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茶酚胺增多症(附9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提高儿茶酚胺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95例儿茶酚胺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其中嗜铬细胞瘤74例,肾上腺髓质增生2l冽。嗜铬细胞瘤组有高血压67例(90.5%),24h尿VMA增高者62例(83.8%),尿儿茶酚胺增高者67例(90.5%);影像学检查均有阳性发现。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均有高血压,24h尿VMA均增高,大部分(15/16)患者尿儿茶酚胺高于正常;21例中14例B超有阳性发现。结果 7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异位嗜铬细胞瘤9例;病理及随访证实5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2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者中,1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单侧肾上腺切除,6例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髓质增生。结论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重点在定性诊断,而儿茶酚胺症的诊断难点在定位诊断。肾上腺髓质增生作为独立疾病概念的建立,丰富和完善了儿茶酚胺增多症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2008年我院施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尿儿茶酚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均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肿瘤直径2.0~4.5 cm,所有病例均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术中血压无上升,4例轻度上升,2例发生高血压危象,无一例死亡。结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有潜在的危险性,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时妥善处理,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心脏嗜铬细胞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心脏嗜铬细胞瘤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40及35岁。患者均以头痛、心悸、大汗及血压增高就诊。1例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术前行2次24h尿儿茶酚胺检查:男性患者24h尿肾上腺素(E):1.84,150.28μg/24h[正常值:(4.08±2.34)μg/24h],去甲肾上腺素(NE):734.77,508.00μg/24h[正常值:(28.67±11.98)μg/24h],多巴胺(DA):823.00,620.31μg/24h[(正常值:(225.76±104.83)μg/24h];女性患者24h尿E:12.40,16.03μg/24h,NE:1778.92,1243.96μg/24h,DA:1517.47,926.89μg/24h。分别经超声心动、CT加核素融合扫描、MRI、冠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心脏不同部位有占位性病变,3例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阳性。3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3例患者术中分别见主动脉根部、左心房及房间隔处2~5cm地毯状浸润性生长肿瘤,切除肿瘤,修补缺损。术后病理证实为心脏嗜铬细胞瘤。术后8~24个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分别下降30和20mmHg。1例17岁男性患者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提示原肿瘤周边部位放射性增高,心影消退缓慢,提示心脏功能下降;1例40岁男性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心悸,PET检查发现左房手术区域有代谢增高灶;女性患者术后发生心肌梗塞。结论心脏嗜铬细胞瘤极为罕见,诊断过程复杂困难,手术难度大,术后可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病理确诊的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患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37~62岁.临床表现:高血压3例,其中伴有阵发性心悸1例;血压正常1例.B超、CT检查提示肿瘤均为单发,直径分别2.5、3.8、6.3、15.0 cm.行131Ⅰ-间位碘代苄胍显像检查2例,均为阳性;99Tcm-奥曲肽显像检查2例,阳性1例.24 h尿儿茶酚胺检查,去甲肾上腺素(196.1±92.2)nmol/24 h,肾上腺素(26.6±8.9)nmol/24 h,多巴胺(1957.9±913.5)nmol/24 h,其中轻度升高2例,正常2例.术前α受体阻滞剂准备2~4周.结果 3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1例行开放手术切除.病理报告: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4例随访15~38个月,平均28个月,肿瘤未见复发、转移;3例高血压患者中2例血压正常.结论 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与嗜铬细胞瘤相似,儿茶酚胺稍升高,无恶性倾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释放类型对嗜铬细胞瘤患者糖耐量异常机制.方法:评估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并接受手术切除的57例患者资料.根据血糖情况将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和糖耐量异常组,并评估了手术前后的血压、血糖参数、胰岛素分泌参数(HOMA-β)、胰岛素抵抗参数(HOMA-IR)和手术前后24 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尿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6.
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和非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和同期105例非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尿儿茶酚胺(CA)、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均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常见于肾上腺偶发瘤及上腹部肿物诊断中,以女性及右侧偏多,肿瘤多呈球形,直径大多<2cm或>5cm,瘤体中常见液化坏死,并且面积较大;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中血压无上升,3例有轻度上升,3例发生高血压危象,无一例死亡。结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应充分认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7.
功能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31Ⅰ-MIBG核素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功能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无儿茶酚胺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困难。1990至2 0 0 2年我院手术治疗并明确诊断嗜铬细胞瘤15 8例,其中功能静止型嗜铬细胞瘤2 2例,约占14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2 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3~5 7岁,平均39岁。健康查体时B超发现16例,因腹部隐痛就诊时发现6例。2 2例均无高血压、心悸和多汗症状。2例为同侧肾上腺复发的嗜铬细胞瘤。血压110~135 / 70~90mmHg。2 2例血游离皮质醇和肾素、醛固酮正常,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2 4h尿儿茶酚胺正常2 1例,增高1例,其NE 6 2 .2 9μg[正常值(2 8.6 7±11.98) μ…  相似文献   

8.
艾司洛尔在硬膜外加全麻下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1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艾司洛尔属新型、超短效β-受体阻滞药,1988年首次报告在嗜铬细胞瘤手术中应用。现就我院自1995年3月~12月在联合麻醉(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下10例嗜铬细胞瘤手术中使用艾司洛尔的情况做一报道。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嗜铬细胞瘤手术10例,男性2例,女性8例,ASAⅠ~Ⅱ级。年龄31~63岁,平均46.5岁。术前尿VMA11.2~18.4mg/24h,平均15.5mg/24h,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二、术前准备有高血压症状患者术前两周口服酚苄明20mg,一日3次,术前3天加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总结本中心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该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经我中心收治的13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高血压者119例;B超、CT及MRI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9.0%(122/132)、96.1%(122/127)和91.7%(11/12);血浆游离肾上腺素类物质(MNs)、24h尿儿茶酚胺(CA)及24h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率分别为75.2%(103/137)、81.7%(112/137)和91.2%(125/137)。结果 137例患者中包括12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以及14例副神经节瘤患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中,86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37例接受开放手术;副神经节瘤患者中,有9例接受腹腔镜手术,5例接受开放手术;所有患者的病理检查确诊恶性11例。术后随访1个月~7年,复发9例,其中8例行2次或多次手术,死亡3例。结论超声、CT及MRI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血浆游离肾上腺素类物质(MNs)、24h尿儿茶酚胺(CA)及24h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是其常用的定性诊断方法。应结合肿瘤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脏器的毗邻关系及术者熟练程度、操作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手术路径;手术成功与否还与术前准备是否充分、术中是否合理控制出血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中高血压5例,其中4例在排尿时发作;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5例B超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膀胱镜检查见黏膜下肿瘤;2例尿VMA升高。术前确诊2例,口服α受体阻滞剂2周。7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放手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血压波动2例。结果 6例经术后常规病理、1例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1-10年,1例术后2年转移,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其他6例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 血尿、高血压和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应用B超、CT、MRI、131I—MIBG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尿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儿童嗜铬细胞瘤(附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高儿童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18例儿童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6~14岁,平均1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心悸,多汗和视物模糊等;血压持续增高者10例,持续增高伴发作性加剧者7例,发作性增高者1例。平均血压185/130mmHg(1mmHg=0.133kPa),最高达260/190mmHg。24h尿VMA增高者占89%,(16/18)。血、尿儿茶酚胺增高者占92%(12/13),腹膜后充气造影3例均阳性,B超阳性者占94%(15/16),CT 14例均阳性,MRI 2例均阳性。结果 本组18例占同期收治嗜铬细胞瘤的患者11.6%(18/155)。在妥善围手术期处理下,18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切除肿瘤40~150g。术后随访1~20年,血压恢复正常者占94%(17/18);1例2年后肿瘤复发,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再次手术后1年死亡。结论 儿童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儿童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相应内分泌和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方法,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很重要。术后血压恢复正常率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4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分别为41、28、32和30岁,就诊时间为孕32、12、14和13周,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妊娠期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多汗。内分泌检查提示:24h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超声和MRI提示肾上腺区肿瘤,其中右侧肾上腺2例,左侧肾上腺1例,双侧肾上腺l例。肿瘤直径4.4~9.1cm,平均6.03cm。结果:1例患者于孕32周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顺利产一健康女婴,同时行腹腔镜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2例患者选择流产,经充分药物准备后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例选择流产,并拒绝进一步治疗。3例手术患者的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妊娠期具有典型的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应考虑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早期诊断可显著降低母亲及胎儿病死率。治疗应根据妊娠所处的时期及嗜铬细胞瘤的功能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妊娠中期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恶性肿瘤(附5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肾上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功能肾上腺皮质癌7例,均有相关临床表现和内分泌异常;恶性嗜铬细胞瘤23例,表现高血压19例,24h尿儿茶酚胺增高18例;无功能肾上腺皮质癌15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患者术前均行内分泌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27例肾上腺皮质癌和转移癌中25例由病理确诊,2例于随访中得以确诊。2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中ll例根据影像学和手术探查发现广泛浸润或转移灶确诊,12例于随访期间发现转移灶确诊。14例肾上腺皮质癌获肿瘤切除,8例存活1-5年;1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获肿瘤切除,生存1-14年。结论 绝大多数肾上腺皮质癌可根据病理或有远处转移的影像学检查定性。嗜铬细胞瘤复发,尤其是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复发恶性可能性极大,但恶性嗜铬细胞瘤必需要有影像学或病理证实肿瘤浸润或扩散到无副神经节的组织中才能确诊。晚期肾上腺皮质癌预后差,晚期恶性嗜铬细胞瘤用苯苄胺及131I-MIBG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增进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0年至2010年36例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就诊原因:高血压28例,排尿终末血压升高5例,查体发现1例,腹痛就诊2例.36例均检测24 h尿香草基扁桃酸(VMA),VMA异常升高阳性率为88.9%(32/36).经腹部B超、CT、MRI及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 I-MIBG)等检查进行定位.36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本组异位嗜铬细胞瘤单发34例,多发2例.手术切除肿瘤直径为3.4~18.2 cm.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嗜铬细胞瘤,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结论 VMA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131 I-MIBG定位、定性准确可靠.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嗜铬细胞瘤也成为一种术式选择.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术后可给予131 I-MIBG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病例3例.年龄分别为41、28、32岁,均为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分别于妊娠27周+1,12周+4,14周+3就诊.24 h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肿瘤位于右肾上腺2例,双侧肾上腺1例,肿瘤直径4.5~10.0 cm,术前诊断"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结果 例1于孕32周行全麻下剖宫产术,顺利分娩一健康女婴,同时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7.0 cm肿瘤1枚.例2及例3均选择流产.例2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右肾上腺4.5 cm肿瘤1枚.例3拒绝进一步治疗.例1及例2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 对于妊娠早期出现高血压、典型发作性高血压或伴有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分娩后高血压仍未恢复正常的孕妇,应考虑嗜铬细胞瘤;及时诊断可显著降低母亲及胎儿死亡率;处理上应根据妊娠所处的时期及嗜铬细胞瘤的功能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妊娠中期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病例3例.年龄分别为41、28、32岁,均为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分别于妊娠27周+1,12周+4,14周+3就诊.24 h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肿瘤位于右肾上腺2例,双侧肾上腺1例,肿瘤直径4.5~10.0 cm,术前诊断"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结果 例1于孕32周行全麻下剖宫产术,顺利分娩一健康女婴,同时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7.0 cm肿瘤1枚.例2及例3均选择流产.例2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右肾上腺4.5 cm肿瘤1枚.例3拒绝进一步治疗.例1及例2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 对于妊娠早期出现高血压、典型发作性高血压或伴有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分娩后高血压仍未恢复正常的孕妇,应考虑嗜铬细胞瘤;及时诊断可显著降低母亲及胎儿死亡率;处理上应根据妊娠所处的时期及嗜铬细胞瘤的功能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妊娠中期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能否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种指标。方法选取1986年10月至2006年8月在卜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23.80%),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组之间CoX-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CoX-2有望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种指标。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的诊治(附8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 方法 报告1967 ~1997 年收治的85 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78 例(92 % ) ,73 例尿VMA 检查,其中68 例高于正常,阳性率93 % 。B超、CT 和MRI定位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0 % 、96 % 和100% 。 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77 例(91% ) ,恶性8 例(9 % ) ;肿瘤位于肾上腺71 例(84% ) ,异位嗜铬细胞瘤14 例(16 % ) 。 结论 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50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2%的患者有高血压史,平均病程28个月。血儿茶酚胺和尿香草基苦杏仁酸增高者分别为68%,84%。B超、CT定位诊断阳性率为90%,95%;术前诊断正确率为94%。良性嗜铬细胞瘤4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其中:2例临床病程为良性而病理诊断为恶性,1例初次发病即为恶性,4例为复发性。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伴肝转移放弃治疗,1年后死亡。结论:患者延迟就诊,基层医生对该病缺乏认识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复发性嗜铬细胞瘤有很高的恶变性,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并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20.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术中切除肿瘤前后血压发生波动,均经药物纠正。1例行肿瘤切除加前列腺摘除术的患者,术后5h膀胱出血加重,二次手术探查止血。肿瘤未能切除的1例,术后2个月死亡。病理诊断: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为良性嗜铬细胞瘤。结论与排尿有关的高血压症状如头痛、头晕、胸闷、心慌及出汗提示膀胱嗜铬细胞瘤可能。一旦确诊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