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驱钩虫新药三苯双脒的实验治疗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三苯双脒单剂25mg/kg对大鼠巴西日本圆线虫和犬体内犬钩虫的驱虫有效率分别为99.3和91.9%。该剂量能驱净犬体内的犬弓蛔虫,对仓鼠体内的鼠蛲虫亦有一定的驱除效果。驱净仓鼠体内美洲钩虫的剂量为顿服150mg/kg. 同时,对三苯双脒与现有的驱除肠道线虫有效药物阿米登太、甲苯达唑和噻嘧啶等的驱虫效果亦作了比较。三苯双脒的疗效高,剂量小,疗程短,驱虫作用迅速,且无致畸、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成人钩虫和蛔虫感染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在海南、 四川和贵州等3个临床试验中心进行开放临床试验, 受治者经改良加藤法(Kato-Katz)粪检确诊为钩虫、 蛔虫或合并其他肠道蠕虫感染, 共收治15岁以上感染者1 292例。蛔虫感染组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300 mg, 钩虫感染、 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及钩虫和(或)蛔虫合并其他肠道蠕虫感染组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400 mg, 观察不良反应。于治疗后3~4周进行粪便1送3检考核疗效。 结果  三苯双脒肠溶片对钩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8.4%(1 009/1 141)和99.1%(1 131/1 141); 对蛔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5.0%(419/441)和99.8%(440/441); 对鞭虫感染者的治愈率为76.8% (109/142)。三苯双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42/1 292), 不良反应程度轻和短暂, 对血、 尿常规, 肝、 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 结论  扩大人群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 蛔虫、 鞭虫和其他蠕虫感染具有较好疗效, 所用剂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三苯双脒(Tribendimidine)治疗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的效果及副作用,对成人蛔虫感染者和鞭虫感染者随机分组,比较服用单剂三苯双脒300mg和单剂阿苯达唑400 mg驱除蛔虫的效果;比较用单剂三苯双脒400mg,每日一次,连服3天和阿苯达唑同样剂量和疗程驱除鞭虫的效果;对儿童蛲虫感染者(6~8岁)用单剂三苯双脒200 mg和阿苯达唑200 mg顿服的驱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成人服用三苯双脒300mg驱蛔虫的虫卵阴转率为97.43%,阿苯达唑为98.9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三苯双脒驱鞭虫的虫卵阴转率为33.33%,阿苯达唑为56.09%.三苯双脒200 mg驱蛲虫的虫卵阴转率为81.57%,阿苯达唑为92.23%.三苯双脒驱虫作用迅速,副作用轻,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认为三苯双脒具有广谱、安全、快速驱肠道线虫新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三苯双脒、青蒿琥酯、蒿甲醚、或吡喹酮单剂、多剂给药,及其伍用治疗感染华支睾吸虫大鼠的疗效。 方法 147只SD大鼠各感染5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于感染后42~44 d分组治疗。各药物采用灌胃给药。①60只感染大鼠随机分为11组(每组4~5只),分别为三苯双脒150 mg/kg(顿服)、75 mg/(kg·d)×2 d、50 mg/(kg·d)×3 d和25 mg/kg(tid)×2 d组;吡喹酮150 mg/kg(顿服)、75 mg/(kg·d)×2 d和25 mg/kg(tid)×2 d;青蒿琥酯或蒿甲醚75 mg/kg(顿服)和37.5 mg/(kg·d)×2 d组。②另87只感染大鼠随机分为15组(每组4~6只),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30 mg/kg)分别与吡喹酮(150 mg/kg)、三苯双脒(50 mg/kg和75 mg/kg)伍用组;三苯双脒(50 mg/kg)与吡喹酮(150 mg/kg)伍用组;三苯双脒(75 mg/kg)与吡喹酮(187.5 mg/kg)伍用组,及各药的单用组。并设同批感染未治疗对照组。受治鼠于治疗后2周剖杀,收集胆管和肝组织内的残留华支睾吸虫,计算各组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相应组间的平均虫数进行分析。 结果 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口服单剂三苯双脒或吡喹酮(150 mg/kg)的减虫率分别为57.2%和63.8%。三苯双脒各小剂量多次给药组的减虫率稍高,达77.1%~79.4%,而吡喹酮小剂量多次给药组的减虫率则为50.6%~54.2%。但两种药物各组间的平均虫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各单剂给药组与小剂量多次给药组的减虫率均较高,分别为90.4%~98.5%和100%。三苯双脒小剂量(50或75 mg/kg)与吡喹酮(150 mg/kg 或187.5 mg/kg)伍用治疗,减虫率为74.9%~100%,高于其各单药组的减虫率(26.9%~79.6%)。青蒿琥酯或蒿甲醚小剂量(30 mg/kg)与吡喹酮(150 mg/kg)或三苯双脒(50或75 mg/kg)伍用治疗,减虫率为74.9%~97.9%,亦高于其各药组的减虫率(24.8%~79.6%)。 结论 青蒿琥酯、蒿甲醚、吡喹酮和三苯双脒均为有效的抗华支睾吸虫药物,各药物小剂量伍用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治疗4~14岁儿童钩虫和蛔虫感染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在海南、四川和贵州等3个临床试验中心进行三苯双脒肠溶片开放临床试验,受治者用改良加藤法(Kato-Katz)粪检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钩虫与蛔虫混合感染或合并鞭虫感染等,共收治4~14岁儿童899例,采用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单剂口服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4周用相同方法作粪检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对儿童钩虫感染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2.0%(433/528)和99.2%(524/528);对蛔虫感染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0.1%(576/639)和99.7%(637/639),而鞭虫感染治愈率仅为36.8%(112/304)。儿童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的不良反应轻微和短暂,总的不良反应率为1.6%(14/899),主要为头晕、恶心和呕吐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影响。 结论 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治疗儿童钩虫和蛔虫感染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三苯双脒对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作用。方法 8周龄BALB/c小鼠88只,随机均分为11组,每鼠口服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天,分别口服三苯双脒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和500 mg/(kg.d),1次/d,连服6 d,同时设不服药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第7天,剖检各组小鼠,分别取膈肌、咬肌、胸肌和腓肠肌约0.1 g,压片法检查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观察其存活情况,并计数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各组每克肌肉平均成囊期幼虫数评价疗效。结果三苯双脒50~300 mg/(kg.d)组小鼠未见不良反应;350和400 mg/(kg.d)组小鼠则有体毛蓬乱、消瘦和进食减少等现象,并有死亡,死亡率分别为25%和50%;而剂量450和500 mg/(kg.d)组小鼠在给药4 d和5 d后全部死亡。对照组小鼠膈肌中的成囊期幼虫总数最高,咬肌次之,胸肌和腓肠肌相近。感染小鼠用三苯双脒治疗时,50 mg/(kg.d)组无效,剂量为100 mg/(kg.d)或以上,随剂量增高,4个部位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总数和活虫数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 (Tribendimidine)肠溶片对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的驱虫效果。方法对单纯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或混合感染者共 42 4例进行分组 ,观察成人服用单剂三苯双脒 40 0 mg治疗钩虫感染 ,3 0 0 mg治疗蛔虫感染 ,40 0 mg连服 3 d治疗鞭虫感染 ,1 4岁以下儿童顿服三苯双脒 2 0 0 mg治疗蛲虫感染 ,及同等剂量的对照药物阿苯达唑 (蛔虫感染 40 0 mg)的驱虫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钩虫感染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87.93 % (5 1 /5 8)和 66.0 3 % (3 5 /5 3 ) ;蛔虫感染的阴转率分别为 98.3 0 % (5 8/5 9)和97.87% (4 6/4 7) ;鞭虫感染的阴转率分别为 3 3 .3 3 % (2 5 /75 )和 5 6.0 9% (2 3 /4 1 ) ;儿童蛲虫感染的阴转率分别为 77.5 8% (4 5 /5 8)和 93 .93 % (3 1 /3 3 )。结论 三苯双脒治疗钩虫、蛔虫感染有显著疗效 ,治疗鞭虫和蛲虫感染有疗效 ,但虫卵阴转率较低。该药还有服用简便、不良反应少而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吡喹酮的给药方案治疗感染华支睾吸虫大鼠的疗效。方法将临床试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吡喹酮剂量用不同种属动物等效剂量换算法换算为大鼠用的剂量,并按临床药物联合用药方案,设置了以下的剂量疗程,即三苯双脒16或32mg/(kg·d)×1d、2d和3d(bid),8或16mg/(kg·d)×3d;青蒿琥酯12mg/(kg·d)×3d(tid)和16mg/(kg·d)×3d(bid);吡喹酮143mg/(kg·d)×2或3d(tid),143mg/(kg·d)×2d或3d(bid)和47.7或71.5mg/(kg·d)×3d。151只大鼠(每鼠灌胃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50只)分2批,第1批79只大鼠于感染后5周分为13组,每组5~6鼠,其中6组单用三苯双脒、青蒿琥酯或吡喹酮治疗,另7组用三苯双脒与青蒿琥酯或吡喹酮联合治疗,或吡喹酮与青蒿琥酯联合治疗,余8鼠作对照。第2批72只大鼠于感染后6周,分为13组(每组5只),其中7组和6组分别用三苯双脒和吡喹酮的不同剂量疗程治疗,余7鼠作对照。于治疗结束后2周剖杀小鼠,收集胆管和肝组织内的华支睾吸虫,计算各组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第1批试验中,三苯双脒16或32mg/(kg·d)×3d(bid),吡喹酮143mg/(kg·d)×3d(tid)或143mg/(kg·d)×3d(bid)各治疗组的平均虫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为94.2%~96.0%。感染大鼠用青蒿琥酯12mg/(kg·d)×3d(tid)治疗无效,而16mg/(kg·d)×3d(bid)则有57.2%的减虫率,其平均虫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苯双脒16或32mg/(kg·d)×3d(bid)与吡喹酮143mg/(kg·d)×3d(bid),或与青蒿琥酯16mg/(kg·d)×3d(bid)联合治疗组,各组平均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为94.2%~99.4%,即联合治疗的疗效与三苯双脒和吡喹酮单用组相仿,但显著高于青蒿琥酯单用组。吡喹酮143mg/(kg·d)×3d(tid)与青蒿琥酯12mg/(kg·d)×3d(tid),或吡喹酮143mg/(kg·d)×3d(bid)与青蒿琥酯16mg/(kg·d)×3d(bid)联合治疗组的减虫率达93.6%~100%。第2批试验中,三苯双脒16或32mg/(kg·d)×2d和3d(bid)治疗组的平均虫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虫率为86.5%~95.1%,而三苯双脒32mg/(kg·d)×1d(bid)治疗组,减虫率仅为73.0%,但8或16mg/(kg·d)×3d(qd)的减虫率为88.3%~92.6%,吡喹酮143mg/(kg·d)×3d(tid)治疗组的减虫率为96.9%,若同剂量给药2d的减虫率降至63.2%,而47.7mg/(kg·d)×3d(qd)则无效;吡喹酮143mg/(kg·d)×2d和3d(bid)的减虫率相仿,达87.7~95.1%,若同剂量每日顿服,连服3d则无效。结论以人用的三苯双脒、吡喹酮和青蒿琥酯的剂量换算为大鼠用的剂量,并按临床用的疗程治疗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除青蒿琥酯外,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三苯双脒的疗程可由3d缩减为2d。由于单用三苯双脒和吡喹酮已有很高的疗效,故它们之间以及和青蒿琥酯的联合治疗不易显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药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三苯双脒肠溶片对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广东、江苏2省4县流行区的单纯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者共629例,按统一的临床试验方案,随机双盲治疗522例,开放治疗107例。对钩虫感染者同时作虫卵计数、钩蚴培养及虫种鉴定。以阿苯达唑为对照药物,观察驱虫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苯双脒400mg和阿苯达唑400mg顿服,钩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9.5%(85/95)和70.6%(60/85)(P<0.01),其中对美洲钩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4·9%(37/39)和76.5%(26/34)(P<0.05);三苯双脒300mg和阿苯达唑400mg顿服,对蛔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7.4%(114/117)和98.9%(91/92)(P>0.05);三苯双脒400mg×3d和阿苯达唑400mg×3d对鞭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33.3%(25/75)和56.1%(23/41)(P<0.05);三苯双脒或阿苯达唑200mg顿服对儿童蛲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74.1%(60/81)和93.0%(40/43)(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蛔虫等感染,疗效显著,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尤其对美洲钩虫感染的疗效优于阿苯达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和蛔虫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对4 70岁的合江县望龙镇居民进行粪便检查,计数钩虫卵和蛔虫卵,定性检查其他蠕虫卵,对部分钩虫感染者采用钩蚴培养法进行虫种鉴定;对14岁以上者,单纯蛔虫感染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300 mg;单纯钩虫感染顿服400mg;钩虫或蛔虫合并其他肠道蠕虫感染者顿服400 mg;4 14岁儿童感染者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治后3 4周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1送3检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钩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7.96%(504/573)和98.95%(567/573);蛔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7.16%(342/352)和99.71%(351/252);鞭虫感染者的治愈率为81.11%(73/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18/704),以头晕、腹痛、乏力为主,药物对受治者血象和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的效果好,副作用少而轻微,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一类新药三苯双脒(tribendimidine)是一种驱肠道线虫的新药,多种动物模型及自然感染动物的药效学实验证明,对日本巴西圆线虫、美洲钩虫、犬钩虫、鼠蛲虫等均有很好的驱虫作用^[1]。近年来,临床观察证明三苯双脒肠溶片对人体肠道线虫(钩虫、蛔虫、鞭虫)感染有良好驱治效果^[2-3]。但对蛲虫感染疗效观察较少,我们采用三苯双脒治疗儿童蛲虫感染,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85只昆明小鼠(每鼠感染旋毛虫幼虫100条)分成3组,A组(成虫期,即感染后5d)、B组(幼虫移行期,即感染后15d)和C组(幼虫成囊期,即感染后35d)。A组小鼠35只,均分为7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3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顿服6.25、12.5和25mg/kg,另设1组为对照组。B、C两组各25只小鼠,各均分为5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2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100和200mg/(kg·d),另各设1组为对照组。A组小鼠治疗后2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B、C两组小鼠连续治疗7d,治疗结束后15d处死,剖取全部膈肌,消化液消化,镜下计数幼虫。计算各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统计分析各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三苯双脒各组平均成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分别为63.3%、86.2%和98.5%;阿苯达唑6.25和12.5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5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则少于对照组(P0.05),减虫率为41.2%。B组,两种药物平均虫数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三苯双脒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64.4%和89.6%,阿苯达唑组减虫率分别为56.7%和78.4%。C组,仅阿苯达唑200mg/(kg·d)组的平均幼虫(成囊期)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为71.8%,其余各组均无效。结论三苯双脒对小鼠旋毛虫成虫和移行期幼虫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成囊期幼虫无效。较大剂量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成虫、移行期和成囊期幼虫均有效。  相似文献   

13.
国产新药三苯双脒治疗钩虫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三苯双脒对两种钩虫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用三苯双脒 2 0 0 m g、30 0 mg和 40 0 mg顿服治疗成人钩虫感染者 ,并与阿苯达唑 40 0 m g顿服进行比较。结果三苯双脒 2 0 0 mg、30 0 m g和 40 0 m g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 5 2 .78%、77.78%和 86 .17% ,阿苯达唑 40 0 mg的虫卵阴转率为 6 6 .2 9%。服三苯双脒在 12 h后开始排虫 ,36 h累积排虫达 95 %以上 ,第 3d基本排净。副作用轻微 ,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三苯双脒对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吡喹酮是目前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和其他吸虫病的主要药物。近年的实验研究发现,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新药三苯双脒具有抗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和卡氏棘口吸虫(Echinostoma caproni)的作用,特别是对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其顿服接近治愈的剂量为300 mg/kg,低于吡喹酮的治愈剂量375~500 mg/kg。抗疟药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不仅已被发展为预防血吸虫病的药物,而且发现它们对多种吸虫有效,特别是对华支睾吸虫,其顿服对大鼠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治愈或高效剂量为75 mg/kg。本文系综述这些药物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大鼠、小鼠、仓鼠或犬的华支睾吸虫及其他吸虫感染的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对感染3个分离株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144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72只。A组小鼠再随机均分为12组,即河南分离株(以下简称河南株)、云南分离株(以下简称云南株)和黑龙江分离株(以下简称黑龙江株)旋毛虫感染组各4组,每组小鼠各感染旋毛虫分离株幼虫200条/只,感染后5 d(即成虫期)分别顿服三苯双脒10、20和30mg/kg,同时设未服药对照组。B组的分组和感染同A组,感染后53 d(即幼虫成囊期)分别灌胃三苯双脒100、200和300mg/(kg.d),1次/d×7d。A组治疗后2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数。B组治疗后10d处死,剖取全部膈肌,经消化液消化后计数幼虫。计算各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结果A组中,河南株和云南株各治疗组平均虫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河南株3个治疗组的减虫率分别为39.0%、57.9%和86.0%,云南株的减虫率分别为34.9%、69.3%和92.2%,分别随服用三苯双脒剂量的增加,减虫率呈增高的趋势,其中30 mg/kg组各有2只鼠被治愈。黑龙江株10 mg/kg组的平均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2个剂量组平均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3组的减虫率分别为27.9%、57.4%和60.7%,亦随服用三苯双脒剂量的增加,减虫率呈增高的趋势。B组各治疗组小鼠的平均虫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河南株的减虫率分别为57.8%、75.4%和87.5%,云南株的分别为74.5%、92.4%和99.1%,黑龙江株的分别为50.5%、53.3%和61.6%。可见3个旋毛虫感染组均随服药剂量的增加,减虫率相应增高。30 mg/kg剂量组中,云南株的减虫率与河南株的和黑龙江株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苯双脒对小鼠体内3个地域分离株旋毛虫成虫和成囊期幼虫均有一定的疗效,对云南株旋毛虫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三苯双脒(Tribendimidine)肠溶片对钩虫、蛔虫和蛲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2岁以上单纯钩虫、蛔虫、蛲虫感染或混合感染者251例随机分组,比较成人服用单剂三苯双脒400mg或阿苯达唑400mg治疗钩虫感染和蛲虫感染,三苯双脒300mg或阿苯达唑400mg治疗蛔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苯双脒、阿苯达唑对蛔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8.0%(49/50)和100.0%;对钩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2.0%(46/50)和74.0%(37/50);对蛲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7/10和9/10。三苯双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结论 三苯双脒400mg治疗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感染有显著疗效,300mg组与阿苯达唑400mg组治疗蛔虫感染的效果相当,对蛲虫感染也有效,并且有排虫快,服药简便、不良反应少而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口服三苯双脒3种不同溶剂溶液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BALB/c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d,分别用不同溶剂配制的三苯双脒治疗,其中吐温溶剂组三苯双脒用7%吐温-80和3%乙醇溶解,羧纤溶剂组三苯双脒用1%羧甲基纤维素和3%乙醇溶解,羟环溶剂组三苯双脒用7%羟丙基-β-环糊精和3%乙醇溶解,三苯双脒剂量均为200mg/(kg.d),连续给药6d,对照组不治疗。治疗后14d,取小鼠膈肌和腓肠肌,压片法检查成囊期幼虫,观察其存活情况,计数活虫数、死虫数及总虫数,计算克肌肉减虫率、死亡率及相对药效率,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实验期间所有小鼠未见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3个治疗组膈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数和存活虫数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死亡虫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以羟环溶剂组的疗效最好。以减虫率计算,羧纤溶剂组对膈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相对药效率分别为吐温溶剂组的1.61和2.46倍,羟环溶剂组相应为2.13和2.49倍;以死虫率计算,羧纤溶剂组分别为1.55和1.79倍,羟环溶剂组分别为2.51和2.16倍。结论用1%羧甲基纤维素和3%乙醇或7%羟丙基-β-环糊精和3%乙醇配制三苯双脒的生物药效率和抗旋毛虫成囊期幼虫效果显著提高,以三苯双脒羟环溶液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海南省屯昌县进行开放临床试验,受治者用改良加藤法(Kato-Katz)粪检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钩虫与蛔虫混合感染或合并鞭虫感染等,共收治785例。4~14岁儿童感染者顿服三苯双脒200mg;〉14岁蛔虫感染者顿服三苯双脒300mg,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及钩虫或蛔虫合并其他肠道蠕虫感染顿服三苯双脒400mg,观察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4周用相同方法粪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总体钩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6.57%(606/700)和98.86%(692/700);蛔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2.84%(111/134)和98.51%(132/134);儿童钩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6.16%(249/289)和98.62%(285/289);儿童蛔虫感染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1.75%(103/126)和99.21%(125/126)。三苯双脒的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42%(19/785),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和呕吐,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儿童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三苯双脒治疗钩虫、蛔虫感染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喹酮、甲苯达唑、三苯双脒、伊维菌素、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对感染舌状虫小鼠的疗效。方法 35只小鼠每鼠口服感染40个尖吻蝮蛇舌状虫虫卵25~37周后,分为10组,每组2~8只,其中9组分别用吡喹酮500mg/(kg·d)×5d、500mg/(kg·d)×14d,甲苯达唑300mg/(kg·d)×5d,三苯双脒300mg/(kg·d)×5d,伊维菌素8mg/(kg·d)×3d、10mg/(kg·d)×3d和15mg/(kg·d)×14d、蒿甲醚400mg/(kg·d)×5d和双氢青蒿素200mg/(kg·d)×5d治疗,余1组不治疗为对照组。治毕后1~3周剖检小鼠,自腹壁和内脏剥离含有若虫的囊包,观察其在生理盐水中的活动情况并计数。结果感染尖吻蝮蛇舌状虫的小鼠用吡喹酮、甲苯达唑、三苯双脒、伊维菌素、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各组的平均若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虫率为8.3%~35.0%。在剖检受治鼠过程中未查见异常的若虫囊包,若虫的形态、色泽、大小和在生理盐水中的活动均与对照组相仿。结论吡喹酮、甲苯达唑、三苯双脒、伊维菌素、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在所用的实验条件下对小鼠的尖吻蝮蛇舌状虫若虫感染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20.
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Tribendimidine)肠溶片对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的驱虫效果。方法:对单纯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或混合感染者共424例进行分组,观察成人服用单剂三苯双脒400mg治疗钩虫感染,300mg治疗蛔虫感染,400mg连服3d治疗鞭虫感染,14岁以下儿童顿服三苯双脒200mg治疗蛲虫感染,及同等剂量的对照药物阿苯达唑(蛔虫感染400mg)的驱虫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钩虫感染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7.93%(51/58)和66.03%(35/53);蛔虫感染的阴转率分别为98.30%(58/59)和97.87%(46/47);鞭虫感染的阴转率分别为33.33%(25/75)和56.09%(23/41);儿童蛲虫感染的阴转率分别为77.58%(45/58)和93.93%(31/33)。结论:三苯双脒治疗钩虫、蛔虫感染有显著疗效,治疗鞭虫和蛲虫感染有疗效,但虫卵阴转率较低。该药还有服用简便、不良反应少而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