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半结构深度访谈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40例手术室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常规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半结构深度访谈的40例手术室护士为访谈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护士自我保健意识[手术室护士执业安全知识量表]、健康行为[健康行为问卷]、血源性职业暴露总发生率[血液接触皮肤黏膜、锐器损伤、擦伤]。结果:结构组护士手术室护士执业安全知识量表、健康行为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构组护士血液接触皮肤黏膜、锐器损伤、擦伤总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结构深度访谈可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保健意识,增加其健康行为,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为日后做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提 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暴露登记表》收集 2019–2021 年职业暴露人员的基本信息,使用 SPSS 统计软件对相关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共有 281 人发生职业暴露, 女性 250 人(占 88.97 %);平均年龄(26.46 ± 5.44)岁;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最高(228 人,占 81.14 %),其次为医 生(48 人,占 17.08 %);工龄≤ 3 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149 人,占 53.02 %);每年第三季度职业暴露相对较高 (91 人,占 32.38 %);职业暴露科室主要发生在急诊科、产科、手术室;职业暴露物品种类以锐器伤(针头)为主 (234 人,占 83.27 %),其次为黏膜暴露(31 人,占 11.03 %);职业暴露主要发生环节在于处理医疗垃圾时(45 人, 占 16.01 %)、整理用物时(35 人,占 12.46 %)、分离针头与注射器(32 人,占 11.39 %)、手术缝合(23 人,占 8.19 %); 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 267 人,及时报告率为 95.01 %;276 人在职业暴露后能够正确处理,正确处置率为 98.22 %。 结论:工作年限≤ 3 年的护士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每年第三季度为职业暴露高危时间;处理医疗垃圾、整理用物、 分离针头与注射器、手术缝合等操作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急诊科、产科、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做好重 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管理,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通过 PDCA 循环法提高影像科工作人员对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急救能力。 方法:在 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影像科 22 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 PDCA 循环法+实景模拟演练,比较 PDCA 循环法干预前、后工作人员的对比剂相关知识,急救相关知识及急救模拟演练分数、合格率等数据,评价 PDCA 循 环法的管理效果。 结果:以 70 分为合格线,实施 PDCA 后,对比剂知识问卷、急救知识问卷及急救实操演练合格率分别为 86.4 %、77.3 %、86.4 %,高于 PDCA 干预前的 36.4 %、45.5 %、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通过 PDCA 循环法能有效提高影像科人员对对比剂过敏反应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肛肠外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因素,提出防控管理建议。方法:研究对象为肛肠外科的14名护理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肛肠外科护理人员对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血液传播疾病防护认知及行为、血源性疾病职业接触情况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建议。结果:肛肠外科护士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认知仍存在不足,在防护行为上明显欠缺。结论:应加强对肛肠外科护士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培训,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相关管理及培训体系,全面提高职业暴露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门诊药房药品调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 4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的门诊药房药剂师 30 名纳入本研究,2020 年 4 月至 2020 年 8 月门诊药房采用常规管理方法,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2 月门诊药房采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分别对应为 PDCA 循环管理前、PDCA 循环管理后;比较门诊药 房管理质量(包括药房环境、药物分类放置、工作舒适度、药物保存)、调配差错发生率(包括品项错误、规格错误、 数量错误、发错患者)和药品调配时间(包括药品库存量周转天数、处理单张药品调配单时间和处理缺药情况时间)。 结果:PDCA 循环管理后药房环境、药物分类放置、工作舒适度、药物保存等药房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 PDCA 循环管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DCA 循环管理后品项错误、规格错误、数量错误、发错患者等调配差错发生率均低 于 PDCA 循环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DCA 循环管理后药品库存量周转时间、处理单张药品调配单 时间和处理缺药情况时间均短于 PDCA 循环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将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应 用于门诊药房可以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减少调配差错、缩短药品调配时间。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构建日间手术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服务模式。 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日 间病房收治的日间手术术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日间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实施的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2020 年 4 月 至 2021 年 3 月收治的 635 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600 例为观察组,行日间手术 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取消率、延期出院率、转科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72 h 急诊就诊率、7 d 非计划再入院率、随访率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取消率、24 h 延期出院率、转科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72 h 急诊就诊率、7 d 非计划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随访率、出院后满意度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日间手术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服务模式较常规管理模式可有效 降低手术取消率、延期出院率、转科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72 h 急诊就诊率、7 d 非计划再入院率,并可提高随访率及患 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手术室孕期护士的职业防护情况。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清远市三所市属医院的70名孕期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了解孕期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知程度和防护行为。结果:对释配抗肿瘤药物、医疗仪器引起的辐射、吸人高频电刀使用时所产生的气味、接触环氧乙烷灭菌的物品、吸人麻醉废气等潜在的职业危害认知程度相对较弱,与之相应的防护行为有待提高。结论:手术室独特的工作环境不仅会对孕期护士的身体健康存在危害,也增加了早产和胎儿发育异常的风险。应加强手术室孕期护士的职业防护的教育,以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医院应提供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促进职业安全防护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研究 PDCA 循环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纳入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广州市从化区 中医医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 100 例患者,依据 PDCA 循环工具的实施情况分为实施前(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与 实施后(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两组患者入院时间不同,一组收入较早,还未实施 PDCA 循环法,另一组收入较晚, 已经实施了 PDCA 循环法),各 50 例。针对患者实施前后的用药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PDCA 循环法实施之前,无适 应证用药、无手术预防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性较高,而实施之后则上述各项数值都有所降低,与 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PDCA 循环法实施后的药物联用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优于实施 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DCA 循环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率,避免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分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健康管理平台模式对心血管病出院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后出院的心血管病患者,筛选其中 60 例进行分析。以抽签法保持 1:1 的人数比例 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观察组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健康管理平台模式进行随访和管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复查率和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健康知识掌握 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出院 12 个月内的复查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健康管理平台模式能够提升心血管病出院患者的管理效果和效率,有利于提升 其健康知识储备和自我管理能力,保证其及时复查,并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赵玲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54-1655
目的: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现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大型医院护士2013年全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抽血注射时不戴手套、针头处理不当、洗手不规范、掰安瓿用力不当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即强化职业风险培训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士安全操作的依从性,完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职业暴露后做好应急处理,建立健全护士健康档案以及锐器伤监测报告体系等,重在预防,以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感护士在手术室职业防护中的作用,由院感护士牵头落实手术室的职业防护措施。有效达到手术室职业防护的作用,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及损害。方法:宣传医院职业防护的知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制定防护制度。结果: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大大降低。结论:院感护士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提供相应的职业防护工具,加强落实,在降低手术室职业防护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进行调查,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取9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基本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途径等.结果:本组护士防护知识平均答对率为56.86%,造成伤害的锐器类型主要是中空针头,不同科室暴露的构成比以急诊室最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较为淡薄.结论:医护人员应特别重视血源性职业暴露,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职业暴露发生特点,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与追踪职业暴露不良事件,数据汇总包括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年数据。结果:全院3年共发生职业暴露368人次,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类别构成比中,护士38.04%,医生37.23%;职业暴露发生率中,实习护士、医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1.47%、5.11%;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工作不满1年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占33.70%,其次为手术室占32.34%。结论:医生的职业暴露更应引起重视;手术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低年资人员仍是职业暴露的主要人员;需加强入职安全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研究高危新生儿接受早期干预管理对其体格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 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6 月于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出生的 100 例高危新生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观察组新生儿 接受早期干预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随访 12 个月,比较两组高危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和神经行为发育情况。 结果:两组高危新生儿 6 个月、12 个月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观察组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高危新 生儿 6 个月、12 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高危 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管理更有利于高危儿的体格和神经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提出针对性管理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医院感染科登记的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对职业暴露的分布科室、对象职业、工作时间、发生环节、发生部位、暴露源等信息进行统计,找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特点,讨论并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结果:共统计血源性职业暴露178例,其中内科占比最高(55.1%),其次为外科系统(33.7%)。;护士和实习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分别占68.5%和18.0%;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53.9%);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为拔针过程中,其次是处理锐器时,分别占50.7%和21.3%;发生部位主要以手部为主,手指占62.9%,手背占23.6%。暴露源以乙肝病毒为主,占47.2%;其次为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别占30.3%和6.7%。结论:目前血源性职业暴露已成为危害医护人员健康的主要问题,以低年资护士多见,应对其加强培训,构建完善的防护体系,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较多,要全面提高感染科护士的知识培训、自身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研究手术室护士对于标准防护的认知状况,为加强手术室护士的标准防护意识及认知水平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手术室护士能够主动按照标准化措施做好防护,保护自身安全,对预防医源性感染以及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方法:在2016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市三所医院手术室就职的护理人员中选出80名,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对安全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并统计调查结果。结果:本次8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锐器损伤处理、职业暴露相关概念、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法、皮肤锐器刺伤后自我防护处理措施等的答对率较高。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自我安全防护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需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门培训和强化安全防护管理,减少职业暴露危害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 PDCA 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药学差错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 随机分组法将汝阳县中医院门诊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接收的患者 80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所有对照 组患者均接受传统药学服务,观察组患者则在药学服务当中应用 PDCA 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药学差错事件发生率、 药学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学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药学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 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DCA 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其可以减少药学差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职业暴露调查问卷,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6年1月~2019年11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4份有效问卷中上报血源性职业暴露42例,护士比例最高,占54.76%,初级职称人员更易发生职业暴露,占54.76%;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66.67%,暴露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后处置,占42.86%,其次为缝合和实验操作,占21.43%;职业暴露的发生地点主要是手术间和治疗室/处置间;暴露源中有47.62%为暴露源不明或未对患者进行检测,其次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占23.81%。结论健全职业暴露防护、报告等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使用安全器具,做好暴露后应急处置,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带给医务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规范酮铬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康达 学院附属涟水人民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干预前)和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干预后)住院患者的酮 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使用资料,其中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临床药师通过分析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应用不合理 用药的原因并进行干预。随机抽取两个时间段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使用患者的病历各 100 份,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 者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的使用数量、使用合理率和不合理用药类型情况。结果:干预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 使用量下降幅度达 81.33 %;用药合理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临床药师干预 有利于规范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