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昆明机场优势蚊种致倦库蚊(Culexquinquefascitatus)成蚊和幼虫的季节消长、叮人率、滋生类型等有关生态习性.方法用吸蚊管捕捉.结果该蚊成蚊密度高峰为7月份[696只/(人@夜)],夜间活动主要在0~1时;幼虫以水沟为主要滋生地,占83.70%.结论在致倦库蚊密度高峰前(4月份)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密度.  相似文献   

2.
福建城市高楼地下层蚊虫密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层蚊虫滋生现状。方法 :调查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龙岩、三明等主要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层的蚊虫滋生地种类和分布现状、滋生习性与密度 ,以 5 0 0ml孑孓勺捕捞幼虫计算密度 (条 /勺 ) ,用人工小时人饵诱捕趋吸蚊计算成蚊密度刺叮率〔只 /(h·m )〕。结果 :调查 5市 10 8座高层建筑地下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水 ,85 .2 %地下层发现有蚊虫滋生 ,查获各种积水 696处 ,发现有蚊虫滋生的积水阳性率为 71.7% ,平均每座有阳性滋生地4.6处。重要滋生环境为积水池、排水沟、积水滩和轮胎。主要滋生蚊种为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 ,2种蚊虫最高幼虫密度分别为 10 65和 2 65条 /勺 ,成蚊平均刺叮率致倦库蚊为 18.2只 ,白纹伊蚊为 12 .6只。结论 :高层建筑地下层是城市蚊虫重要的滋生环境。  相似文献   

3.
承德市避暑山庄蚊幼虫种类分布及生态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避暑山庄内蚊幼虫种类的分布与生态习性。方法:勺取法,综合蚊幼虫分布的调查,配以各调查地点的特征,分析蚊虫滋生习性和季节消长。结果:共发现蚊虫3属11种,库蚊属为主要蚊种,占蚊属组成的62.07%,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按蚊属只有中华按蚊1种,占蚊属组成的20.99%;伊蚊属,占蚊属组成的16.94%,以仁川伊蚊为优势种。结论:不同滋生地有不同的蚊种,反映了各种蚊虫对生存环境有不同的需求。两年的调查表明,蚊幼虫的季节消长与温度变化相一致。共调查了3属11种蚊虫。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劣按蚊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云南大劣按蚊的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其传疟作用。方法:现场调查、人诱等。结果:幼虫的主要滋生地为小型积水。成蚊以野栖性为主,野外诱捕率占80%以上。人、牛诱捕量的比例为21.5∶3,表明偏嗜人血。其季节消长与当地疟疾发病曲线相吻合。该蚊唾腺疟疾感染率为0.29%。结论:该蚊是云南北纬23.8°以南,海拔1000m以下热带森林与次森林地区重要的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孔林伊蚊各类分布及活动规律,研究防制对策。方法:人帐诱捕法、身体诱捕法、容量计数法,对所捕蚊种进行鉴定。结果:孔林内有白纹伊蚊、仁川伊蚊、汉城伊蚊、刺优伊蚊,各类伊蚊滋生场所不尽相同。7、8月份是成蚊活动高峰期,每天日出前及日落后1-2h是成蚊活动高峰时段,夜间活动因种而显示不同规律。结论:孔林内虽无较大类型的伊蚊滋生地,但一些小滋生场所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滋生地不容忽视,应及时处理,并结合化学防制,可有效防制孔林防制孔林伊蚊。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白纹伊蚊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乙脑的重要传播媒介 ,在长江以南多见。该蚊种在 1981年通过进口的旧轮胎输入大连市 ,1990、1993年相继在三橡胶厂、东海头地段出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白纹伊蚊不仅经旧轮胎 ,也随集装箱输入进来。为摸清白纹伊蚊在大连市的分布情况 ,近几年 ,我们对本地区白纹伊蚊的滋生、活动场所进行了初步调查。1 调查方法 从各种不同的滋生场所采集蚊卵及幼虫 ,带回实验室 ,待羽化为成蚊后鉴定蚊种 ;在各种滋生场所及周围直接捕捉成蚊带回实验室鉴定蚊种。2 结果 2 .1 滋生地调查 调查废旧轮胎、水缸等各种可能蓄水的…  相似文献   

7.
埃及伊蚊在传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埃及伊蚊在分类上属于双翅目—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覆蚊亚属—埃及伊蚊组—埃及伊蚊。它分布很广,在非洲、中南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都有滋生,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北纬22°以南沿海已查明有埃及伊蚊存在。埃及伊蚊能传播黄热病、登  相似文献   

8.
研究避署山庄内蚊幼早种类的分布与生态习性。方法;勺取法,综合蚊幼虫分布的调查,配以各调查地点的特征,分析蚊虫滋生习性和季节消长。结果;共发现蚊早3属11种,库蚊属为主要蚊种,占蚊属组成的62.07%,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按蚊属只有中华按蚊1种、占蚊属组成的20.99%;伊蚊属,占蚊属组成的16.94%,以仁川伊蚊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嗜人按蚊的分布 ,判定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和四川嗜人按蚊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有无种间差异 ,是否为同一蚊种。方法 采用遗传学方法进行人工杂交 /自然交配 ,并对杂交后的子代进行多腺染色体制片观察。结果 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嗜人按蚊亲代杂交、回交、子代自交均能产生正常子代 ,并能大量繁殖。子代唾腺染色体制片观察未发现不联会现象。结论 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嗜人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 ,也无种间差异 ,系不同地域分布的同一种嗜人按蚊。  相似文献   

10.
<正> 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a),是南方各省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近年来,江苏省的调查证明该蚊的分布与恶性疟的流行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安徽省调查结果表明该蚊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山区,丘陵区。1982年柳朝藩等在安徽省舒城县的研究结果证明,嗜人按蚊对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高于中华按蚊,为恶性疟的主要传播媒介。我省自1979年在商城首次发现嗜人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嗜人按蚊和广东省嗜人按蚊的实验室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辽宁省嗜人按蚊、广东省嗜人按蚊进行人工驯化 ,使之达到能在实验室自然交配、大量繁殖。方法 控制实验条件 ,采用人工强迫交配的方法结合实验室常规饲养。结果 历时 3 .5个月和 5个月 ,对广东省嗜人按蚊和辽宁省嗜人按蚊分别进行了 3代和 4代的人工交配 ,此后 ,两种按蚊均能达到蚊笼内自然交配 ,种群数量逐渐增多 ,现已连续养育至第 12代。结论 辽宁省嗜人按蚊和广东省嗜人按蚊人工驯化成功。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媒介按蚊的子孢子自然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近几年,在广东省疟疾流行区的23市县区166个疫点(村)中,以人诱半通宵捕蚊方法进行媒介按蚊调查,共捕获按蚊7种,其中有我省传疟媒介嗜人按蚊、中华接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分别占捕获按蚊总数的24.0%、48.8%、14.1%和8.1%,其余按蚊占5.0%。而在12个市县36个点(村)中,以牛房全捕法共捕获按蚊11种,上述4种媒介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0.3%、26.4%、42.4%和9.5%,其他按蚊占21.4%。全省有11个市县发现嗜人按蚊。历年媒介按蚊及其传疟作用的调查结果表明,我省4种传疟媒介的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0.35~0.54%,中华接蚊为0.15~0.93%,微小按蚊为0.23~5.94%,日月潭按蚊为0.05%。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残存嗜人按蚊清除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清除残存嗜人按蚊,阻断疾病传播。方法:搜索残存嗜人按蚊,实施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复查所有嗜人按蚊分布点,评价清除效果。结果:1989-1994年,于建阳、武夷山、邵武、顺昌和三元等县(市、区)发现残存嗜人按蚊分布点42个,嗜人按蚊占人房按蚊组成的26.20%。2001年完成闽北地区灭蚊后全部嗜人按蚊分布点的复查工作,95.80%分布点经2-3次以上反复性复查,最多达12次,所有复查点均未再捕获嗜人按景。1988年清除工作前,分布区疟疾发病1381例,年发病率为4.47/万。采取措施后,疟疾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后,嗜人按蚊分布区未再发生疟疾暴发流行。1998-2001年,未发现当地疟疾感染者。结论:闽北地区嗜人按蚊巳被清除,当地疟疾传播得到有效阻断。  相似文献   

14.
当前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传疟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比较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传疟作用,1982~1987年选择安徽、广西,四川、广东四省各1~2个点作系统研究.通过人工感染、昆虫学、寄生虫学等调查表明,嗜人按蚊为髙效媒介,其传疟作用比中华按蚊高20倍,而且是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凡有嗜人按蚊存在的地区,当地疟疾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1994至2003年疟疾发病与媒介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传疟媒介在湖北省的分布规律及范围以及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各县(市)疟疾发病情况及当地传播媒介种类和分布规律。结果湖北省疟疾流行的媒介有单纯中华按蚊疟区以及兼有嗜人按蚊疟区,通过人血指数调查,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平均高出中华按蚊的44.47倍。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数的81.38%~93.84%。结论湖北省疟疾近10年流行主要是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波动大,有些已形成顽固的疫点,目前防制重点应放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广西疟疾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进行研究,同时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有78个县(市)发现微小按蚊,15个县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是全区广泛分布的蚊种;人血指数:微小按蚊在0.0458~0.1390之间,嗜人按蚊在0.2912~0.6330之间。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微小按蚊为0.08%~8.11%,嗜人按蚊为0.25%~1.85%,中华按蚊为0.005%~0.32%,日月潭按蚊为0.06%~3.22%。结论广西传疟媒介有4种,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分别是山区和低山丘陵区疟疾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是平原区的媒介,日月潭按蚊是山区疟疾的次要媒介。  相似文献   

17.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相关细菌差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桐柏地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DNA提取物中细菌DNA的拷贝数和种类是否存在差异进行初步探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蚊媒中肠细菌与蚊媒传播疟疾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保存于75%乙醇中的成蚊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方法确定蚊种,在此基础上,用PCR比较蚊虫细菌拷贝数的异同,同时克隆并酶切4只按蚊中细菌的16SrDNA序列,对酶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明确23只按蚊的种类。不同蚊种DNA中所含细菌拷贝数存在差异,但与按蚊的种类没有关系。4只按蚊DNA中共发现19种细菌16SrDNA的酶切类型。不同中华按蚊个体间存在共同的细菌DNA酶切类型;嗜人按蚊仅呈现2种细菌DNA酶切类型,均与中华按蚊不同。结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中含有的细菌种类存在差异,该项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按蚊中肠细菌是否会影响按蚊对疟原虫的感染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人按蚊在云南省昭通地区的分布和防制后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了解云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嗜人按蚊的分布范围、种群密度和传病关系;在5个乡12个村调查了解该蚊的分布特征;选择2个监测点开展防制后的种群密度监测。结果嗜人按蚊分布于全省35个县,但主要在滇东北8个县起传疟作用,其影响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嗜人按蚊防制后的平均密度为0.2只/人工小时,比防制前下降了99.5%~99.3%;平均50顶蚊帐的密度为0.08只;半通宵叮人率为0.13只/(人·夜)。8个嗜人按蚊传播县防制后期有5个继续发现嗜人按蚊,疟疾发病率亦由1980年的10.32/万下降到1997年的1.01/万。结论采用DDT滞留喷洒和菊酯类浸泡蚊帐效果显著,经控制后的嗜人按蚊分布范围、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鄂中江汉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延伸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嗜人按蚊向江汉平原区延伸的范围。方法:以浅丘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村点为起点向江汉平原腹地垂直定点、定距离调查,捕捉人房及帐内按蚊,按照蚊卵及成蚊形态鉴定蚊种。结果:共调查24个村点,捕按蚊2988只,除在原嗜人按蚊村点发现嗜人按蚊外,相距嗜人按蚊村点2~40km、面积约260km2内均未发现该蚊。结论:浅丘与平原结合部的嗜人按蚊未向江汉平原腹地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