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34岁,体重65kg。因诊断"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于2012年3月11日入院,监护提示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予吸氧、大剂量升压药物(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维生素C、维持内环境稳定、抗心律失常等治疗,行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并置入深静脉导管。入院8h因血压不能维持,于床旁经皮穿刺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53岁女性,“间断胸闷1 d”入院,既往体健,患者1天前做饭过程中突发胸闷、憋气,伴头晕、心悸、出汗,无胸痛、晕厥、黑曚,无发热、咳嗽与咳痰,自服糖果后约40 min缓解,患者未诊治。后患者无诱因仍反复胸闷,憋气、出汗,就诊急诊心电图(图1A)窦性节律,85次/min,右束支传导阻滞,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II、III与av F导联QS型,V1~V4导联ST段抬高(0.1~0.2)mv,C-反应蛋白(CRP)20.75 mg/L,肌钙蛋白T(c Tn T) 0.785 ng/ml,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3985 ng/L,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CCU。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6例成人FM并发CS患者,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及IABP辅助下,血流动力学仍呈恶化趋势,而应用静脉-动脉模式ECMO支持,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9.50±5.54)岁,其中男1例(16.7%),女5例(83.3%)。ECMO支持时间(154.67±56.40)h,IABP支持时间(179.00±62.92)h。在6例患者中,5例(83.3%)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循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患者的心功能正常。1例患者未能撤机,死于并发症。结论在药物及时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基础上,IABP联合ECMO辅助循环治疗可能在FM并发CS患者中起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2岁.因胸闷伴心悸2 d,发热伴气促半天于2006年5月28日入院.患者发病前工作较劳累,于2 d前开始出现胸闷,伴心悸,无胸痛及放射痛,伴有轻度咳嗽,无明显咯痰,5月27日下午开始发热,体温最高38℃,伴活动后气促.心电图示:V1~3导联ST抬高0.45~0.9 mV,即以"胸闷、气促待查;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冠心病史,无吸烟史及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6.
叶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6):469-471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暴发性心肌炎(FM)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使用IABP进行循环支持的FM患者的临床特点、使用IABP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IABP相关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并总结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结果:1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且无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使用IABP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NT-proBNP及LVEF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IABP可为FM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支持,结合整体精细化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胡志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6):510-511
正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起病症状轻,病情进展迅速,往往在几天之内迅速出现心原性休克,甚至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本文报道1例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探讨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胸闷乏力7d,加重3d"于2017年1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1月4日夜间自觉畏冷乏力,自行以感冒治疗2 d,效果不佳,感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叶卫国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6):515-518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改良的体外循环技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通过长时间替代肺功能和/或心功能,使心脏和肺得到充分休息,全身氧供和血液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状态,促进对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急性可逆性呼吸衰竭和/或循环衰竭患者的恢复,为肺功能和心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1~3])。暴发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同时接受VA-ECMO及IABP治疗的11例患者,收集并观察临床基线... 相似文献
14.
15.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心梗的早期1~2周,占急性心梗患者1%~3%[1].其预后差,死亡率极高.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心脏辅助装置,能够提高疗效,提高生存率.本病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植入IABP,使患者心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度过危险期,赢得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002—2005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6例出现急性左心衰,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5例出现心源性休克,其中3例死亡,4例出现阿-斯综合征。最终治愈9例,好转3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须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心源性休克者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M)是心肌炎的一种类型,急性发病,在短期内可出现左心室功能障碍导致心源性休克,有很高的病死率,早期的机械循环辅助可以使这些患者心肌功能完全恢复而避免心脏移植。对于AM的机械辅助治疗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机械辅助主要包括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心室辅助装置(VAD),本文就VAD在AM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发作性胸痛9 h,意识丧失20 min"入院。患者于2017-09-03上午10时左右开始反复发作胸痛,10余分钟可自行缓解;17时许胸痛较前明显加重,呈持续性,伴大汗、恶心、呕吐,无晕厥、黑朦及意识丧失,到当地镇卫生院就诊,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上抬0.2~0.5 mV,考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图1),予以阿司匹林口服后,拟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转院途中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 相似文献
19.
20.
周宁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2,28(6):460-463
摘要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对暴发性心肌炎(FM)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FM患者,根据患者在入院后30 min内是否应用IABP分为2组,其中接受IABP治疗(IABP组)57例(57%),而未接受IABP治疗(非IABP组) 43例(43%),评估患者住院死亡率(整个住院周期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死亡29例(29%)。非IABP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IABP组患者(34.9% vs 24.6%,P<0.01)。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29.5%。入院时,2组患者的平均血压(MBP)、平均心率(AHR)、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植入治疗30 min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升高,AHR明显降低,IABP组患者植入24 h后LVEF值明显升高,同时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显著减少。结论: IABP治疗可降低FM患者住院死亡风险,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