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琼脂扩散(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较不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低。结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可作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后治疗的首选药物,且亚胺培南不能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翼  童能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2979-2980
目的:观察和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检测2002年至2004年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判定标准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较高活性且耐药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首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丽水市遂昌县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情况,分析其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至7月在遂昌人民医院不同来源的69株PA,: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根据药敏统计结果,分析该地区的耐药情况,然后用PCR扩增法检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 69株PA中57菌株检出TEM基因,32株菌株检出有CARB基因,3株有GES基因;69株PA菌株对药物的耐药率情况为:亚胺培南1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美罗培南17.4%,氨苄西林/舒巴坦97.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8.8%,替卡西林/克拉维酸46.4,头孢哌酮/舒巴坦95.7%,结论 69株PA菌株中,携带TEM和(或)CARB基因可能导致PA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 收集来自该院的17株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资料,采用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棋盘法测磷霉素单药及联合用药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ΣFICI).结果 8株菌产blaNDM-1,9株菌产blaIMP,blaKPC、blaoxA-48、blasPM均未检出;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占75.oo%,其中协同作用高达56.25%,磷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占50.oo%.结论 磷霉素联合亚胺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体外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特征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的缺失情况。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prD2基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的是ICU病房和呼吸科病房,分别占50.8%和23.1%;6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生素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30.8%),其次是亚胺培南(38.5%)、美罗培南(40.0%)和阿米卡星(46.2%);在2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中,有19株oprD2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6.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严重;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缺失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两年共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261株、117株,两者80%以上来源于呼吸道标本,4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64.9%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比铜绿假单胞菌更为严重,此菌株除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23.4%外,其他均在70%以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2.8%和96.4%.相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情况却差异较大,16%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而对美罗培南敏感,其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理.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株的增多.因此,应慎重、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药物,密切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受不动杆菌耐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从我院ICU患者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非发酵菌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按CLSI 2010年版判断标准。结果共分离非发酵菌447株,其中前4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07株(46.31%)、铜绿假单胞菌144株(32.2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9株(10.96%)和伯克霍尔德菌36株(8.05%)。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1.55%,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分别为49.61%和53.4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5.95%、29.01%、35.11%和0.7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伯克霍尔德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对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推荐临床治疗使用。结论非发酵菌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方法:搜集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分离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痰标本156份,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依据CLSI最新折点判读结果。结果:非M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性最高,耐药率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20%以内,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均达到100%。而MDR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高度耐药,耐药率达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性高达6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依旧敏感性较好,耐药性均低于20%。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老年患者重症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如MDR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联合用药。同时应当加强医院的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离的1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自2015年以来,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株数逐渐增多,且多重耐药菌株和泛耐药菌株也明显增加。本组1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ICU,占52.22%,其次为神经外科,占31.11%,其余各科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较少。进行四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的药敏试验:对四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临床用药中需谨慎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控制,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回顾性分析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非发酵菌株作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按CLSI2010年版判断标准.结果:共分离非发酵菌447株.其中前四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07株(46.31%)、铜绿假单胞菌144株(32.2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9株(10.96%)、伯克霍尔德氏菌36株(8.05%).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1.55%,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分别为49.61%、53.4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5.95%、29.01%、35.11%及0.7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伯克霍尔德氏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对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低.推荐临床治疗使用.结论:非发酵菌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脂多糖(LPS)脂质A生物合成基因lpx A、lpx C、lpx D突变对多黏菌素耐药的意义,并筛选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  方法  选择近两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72株XDRAB为研究对象。根据XDRAB菌株对多黏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将其纳入耐药组和敏感组;PCR扩增lpx A、lpx C、lpx D基因序列,分析突变情况,比较耐药组和敏感组突变率;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评价联合用药药效,分为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组、多黏菌素+美罗培南组、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多黏菌素+左氧氟沙星组、多黏菌素+磷霉素组。计算联合用药方案部分抑菌(FIC)指数,比较表现协同、相加、无关、拮抗作用的菌株百分比。  结果  获得XDRAB菌株共72株,其中耐药组共21株,占29.17%,敏感组共51株,占70.83%;部分菌株存在lpx A、lpx C、lpx D基因突变;耐药组基因突变率为90.48%,高于敏感组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组协同作用百分比高于多黏菌素+磷霉素组,无关作用百分比低于多黏菌素+磷霉素组(P<0.01)。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组、多黏菌素+美罗培南组、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多黏菌素+左氧氟沙星组协同作用及无关作用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XDRAB对多黏菌素存在耐药现象,与lpx A、lpx C、lpx D突变有关,临床治疗推荐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等联合用药方案,以减少耐药菌二次感染。  相似文献   

12.
108例汶川地震伤感染病例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5.12地震伤感染病例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汶川大地震中108例开放性创伤合并感染患者的139份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阳性的菌株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共分离96株菌,大多分离自创面分泌物(79.86%),主要来自于骨科(58.33%).分离率较高的依次为不动杆菌(20株)、阴沟肠杆菌(20株)、大肠埃希菌(17株)、葡萄球菌(13株).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结论 这次地震伤病情复杂.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未发现糖肽类耐药的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3.
1994~2001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糖细菌的耐药变迁   总被引:271,自引:0,他引:271  
目的 了解我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糖菌的耐药变迁。方法 1994-2001年,用E试验法检测全国32家医院分离的4450株非发酵糖细菌对亚胺培南等数10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WHO NET-5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7年中,主要的非发酵糖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46.9%)。不动杆菌属(31.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2%)。总敏感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78.6%)。亚胺培南(77.0%)。其次是头孢他啶(70.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69.5%)。阿米卡星(69.9%)。再次为头孢吡肟(63.0%)。环丙沙星(59.1%)。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之外,其他非发酵糖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84.2%和77.4%。7年中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在下降,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敏感率为70.0%-83.0%。对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的敏感率高达95.0%。且历年不减。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它的敏感率从1996年的88.0%降至2001年的69.0%。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只有45.0%-58.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最高(78.0%-85.0%)。产碱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及亚胺培南敏感率高于80.0%;黄杆菌属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率高于70.0%;73.0%-86.0%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结论 近7年非发酵糖菌对常用的广谱抗生素的敏感性在下降。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延缓耐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提出目前烧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2001—2004年7月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细菌菌株1077株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并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的变化。结果1077株烧伤创面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为223株,占总细菌检出率的20.7%,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38.14%和48.39%,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1.82%、21.52%和28.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6.58%,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与以前的研究相比,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变化与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有关。亚胺培南仍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病原学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7例老年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MDR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否为MDR感染将其分为MDR感染组和非MDR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78例患者发生MDR感染,感染率为53.1%,在患者的痰标本中共分离出165株MDR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120株,革兰阳性菌为45株,分别占72.7%和27.3%,主要病原菌种类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8%、17.6%和13.9%;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达到了1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超过50%,而对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低于25%;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7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低于1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到100%,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派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25%;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于50%,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6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高于6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低于25%,未分离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的菌株.MDR感染组和非MDR感染组患者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和近期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SAP患者发生MDR感染与意识障碍情况、吞咽困难和近期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具有相关性.结论:老年SAP患者MDR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密切的监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MDR感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特征,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由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71例患者入选,前3位临床分布科室为感染科、ICU及肿瘤科,前3位基础疾病依次为肺部感染、恶性肿瘤、胆道感染及糖尿病;所分离的71株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3.8%,其中34例医院获得性感染病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为52.9%,37例社区获得性感染病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为16.2%,医院感染病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病例(χ2=10.680, P<0.05);7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无耐药,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20%);医院感染菌株对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氨曲南的耐药率均较社区感染菌株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氨苄西林外其他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高。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常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血标本中所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较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离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高。  相似文献   

17.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AmpC酶检测与其药物敏感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湘雅医院革兰氏阴性杆菌AmpC酶产生与其耐药性的关系,为临床提供选药参考.方法:应用Microscan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并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AmpC酶检测.结果:20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AmpC酶阳性菌株40株,阳性率为19.61%;AmpC酶阳性菌株与AmpC酶阴性菌株药敏结果显示,前者大多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肟、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棒酸耐药,而后者大多对上述药物敏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者大多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氟沙星及阿米卡星敏感.结论:AmpC酶检测有助于耐药菌株的检出,AmpC酶阳性菌株大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酶抑制剂及氨曲南耐药,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氟沙星及阿米卡星敏感,可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临床分离的3598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 359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895株(80.5%),其中大肠埃希菌784株(21.9%)、铜绿假单胞菌703株(19.6 %)、肺炎克雷伯菌462株(12.8 %)、鲍曼不动杆菌399株(11.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55.5%、31.0%,两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为99.23%、91.96%,肺炎克雷伯菌为98.92%、92.21%;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1.75%、90.18%、89.47%;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7.99%、93.48%、84.71%。革兰阳性球菌556株(15.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39株(3.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6株(3.2%)、粪肠球菌141株(4.0%)、屎肠球菌101株(2.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1.6%和56.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真菌147株(占4.1%)。结论 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连市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菌的发生率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并分离临床标本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初筛法及确证法测定ESBLs[1] 。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 ,测定 1 3种抗生素对所有菌株的MIC ,将产ESBLs和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临床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杆菌 1 2 5株 ,从中筛选出产ESBLs菌 34株 ,检出率为 2 7.2 %。二倍琼脂稀释法测定结果表明 ,所有产ES 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 ,敏感率达 1 0 0 %。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头孢吡肟对产ESBLs菌株的体外敏感性也很好。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 (4 4.1 % )和环丙沙星 (4 4.1 % )耐药率较高。ESBLs产生株对除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 /舒巴坦外的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ESBLs产生株 (P <0 .0 1 )。 [结论 ]大连市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情况比较严重 ,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迎接ESBLs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