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采用SHG-1型生物化学发光测量仪对40例患者(喉癌12例,喉咽癌18例,良性肿瘤10例)和30例正常人血清超微弱发光强度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高于良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高于正常人,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提示:患者血清发光强度的测试结果可以作为喉及喉咽恶性肿瘤诊断的又一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喉癌及喉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喉咽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VEGF(vascularendothialepi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C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喉癌35例,喉咽癌11例,按照UICC1997年的TNM临床分类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4例,Ⅳ期20例,T分级:T14例,T214例,T313例,T415例,N分级:N029例,N14例,N211例,N32例。所有患者均为M0级。既往未经任何治疗,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抗VEGF、抗VEGF-C多克隆抗体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VEGF在喉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6%(36/46),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骨髓的微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VEGF-C在喉癌中的表达率为73.91%(34/46),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骨髓微转移有相关性。结论血管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VEGF、VEGF-C参与肿瘤的血管及淋巴管的生长,促进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应用流式细胞仪结合计算机辅助行数据、图像分析,用荧光标记抗体(MDR1-PE,Clone UIL2)定量检测34例喉癌、喉咽癌组织和18例癌旁组织的P-GP含量,并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喉癌、喉咽癌细胞MDR1基因产物P-G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喉癌、喉咽癌P-GP阳性表达率为58.8%(22/34);P-GP表达与喉癌、喉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提示P-GP检测有助于估计肿瘤的生物学特性;P-GP有可能成为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对29例颈淋巴结NO的喉癌喉咽癌患者进行了哨位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蓝染的哨位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与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对照,观察哨位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值。结果 29例中28例成功地显示了哨位淋巴结,成功率达96.6%。每例发现蓝染的哨位淋巴结1-4个,平均每例则检出2.5个。有3例患者的哨位淋巴结检测有肿瘤转移,HE染色病理检查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均证实颈淋巴结转移。25例哨位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阴性患者,颈淋巴结清扫标本亦未查见淋巴结转移。哨位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正确率和阴性预测率为100%。结论 哨痊淋巴结检测对喉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 ,对 2 9例颈淋巴结N0的喉癌喉咽癌患者进行了哨位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蓝染的哨位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并与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对照 ,观察哨位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值。结果  2 9例中 2 8例成功地显示了哨位淋巴结 ,成功率达 96 .6 %。每例发现蓝染的哨位淋巴结 1~ 4个 ,平均每例每侧检出 2 .5个。有 3例患者的哨位淋巴结检测有肿瘤转移 ,HE染色病理检查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均证实颈淋巴结转移。 2 5例哨位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阴性患者 ,颈淋巴结清扫标本亦未查见淋巴结转移。哨位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正确率和阴性预测率均为 10 0 %。结论 哨位淋巴结检测对喉癌喉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及喉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喉及喉咽癌必须考虑淋巴结转移的状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与肿瘤淋巴转移关系密切[1],是目前研究热点。本实验通过对喉及喉咽癌组织中VEGF-C表达情况的研究,分析其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探讨VEGF-C是否能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的一个新的理想靶点的可能性。1.1材料。选择2002年7月~2003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喉及喉咽鳞状上皮癌(简称鳞癌)标本49例,有其他部位的头颈肿瘤或术前经放疗或化疗者除外。根据UI…  相似文献   

7.
对喉癌经口内镜下行CO2激光切除手术已被广泛接受并采纳,其良好的治疗结果已扩大了其手术适应证。近年来,新的诊断技术、手术方式、内镜设备及新的治疗观点不断被报导,予以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8.
保留喉功能喉咽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喉咽癌保留喉功能及不保留喉功能手术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092006—07收治的93例喉咽癌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梨状窝癌57例,环后癌20例,喉咽后壁癌16例。保留喉功能手术53例,不保留喉功能手术40例。对喉咽癌切除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生存率、修复材料和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生存曲线显示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9%和43.0%,保留喉功能组和未保留喉功能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3.6%和67.50.4,5年生存率分别为49.1%和32.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率与T分期、术前颈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分别P〈0.05、P%0.0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是否行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保留喉功能与不保留喉功能在肿瘤发生部位、并发症、肿瘤残留、肿瘤复发等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咽癌保留喉功能手术不影响生存率,保留喉功能喉咽癌手术是可行的,提高了喉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并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数可手术切除的晚期喉癌下咽癌采用根治性手术加放疗后常导致喉丧失。放疗技术的进步、次全喉切除术的应用和放疗、化疗的联合治疗都使喉保留术取得了重要进展。诱导化疗在不降低生存率的情况下,喉保留可达50% ̄60%,展示了较好的前景。然而,喉保留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喉癌喉咽癌的辅助与综合治疗在喉癌喉咽癌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补充外科手术的缺点和不足,增强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喉器官功能保留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作为晚期喉癌喉咽癌治疗的姑息性方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系统论述了放疗、化疗、联合放化疗(包括同步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在喉癌喉咽癌治疗中的作用及近年的发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喉咽癌和喉癌患者施行全喉切除术后咽皮肤瘘的位置、易患因素、处置及其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喉咽癌或喉癌施行全喉切除术的198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多因素对咽皮肤瘘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生咽皮肤瘘患者33例(16.7%),内瘘口位于黏膜吻合口上段23例(69.7%),下段7例(21.2%),中段3例(9.1%);喉咽癌与喉癌的咽皮肤瘘发生率分别为24.7%和11.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持续发热>5 d与≤5 d者咽皮肤瘘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例通过保守治疗痊愈,5例手术修复.结论:全喉切除术后咽皮肤瘘内瘘口多发生于舌根处和气管造瘘后上方,肿瘤部位和术后发热是咽皮肤瘘形成的重要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T-PCR以CK19mRNA作为标记物在检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tumorcell,DTC)的意义。方法采用套式RT-PCR,以CK19mRNA为指标,检测32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TC。结果CK19mRNA总阳性率为46.9%(15/32);其中喉癌阳性率为40%(10/25);喉咽癌阳性率为71.4%(5/7)。20例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5%(9/12),非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30%(6/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20.29±5.16月)比阴性组(37.13±3.23月)明显缩短,经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46,<0.05),阳性组的复发率(66.7%)比阴性组(18.8%)增高(P<0.05)。并且做了生存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5)。结论以CK19mRNA肿瘤标记物,用精确设计的RT-PCR技术对外周血DTC的检测有助于喉癌、喉咽癌转移的早期发现;随访初步发现用DTC的检测有望作为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早期预示手段。  相似文献   

13.
喉和喉咽具有呼吸、吞咽和发音的重要功能。正因如此,在过去的1个世纪里治疗喉癌、喉咽癌的临床研究受到高度重视。手术技术的进步使部分病例免于遭受喉全切除之苦。过去三十年间,新的放疗手段取得了更为理想的局部控制率,而化疗也成为治愈某些肿瘤不可或缺的手段(图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喉癌、喉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FHIT基因内的三个微卫星位点D3S1234、D3S4103、D3S1300进行PCR扩增,应用单链长度多态性分析-银染技术进行LOH和MSI分析.结果 ①D3S4103、D3S1234、D3S1 300的杂合率分别为76.32%、71.05%和78.95%;②喉癌、喉咽癌总LOH发生率分别是:D3S4103(48.28%)、D3S1234(37.04%)、D3S1300(33.33%);③喉癌、喉咽癌D3S1234、D3S1300、D3S4103的总LOH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和肿瘤复发与否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喉癌、喉咽癌总MSI发生率分别是:D3S1234(18.42%)、D3S1300(28.95%)、D3S4103(21.05%);⑤喉癌、喉咽癌FHIT基因D3S1234、D3S1 300、D3S41 03的总MSI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和T分期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复发喉癌、喉咽癌病例FHIT基因总MSI发生率为83.33%,原发病例总MSI发生率为30.77%,复发病例MSI阳性率显著高于原发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①FHIT基因在喉癌、喉咽癌中既存在杂合性丢失,又存在微卫星不稳定,但以前者为主;②FHIT基因参与了喉癌、喉咽癌的发生,可能是喉癌、喉咽癌候选抑癌基因之一;③FHIT基因微卫星不稳定与喉癌、喉咽癌复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真核生物蛋白合成启始因子4E(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4E,eIF4E)在18例喉癌和7例喉咽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5例病例中,喉癌18例,喉咽癌7例,采用Westernblot分析eIF4E在喉癌和喉咽癌手术切缘中的表达,并与自身正常黏膜和肿瘤核心组织的表达相比较。结果eIF4E在癌肿核心组织的表达为75.81±20.77,手术切缘为12.90±5.88,正常黏膜为12.20±5.56,其中7例手术切缘eIF4E表达高于正常黏膜2倍以上,为26.42±1.81。本组病例随访3年以上,共6例局部复发,其中4例切缘eIF4E过度表达。结论eIF4E过度表达与喉癌和喉咽癌组织恶变有关,eIF4E的表达可被考虑作为判断喉癌和喉咽癌切缘安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咽癌手术保留喉功能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3例下咽癌患者实施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应用带状肌肌筋膜等修复喉咽腔,术后予以辅助性放射治疗.结果23例均恢复发声功能,16例恢复了喉全功能,吞咽成功率为95.7%,并发症发生率为47.8%(11/23).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16/23)和47.8%(11/23).结论下咽癌手术多数能保留喉的正常部分,经过整复可恢复喉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喉癌及下咽癌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喉癌、下咽癌的治疗应遵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原则。手术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如何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是更好地治疗肿瘤,特别是晚期肿瘤的关键。本文仅就喉癌、下咽癌手术治疗进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如何在保留喉功能喉咽癌切除术后应用裂层皮片加胸大肌肌皮瓣整复组织缺损.方法:总结1988至1998年17例保留喉功能喉癌切除术后利用裂层皮片加胸大肌肌皮瓣整复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肿瘤原发于咽后壁区6例,原发于梨状窝区11例.结果:10例恢复了喉的全部功能,7例恢复了喉的部分功能.随访1~8年.17例中半年内复发1例,再次手术后1年肿瘤再次复发死亡.3例术后1 .5~2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行改良根治性颈廓清术现健在.1例上纵隔转移,1例肺转移, 经保守治疗无效死亡.3年生存率为62.8%.5年生存率为 41.0%.结论:裂层皮片加胸大肌肌皮瓣是保留喉功能喉咽癌切除术后整复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喉癌喉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4 0例喉癌及 12例喉咽癌 (喉癌喉咽癌组 )、5 0例癌旁组织 (癌旁组 )、12例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组 )及 7例正常喉黏膜 (正常喉黏膜组 )组织中iNOSmRNA的表达。结果 :喉癌喉咽癌组阳性表达率为 78.85 % ,与正常喉黏膜组 (0 % )和癌旁组 (2 0 .0 0 % )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与良性肿瘤组 (4 1.6 7% )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组 (95 .2 4 % )显著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 (6 7.74 % ) (P <0 .0 5 ) ;iNOSmRNA阳性表达与T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喉癌喉咽癌组织中iNOSmRNA呈高表达 ,提示iNOS可能通过合成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喉咽癌的发生、发展 ;NO供体药物和iNOS特异性抑制剂的开发 ,必将为肿瘤治疗带来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Several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that lymphocytes from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s showed a high sensitivity to mutagens. However, whether lymphocytes from healthy blood relatives of the patients were sensitive to mutagen or not had not been reported.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unknown problem. Mutagen sensitivity was investigated in 116 laryngeal and 38 hypoph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107 healthy controls, and 30 blood relatives of laryngeal or hypoph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Chromosome damage was measured by enumerating mutagen-induced chromatid breaks, the average number of chromatid breaks per cell (b/c value) was used as marker which reflects variable host susceptibility to the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carcinogens. The b/c values were 0.61 +/- 0.27, 0.66 +/- 0.31, 0.28 +/- 0.12, and 0.45 +/- 0.26 for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ncer, hypopharyngeal cancer, healthy controls, and blood relatives respectively.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c value was found between patients and controls (P < 0.01), but not between patients and their blood relatives (P > 0.05).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genetic predispos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itiology of 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cancers. Both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or hypopharyngeal cancers and their blood relativ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in high cancer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