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刺加灸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32例。常规组应用电针治疗,干预组应用针刺联合膏肓穴灸贴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在生活能力、临床症状、体征、手的能力的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常规组78.1%,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相比于电针治疗,常规针刺联合膏肓穴灸贴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熏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和阿是穴为主,并配合中药熏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均每天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各项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及治疗前后疼痛VAS积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颈肩部疼痛、工作与生活能力、手的功能、感觉、肌力评分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熏药、单纯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疼痛、生活能力、肌力及感觉功能方面,电针配合中药熏药治疗较单纯电针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体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P 0.05),且治疗组愈显率(75.0%)亦显著优于对照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药枕联合电针夹脊穴疗法治疗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54例)、传统悬灸组(53例)及针刺组(53例),热敏灸组在患者颈项部、前臂及小腿外侧附近的经穴部位寻找热敏点施灸;传统悬灸组、针刺组均穴取夹脊穴、风池、肩外俞等,两组分别行温和灸与针刺治疗。观察各组疗效与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为98.0%(50/51),传统悬灸组为83.0%(39/47),针刺组为89.6%(43/48),热敏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传统悬灸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均能降低PRI评分(均P0.001),热敏灸组对疼痛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优于传统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传统悬灸及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自拟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为风寒湿邪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自拟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7%,26/3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22/30)(P0.05),且治疗组愈显率(66.7%,20/30)明显优于对照组(50.0%,15/30)(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疼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配合自拟中药治疗证属风寒湿邪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总体临床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敏饱和灸量艾灸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灸量艾灸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消敏饱和灸量艾灸联合针刺治疗。以临床症状积分、McGill疼痛问卷以及Northwick Park疼痛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对比两组差异。结果第5次治疗后、疗程结束时、随访第1及第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Northwick Park疼痛量表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第5次治疗后、疗程结束时、随访第1及第3个月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McGill疼痛问卷以及Northwick Park疼痛量表评分更低(P0.05)。结论艾灸联合针刺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而消敏饱和灸量艾灸联合针刺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更为明显,其主要表现为临床症状的缓解以及患者近、远期局部疼痛感觉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结合穴位贴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的疗效。方法: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贴组(31例)与电针组(30例),穴贴组在项背、肩胛骨脊柱旁两侧采用刺络拔罐结合阿是穴穴位贴敷治疗,电针组在夹脊、风池、肩井、肩髃、外关、后溪、大椎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总体症状体征积分与总体疗效方面的优劣。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明显改善(穴贴组:9.96±2.02 vs 15.87±1.84,P0.05;电针组:10.02±1.76 vs 13.59±1.52,P0.05),穴贴组积分改善较电针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穴贴组为5.91±1.95,电针组为3.53±1.68,P0.05),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3.6%(29/31),亦优于电针组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结合穴位敷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调补脾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腹部取穴组)和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分别于1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治疗组起效更快,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3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补脾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止痛方面较常规取穴治疗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张指揉法加"极泉"穴弹拨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电针双侧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组在电针后继以舒张指揉法加腋下"极泉"穴深按弹拨进行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患者的疼痛、肢体功能受限、麻木3大主症分别进行VAS评分、Odom分级、麻木改善情况的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在VAS疼痛评分和Odom肢体功能评价两项体征上,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麻木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张指揉法加"极泉"穴弹拨配合电针与单纯电针治疗均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与肢体功能受限症状,舒张指揉法加"极泉"穴弹拨能更好改善麻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沿腋神经走行取穴针刺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沿腋神经走行取穴肩井、肩贞、肩髎、肩髃、曲垣、天宗、肩胛部激痛点等,激痛点采用合谷刺法,接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Hz;对照组根据《针灸治疗学》取穴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常规针刺,颈夹脊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1Hz。两组均留针30min,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日本学者田中靖久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表以及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优于对照组的71.8%(28/39,P0.05)。结论:沿腋神经走行取穴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优于常规的针刺颈夹脊等穴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治疗患肢麻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患肢麻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药起尔玛欧克贴敷(维药贴敷)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维药贴敷治疗,持续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1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通过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52.00%,对照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都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比,采用针刺联合维药贴敷治疗,治愈率和有效率更高,且对症状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28.89%,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麦粒灸联合针刺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电针夹脊穴及阿是穴围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麦粒灸。两组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5、10、15、20次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焦虑症状,计算患者疼痛缓解百分数并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治愈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随访其疼痛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92.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5、10、15、20次后,VAS评分、HAMA评分及疼痛缓解百分数均较前一时间点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及疼痛缓解百分数治疗后各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5、10次后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愈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疼痛复发。结论麦粒灸联合针刺对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症状安全有效,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大椎、肩中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麦粒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随访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 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4.1%(37/44),观察组有效率为86.4%(38/44);6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79.5%(35/44),观察组有效率为81.8%(36/44),两组整体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及6个月后随访NPQ评分及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后NPQ评分及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及MPQ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较常规针刺即时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下都穴与臂合阳穴治疗肩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临床诊断由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肩臂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患侧下都穴与臂合阳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疗程都为1次/d,7次/周,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 Gill疼痛询问表(MPQ)以及CASC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CASCS评分以及Mc Gill疼痛询问表(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476,P=0.0130.05)。结论:针刺下都穴和臂合阳穴是一种治疗由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肩臂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激痛点或阿是穴行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术后给予耳穴贴压,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电针、TDP照射治疗(每次30min,隔天1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WHOQOL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针刺组与穴位埋线组各43例。针刺组采取颈夹脊穴C4—5、C5—6、C6—7和大椎穴等穴位针刺治疗,穴位埋线组同样选取上述几大穴位进行埋线治疗,2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和疗效。结果穴位埋线组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疼痛分级总评分以及现有疼痛强度总评分均明显高于针刺组(P均0.05);穴位埋线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以下简称臭氧水组),穴位选取对应夹脊穴、风池、肩井、天宗、天鼎、曲池(均为双侧),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5次;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取穴同上,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一天,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所有治疗结束后(以下简称治疗后)行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与功能量表进行疼痛和症状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症状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VAS评分臭氧水组较针刺组下降更明显,症状功能评分臭氧水组较针刺组提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天灸联合中药治疗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味蠲痹汤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天灸疗法,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两组患者主观症状、适应能力和体征,采用疼痛分级指数(PRI)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7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PRI评分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PR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天灸联合加味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适应能力,减轻疼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