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幼儿攻击性行为游戏矫正的倒返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幼儿集体游戏用于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效果。方法:采用倒返实验,对三名被试进行了游戏矫正。结果:三名被试在实验的基线阶段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游戏介入后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游戏取消后攻击性行为再度增加,游戏再次介入后,攻击性行为再次明显减少;方差检验的结果表明,被试在基线阶段的攻击性行为与游戏矫正后的攻击性行为差异极显著。结论:运用自然的幼儿集体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差异.方法 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对8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中双性化比例为30.9%、未分化为38.3%,都显著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x2=12.778,P<0.01);②男生和女生在愤怒因子上差异显著(t=-2.366,P<0.05);③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在生理攻击(F=2.934,P<0.05)、言语攻击(F=6.683,P<0.001)、愤怒(F=11.657,P<0.001)、敌意(F=5.344,P<0.01)和攻击总分(F=9.390,P<0.001)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攻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双性化类别的个体拥有很强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
122名初中工读学生情绪反应与表达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初中工读生与普通初中生情绪反应、表达的不同特点.方法:运用自编中学生情绪评定问卷和修订的Spielberger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对833名普通中学初中生和122名工读学校初中生进行测量研究.结果:(1)中学生情绪评定问卷的七个分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74、0.82、0.77、0.83、0.85、0.78、0.71,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的四个分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91、0.78、0.79、0.93.(2)初中女生的恐惧、悲伤感和愤怒、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评分显著高于男生(3.7±0.9/2.9±0.9,F=73.77,P<0.001;4.3±0.8/3.6±1.1,F=29.93,P<0.001;4.0±0.7/3.8±0.8,F=21.71,P<0.001;3.5±0.8/3.1 ±0.8,F=17.48,P<0.001).(3)初中工读生的恐惧和愤怒、悲伤、愤怒控制评分显著低于普通学生(2.8 ±1.0/3.3±1.0,F=5.50,P<0.05;3.5±1.2/4.1±1.0,F=3.85,P<0.05;2.1±0.6/2.5±0.7,F=25.55,P<0.001),而状态愤怒、特质愤怒、愤怒表达评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2.4±1.0/1.9±0.8,F=28.82,P<0.001;2.5 ±0.7/2.1±0.6,F=25.13,P<0.001;2.3±0.6/1.9 ±0.6,F=32.86,P<0.001).正性情绪表达的性别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6.07,P=0.011),具体为男生中工读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评分低于普通学生(3.5±0.8/3.9 ±0.7,P=0.018),而女生中差别不显著.结论:初中工读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情绪表达,尤其是愤怒情绪反应与表达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高原移居者脑-体工作能力的药物干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心理生理能力功效学的方法,观察口服酪氨酸和乙酰唑胺提高和改善高原移居者低氧条件下脑-体工作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进驻西喀喇昆仑山海拔3700m6个月的某部男性青年30名,分别给予口服酪氨酸(B组10人),乙酰唑胺(C组10人),自制炒面胶囊(A组、对照组10人)。实施15天,服药前后应用自行车功量仪进行达负荷指标(W225-250、P175-180/分)的运动,采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在服药前运动后,服药15天后运动后和停药10天后运动后三个阶段,进行左右上下肢交叉动作频率与光信号视觉记忆测验,对三个阶段A、B、C组的测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服药前运动后肢体运动与视觉记忆A、B、C组的测验结果交叉对比无差异(P>0.05);服药15天运动后与服药前运动后A、B、C组比较,B、C组右手左脚及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正确次数及右手左脚交叉动作频率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视觉记忆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服药15天运动后与停药10天运动后A、B、C组比较,B、C组右手左脚和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视觉记忆测验B、C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停药10天运动后与服药前运动后A、B、C组比较,B、C组右手左脚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正确次数及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次数及正确次数显著增多,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视觉记忆测验错误显著减少(P<0.01)。结论:口服酪氨酸或乙酰唑胺均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高原低氧条件下的脑-体工作能力,停药10天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功效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幻听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制能力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疾病提供经验。方法:将20例有幻听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为A组,20例无幻听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为B组,2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C组。统计其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后,进行Go/NoGo任务检测,对比行为学数据;以颅顶(CZ)为典型区域,检测对比Go与NoGo刺激的P3波潜伏期及波幅。结果:(1)Go刺激反应时间C组短于B组,C组及B组短于A组(F=9.317,P0.001);Go刺激反应准确率C组高于B组,C组及B组高于A组(F=8.711,P0.001);NoGo刺激反应准确率C组高于B组及A组(F=4.337,P0.01);(2)C组NoGo刺激P3波幅大于Go刺激P3波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21,P0.001),但A、B组无此趋势;A组NoGo及Go刺激P3潜伏期均高于B组及C组、B组高于C组(F=10.521,12.371;P0.001),A组NoGO刺激P3波幅低于B组及C组、B组低于C组(F=10.337,P0.001),A组及C组Go刺激波幅短于B组(F=4.321,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可能导致患者对目标的抑制能力受损,出现幻听症状后,此损害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豚鼠模型Eotaxin、CCR3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哮喘豚鼠外周血、肺和骨髓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和肺组织Eotaxin和CCR3的表达及激素对其影响.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0只,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干预组(C组)、布地奈德干预组(D组),每组10只,在末次激发6 h后处死豚鼠;取豚鼠颈动脉血、骨髓和肺组织,分别制备血涂片、骨髓涂片和肺组织切片;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用Wright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总数和EOS百分比;肺组织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总数和EOS百分比;肺组织切片用Eotaxin和CCR3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分别计数阳性细胞百分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Eotaxi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豚鼠外周血、骨髓和肺组织中EOS百分比,A组为(1.33±0.52)%、(1.17±0.41)%、(1.67±0.52)%;B组为(4.83±0.98)%、(3.17±0.75)%、(4.00±0.89)%;C组为(2.68±1.03)%、(1.67±0.82)%、(2.83±0.75)%;D组为(2.67±0.52)%、(1.83±0.75)%、(2.67±0.52)%;B组与A、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较D组降低骨髓EOS百分比似乎更明显;豚鼠肺组织Eotaxin和CCR3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A组为(2.29±0.35)%、(2.07±0.15)%;B组为(3.27±0.42)%、(3.66±0.47)%;C组为(2.80±0.22)%、(2.98±0.45)%;D组为(2.75±0.31)%、(2.65±0.25)%;B组与A、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豚鼠肺组织Eotaxin在A、B、C、D组表达量分别为0.447 ±0.026、0.836±0.012、0.639±0.034、0.668±0.023,B组表达较A、C和D组明显升高(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高于A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哮喘豚鼠肺组织中EOS百分比和Eotaxin和CCR3在肺组织的表达皆呈正相关(r=0.852,P<0.001)、(r=0.671,P<0.001).结论:哮喘豚鼠外周血、骨髓和肺组织EOS均明显增加,并与肺内Eotaxin和CCR3的表达相一致,激素可通过抑制Eotaxin和CCR3的表达和活性,有效发挥抗EOS炎症作用,是激素控制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C、B基因型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共研究CHB患者71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HBV DNA >103拷贝/ml,其中C基因型34例(47.89%),B基因型36例(50.70%).比较C、B基因型感染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1的表达水平、HBV特异性CTL水平、HBV DNA水平、ALT和TBil的水平.结果 CHB 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的表达水平(37.30±3.05%)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26.19±3.06%),t=15.47,P<0.001,HBV特异性CTL水平(0.25±0.03%)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0.45±0.13%),t=21.54,P<0.001,HBV DNA水平(6.75±0.77lo9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4.96±1.12 log10拷贝/ml),t=7.93,P<0.001,ALT水平(487.39±87.36IU/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235.25±90.91IU/L),t=12.32,P<0.001,TBil水平(49.73±6.45)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28.48±5.89%),t=9.01,P<0.001.结论 CHB C基因型感染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导致C基因型感染者HBV特异性CTL水平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HBV DNA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因此,肝功能损害比B基因型感染者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α1受体(α1-AR)阻滞剂诱导前列腺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穿刺或手术切除的良性前列腺组织.根据服用α1-AR阻滞剂(特拉唑嗪或多沙唑嗪)时间长短分组:A组(对照组,未服药物者);B组(服药1~3个月);C组(服药3~6个月);D组(服药6~12个月).原位凋亡法(TUNEL)检测各组前列腺细胞凋亡的情况.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及其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MUF)改善的关系.结果 B、c、D组前列腺细胞凋亡率(AI)分别为(1.5±0.8)%、(2.3±1.2)%、(2.4±1.1)%,较A组(0.8±0.5)%明显增高(P<0.01).C组与B组的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的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D组IPSS的改善为(5.0±3.3)、(8.0±3.5)、(9.0±1.8);QOL的改善为(2.0±0.9)、(3.0±1.6)、(3.0±1.9)分;MUF的改善为(3.0±1.2)、(5.0±3.2)、(6.0±1.7)ml/s;均较A组的改善明显增高(P<0.01).C组IPSS、QOL、MUF的改善均较B组明显增高(P<0.05);D组IPSS、QOL、MUF的改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细胞的AI与患者IPSS、QOL、MUF的改善呈正相关(r=0.361,0.289,0.412,P均<0.01).结论 α1-AR阻滞剂诱导前列腺细胞凋亡与下尿路症状改善相关,可能为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编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调查了359位幼儿的教养人。结果:隔代教养幼儿比父母教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2.30±0.19/2.63±0.14、2.60±0.20,F=124.44,P<0.001)、行为障碍(2.29±0.24/2.65±0.18,2.60±0.30,F=79.03,P<0.001)、性格缺陷(2.17±0.21/2.52±0.19,2.44±0.26,F=79.25,P<0.000)、人际交往缺陷(2.42±0.33/2.88±0.28、2.76±0.26,F=80.68,P<0.001)和适应性较差(2.42±0.29/2.77±0.23,2.73±0.25,F=67.52,P<0.001)。隔代教养幼儿在性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适应性差几个因子上的得分和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F=5.048,P<0.01;F=40.556,P<0.01;F=7.443,P<0.01;F=14.443,P<0.01),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提高和改善。幼儿男孩的行为问题多于女孩(2.24±0.21/2.33±0.25,t=2.135,P<0.05),幼儿在心理健康状况的其他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隔代教养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索儿童假装游戏与心理理论的联系关键.方法 对72名4岁儿童进行3种不同对象的假装游戏:抽象物体,形象人偶,真人.结果 性别差异不显著[t(70)=1,0.57,0.81;P>0.05],儿童在不同游戏对象参与下的假装游戏成绩有显著差异(F=87.801,P<0.05),3种对象假装游戏中的心理语言与心理理论相关均显著(P<0.001).结论 1儿童假装游戏水平受游戏对象影响,形象人偶能最大限度调动儿童假装游戏能力;2"物物替代"类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发展作用最大;③不同对象假装游戏与心理理论关系差异原因是儿童心理能力发展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