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监测2007~2011年甘肃省庆阳市大骨节病流行态势,为今后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庆阳市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2007-2011)》,选择历史上X线检出率>5%的8个自然村作为固定监测点;对监测点7~12岁儿童拍右手X线正位片不少于50张;对成人进行临床普查,采集食盐、儿童发样做硒含量监测。结果临床检查15 442人,查出患者2 354例,检出率15.24%;7~12岁儿童X线拍片2 254人,检出病例83例,检出率为3.68%;监测7~12岁儿童发硒160份,合格107份,合格率66.88%;监测居民户硒盐400份,合格383份,合格率为95.75%,硒盐含量逐年提高。结论甘肃省庆阳市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处于稳定状态,且局部地区人群发硒含量合格率低,说明致病因子依然存在,继续落实补硒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监测,为科学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研究提供资料. 方法 对38个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拍右手X线片;各监测县每季度检测盐硒含量;隔年检测儿童发硒. 结果 2003,2004年临床检查7~12岁儿童数分别为3 678人和4 031人,I°以上检出率分别为1.09%,1.19%;拍X线手片分别为2 162张和2 205张,总检出率分别为8.33%和7.48%;检测硒盐577份和856份,硒盐合格率分别为80.95%与98.00%.2004年检测33个点儿童发硒246份, 硒含量在0.117~0.38 μg/g.结论 甘肃省儿童临床患病率和X线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局部病区病情仍有波动.加强补硒措施是控制大骨节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定西市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制定大骨节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定西市大骨节病病情较重的3个村作为监测点,2008—2012年连续对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X线检查及发硒检测,测定居民食盐硒含量。结果 7~12岁儿童临床早期病例检出率由2008年的8.82%降至2012年的1.61%,X线检出率由2008年的5.29%降到2012年的1.61%,防治效果显著。结论定西市大骨节病处于平稳低发态势,应继续加强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积极开展病因研究,探索一条科学、合理、有效的补硒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6个省级监测点的监测,了解天水市大骨节病的动态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甘肃省大骨节病监测方案”对7一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并检测食盐和头发含硒量。结果6个点临床和X线检出率呈总体下降趋势,但部分监测点病情波动变化较大。病区多年来食盐加硒措施落实得较好,儿童发硒水平有所提高。结论近年来6个监测点由于采取了供应硒盐和投服亚硒酸钠片等综合防治措施,病情总体趋于稳定且有下降趋势,但仍有一定波动性,表明病情仍未得到完全控制。今后还需继续开展监测,掌握消长规律,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甘肃省武山县大骨节病病情变化趋势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大骨节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甘肃省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抽查武山县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2个村作为监测点,依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对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诊和右手X线拍片检查,并评价防治措施的落实效果。结果 2个监测村临床检诊儿童165人,未检出阳性病例;儿童X线拍片100人,亦未发现阳性病例;病区村全面落实退耕还林121公顷、供应硒盐受益人口2 099人、改变主食结构等各项防控措施,使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武山县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病区出现了"零发病"趋势;为巩固取得的成果,应对病区居民加强健康教育、持续开展病情监测,保持目前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10年病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榆阳区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现状,评估防治效果,指导防治工作。方法每年对监测点100名7~12岁儿童进行临床、X线检查及发硒检测,按国家诊断标准(GB)确诊病例,对10年间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榆阳区儿童大骨节病临床及X线检出率显著下降,2006年临床及X线检出率均为0,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儿童发硒水平显著上升,由1997年的0.118mg/kg上升到2005年的0.370mg/kg。结论食用合格硒盐及非病区粮食,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卫生水平提高是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病情监测工作,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及成人大骨节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2002年甘肃省大骨节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全省34个点大骨节病病情,了解大骨节病流行状况并指导防治.方法对每个监测点进行临床普查,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及X线手片检查,对硒盐、发硒进行含量检测.结果全民临床普查26925人,检出Ⅰ度以上2 438人,以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为主.7~12岁儿童临床检查3 375人,检出Ⅰ度以上患者77人;X线拍片2 060人,检出阳性改变237人,平均X线检出率为11.5%.结论 2002年甘肃大部分地区病情稳定,但部分地区病情仍较活跃.儿童发硒高的病区病情控制较好,硒盐含量低、发硒低的病区病情较重;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防治,尽快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大骨节病区处于低硒环境从1985年开始,对大骨节病区供应加硒盐,并且对3~13岁儿童中普遍投服亚硒酸钠片进行了连续5年防治监测,现将防治效果报告如下。 一、观察对象和方法 1985年在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大骨节病区八松乡烈洼村设监测点,临床检查对象占监测点全体居民的  相似文献   

9.
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是青海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1989年被定为大骨节病病区,1995年纳入国家监测点。为了解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大骨节病患病情况,2009年3-4月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作者对青海省兴海县国家级大骨节病监测点(唐乃亥乡的上、下鹿圈村)的7~ 12岁在校学生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和监测指标:对上、下鹿圈村所有7~ 12岁在校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和右手X线拍片检查,统计Ⅰ度以上临床检出率、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三联症检出率。同时采集发样进行发硒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变化,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分析1997-2006年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青海省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和X线检出率,比较2003年与2006年儿童发硒和家中粮食硒水平.结果 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在0~20.31%,X线检出率在25.86%~47.97%.2003年儿童发硒为(130.01±48.80)μg/kg,家中粮硒为(41.3±14.9)μg/kg;2006年儿童发硒为(93.71±39.68)μg/kg,家中粮食硒为(8.15±3.44)μg/kg.两年间发硒、粮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10.94,P<0.01).结论 兴海监测点大骨节病病情活跃,病区居民食用自产粮以及粮食收割、储藏、加工不科学与大骨节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大骨节病监测始于1981年,当时在永寿县设立20个监测点。为提高监测工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1989年将监测点扩大到全省12个县63个点,为探索病区环境人体硒水平对病情的影响,每个点均同时采集儿童头发、粮食样品检测硒含量,现将历年X线病情与儿童发硒水平作相关分析如下。1 监测方法 在全省病区范围内,选择能反映全省病情的63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2003年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12岁在校学生进行临床、X线检查及发硒检测,同时检测各点硒盐含量。结果 全省绝大多数监测点大骨节病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及X线阳性率已达国家控制标准,病情稳中有降,个别监测点略有波动;硒盐合格率为60%,发硒含量在0.223-0.420μg/g之间,均超过200μg/g。结论 今后应继续加强全省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硒盐质量管理,按时足量供应,以防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天水市监测点资料表明 ,多年来对大骨节病以补硒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对病情的减轻乃至消退有显著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市大骨节病病情现状 ,评价防治措施及效果 ,提出修正意见或对策 ,我们于 2 0 0 0年对部分历史重病村进行了调查和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从秦城、北道、清水和张川 4县重病村抽取 10个自然村 ,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 ,并对上述病村 7~ 13岁儿童拍摄右手正位 X线片。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 ,事先制定统一表格。所得数据与有关数据作对比分析。临床及 X线诊断以《大骨节病诊断标准》为准。2…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与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消长态势和相关环境因素对大骨节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今后大骨节病的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范围内分别选择了6个项目调查点和20个省级自设监测点.临床检查7~12岁儿童2568例,右手X线拍片1788例.采集项目点粮样600份和发样300份,测定粮硒、发硒及食粮(180份)T-2毒素水平,调查相关因素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全省23个病区县(区)26个调查点中,大骨节病临床Ⅰ度以上患者无检出,X线总检出率为1.29%;儿童发硒为(0.37±0.07)mg/kg,粮食硒(0.049±0.016)mg/kg,粮食T-2毒素(3.82±4.38)μg/kg.结论 陕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处于基本控制后的平稳低发态势,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的明显升高、饮食结构的明显改善、粮食卫生学质量的提高及经济收入的增加是病情得到控制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深化防治措施落实和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动态 ,评价硒盐防治效果 ,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选择榆林市榆阳区 6个病村为调查点 ,每年 9~ 10月份对 7~ 12岁儿童进行病情监测及发硒检测 ,并了解硒盐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4年来榆阳区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在 4 .12 %~ 7.16 %之间波动 ,典型临床病例已少见 ;X线阳性率在 18.4 0 %~ 2 8.5 7%之间波动 ,历年骨端改变检出率均大于干骺端改变检出率。实施六万分之一硒盐防治后 ,儿童发硒由 1997年 0 .1193μg/ g上升到 2 0 0 0年 0 .2 332μg/ g,发硒升高与 X线病情变化无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榆阳区仍属大骨节病中等病区 ,是陕西省大骨节病防治和科研的重点地区。硒盐防治措施未取得预期效果 ,建议根据榆阳区病区特点 ,采取植树植草治沙 ,食用非病区粮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汉源县是全国大骨节病活跃重病区,病区处于低硒环境。按照《四川省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于1990~1997年对该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了8年病情及发硒的监测,现将监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对象 汉源县双溪乡大骨节病病区7~12岁儿童。1.2 监测时间 1990~1997年。1.3 监测指标 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及发硒含量。1.4 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19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定点连续监测,掌握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监测点7~12岁儿童100名进行临床检查及X线拍片,并进行发硒含量测定。结果麟游、临潼7~12岁儿童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由1990年8.57%、22.86%至1998、1994年分别降为0,榆阳区7~12岁儿童I度以上检出率由2000年0.87%至2001年降为0;麟游、临潼7~12岁儿童X线检出率由1990年44.76%、54.29%至1999年分别降为11.27%、6.67%,榆阳区7~12岁儿童X线检出率由2000年34.96%降至2008年的1.82%;麟游、临潼、榆阳区儿童发硒分别由0.0932μg/g、0.1667μg/g、0.1178μg/g上升到0.2911μg/g、0.2464μg/g、0.3700μg/g。结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呈稳定下降态势,达到国家大骨节病控制区标准。食用合格硒盐及非病区粮食,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卫生水平提高是病情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甘肃省大骨节病病区儿童与非病区儿童发硒含量差异,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实证数据.方法 2011年选择甘肃省陇南、庆阳、定西3个市的大骨节病病区作为监测点,同时选择天水市农村和兰州市区的非病区作为对照点,分别采集6~ 12岁儿童发样,进行发硒含量测定.样品采用湿消化法处理,使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甘肃省大骨节病病区共收集儿童发样254份,非病区儿童发样102份.陇南、庆阳、定西3个市的儿童发硒含量分别为[(0.22±0.07)、(0.22±0.00)、(0.20±0.07) mg/kg],高于非病区的天水市和兰州市儿童发硒含量[(0.32±0.08)、(0.42±0.11) mg/kg].比较各采样点儿童发硒最大值与最小值发现,病区儿童发硒范围相对较窄(0.08~ 0.46mg/kg),最小值、最大值均低于非病区(0.15~ 0.51mg/kg).有51.1%(182/356)的儿童发硒含量<0.25 mg/kg,处于硒营养缺乏状态.另外,硒营养状况男生高于女生,但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大骨节病病区儿童硒营养水平整体偏低,补硒还需长期坚持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汇总青海省3个大骨节病病区自1982-200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大骨节病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其病情消长的相关因素。方法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贵德、兴海、班玛3个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采集发、粮、土等样品,进行禽硒量测定。结果贵德、兴海、班玛病区大骨节病临床、X线检出率分别在0~55.78%、11.37%~59.20%;0~48.68%、25.86%~50.38%;0~63.38%、0~52.63%。病区大骨节病病情缓慢下降,有一定的年度波动。硒测定结果表明,兴海、贵德大骨节病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兴海、贵德病区,大骨节病病情严重、活跃,班玛病区大骨节病自然消退。病区居民食用自产粮以及粮食收割、储藏不科学与大骨节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2003-2008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掌握2003-2008年青海省兴海县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唐乃亥乡的上、下鹿圈村)病情动态,了解大骨节病病情变化及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方法 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兴海县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拍片检查,同时采集发、粮样品,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2003-2008年,上鹿圈村临床检出率在0(0/34)~17.14%(6/35);X线检出率在11.11%(3/27)~20.59%(7/34),其中干骺端检出率在0(0/27)~13.21%(7/53),骨端检出率在2.63%(1/38)~11.43%(4/35).下鹿圈村临床检出率在2.94%(1/34)~13.33%(6/45);X线检出率在26.67%(12/45)~43.63%(24/55),其中干骺端检出率在8.33%(6/72)~26.47%(9/34),骨端检出率在13.33%(6/45)~38.18%(21/55).2003年上鹿圈村发硒为(139.92±92.27)μg/kg,下鹿圈村发硒为(134.98±63.77)μg/kg.2005年上鹿圈村粮硒为(12.90±7.18)μg/kg,下鹿圈村粮硒为(14.58±9.90)μg/kg.结论 兴海县大骨节病监测点病情居高不下,监测点致病因子十分活跃;监测点内、外环境硒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