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普通外科日常的工作中 ,手术后患者常不能经口摄入 ,在此期间需从静脉补偿患者手术后所缺失的液体和营养 ,由于每个外科病人的情况不同、病情不同及手术方式的不同 ,补充的液体也不相同 ,所以在临床上常会出现手术后电解质及体液的紊乱 ,复习近期各种文献将几种特殊类型体液紊乱的治疗介绍如下。1 细胞外液容量过多这是一种输液不当所产生的并发症 ,术后尤易发生。因机体对创伤和手术的应激反应使肾血管收缩 ,体内血管加压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增多 ,导致水、钠潴留。如术后短期内输入较多液体 ,就会发生细胞外液容量过多和心脏负荷过重。产…  相似文献   

2.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749
答:水肿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1)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水肿时,由于水肿部位组织间液积聚过多,可压迫微血管并增大细胞与血管间物质弥散的距离,影响物质交换,而引起代谢障碍和促进营养不良的发生。并引起抵抗力减弱,使机体容易发生感染或溃疡,而且修复力弱、创口不易愈合等。  相似文献   

3.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09-109
答:在正常情况下,水和电解质代谢的动态平衡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实现的。研究证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受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ADH)的调节;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一些电解质的成分,则主要为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所调节。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视上核,使ADH分泌增多。由于ADH分泌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细胞外液量增多,渗透压则下降。反之,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使ADH分泌减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细胞外液量相对减少,渗透压则升高。醛固酮是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电解质的激素,当…  相似文献   

4.
脑干病变并发高钠血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念芬  杨香霞 《护理研究》2006,20(1):119-120
重症脑干病变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常见并发症,继发钠代谢紊乱尤为常见。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电解质成分,在正常人体内钠离子占细胞外液阳离子总量的92%左右,钾离子占细胞内液阳离子总量的98%。钠、钾离子的相对平衡,维持着整个细胞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一旦发生钠、钾平衡紊乱,会导致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失常,以至危及生命。我院2002年-2004年收治58例重症脑干病变并发高钠血症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影响血钾假性升高的常见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清钾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电解质之一。成人体内血K^ 约为150g,其中80%以上分布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含量极少。血清钾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之间渗透压的平衡和酸碱平衡,以及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而对心肌兴奋性有抑制作用.可导致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可使心脏在舒张期骤然停搏,故血清钾的测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肾性水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肾性水肿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肾排泄水钠减少,导致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多,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引起水肿。钠水潴留是肾性水肿的基本机制,其相关因素为:①肾小球超滤系数及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回吸收钠增加导致钠水潴留。  相似文献   

7.
大量输入乳酸钠林格液能否致成乳酸酸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硕 《天津护理》2001,9(6):315-316
1910年Ringer改进了0.9%NaCl液,由于该液体Cl~-含量高,大量输入后易致高氯血症,到1932年Hartmann将其改进为乳酸钠林格液,使Cl~-由155.5 mmol/L降至109 mmol/L,Na~ 也由147mmol/L降至130 mmol/L。由于乳酸钠林格液的电解质组成近似于细胞外液,因此可大量快速输入用于补充细胞外液欠缺。该液体中乳酸盐含量为28mmol/L,明显高于血浆(血浆中乳酸盐含量为0.33~1.67 mmol/L),大量快速输入后能否致成乳酸酸中毒,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K 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体内98%的钾存在于细胞内。心肌和神经肌肉都需要有相对恒定的K 浓度来维持正常的应激性。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钾含量足以满足机体需要,不会出现缺钾,正常人体内总钾量平均为120 g,其中仅约2%存在于细胞外液,其余几乎集中在细胞内。K 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重要成分。K 通过与细胞外的H 交换而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当体内缺钾时,细胞内K 外移而细胞外H 、Na 内移,其结果为细胞内酸中毒,血钾过高时则相反。在静脉输注氯化钾药物过程中,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病人往往需忍痛坚持治疗或因疼痛难忍而终止,有…  相似文献   

9.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726
答:水肿液的成分,除蛋白质含量不同外,其晶体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蛋白含量随病而异,主要取决于微血管壁的通透性。一般因炎症引起的水肿,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水肿液中收白含量很高,可达3g%~5g%。比重也高可达1.018以上,这种水肿液称为渗出液。非炎性原因引起的水种,水肿液中蛋白含量较低,〈1g%,比重在1.015以下,称为漏出液。  相似文献   

10.
近年国外广泛应用复方氯化钠-乳酸钠液多量快速输注治疗低血压休克,效果良好。但也有大量输注后产生肺水肿的报道。复方氯化钠-乳酸钠液与细胞外液相比,在钠离子含量、缓冲硷含量、渗透压、酸硷度方面仍有差距。大量应用后产生的肺水肿可能与此有关。如能使液体成份进一步改善,使与细胞外液更加接近,有可能同样有效而不发生肺水肿。我们按上述原则配制平衡盐液,配合应用部分胶  相似文献   

11.
水肿又称浮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心、肾、肝、甲状腺、肾上腺疾病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长期饥饿,都可能出现水肿。水肿是炎症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水肿是指组织间隙的液体积聚过多。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内,临床上称为积液或积水,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腔积水等。水肿或积水都是身体内外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结果。一、体内水的分布与体液的交换  相似文献   

12.
抗高血压药作用原理一、利尿药噻嗪类最为多用。其降压作用早期是由于排钠利尿作用使血浆容积和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降压。久用之后,血浆容积已基本恢复,但血管外周阻力下降,这可能与利尿后体内可交换的钠(Na)量  相似文献   

13.
当人体血管外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导致组织肿胀,称为水肿。如果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散性分布时,称为全身性水肿;如果液体在局部组织间隙积聚,称为局限性水肿。水肿是临床常见的体征,涉及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  相似文献   

14.
慢性充血性心衰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心输出量下降,组织低灌流,进而代偿性出现左心室充盈压升高,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并相应表现体液总量增加,以细胞外液增加更明显。带来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如水、钠潴留,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以维持体液平衡为目的的液体治疗,是心衰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1水、电解质管理首先应限制水、钠入量,一般此类患者细胞外液中总钠量不低,但呈现稀释性低钠血症。针对此状况,应以速尿等补利尿剂来纠正。同时保证液体入量低于前一日尿量+不显性失水量。以逐步排除过多水分。需输…  相似文献   

15.
身体水分身体水分总量(TBW)是一个人体重所含水分的百分比,人体水分因年龄、体重、性别、和非脂肪部分的量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TBW占婴儿体重的75%—80%。成人的55%—60%、老人的45%—50%。体内水分的分布体内水分总量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两部分。如图Ⅰ所示,ICF代表TBW的2/3或瘦成年人体重的40%。其余1/3的FBW(占体重20%)在细胞外。后者又分为血管内液或血浆(占ECF的1/4或体重的5%),和组织间液(占ECF的3/4,或体重的15%)。构成细胞之间的液体而外约有10%的组织间液(按容量计)  相似文献   

16.
严重烧伤早期,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液体转移,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和功能性细胞外液缺失,需要进行及时的液体复苏.[1]……  相似文献   

17.
脑水肿是指脑组织的含液量增多而引起的脑容量增加,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有害因素的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非特异性反应。许多病理过程如缺氧、创伤、辐射、梗死、炎症、肿瘤、中毒等均可伴发脑水肿。脑细胞间隙和血管周围间隙液体增多称为脑水肿,而脑细胞内液体的积蓄则为脑肿胀。早期有学者提出脑肿胀和脑水肿是不同概念。其实两者并无本质区别,都是由于水肿液积聚而致脑容量增大,所不同的只是水肿液的分布和蛋白质含量。此二者可发生于同一疾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到后期往往同时存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不能区分,故统称为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张婕  王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33-535
喉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放射技术和设备的改进,放射治疗已成为临床喉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喉癌因放疗引起喉水肿而导致或加重喉阻塞,损伤咽喉部黏膜,出现吞咽疼痛,导致液体摄人不足,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导致呼吸道痰液阻塞而发生窒息。  相似文献   

19.
心脏性哮喘多是由于在心力不全时从体循环回心血量增多,右心室排出量突然增加,或左心室排出量突然减少或不能相应增加(如当左心室处于衰竭而右心室之功能还处于正常时),使左右心室排血量不平衡,造成肺部郁血。肺部严重郁血时,支气管粘膜亦可充血、水肿,造成肺毛细血管的压力增高,进一步发展则引起肺泡内液体渗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外伤、脑缺血脑水肿的发病机制、分类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水肿是一种组织病理学反应,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内水份过多,导致脑容积增大,颅内压增高。1967年,Klatzo将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细胞外水肿(血脑屏障破坏)和细胞毒性细胞内水肿(细胞代谢障碍)。前者多见于脑创伤、脑瘤的早期,而后者常见于脑缺血、脑缺氧后。实际上,在病程中两者往往并存。脑水肿液大都来自血管床,故严格说来,两类脑水肿均属于血管源性。由于脑是一种细胞密集型器官,细胞外间隙很少,仅及脑容积之5%,故脑水肿以细胞内水肿为主。近年来,各家致力于脑外伤、脑缺血后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对脑水肿机理有了更深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