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4例胃癌根治术后切缘癌残留病例作回顾性分析。认为推广规范化的胃癌根治术和术中切缘冰冻活检有助于减少胃癌根治术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胃癌切缘残留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手术切缘出现的癌残留发生率在3.8%~22%之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上应正确认识和处理胃癌切缘的癌残留,现就其发生、危害、病理学特点以及预防、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癌切缘残留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手术切缘出现的癌残留发生率在3.8%~22%之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上应正确认识和处理胃癌切缘的癌残留,现就其发生、危害、病理学特点以及预防、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在胃壁的生长方式与术后切缘癌残留的关系,减少切缘癌残留的发生.方法根据Ming's分型将胃癌的浸润生长方式分为膨胀型癌和浸润型癌,分析不同浸润深度的膨胀型癌和浸润型癌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结果浸润至胃壁肌层及以内68例胃癌,膨胀型癌与浸润型癌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238例胃癌,膨胀型癌与浸润型癌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浸润型癌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的其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此类病人胃切缘须离肿瘤6 cm以上,乃至全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胃癌手术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探讨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 ,对 10 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上、下两端切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及检测p5 3、Ki6 7,对比分析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距切缘长度的关系。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 10 0例中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 (分化较好 ) 4 3例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 (分化较差 ) 5 7例。切缘有癌残留的 19例 (上切缘 14例 ,下切缘 4例 ,1例两端切缘均有癌残留 ) ,2例管状腺癌 ,17例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切缘无癌残留 81例 ,加前 19例中无癌残留切缘共计切缘 180个 (上切缘 85个 ,下切缘 95个 ) ,分化较好组切缘 84个 ,分化较差组切缘 96个。无癌残留切缘中有p5 3阳性表达的 18个 ,Ki6 7阳性表达 4 4个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组切缘长度 <2 5cm组表达显著。结论 胃癌手术切缘癌残留与切缘长短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胃癌切缘做p5 3、Ki6 7检测 ,对观测胃癌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切缘残瘤癌(下称切缘阳性)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前瞻性回顾的方法,总结了本院自1975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共行胃癌根治术549例,切缘阳性46例,占838%,其中:①远端胃切除460例,切缘阳性35例,占761%;②近端胃切除加全胃切除术共89例,切缘阳性11例,占1236%。并对癌细胞侵犯深度、胃周围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和胃周淋巴管有无癌栓与切缘阳性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未按规范化行胃癌根治术;术前检查不充分;麻醉和切口选择不当是造成切缘阳性的主要原因。结论我们主张胃癌根治术应由专业的肿瘤外科医师执行,术前检查要充分,应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贲门癌切除手术后切缘镜下癌残留相关原因,为提高贲门癌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间收治的123例贲门癌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贲门癌切除手术上下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123例贲门癌术后病理诊断切缘镜下癌残留11例,上切缘残留5例,下切缘残留6例,上下切缘均残留1例,残留率8.9%,切缘癌残留者与切缘无癌残留肿瘤最长径分别为9.5±3.8cm和6.5±3.1cm,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贲门癌肿瘤最长径〉7cm以及TNM分期为Ⅳ期是切缘癌残留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根据肿瘤最长径来决定贲门癌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式以减少切缘癌残留有重要临床价值:肿瘤最长径超过7cm,肿瘤TNM分期至Ⅳ期患者应行全胃切除术,并保证足够长度的上切缘以减少切缘癌残留发生。  相似文献   

8.
 自1972年1月至1991年12月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635例,其中切缘残留癌75例,占11.8%。75例中男性59例,女性16例,年龄3D~68岁。上切缘残留癌62例(82.7%),下切缘残留癌6例(8.0%),上、下切缘均有癌7例(9.3%)。切缘残留癌的发生,主要与肿瘤上、下端切除长度不足有关。由于癌灶的多中心起源和癌细胞粘膜下扩散远而隐蔽,按常规于肿瘤边缘5cm以外切除肿瘤。常致术后切缘癌残留。扩大切除范围是防止切缘残留癌的关键。贲门癌的切除应包括部分食管下段,胃近端甚至全胃。食管下段癌应行主动脉弓上或胸腔顶部吻合术,中段癌行颈部吻合术,上段癌最好采用术前放疗加手术切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残胃复发癌是指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 10年内在残胃内复发的癌 ,包括切缘残留或胃内同时及异时性多发癌[1] 。随着胃癌手术患者的增加 ,术后残胃复发癌再手术的患者也随之增加。我科从 1986年 1月~ 1999年 6月共收治残胃复发癌 30例 ,除病情已属晚期或拒绝手术外 ,其中 2 5例行手术治疗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5例中 ,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2 6~ 72岁 ,平均 5 0岁。首次胃癌手术情况 :所有患者均系进展期胃癌 ,2 5例中首次手术均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首次于院外手术者 5例 ,根治术式不详 ;首次于院内手术者 2 0例…  相似文献   

10.
胃癌手术切缘有癌残留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手术切缘有癌残留的放射治疗李彦敏陈延治自1975年10月至1996年12月对86例有明确病理诊断胃癌手术切缘有癌残留者行放射治疗。作者就放疗后死亡80例做一回顾分析。1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全组86例,男性67例,女性19例,年龄21~78岁。胃癌...  相似文献   

11.
贲门切缘癌残留与病理生物学行为及手术径路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贲门癌口侧切缘癌残留与病理因素及手术径路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15 2例贲门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及手术径路与口侧切缘癌残留的回顾性调查 ,分析切缘癌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贲门癌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径路的不同与口侧切缘癌残留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是指导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基础。术前对其进行正确估计、选择最佳手术径路、充分切除癌灶是减少和防止口侧切缘癌残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971年~1992年间手术切除食管贲门癌1896例,术后发生切缘癌残留60例,发生率3.2%,其中食管癌切除后切缘癌残留4.4%(44/919),贲门癌切除后切缘癌残留1.6(16/97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32/59)、22.4%(13/58)和7.5%(3/40)。作者认为食管贲门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所致,强调应切除足够范围的食管,作食管胃颈部吻合和术前放疗,有利于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胃切缘粘膜是指切除之胃标本经过肿瘤中央、胃长轴相对应的上下切缘胃粘膜,其本质上属于癌旁粘膜,组织学改变常见者多为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我们观察1985~1988年胃癌切除术后40例残胃再发癌病人胃切缘粘膜组织学改变及粘液变异,探讨胃切缘粘膜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切缘组织中hTERT、Syk表达及其分子边界与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9例胃癌标本及其切缘组织中的hTERT、Syk的表达。结果(1)hTERT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2%,近端切缘距癌肿4 cm的阳性表达率为0,远端切缘距癌肿3 cm的阳性率为0。(2)Syk在胃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1%,肿瘤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率为100.0%。(3)hTERT的阳性表达从癌中心向胃癌周边切缘组织逐渐递减,而Syk则相反,在近端切缘癌中心与癌旁3 cm、4 cm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端切缘癌中心与癌旁2 cm、3 cm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T和Syk在胃癌及其周边组织中存在着分子边界,距胃癌中心近端4 cm及远端3 cm是hTERT、Syk的分子边界。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区16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因素以及术后治疗对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03-01-2009-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1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共82例患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28.0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78.7%(129/164),3年为42.1%(69/164),5年为6.7%(11/164),中位生存时间40.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民族、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网膜转移、组织学分化、肿瘤部位、切缘残留、肿瘤大小、脉管侵犯和术后治疗情况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网膜转移(RR=8.564,P<0.01)、淋巴结转移(RR=4.092,P<0.01)、切缘残留(RR=3.282,P=0.002)、民族(RR=2.152,P=0.013)、浸润深度(RR=2.071,P=0.022)和肿瘤部位(RR=0.680,P=0.010)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子.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按RR从高到低依次为网膜转移、淋巴结转移、切缘残留、民族、浸润深度和肿瘤部位.  相似文献   

16.
胃癌切除残端遗留癌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报道我院外科近20年来可行根据性胃癌切除,而切端有遗留癌细胞40例。其中腺癌32例,粘液腺癌5例,实性癌3例;上切缘遗瘤癌32例,下切缘遗留癌8例。五年生存率22.5%。本组胃癌切除残端遗留癌原因:1.术前未作胃镜检查,仅据X线钡餐检查。2.术中未仔细检查,按胃良性病变手术。3.未按规范化行胃癌根治术。4.麻醉及切口选择不当。我们主张胃体癌、贲门癌根治术,应选择全麻较安全;选择上腹正中线脐左切口,必要时胸腹联合切口,可预防胃癌切除时癌细胞遗留于上下切缘。  相似文献   

17.
经腹贲门癌根治术3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腹施行贲门癌根治术式的安全性及根治性。方法 对1998年至2006年经腹采用管型吻合器进行纵隔内食管胃(空肠)吻合的3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可达癌灶以上6~8 cm食管,实现了低切缘癌残留率、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低手术死亡率,其明显低于经胸贲门癌根治术。结论 经腹扩大后下纵隔视野,有利于施行贲门癌根治术、纵隔内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并发症低,特别适合老年体弱及伴有心、肺疾患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胃癌根治术后切端癌残留的预后及化学治疗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后切端癌残留对预后的影响及术后化疗是否能提高其生存率.方法对70例胃癌根治术后切端癌残留病例及1073例无癌残留病例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结果远侧胃大部切除术后切端阳性与切端阴性者总5年生存率分别为12.5%、38.2%(P<0.05),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切端阳性与切端阴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13.0%、25.5%(P<0.05).但按分期比较,则各期5年生存率切端阳性与切端阴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化疗者5年生存率为20.0%,未化疗者为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切缘癌残留8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傅隽慧  连锦州 《癌症》1995,14(2):124-125
本文报道我科1977年至1987年手术切除食管癌873例,术后切缘癌残留88例,发生率为10.1%。术后1、5、10年生存率为72.7%、15.9%、9.2%。分析认为食管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主要原因是食管切除长度不足,特别是胸中段食管癌。因此,应当切除足够长度的食管,行食管一胃颈部吻合和术前放疗,以减少切缘癌残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复发与残留移行粘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国三  王吉甫 《癌症》1993,12(1):48-50
用HID—AB染色法(High iron diamine-Aleian blue staining)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管切缘粘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根治术后28例吻合口复发病人,其肠管切缘粘膜18例呈唾液酸粘蛋白反应,6例呈混合粘蛋白反应,4例呈硫酸粘蛋白反应。根治术后32例吻合口无复发病人,其肠管切缘4例呈唾液酸粘蛋白反应,9例呈混合粘蛋白反应,19例呈硫酸粘蛋白反应。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别非常显著。(P<0.01),本文研究提示:大肠癌根治术中肠管切缘残留移行粘膜是引起大肠癌复发的又一重要因素。对移行粘膜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可能更新大肠癌根治术的概念,改变大肠癌根治术肠管切除的范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