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大肠正常组织、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DAC1和HDAC2在正常大肠组织、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计算染色指数(SI),评估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分期、分化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HDAC1和HDAC2在正常组织表达明显低于腺瘤及癌组织(14.3±9.3vs22.4±12.4,22.8±8.5;5.6±3.3,12.3±4.2vs16.2±9.7,均P<0.05).HDAC2在三者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直径≥5cm的癌组织HDAC1的表达高于<5cm的癌组织(25.1±8.2vs20.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DAC1和HDAC2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两者共同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大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发生通常认为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各种调控蛋白的上调或者下调有关,然而最近观点认为,表观遗传学在肿瘤的发生及分化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认为,在细胞生命活动的选择性基因沉默或基因表达过程中,包裹于染色质中的基因组DNA序列一般不发生改变;但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结构可以发生高度的动态变化,使一些特定基因组区域的转录活性呈现相应的改变.这种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而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称为表观遗传调控[1],其分子基础有两个方面,即针对DNA本身的修饰和对组蛋白的修饰.DNA和组蛋白的修饰通常以一种高度保守的方式,通过染色质修饰酶动态地发生改变.现在发现至少有4种不同的DNA修饰和16种组蛋白修饰方式[2,3].在肿瘤中,许多参与组蛋白修饰过程的蛋白常常失去调控.本文将目前研究最广泛的组蛋白修饰方式——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 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TanⅡA药效靶点和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靶点,并将二者的交集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对主要交集基因-信号通路进行可视化分析.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 HDAC1)基因沉默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周期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胰腺癌PaTu8988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siRNA转染(c-siRNA)组及15、30 nmol/L HDAC1 siRNA转染组.采用脂质体2000转染细胞48 h后,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HDAC1基因沉默效率及p21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0 nmol/L HDAC1 siRNA组PaTu8988细胞的HDAC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2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G2/M 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21.48±3.67)%比(28.28±2.94)%,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50.20±6.85)%比(32.49±2.78)%,P<0.05].结论 HDACl siRNA能特异、有效地抑制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HDACl的表达,引起细胞S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寻找有效的HDAC3抑制剂对治疗As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HDAC3与As的关系、HDAC3抑制剂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一些中药通过抑制HDAC3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旨在为研发以HDAC3为靶点的抗As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
目的检测CD133与HDAC1蛋白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原发部位肿瘤组织标本7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D133和HDAC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CD133和HDAC1蛋白表达与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CD133和HDAC1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晚期胃癌组织中,CD13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DAC1蛋白(P <0. 05); CD133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腹膜侵袭显著相关(均P<0. 05),HDAC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 05); Log Rank检验结果显示,CD13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不良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614,P=0. 030),而HDAC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不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909,P=0. 16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133蛋白表达对患者生存预测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 784;而HDAC1蛋白表达的预测价值较低,AUC为0. 557。结论 CD133蛋白在晚期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检测其水平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术后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Annexin a2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人乳腺癌细胞中Annexin a2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Annexin a2表达水平下降后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利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分析在MDA-MB-231细胞中与Annexin a2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 Western blot证实siRNA干扰后MDA-MB-231细胞中Annexin a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细胞G0/G1期比例增高,G2/M和S期比例下降;免疫共沉淀发现Annexin a2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Annexin a2蛋白水平下降可以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Annexin a2与STAT3相互作用有可能参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吉西他滨(GEM)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甲基化诱导静止基因(TMS1/ASC)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与TMS1/ASC之间的关系。方法 4.27μg/ml GEM作用于PANC-1细胞,运用透射电镜观察GEM对胰腺癌细胞PANC-1形态的影响。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HDAC的表达,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SP)和结合重亚硫酸盐的限制性内切酶法(COBRA)检测TMS1/ASC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结果 TMS1/ASC在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发生甲基化,经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后,PANC-l细胞TMS1/ASC重新表达,GEM诱导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TMS1/ASC未发生甲基化。HDAC在GEM诱导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GEM能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药物敏感性减低。GEM可能通过促进组蛋白发生乙酰化和抑制TMS1/ASC启动子甲基化来治疗胰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丹皮酚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增殖的影响及其抑制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观察丹皮酚对MDA-MB-43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丹皮酚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丹皮酚处理MDA-MB-435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丹皮酚作用于MDA-MB-435细胞的IC50为60 mg/L;60 mg/L的丹皮酚作用于MDA-MB-435细胞24、48 h后,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出现细胞变圆,体积缩小,胞浆起泡,部分细胞浮起,胞膜皱缩,核深染等形态学改变.肿瘤细胞周期在G0/G1期百分数增加,S期和G2/M期百分数减少,出现Sub-G1期凋亡峰,百分率分别为12.4%和23.7%.结论 丹皮酚通过影响MDA-MB-435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而抑制MDA-MB-435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蛴螬提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蛴螬提取物处理过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用药前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用蛴螬提取物处理后的MCF-7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MCF-7细胞经蛴螬提取物处理后Ki-67、PCNA、CyclinD1表达均下降,且随着蛴螬提取物作用时间的延长,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蛴螬提取物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yclinD1、Ki-67、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用组不同浓度TSA分别作用于细胞,于24、48、72、96h用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期细胞的比例和周期素(Cyclin)D1、A2表达。结果72h内和4μmol/L的浓度范围内,乳腺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并有一定的时效关系;TSA作用后周期素Cyclin A2表达下降,Cyclin D1表达上升(P均〈0.05)。结论TSA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周期素Cyclin D1、Cyclin A2参与了抑制剂对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在抑制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0、12.5、50、100、200μmo/L的Res分别与MDA-MB-231BO细胞作用24、48、72 h;用CCK-8法检测MDA-MB-231B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随Res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MDA-MB-231B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S期细胞逐渐增多。Res浓度为200μmol/L、作用48 h,MDA-MB-231BO生长抑制率为82.17%±5.37%、早期凋亡率为4.48%±1.23%、晚期凋亡率为9.48%±2.3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药组随着Res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Res能抑制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细胞增殖,使MDA-MB-231BO细胞阻滞于S期,并可诱导该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沉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基因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设空白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予30 nmol/L阴性小干扰RNA(siRNA)]、HDACI低剂量组(予15 nmol/L HDAC1 siRNA)和HDAC1高剂量组(予30 nmol/L HDAC1 siRNA),siRNA转染48 h后,分别采用相对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DAC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细胞计数试剂盒法检测siRNA干扰前、后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转染HDAC1siRNA 48 h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中HDAC1 mRNA表达率分别为46.1%±6.1%和32.3%±1.4%,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3.4%)和阴性对照组(87.4%±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HDAC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余两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HDAC1低剂量组和HDAC1高低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17.1%、87.1%±5.0%、68.7%±4.7%和61.6%±2.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0%±0.95%、4.59%±1.26%、10.09%±1.36%和11.19%±6.07%,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DAC1 siRNA能特异、有效地抑制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HDAC1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不同片段的NPM1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真核融合表达质粒,检测其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 RT-PCR法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cDNA中扩增不同片段的NPM1,产物经电泳分离、切胶纯化后,分别采用XhoⅠ和EcoRⅠ进行酶切,然后与同样酶切后的pEGFP-C3载体进行连接反应,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克隆,提取质粒并酶切鉴定。将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的pEGFP/NPM1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后将其转入MDA-MB-231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蛋白的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结果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片段的pEGFP-NPM1融合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可在MDA-MB-231细胞内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清晰显见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论 NPM1及其不同结构域的真核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在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可以用于分析其亚细胞定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NPM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加入不同终浓度(50、100、200、400、600μmol/L)人参皂苷Rg3,以不加人参皂苷Rg3为对照。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A(CDC25A)表达水平。结果低浓度(≤20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可促进MDA-MB-231增殖,高浓度(≥400μmol/L)的人参皂苷Rg3则抑制其增殖。与对照细胞比较,低浓度人参皂苷Rg3处理的细胞中Cyclin E及CDC25A的表达增高,高浓度处理者Cyclin E及CDC25A的表达下降(P均〈0.01)。结论高浓度人参皂苷Rg3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周期关键蛋白Cyclin E及CDC25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丙戊酸钠对Kasumi-1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Kasumi-1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Kasumi-1细胞1×105/ml(观察组)分别经1、2、3 mmol/L VPA处理3 d;对照组不加药.RT-PCR法检测VPA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3 mmol/L作用0、1、2、3d)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E1、p21WAF1/CIP1、p27KIP1 mRNA及p21WAF1/CIP1蛋白变化.结果 观察组cyclinE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21WAF1/CIP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27KIP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VPA可通过对Kasumi-1细胞周期蛋白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的影响调节细胞周期,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本研究可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