分:从总体上和不同性别上均高于抑郁得分。但就焦虑、抑郁本身得分来看不存在性别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高中生的焦虑、抑郁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r=0.777,P〈0.01)。③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和抑郁得分的关系:除拒绝否认维度外,其余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412,-0.457,P〈0.05);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与焦虑、抑郁成正相关(r=0.348,0.356;0.382,0.385;P〈0.05)。④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各维度与高中生不同抑郁水平间的差异:经事后比较分析表明,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严厉惩罚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影响。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严厉惩罚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父母投入的情感温暖理解越多,高中生的积极情绪越多,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8.
陆小兵 《护理研究》2006,20(12):3131-3132
[目的]探讨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202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SCL-90的各个因子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父母温暖的情感、理解与护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呈负相关。[结论]父母应注意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鼓励支持子女,以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干预对多动症儿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干预对多动症儿童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多动症的67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其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干预,应用儿童行为量表进行行为问题评分并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以及行为问题总分等多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因材施教,可使多动症患儿的不良行为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养育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337名医学专业大学生采用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医学专业大学生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母亲拒绝否认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行动疑虑因子评分与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父母期望因子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完美主义心理的某些维度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魏雪  郝祥梅  曹军华  刘淑娟 《护理研究》2014,(36):4516-4518
[目的]探讨集中健康教育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低收入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12月NICU住院患儿低收入家长110名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2013年1月—6月NICU住院患儿低收入家长108名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集中健康教育模式。[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有效率、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二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中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儿二次住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康奈尔亚健康问卷(CMI)对大连大学三年级、四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427名大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为37.94%。男性A—R分值为(19.45±16.60)分,M-R得分分值为(5.51±6.03),女性两项指标得分分别为(28.52±21.10)分和(8.61±7.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27,12.53;P〈0.05)。结论大学生群体中的亚健康状态仍是一个比较普遍且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学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562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8.1%,男生检出率(44.0%)显著高于女生(33.4%,χ2=6.41,P<0.05);其抑郁情绪发生率随着在校学习年限的增长而呈现下降趣势,二年级男生抑郁情绪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0.01),其他年级男女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男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与少年时期的生长环境、对专业兴趣、健康状况、倾诉与否、恋爱与否、年龄等因素均显著相关(P<0.05或0.01);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与健康状况、倾诉、对就业前景的预计、人际关系、在校学习年限等因素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论 大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男生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且抑郁情绪产生与诸多因素相关,不同性别抑郁情绪产生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性.高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某医学院临床与精神专业学生各150人总计300人,分别按性别、年龄、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分类,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和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mst Scale)进行集体施测,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本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的相关系数较低,仅为-0.084(P=-0.090),人际信任程度低(〈75)的大学生与人际信任程度高(≥75)的大学生之间的社交焦虑程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364,P〈0.001),社交焦虑程度低(〈45)的大学生与社交焦虑程度高(≥45)的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信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t=1.733,P〉0.05)。男女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0,P〈0.05),在交往焦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t=1.105,P〉0.05)。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异(t1=1.207,t2=-0.762,P〉0.05)和不同专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1=-1.375,b=0.707,P〉0.05)。年龄在人际信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P〈0.05)和在交往焦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t=1.325,P〉0.05)。结论人际信任程度与交往焦虑情况虽无明显的因果关系,但人际信任却是影响交往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作为我国着重培养的对象,其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饮食行为及营养教育进行综述,分析大学生营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营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发展措施,为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1名哮喘患儿及家长分为干预组52名和对照组4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和发放儿童哮喘知识宣教手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即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加入家庭哮喘应对行动计划的书写及行动目标的拟定。采用儿童照护者生活质量问卷(paediatric asthma caregiver’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CQLQ)测评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父母PACQLQ得分的差异。结果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儿父母PACQLQ总分、活动受限和情感功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哮喘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的心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随机抽取420名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在校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大学生是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群体,其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抑郁、人际敏感、强迫、偏执;高年级、女生、艺术类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教育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绳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0):2432-2436
目的评价艾滋病教育对改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效果;评价艾滋病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方法便利抽取北京市1所非医学专业学院,随机抽取100名大学2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对干预组研究对象实施共12学时的艾滋病教育,于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并对教育过程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总体水平及各分类知识水平在干预后3个时间点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研究对象态度总体水平、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水平、对待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态度水平在干预后3个时间点较干预前提高(P〈0.01),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90%以上的研究对象对本次艾滋病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表示满意,研究对象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结论艾滋病教育可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大学生对待艾滋病以及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态度;但对改善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人文素质培养模式中应用阅读教育方法对大专护生人文素质的影响.方法 抽取大专层次护理专业学生85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5人和对照组50人,实验组按照“一年级增强通识人文基础、二年级突出护理人文特色”思路实施阅读教育干预,干预周期2年.采取强化“人文素质”权重的护理技能考核及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技能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人文素质的道德、法律、文化、审美素质维度及人文素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针对性的阅读教育对大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有积极作用,同时,阅读教育可作为重要途径实现对专科护理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0.
对早产儿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的健康教育对早产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采取沟通指导、操作示范、电话随访等方式系统地实施健康教育。记录观察组早产儿家长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及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别,并评价两组早产儿的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家长接受健康教育后对基本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提高;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患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早产儿家长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家长知识水平,使早产儿护理由院内延伸至家庭,降低了早产儿患病率及再住院率,有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