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例T2DM患者超声检测下肢血管,按其结果分为异常组和对照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血糖连续监测3d,计算血糖标准差(SDNG)、LAGE、CV、CV-FPG、MBG,并记录年龄、病程、BMI、WHR、血压、血脂、(FBG)、HbA1c。结果T2DM患者下肢血管异常组的年龄及病程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SDBG、LAGE、CV、CV-FPG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2.
将77例T2DM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30mg/d)、微量白蛋白尿组(为30~300mg/d)及临床白蛋白尿组(≥300mg/d)。结果:不同蛋白尿组之间在病程、血压、肌酐、TG、HDL、脂蛋白(α)、UACR及DR变发生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DR患者中DN发病率亦明显升高。结论:DN与病程、血压、血脂、UACR等因素有关,病程、UACR增加是DN、DR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血糖水平及日内血糖、餐后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对17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监测一日三餐前30min、餐后2h及晚睡前共7次指尖微量血糖,计算1d7次微量血糖的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并根据PPGE水平分为2组:PPGE2.2mmol/L组和PPGE≤2.2mmol/L组。结果与PPGE≤2.2mmol/L组相比,PPGE2.2mmol/L组的患者SDBG、LAGE、HbA1c和CEC水平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PPGE、SDBG及LAGE呈正相关(P0.01)。CEC与PPGE、SDBG、LAGE及HbA1c呈正相关(P0.01),其中与PPGE的相关性最强。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血糖控制参数后,PPGE和LAGE仍与CEC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13(P0.001)和0.077(P=0.013)。结论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日内血糖及PPGE显著增加;血糖波动特别是餐后血糖波动和日内最大血糖波动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作用独立于持续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导致的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68例DN患者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以72 h内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24 h-UAE)描述DN的程度,并行血清丙二醛(MDA)、平均动脉压(MABP)、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给予"门冬胰岛素30"12 w干预,期间定期随访,指导生活方式干预并调整胰岛素剂量,对比干预前后各项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合并早期肾病并发症、合并临床肾病并发症的患者SDBG分别为(1.58±0.37)、(1.72±0.43)、(2.85±0.85)mmol/L;MDA分别为(3.36±0.58)、(5.02±0.39)、(7.31±1.41)nmol/pgpr.DN组经"门冬胰岛素30"干预后,两组MDA、SDBG、HbAlc、MABP、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量白蛋白尿组24 h-UAE较治疗前下降,微量白蛋白尿组24 h-UAE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4 h-UAE与MDA、SDBG、MAB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DN氧化应激活化程度与血糖波动和平均高动脉压升高有关,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波动幅度下降,氧化应激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5.
黄红艳 《山东医药》2007,47(25):68-69
将9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足(DF组)与无DF(NDF组)两组,比较两组的年龄、DM病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纤维蛋白原(Fbg)、体质量指数(BMI)、24h尿微量白蛋白,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与NDF组比较,DF组年龄、DM病程、血压、血糖、HbA1C、C肽、LDL—C、Fbg、24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HDL—C显著降低(P均〈0.05)。非条件k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DF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Fbg、FBG、24h尿微量白蛋白、PBG、HDL—C。提示严格控制血糖、血黏度,积极治疗各种DM并发症能有效预防DF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bA1c达标(7%)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合并CKD的T2DM患者(CKD组)及单纯T2DM患者(T2DM组),各48例,及健康体检者(NC)40名。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血糖3d,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曲线下面积(AUC)、日间血糖绝对差(MODD),另采用ELISA测定血清PDGF-BB水平。结果 CKD组血清PDGF-BB和2hPG水平均高于T2DM组和NC组;CKD组SDBG、MAGE、LAGE、AUC、MODD均高于T2DM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DGF-BB水平与2hPG、SDBG、MAGE、LAGE、AUC、MODD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AGE、SDBG和2hPG是T2DM患者PDGF-BB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bA1c7%且合并CKD的T2DM患者较单纯T2DM者血糖波动更大、血清PDGF-BB水平更高;血糖波动与CKD及PDGF-BB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2DM患者尿液Smad1的表达及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T2DM组)118例及正常对照(NC)组28名,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6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6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18例。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尿液Smad1的含量,常规方法测定Cr、胱抑素C(CysC)、FPG、HbA1c、C-P等临床指标,以Macisaac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尿Smad1含量与常用临床指标的相关。结果 T2DM组尿Smad1含量高于NC组,与UACR呈正相关(R=0.412,P=0.000),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尿Smad1含量呈递增改变;相关分析显示Smad1与FPG、HbA1c呈正相关,与FC-P肽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液Smad1是T2DM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液Smad1可反映DN损伤程度并与DN分期相关;尿液Smad1的检测对DN患者病情观察、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poB与T2DM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1b)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测定血压、体重、身高、肝肾功能、TC、TG、HDL-C、LDL-C、ApoB以及HbA1c。结果DN组病程、SBP、HbA1c、TC、TG、ApoB均高于NUA1b组,HDL-C低于NUA1b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尿白蛋白/肌酐(UACR)与病程、SBP、HbA-C以及ApoB呈正相关;调整病程、SBP、HbA-C后偏相关分析显示,ApoB与UACR仍显著正相关。结论ApoB可能是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特别是血糖波动对DF的影响。方法将192例非糖尿病足(NDF)和575例DF患者纳入研究,575例DF患者又分为DF累及到肌腱或深部的皮下组织(Wagner1~2级)组、累及骨组织(Wagner3级)组以及坏疽(Wagner4~5级)组。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一般因素、生化指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空腹血糖的变异系数(CV-FPG)、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再根据是否截肢将575例DF患者分为DF截肢组及DF非截肢组,比较各组有关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别。结果DF组较NDF组年龄、病程、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Alb/Cr、SDBG、CV-FPG、LAGE升高,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其中hsCRP、SDBG、CV-FPG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F截肢组与NDF组相比,SDBG、CV-FPG、LAGE增高(P〈O.05),其中SDBG在DF截肢组与DF非截肢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O.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尿Alb/Cr、血清白蛋白、SDBG、CV-FPG是影响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SDBG是DF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sCRP、尿Alb/Cr、血清白蛋白、SDBG、CV-FPG可能与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特点。方法80例肥胖T2DM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每组4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15名组成正常对照(NC)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三组72h血糖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N组血糖波动系数(BGFC)、日内血糖波动最大幅度、2hPG均明显大于T2DM组及NC组(P均〈0.05),DN组BGFC与24hUAER正相关(r=0.356、P〈0.05)。结论血糖波动与肥胖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选取胰岛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30例,采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15d,第10天后不再调整胰岛素剂量,第13天晨起开始口服沙格列汀,第11~15天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比较第11~12天和第14~15天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10.0 mmol/L的时间百分率(PT10.0)、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率(PT3.9)的变化. 结果 与口服沙格列汀前相比,口服沙格列汀后MAGE [(5.28±1.44)vs(3.27±0.76)mmol/L,P<0.01]、SDBG[(2.43±0.50)vs(1.79±0.45) mmol/L,P<0.01]、MBG[(8.05±1.01) vs (6.94±0.72) mmol/L,P<0.01]、LAGE[(8.91±1.57) vs(6.77±1.13)mmol/L,P<0.01]、PT10.0[(11.69±4.18)%vs (4.03±2.50)%,P<0.01]下降,PT3.9[(4.07±3.00)%vs (4.72±2.66)%,P>0.05]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可改善胰岛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且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及临床症状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老年科住院的27例老年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Dep组)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26例单纯T2DM老年患者(T2DM组),比较两组动态血糖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 Dep组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高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AMD总分、阻滞因子分与MBG、平均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呈正相关(P<0.05),认知、绝望感因子分与MODD呈正相关(P<0.05),睡眠障碍因子分与MBG、SDBG、MODD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总体血糖控制水平差,血糖波动明显,抑郁症临床症状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抑郁情绪越严重,血糖波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44例T2DM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RP检查,并以血糖标准差(SDBG)为依据分组研究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与CR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TDM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平均血糖、HbA1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BG≤1.4mmol/L组与1.4mmol/L〈SDBG≤2.0mmol/L组之间平均血糖、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hs—CR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2.0mmol/L〈SDBG≤3.0mmol/L组与SDBG〉3.0mmol/L之间存在同样的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在T2DM中hs—CRP与HbAlc相关,在HbA,c相似的人群中,hs—CRP还与SDBG相关。结论:T2DM的hs—CRP不仅与平均血糖、HbA1c有关,而且与血糖的波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110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清护骨素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在T2DM各组中,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4.45±0.76)ng/L]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62±0.70)ng/L]、正常白蛋白尿组[(2.77±0.78)mg/L]和对照组[(2.29±0.37)ng/L](均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UAER呈明显正相关.血清护骨素水平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DN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明显升高,护骨素可能在DN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BP与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UACR)的关系,探讨BP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影响. 方法 收集330例T2DM患者资料,测BP和UACR.根据UACR水平分为<30mg/24 h组、30~299mg/24 h组和≥300mg/24 h组,检测各组BP及UACR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血压组及高血压组蛋白尿发生率为31.4%及64.2%.病程<10年、病程10~20年及病程>20年正常血压者与高血压者比较,总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为0%、8%,7.6%、30.1%,0%及51.7%(P<0.01).UACR<30 mg/24 h组、≥300mg/24 h组高血压发生率为30.3%及69.1%;病程<10年、病程10~20年及病程>20年患者中<30mg/24 h组、30~299mg/24 h组和≥300mg/24 h组比较,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8.9%、67.4%、100%,33.3%、50.9%、76.7%,25.0%、84.6%和100% (P<0.01). 结论 高血压加速CK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Ⅱ)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Ⅱ)方案治疗儿童T1DM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T1DM患儿72例随机分为CSⅡ组32例和MSⅡ组40例,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 c、24 h血糖波动情况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1)治疗后,两组F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CSⅡ组24 h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值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MSⅡ组[MAGE:(1.9±0.5) vs (2.2±0.4)mmol/L;SDBG:(2.1±0.3)vs(2.4±0.4)mmol/L;MODD:(3.3±1.4) vs (4.1±1.5) mmol/L,P<0.05];(3)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但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 结论 CSⅡ治疗血糖波动较大的T1DM患儿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MS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114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采用地特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组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治疗,C组采用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治疗,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评价血糖(M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A、B组治疗后FBG、2 h BG、MBG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FBG、2 h BG、MBG及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MAGE、SDBG、LA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诺和锐30皮下注射方案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对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大血管并发症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66例)和无大血管并发症组(76例)。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动态血糖监测(CGM)资料。结果 ①大血管并发症组的年龄、DM病程、高血糖时间百分比、高血糖AUC、MBG、低血糖发生率、2hPPG、SDBG、MAGE、LAGE均显著大于或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或P<0.01)。而两组间性别比例、吸烟史、高血压史、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血脂、肝功、FPG及HbA1c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②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并发症与年龄、MAGE呈独立正相关。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血管并发症与年龄、DM病程、高血糖时间百分比、高血糖AUC、低血糖发生率、MBG、2hPPG、SDBG、MAGE、LAGE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糖波动指标MAGE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姜涛  宋秀霞 《山东医药》2010,50(8):71-7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HbA1c〈9.0%组(106例)和≥9.0%组(98例),每组依据血糖变异系数(CV)将患者再分为两亚组:血糖平稳A亚组(CV〈0.29)和血糖波动B亚组(CVI〉0.29)。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含量(mALB),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HbA1c〈9.0%和〉/9.0%两组中,B亚组UAER及DN发病率均高于A亚组(P〈0.01),且在HbA1c≥9.0%组中DN发病率增高更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DN发病具有相关性,且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分泌因子Metrnl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KD)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搜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正常蛋白尿组UACR<30 mg/g,微量蛋白尿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