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2):362-364
目的:探讨五脏背俞穴物理特性的改变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与意义,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基础,搜集、整理五脏背俞穴物理性质的相关现代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中的文献统计分析法对五脏背俞穴的物理性质、涉及的疾病与具体五脏背俞穴进行分析。结果:穴位温度的文献量最多,主要研究健康人;辐射光谱的文献量次之,涉及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在疾病方面,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最多;在背俞穴涉及疾病种类方面,肾俞穴的物理性质对疾病最敏感,多系统疾病其物理性质均有相应改变,其他背俞穴位多表现为与本脏相关疾病的变化。结论:五脏背俞穴物理性质改变不仅可以反映疾病,还能对疾病的病位、病性等做辅助诊断,表明五脏背俞穴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募穴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与作用意义。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募穴物理性质的现代研究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纳入文献所涉及的募穴与其物理性质及其在不同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共纳入文献26篇,涉及9个募穴,包括中府、巨阙、期门、膻中4个脏募穴和中脘、日月、天枢、中极、关元5个腑募穴。物理特性以热学特性文献最多(13篇,50.00%),主要涉及中脘、中府、天枢等穴位以及支气管哮喘、原发性痛经等疾病;光学特性的文献8篇(30.77%),主要涉及期门、膻中等穴位以及乳腺增生等疾病;电学特性的文献4篇(15.38%),主要涉及关元、中极等穴位以及原发性痛经等疾病;阳性反应的文献3篇(11.54%),主要涉及中脘穴和心脏疾病。结论募穴有反映相关脏腑疾病的特性,其物理特性的改变对疾病的诊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VIP)为数据来源,检索、整理有关络穴物理性质的相关现代文献,通过文献整理方法对文献中涉及的络穴名称、物理性质及具体内容、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病例数等进行分析。发现涉及穴位电阻、温度的文献最多,其次涉及红外辐射光谱的文献,涉及的络穴主要有内关、光明、公孙、列缺、丰隆、蠡沟、外关、偏历。认为通过整理分析络穴物理性质与临床诊断的关联作用,探寻络穴物理性质在机体不同状态下的波动范围,以期为络穴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热敏现象及其规律,以期能指导临床及进一步研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2017年5月11日之前的有关热敏现象的现代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热敏现象涉及穴位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趋势及其部位、检测指标、涉及疾病。结果:在纳入的201篇文献中,健康人的文献量最多(35篇),热敏穴以命门为主(8篇);检测指标方面,以个体饱和消敏量的文献量最多(125篇),热敏穴以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66篇),主要涉及伤筋病患者(29篇);红外辐射特性的文献量次之(61篇),主要涉及健康人(23篇)。结论:本研究认为热敏现象具有规律性,且检测指标在检测疾病热敏穴时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穴敏化特征及其与临床诊疗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中检索及筛选出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合穴敏化所涉及的疾病、敏化类型、敏化现象、检测指标、治疗措施。结果:纳入的89篇文献中,足三里的文献量最多,涉及疾病以脾系病为主;在疾病方面,胃痛的敏化现象为足三里的红外辐射值改变,胃炎的敏化现象为足三里的电学指标及痛阈的改变;治疗措施方面,热敏以艾灸为主。结论:合穴敏化具有其自身特征;同一合穴的不同敏化现象可反映不同的疾病;合穴的敏化类型不同,其治疗措施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反映社区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对2005年至2014年有关社区中医护理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最终纳入的101篇文献,分别发表在59种期刊上,以综述和其他类(理论、经验体会等)的文献数量最多。研究对象主要是慢性病患者。研究对应的疾病或健康问题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作者单位以医院载文量最多。结论:近十年社区中医护理干预研究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是总体研究水平不高。社区中医护理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瘤患者开颅手术对原穴电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使用经络能量分析仪对116例脑瘤患者开颅手术前后及60例健康受试者十二经原穴体表导电量进行检测,观察比较脑瘤患者手术前后左右侧原穴导电量的差异。结果:术前脑瘤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比较,原穴导电量明显降低(P0.01);术前脑瘤患者脾经、肝经、胃经、小肠经左右侧原穴导电量失衡(P0.05,P0.01);术后脑瘤患者心经、小肠经、三焦经、脾经左右侧原穴导电量失衡(P0.05,P0.01);脑瘤患者开颅手术前后比较,膀胱经、胆经、胃经、小肠经、肝经、肺经、脾经、肾经、心包经的原穴导电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循头入颅的阳经原穴导电量术后发生明显变化,可能与手术开颅损伤或阻断局部经脉致经脉不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优势病种。方法:筛选2012年1月—2017年6月在国内公开发表,并被中国知网资源总库(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将纳入的文献整理录入Excel软件,按所治疾病进行分类,建立数据库,然后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共检索纳入473篇文献,涉及19种疾病,临床应用治疗研究较多的前5种疾病分别是手足口病、腹泻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涉及到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文献最多,其次是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喜炎平注射液对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关于喜炎平治疗研究最多的疾病是手足口病,应用最广泛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表观遗传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检索摘要中包含"表观遗传"或"miRNA"或"DNA甲基化"或"组蛋白修饰",并含"证"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19年3月12日。采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和机构的共现分析;Notexpress导入文献题录并提取信息,再利用EXCEL 2016进行描述分析,包括各年份发表文献数量、文献类型、发表期刊、表观遗传机制内容、所涉及证候、证素及疾病名称、研究方法。结果:证候的表观遗传研究从2009年开始逐年递增,近3年发文量达到高峰;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是王阶、苏式兵团队;发文量较多的核心机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华中医药杂志;涉及的主要表观遗传机制是miRNA、DNA甲基化;研究最多的证候是血瘀证;涉及的主要疾病是冠心病和肿瘤;研究方法以临床试验为主。结论:基于表观遗传机制的证候本质研究虽然是热点问题,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果尚无法作为精确判断证候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乌梅丸临床研究情况, 为临床运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有关乌梅丸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热点、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EndNote X9软件, 结合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文献类型、所属期刊、主治疾病、中医证型、单味药剂量、治疗时长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12篇。结果显示, 目前乌梅丸相关临床研究热点主要是腹泻、胃炎、糖尿病、失眠等;乌梅丸临床治疗疾病主要涉及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等;主要针对的证型为寒热错杂证, 其次为厥阴证;方中乌梅的平均用量最大, 为21 g;文献平均治疗时长为5.78周。结论乌梅丸临床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主要涉及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1.
45例急性运动性外踝关节损伤患者经络状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十二经井、原、络穴的皮肤导电量变化,探讨急性运动性外踝关节损伤时的经络状态。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45例急性运动性外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使用穴位诊断治疗仪检测各经井、原、络穴的皮肤导电量,了解“失衡经脉”。结果:十二经井、原、络穴的皮肤导电量异常所反映的“失衡经脉”不尽相同。井穴主要反映在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阴肾经;原穴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而络穴则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上述由井穴、原穴、络穴导电量所反映的“失衡经脉”率与其它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运动性外踝关节损伤不但对经过受伤部位的经络(膀胱经、胆经、肝经、肾经、胃经)产生影响,且影响“心主”功能的相关经脉;原穴的导电量异常与经络“所生病”有密切关系;络穴反映的是“主筋”“主骨”“所生病”的经脉;而在井穴上反映的可能是转输气血功能失常的经脉,而非受伤的经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黄芪建中汤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黄芪建中汤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自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收录的有关黄芪建中汤文献,采用NoteExpress 3.4.0去除相同文献,采用Excel 2019软件对发文量、来源期刊、作者、文献类型、疾病类型等信息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采用CiteSpace 5.8.R1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采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黄芪建中汤-疾病-靶点”网络。结果:纳入文献1 556篇,年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内蒙古中医药》(54篇),发文最多的作者为包素珍,共17篇;文献类型分布中,临床应用类文献占比最高,76.22%(1 186/1 556),治疗疾病以内科疾病居多,其中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药理实验多集中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疾病的研究,作用机制涉及改善炎症反应、修护黏膜损伤、平衡氧化、抑制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10个聚类标签,研究主要集中在黄芪建中汤对胃溃疡、慢性胃炎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延续护理研究相关文献,探索此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从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及突现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延续护理研究文献249篇,年度发文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总量偏低;作者及机构间合作较少;《养生保健指南》是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发文机构分析显示,河南省中医院是发表文献最多的研究机构;王芳是发表文献最多的作者;核心期刊发文量偏少,高频关键词分析表明中医延续护理研究主要应用在生活质量、脑卒中、高血压、并发症等方面。结论:慢性病、生活质量、并发症可能是中医延续护理今后的研究热点。目前中医延续护理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今后还需加强中医延续护理在不同疾病领域的运用以及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以发挥中医延续护理在疾病治疗及康复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王洋  胡汉通  金娇娇  韩德雄 《新中医》2022,54(16):144-150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探索雷火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其主要临床适应证及高频病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PubMed等7大中英文数据库,纳入雷火灸的RCT文献,参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纳入文献中相应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雷火灸RCT文献各年度发表趋势,雷火灸治疗各大疾病系统的文献数量,归纳总结其主要适应证及高频病种。结果:共纳入88篇合格文献,各年度发表趋势显示,雷火灸RCT文献最早发表于1996年;1996—2010年文献发表数量较少,仅7篇;从2011年开始,文献发表量呈波动性上升趋势,2018—2020年发表量达到顶峰。雷火灸疗法涉及12大疾病系统,其在RCT临床研究中的主要适应证达50种。在妇产科疾病中的适应证最多,占所有适应证的22.00%(11/50);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占所有适应证的20.00%(10/50)。高频病种主要分布于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五官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因素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其中,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有1个高频病种,为膝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2000—2019年国内外绿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HistCite及CiteSpace软件统计文献的作者、国家/地区、机构、来源期刊、学科、关键词等信息并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结果:共获得文献15 171篇,2000—2019年文献发表量总体稳定增长,美国对绿茶的研究最多,其次是中国、日本;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的浙江大学,全球总引用分数(TGCS)最高的是美国的罗格斯大学;Yang C S是发文量和TGCS最高的作者;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收录文献最多。绿茶的研究学科主要涉及食品、化学、分子生物、药理、营养等。关键词分析显示,绿茶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茶多酚和代谢综合征、炎症、胰岛素抵抗等活性是当前热点。结论:绿茶的文献计量学结果表明,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及其药理活性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年来慢病防治成为热点,绿茶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和相关机制的研究也将成未来持续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的研究进展。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CC),检索2017—2023年专项资助发表的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软件对论文作者、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中文文献2701篇,涉及核心作者108位、形成2个较大的研究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发文量最多,研究热点包括用药规律、中医证候等中医药临床评价和机制研究,主要研究疾病包括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等。英文文献732篇,其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药物效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等药理学研究是研究热点。结论 在专项支持下,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基于循证医学评价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应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足部原穴在女性月经前后气血盈亏变化过程中的漫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差异性,初步探讨原穴在反映人体气血变化的特异性。方法:采用线阵CCD探测器的光纤光谱仪获取手足部6个原穴在月经前后不同时期400~700 nm范围内的反射光谱,对特定波长处的漫反射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月经前后机体气血盛衰的变化,手足部原穴的漫反射光谱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月经期的漫反射率最高,月经前居中,月经结束后最低。在血红蛋白可见光吸收峰附近,右侧太白穴及冲阳穴的月经中反射率与月经前、后反射率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太白穴更为明显,而两侧太冲穴月经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部原穴太渊及神门仅在423.37nm处,月经中的反射率显著高于月经后(P<0.05),其余波长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组织漫反射光谱的变化与机体气血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月经气血变化过程中,脾经原穴太白和胃经原穴冲阳表现出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原穴部脉动变异(脉搏间期变异)能否反映内脏功能, 并且其反映能否显示经脉特异性。[方法]用压力传感器同时在原穴部位连续测定512个脉搏间期, 对获取的脉动变异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频谱分析, 算出功率谱指标。在健康人组、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进行上述的分析, 各原穴部位的指标值比较做配对t检验, 评价原穴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健康人太渊、冲阳和太冲穴的脉动变异指标, 冲阳和太冲穴的TF、LF和HF值高于太渊穴(P<0.01),但LF/HF值都低于太渊穴(P<0.01),冲阳穴和太冲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患者原穴部位之间的关系呈与健康人一样的趋势;但萎缩性胃炎患者, 冲阳穴的脉动变异指标值有明显的变化, 即冲阳穴值低于太冲穴值(P<0.01).[结论] 冲阳穴(胃经原穴)脉动变异能反映胃病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B-HTA)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为未来中医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基于概况性综述的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四大中文数据库及PubMed进行检索,并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该研究共纳入99篇文献。从72篇国内研究看,最早的文献发表于2005年,自2016年文献量呈增长态势;共发表于39个期刊,其中24个为核心期刊,2个SCI期刊,《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发文量最多(6篇);发文作者共175位,发文量最多的3名作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各15篇,分别占总发文量的20.83%;第一机构共38个,以医院为主,发文量最多的是河北省人民医院(10篇),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9篇)和国家卫生健康委(7篇);文献类型以评估实践类最多(29篇),其次是述评类(20篇);研究主题以器械类(26篇)和宏观角度探讨(24篇)的文献最多;国内研究有一半获得了资金资助。从27篇国外研究看,近五年发文量相对较少,共涉及16个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对该领域关注度更高,尤其在欧美,发文机构以大学为主,文献类型多为访谈调研及评估实践。整体来看,近年我国HB-HTA研究热度越来越高,然而国内HB-HTA的相关研究人员及机构较少,目前开展的研究为新技术准入及医院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但评估范围还有待扩大,未来需鼓励更多医院,尤其是中医医院积极开展HB-HTA,建立相应的HB-HTA体系,提高医院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我国卒中后抑郁(PSD)的研究现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22日关于PSD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5.7.R1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151篇,10年来发文量呈下降趋势;最高产作者是宋景贵,发文43篇;湖南中医药大学是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发文28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是载文最多的期刊;关键词“神经功能”出现频次最高(216次);形成了25个较为合理的聚类。结论:研究个体、单位之间应加强合作,提高研究质量;PSD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观察与分析以及临床护理干预为主要研究热点,研究前沿为PSD的微观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