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患者,男,52岁。以"走路不稳,二便失禁,言语欠清"于2012年12月11日就诊。2009年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二便控制困难伴有腰部疼痛,2010年症状加重,并伴T2节段以下汗出减少甚至无汗、勃起困难。2012年初始觉四肢活动欠协调,逐渐走路不稳,伴言语欠清、进食水有呛咳。其间曾反复求医,均按腰椎间盘病变诊断治疗,后经湘雅医院诊断为"多系统萎缩(可能的)"。在服用相关营养神经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来我科寻求针灸治疗。刻下症:走路不稳,二便失禁,无汗(T2以下),勃起障碍,喝水呛咳,语言欠清、腰部疼痛。卧位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坐位血压120/80mmHg,立位血压95/58mmHg。  相似文献   

2.
MrsEierinamalacela,坦桑尼亚人,女,57岁,律师。因发作性晕厥,不能行走,语言不清3年,加重1年,于1994年元月8日来中国坦桑医疗队首都组就诊。患者3年前由卧位站起时出现晕厥,每年逐渐加重,不能站立,每天大发作5~6次,小发作2~3次,晕厥发作时伴有全身冷汗和一过性神志不清,口唇苍白持续约30秒。经CT检查显示大脑皮层下及小脑萎缩。查体:老年女性,黑色皮肤,神志清,表情淡漠,痛苦貌,失语,双眼球呈水平样震颤,指鼻试验阳性。心肺听诊阴性,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强直,不能站立。平卧位时测血压7.9/6.5kPa,坐立位时测得血压9.2/6.8kPa。脉搏10…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多系统萎缩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情况。本案以明确中医病因病机为前提,在结合患者自身诉求的基础之上,病证合参。采用房繄恭教授“盆底六针”(中髎、秩边、会阳、中极、水道、归来)为主穴拟方施治,注重针刺手法操作和电针干预的配合使用。治疗4周(12次)后,患者泌尿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本方以补益肾气、调节肾之气化功能为基础,兼顾调理脾胃气机、振奋阳气,提升气之固摄功能,发挥中、下焦协同作用,从而促使脏腑阴阳恢复平衡,达到病证同治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5岁.就诊日期:2020年6月20日.主诉:发作性意识障碍并摔倒1年余,伴二便障碍8月余.现病史:2019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并摔倒,摔倒后迅速恢复意识,全程无其他症状,未就医.2019年6月再次发作一过性意识丧失并摔倒,症状同前,仍未就医.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69岁,2019年10月18日初诊。主诉:餐后血压降低1月余。现病史:5年前因出现行走时脚踩棉絮感、运动欠协调、头晕、汗出间作等症状,就诊于某三甲医院,考虑多系统萎缩、小脑共济失调。先后于多家医院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病情进展缓慢。1年前出现语速减慢、吐字不清,尿频尿急尿少、排尿困难,予留置尿管。1个月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餐后尤其早餐后血压降低,最低至50/40 mmHg(1 mmHg=0.133 kPa),伴头晕、眼前黑朦后意识丧失,平躺10 min后意识转清、上述症状缓解、血压回升。  相似文献   

6.
多系统萎缩是神经内科临床难治病、少见病之一,中医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本文对多系统萎缩临床验案一则进行整理,从辨证思维、处方用药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肝肾亏虚,髓海失充,筋脉失荣是导致多系统萎缩的关键病机,证实选用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以补益肝肾,并贯穿治疗始终,临床疗效斐然。重剂起沉疴,该例病案亦表明,对于疑难重病,中药剂量应远超常规剂量,方可见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组成年期起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当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对本病多以"痿证"论治,有良好疗效。该文发现八珍汤加减治疗本病,重健脾益胃、补益气血,兼顾滋养肝肾、活血通络,对气血亏虚型MSA可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8.
正多系统萎缩是一组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等症状[1]。西医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近日笔者(第一作者)跟师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多系统萎缩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患者,男,74岁。初诊时间:2015年8月19日。主诉:行  相似文献   

9.
姜婧 《天津中医药》2018,35(3):208-209
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突出表现的多系统萎缩的验案,为临床治疗多系统萎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多系统萎缩是一组原因不明、散发、进行性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累及锥体外系、自主神经和小脑3大系统,临床症状较复杂,与帕金森病及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症状重叠,属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一种。多系统萎缩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痿证"、"眩晕"等范畴,多在中年起病,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65岁。就诊日期:2017年2月19日。主诉:视物模糊、右眼视野减小2年,加重1个月。病史:2年前由于生活琐事烦心而焦虑易怒,出现双眼胀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于齐齐哈尔市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静脉点注降眼压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一般。1个月前因视物模糊加重、右眼视野缺损增加,并伴有流泪、眼干,夜间尤重,晨起眼眵多、目红,于当地多方治疗无效,遂来我院诊治。诊查:视力:双眼外观正常,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0.4;前房角镜检  相似文献   

12.
大脑萎缩案     
赵××,男,45岁,石家庄市谈村人。1982年5月6口初诊。头痛一年,逐渐加重,至81年底头痛如劈到河北省二院诊治。因不能确诊而辗转于北京、天津等医院,最后南开医院诊断为“大脑萎缩”并建议回当地治疗。先住二院脑系  相似文献   

13.
14.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散发性、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过一则验案介绍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补气活血通络、通利三焦为治疗原则,采用针药联合方法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介绍林国华教授运用常规埋线及三角针埋线治疗局限性肌肉萎缩验案一则,并阐述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选穴依据,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杨××,女,39岁,1981年1月5日初诊。左头顶部有一凹陷处已8年,额部及面部皮肤肌肉萎缩2年余。左侧头部常有针刺样疼痛,伴眩晕、恶心、左手麻木。既往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43岁,于2016年4月26日就诊。主诉:右上肢无力1年余,加重2个月。现病史:1年前出现右上肢无力,右侧手指活动笨拙,逐渐出现右侧前臂、上臂及肩部肌肉萎缩,病情呈缓慢进展,右侧上肢无麻木感,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吞咽功能正常。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影响日常生活。曾口服利鲁唑治疗,其症状得到轻微改善,因不能忍受药物不良反应而停  相似文献   

18.
正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组自成年起病,原因不明确的、较少见的、散发的,以累及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多个部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临床症状较多且复杂,主要表现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原因不明的体位性低血压、尿失禁、阳痿等)、运动功能障碍(帕金森病样症状、小脑和锥体束症状)等。目前西医学对本病发病的病因以及机制尚不清楚,且无特效疗法,主要以对症治疗、精心护理为主。中医学上无此病  相似文献   

19.
多系统萎缩以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森综合征、小脑共济性失调和锥体束征为主要表现.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特色与优势,且能明显改善症状,近年来成为中医脑病科研究热点.文章旨在从病因病机、证候类型、治则治法等方面归纳总结治疗多系统萎缩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经验,为临床选用治疗方案探索提供相关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原因不明的,累及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和自主神经系统等多部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因褥疮、肺部感染、误吸、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危及生命~([1])。我院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多系统萎缩4例,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例中,男2例,女2例;年龄52~59岁,平均(54.5±0.7)岁;以帕金森样症状为主的纹状体-黑质变性(SND)1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