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心内容:子宫内膜癌诊治的规范化和个体化重视子宫内膜癌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1高龄妊娠相关问题2子宫腺肌病综合诊疗策略3内科疾病产科认识和风险防范4妇科少见恶性肿瘤5子宫内膜癌诊治的规范化和个体化6国际产科指南动态与中国实践7抗凝在产科的临床应用8阴道微生态的评价和应用9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10盆底结构缺陷及功能评估11妊娠丢失问题(包括流产、死胎)12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适应证和争议  相似文献   

3.
<正>1高龄妊娠相关问题2子宫腺肌病综合诊疗策略3内科疾病产科认识和风险防范4妇科少见恶性肿瘤5子宫内膜癌诊治的规范化和个体化6国际产科指南动态与中国实践7抗凝在产科的临床应用8阴道微生态的评价和应用9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10盆底结构缺陷及功能评估11妊娠丢失问题(包括流产、死胎)12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适应证和争议  相似文献   

4.
<正>1高龄妊娠相关问题2子宫腺肌病综合诊疗策略3内科疾病产科认识和风险防范4妇科少见恶性肿瘤5子宫内膜癌诊治的规范化和个体化6国际产科指南动态与中国实践7抗凝在产科的临床应用8阴道微生态的评价和应用9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10盆底结构缺陷及功能评估11妊娠丢失问题(包括流产、死胎)12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适应证和争议  相似文献   

5.
正1高龄妊娠相关问题2子宫腺肌病综合诊疗策略3内科疾病产科认识和风险防范4妇科少见恶性肿瘤5子宫内膜癌诊治的规范化和个体化6国际产科指南动态与中国实践7抗凝在产科的临床应用8阴道微生态的评价和应用9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10盆底结构缺陷及功能评估11妊娠丢失问题(包括流产、死胎)12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适应证和争议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的处理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世界性趋势,对其处理已成普妇科肿瘤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处理现状,评价了风险因素对疾病预测的价值及临床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为今后子宫内膜癌治疗的进一步规范化、个体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绝经激素治疗(MHT)的研究尚有限,大部分医生考虑到雌激素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并不建议给予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MHT。目前认为子宫内膜癌并不是MHT的绝对禁忌证,选择恰当的剂量和药物种类不会引起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以及病死率增加,并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和起到适当保护作用。由于数据大部分来自具有选择偏差的回顾性研究或小型前瞻性非随机研究。因此,医生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是否需要MHT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利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发病的年轻化及女性育龄的推迟,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诊治中,需联合多学科协作诊疗,在不增加肿瘤复发的情况下,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最佳的生育指导,改善生育结局。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原代细胞株和异种移植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子宫内膜癌源性类器官是由患者来源的子宫内膜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可再现原发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并揭示疾病特异性基因表达。本文就近年来类器官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及研究作一综述,子宫内膜癌源性类器官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研究中的新型临床前模型,可以为个体化精准医疗拓展新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是肿瘤生物学特征与机体免疫功能相互作用在肿瘤局部的综合体现,免疫结构是对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的多维度定量描述方式,近年来在多种肿瘤研究中取得了巨大进展。随着子宫内膜癌免疫特性研究深入及抗免疫检测点治疗在内膜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CD3+及CD8+肿瘤浸润性T细胞为主要指标的子宫内膜癌免疫结构评估正日益凸显其临床价值,以期在指导精准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变迁, 强调了推广应用分子分型对于子宫内膜癌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性并结合本期重点号栏目发表的论著, 阐述了不同分子分型检测技术之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以及结果判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正确应用分子分型除了可以很好地指导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 近年在临床治疗中的一些新的拓展应用也值得关注, 例如:对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手术入路等的评估价值。本文还强调, 分子分型并不完美, 在应用时传统的组织病理形态不能丢弃, 将传统的病理形态学诊断与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 方能更好地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以及恰当的个体化治疗。随着分子分型的推广应用, 国内需要更大范围地开展多中心研究, 并应建立临床、病理以及相关学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的诊疗团队, 就分型特征、临床后续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方案的选择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使分子分型能真正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带来进步, 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2.
中心内容: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诊治策略的几点思考2011年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及发病因素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的意义及指征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近年研究发现,铁死亡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铁死亡与铁代谢、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通过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铁代谢及氧化应激,可以促进癌细胞铁死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调控铁死亡的相关通路可以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分析铁死亡相关基因表达可以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因此,铁死亡通路相关蛋白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新靶点。综述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铁死亡相关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分型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潜在应用价值,为铁死亡在子宫内膜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作为TME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方式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促进肿瘤进展。研究表明CAFs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代谢等途径,同时在TME的基质重塑、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CAFs为靶点的临床试验研究打破了子宫内膜癌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性,为终末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仅有部分患者获益,其中CAFs的来源及功能异质性与治疗抵抗密切相关。综述CAF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以深入了解CAFs的特性及功能,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简称“保育”)治疗,已经由规范化诊治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时代。对于超出现有适应证的患者,需要探究其保育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方案。影像、宫腔镜和病理,是评估病情和判断疗效的重要手段。治疗方案包括孕激素方案、非孕激素方案、联合用药方案等,需根据患者情况具体选择。助孕时机和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究。随访管理对于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近些年,动脉介入治疗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选择。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对于其应用尚无统一意见。今后还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对动脉介入治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初始手术和(或)放疗后复发率相对较低,因此国内外关于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治疗的相关文献较少。临床上对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具体治疗方案的抉择需要根据复发癌灶的部位、初始治疗方式以及患者身体状态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处理方式。该文结合2012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探讨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标准治疗方式;部分渴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可经咨询后行保守治疗,待生育后进行手术。1983年,Bockman提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型,将其分为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1994年,Poulsen将子宫内膜癌按组织病理学分为腺癌、浆液性腺癌、黏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混合性癌和未分化癌;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根据不同突变方式和拷贝数将子宫内膜癌分为4种,即POLE(DNA polymerase epsilon)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低拷贝数型和高拷贝数型。该分子分型对不同亚型患者的精准化治疗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子宫内膜癌的3种分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及其临床意义。子宫内膜癌分型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理解其预后的个体差异,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为精准医疗时代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联合放、化疗为标准治疗方式;部分渴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可经咨询后行保守治疗,待生育后进行手术。1983年,Bockman提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型,将其分为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1994年,Poulsen将子宫内膜癌按组织病理学分为腺癌、浆液性腺癌、黏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混合性癌和未分化癌;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根据不同突变方式和拷贝数将子宫内膜癌分为4种,即POLE(DNA polymerase epsilon)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低拷贝数型和高拷贝数型。该分子分型对不同亚型患者的精准化治疗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子宫内膜癌的3种分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及其临床意义。子宫内膜癌分型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理解其预后的个体差异,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为精准医疗时代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变化。多种检测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术前评估病变范围,弥补术后病理分期的不足。治疗采用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但目前尚无规范化标准,有些尚存有争议,现将其诊治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