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在固定扫描延迟时间的前提下,比较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与固定造影剂注射速度两种造影剂注射方法对肝脏多排螺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DCT)增强扫描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5例行上腹部MDCT增强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观察组40例。造影剂为碘佛醇320mg I/m L,剂量均为1.3m L/kg。其中对照组造影剂注射速度固定为3.0m L/s,观察组造影剂注射时间固定为25s,两组动脉期、肝实质期、延迟期扫描开始时间均为造影剂开始注射后30s、55s及180s。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增强前后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脏各期的CT值,并比较上述各部位CT强化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动脉期肝脏CT强化值28.8±9.9 Hu高于对照组13.9±9.3 Hu;观察组动脉期门静脉CT强化值79.3±34.9 Hu高于对照组37.6±23.1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实质期肝脏CT强化值51.4±7.35Hu高于对照组42.8±7.13 Hu;观察组肝实质期门静脉CT强化值111.±16.0 Hu高于对照组88.7±11.1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的CT三期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时期两组肝脏、门静脉的CT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配合恰当的扫描延时时间,肝脏强化效果优于传统的固定注射速率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CT增强扫描一般规律及动态CT扫描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肝功正常者的门静脉层面做为扫描固定层面,采用单期注入法,注射造影剂100 ml后,15 s开始,每隔5 s扫一次,持续3 min.扫描完毕,对肝实质及腹主动脉进行CT值测量,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腹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呈快速高峰型,35 s达到高峰值,CT值223 HU.肝实质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低平型,65 s达到高峰值,CT值103 HU.结论:肝脏动态CT的增强扫描确定肝脏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的时间范围,为制定扫描计划、选择最佳扫描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谢雪芬  陈双庆  吴平 《右江医学》2004,32(6):563-56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造影剂在螺旋CT肝脏扫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CT扫描两组健康人员的肝脏 ,注射造影剂的剂量分别为 75ml及 10 0ml。结果 造影剂剂量的增加 ,对肝脏的峰值及肝脏峰值出现的时间无显著的影响。结论 应用小剂量造影剂是螺旋CT肝脏扫描检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中造影剂的不同注射速度对正常肝脏强化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多期扫描延迟时间.方法:正常肝脏60例随机分为3组,先进行全肝平扫,然后以不同速度(2,3及4s)从肘静脉注入60%泛影葡胺100ml后15s,选择第一肝门层面开始扫描,以后每隔5s在同一层面扫描一次,共扫描3min.分别测量各组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前、后不同时间的CT值,其中腹主动脉选取中心部位测量,门静脉选取门静脉主干中心部位测量,肝实质则选三个点(左叶一点,右叶前、后段各一点),然后取平均值.观察3组增强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各组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效果以3ml/s与4ml/s组为优,4ml/s组略高于3ml/s组,统计学处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2ml/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ml/s组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到达峰值的时间分别为45,70,70,120s开始进入平衡期;3ml/s和4ml/s组均为21,62,62,120s开始进入平衡期.结论:在造影剂总量相同时,适合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的造影剂注射速度是3ml/s;最佳的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延迟时间为动脉期20s,门静脉期60s,平衡期180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技术。方法采用螺旋CT进行双期或延迟扫描,用非离子造影剂优维 显300mg/ml,总量75-100ml,按照1.5~2.0ml/mg,注射速度2.0~3.0ml/min,由高压注射器自动注射,注射 完成时间25~30s。在不同时期对肝脏进行双期或延迟扫描。结果233例肝脏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224例 获得较好动脉期、门脉期和实质期的图象,9例患者动脉期图象显示不满意;其中的6例因门脉高压而引起, 3例因注射失误造影剂外渗引起,2例因出现轻度过敏反应引起。结论SCT增强扫描检查可获得非常满意的 不同时期的图像。  相似文献   

6.
应用小剂量对比剂行大范围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cT进行大范围动脉血管检查应用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52例行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32例,注射80ml对比剂;B组20例,注射50ml对比剂。注射速度均为3.0ml/s。所有患者的体重均≤85kg。根据原始图像,盲法测量主动脉弓水平、腹腔干水平及髂动脉分叉水平动脉内CT值,比较主动脉平均增强值及不同层面动脉增强值。结果:A组动脉平均增强CT值大于B组,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及腹腔干水平动脉增强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髂动脉分叉水平动脉增强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CT进行大范围动脉血管检查,使用50ml对比剂所得动脉增强情况与使用80ml无明显差异,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7.
造影剂注射流量与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造影剂注射流量与不良反应及肝实质强化 (CT值 )效果的关系。②方法 将 2 7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人 ,按注射流量不同分为 5组 ,3.5mL/s组 32例 ,3.0mL/s组 4 0例 ,2 .5mL/s组 77例 ,2 .0mL/s 组 6 8例 ,1.5mL/s组 5 9例。再根据造影剂类型不同分为两组 ,使用离子型造影剂 119例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15 7例。观察各组CT增强扫描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③结果 随造影剂注射流量的增加 ,肝实质CT值逐渐升高 ,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3.0 1,q =2 .91~ 4 .0 1,P <0 .0 5 )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2 5 ,P <0 .0 5 )。④结论 注射流量越大 ,肝实质强化效果越好 ;离子型造影剂较非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6层CT显示支气管动脉较佳的扫描参数?方法:依据注射条件的不同,将80例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第1?2?3组分别采用4?5?6 ml/s的对比剂注射速率,均采用阈值触发技术扫描,触发阈值均设为300 HU,对比剂总量采用1.5 ml/kg体重?第4组采用6 ml/s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设为120 HU,对比剂总量采用1.0 ml/kg体重?扫描结束后,测量各组患者肺动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增强扫描增加的CT值,并统计各组支气管动脉显示的优良率?结果:各组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增强后增加的CT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增强扫描后主动脉增加的CT值在第4组和1?2?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支气管动脉增加CT值在第4组和第1?2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1~4组支气管动脉显示的优良率分别为:50%?55%?65%和80%?结论:采用6 ml/s注射速率?120 HU的触发阈值?1.0ml/kg体重对比剂总量及高浓度对比剂(350mgI/ml),利用MPR?MIP和VR技术是支气管动脉CTA较理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速度注射造影剂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SHCC)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分别用3ml/s和5ml/s速度团注造影剂对拟诊为SHCC的两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每组30名,其中3ml/s组35个病灶,5ml/s组41个病灶。采用BOLUS tracking团注造影剂跟踪软件确定动脉期扫描的开始时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比较不同注射速度所获动脉期图像的诊断效果。结果:3ml/s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和灵敏度分别为0.93±0.01和28/35(80%),5ml/s组则分别为0.91±0.01和36/41(8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3ml/s组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36/250(95%)和28/42(67%),高于5ml/s组[227/265(86%)和36/7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以5ml/s速度注射造影剂进行MSCT增强扫描所获得的动脉期图像对于有肝硬化背景的高血供SHCC的诊断假阳性率高于3ml/s。结论:并存肝硬化的高血供SHCC患者进行MSCT检查时,采用中等速度(3ml/s)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动脉期假阳性结果较少,诊断效果优于较高速度(5ml/s)注射。  相似文献   

10.
胰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增强扫描参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不同扫描参数对胰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CT)增强的影响 ,以得出合适的扫描方案。方法 :1预试验 10例 ,按 1.5 ml/ kg、3ml/ s注射造影剂 (Omnipaque 30 0 mg I/ m l)行胰腺薄层三期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的延迟时间各为 18s、40 s、70 s,分别测量平均胰腺 CT增强值并作比较。2将 40例患者按不同剂量和注射速度随机分成 4组 , 组 (1.5 ml/ kg、3.0ml/ s) , 组 (1.5 ml/ kg、2 .5 m l/ s) , 组 (1.0 ml/ kg、3.0 m l/ s) , 组 (1.0 ml/ kg、2 .5 ml/ s)每组各 10例 ,分别行胰腺期、门脉期扫描 ,分别测量平均胰腺 CT增强值并作比较。结果 :预试验中发现平均胰腺 CT增强值 ,胰腺期 [(6 9.5 6± 10 .6 ) Hu]比动脉期[(2 4.81± 14.98) Hu]高 (P<0 .0 5 ) ,胰腺期 [(6 9.5 6± 10 .6 ) Hu]比门脉期 [(5 4.38± 10 .34 ) Hu]高 (P<0 .0 5 )。40例对照研究中 ,胰腺期平均胰腺 CT增强值 : 组为 (71.0 5± 9.6 4) Hu, 组为 (6 2 .2 7± 12 .2 9) Hu, 组为 (42 .3± 11.75 ) Hu, 组为(44 .16± 11.2 7) Hu、 组与 组相比 (P<0 .0 5 )、 组与 组相比 (P<0 .0 5 )。 组与 组、 组与 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平均胰腺实质增强胰腺期比动脉期、门脉期好 ,以 1.5 ml/ kg剂量 ,2 .5~ 3.0 m l/ 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A腹部血管成像中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对腹部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 40例受检者采用德国Siemens双源CT扫描仪(Somatom Definition)和Medrad Stellant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优维显370(Ultravist,370 mgI/ml),按注射速率3.0 ml/s、5.0 ml/s分A、B两组,各20例,保持每位检查者碘总量一致,即390 mgI/kg体重。双盲式观察,描绘腹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强化峰值(Peak Contrast En-hancement)、强化峰值时间(Time To Peak),利用曲线计算腹主动脉强化CT值在200 HU以上的起始时间(Tb200)及持续时间(T200)。结果腹主动脉强化峰值随着注射速率的提高而增高,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强化峰值时间B组快于A组(P〈0.05);Tb200比较,A组较B组要慢(P〈0.05);T200比较,A组较B组要长(P〈0.05)。结论在MSCTA腹部血管成像中,在碘总量及对比剂浓度一致时,注射速率为5.0 ml/s较3.0 ml/s有助于提高腹部动脉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MSCT门静脉成像的合理扫描延迟时间。方法 对正常组15例、肝硬 化代偿组18例、肝硬化失代偿组30例受检者于第一肝门下方的门静脉主干行同层动态扫描,对比剂量1.5m L/kg,注射速率3mL/s,经外周静脉注射对比剂25s后开始扫描,球管旋转时间0.5s/圈,以后间隔2.5s扫 描1次,持续至100s。分别测量同一层面门静脉、肝实质的CT值,计算门静脉主干与肝实质密度差(P-L), 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正常组、肝硬化代偿组、肝硬化失代偿组门静脉平均强化峰值和达峰时间分 别为205.5HU(49.0s)、186.7HU(51.3s)、169.2HU(62.9s);肝脏平均强化峰值和峰值时间分别为118.8H U(60.4s)、112.4HU(64.8s)、102.4HU(75.4s);门静脉与肝实质密度差分别为87.3HU、74.3HU、67.0HU 。统计学分析显示肝硬化失代偿组与正常组、肝硬化代偿组之间的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峰值及达峰时间比 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肝硬化代偿组比较除了门静脉主干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静脉主干和肝实质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注射剂量为1.5mL/kg、注射 流率为3mL/s时,正常人、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门静脉成像最佳扫描延迟时间在50s左右,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最佳扫描延迟时间为62s左右。  相似文献   

13.
造影参数对同体(家犬)肝脏CT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同一个体(家犬)进行改变造影参数,观察对肝脏CT增强的影响。自身对比的结果表明:肝脏增强有其规律性;而改变注射造影剂的剂量和速率,将影响肝脏增强的峰值和达到增强峰值的平均时间,因此,不同参数条件下肝脏增强的扫描时间窗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张艳  袁军  李健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140-4142
目的:探讨胰腺MRI灌注的成像技术。方法:胰腺表现正常者20例行胰腺MRI灌注检查,PHILIPS 1.5T 3DTHRIVE序列扫描,4mm层厚/12层,并用高压注射器注射Magnevist○R20ml(0.5mmol/ml钆喷酸二葡甲胺),注射速率3.5ml/s,延迟5s,总扫描时间120s。所得数据传至View Forum工作站,使用Qualitity Analysis里的MRBrestImaging软件包处理数据,测量灌注参数的平均值。结果:正常胰腺MRI灌注成像参数数值分别为最大相对增强95.69%;流入速率为19.511/s;流出速率为26.051/s;时间峰值为31.33/s;初始强度时间为20.53/s;曲线下面积为15924.56ml/(min·kg)。结论:正常胰腺MRI灌注成像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个性化造影剂注射方案与传统的注射方案在显示冠状动脉远端及分芰图像质量上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冠状动脉CT成像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影像科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资料总计100例,随机分成传统注射组(n=50)和个性化注射组(n=50)。传统注射组采用传统双筒注射方案,以5.0ml/S流率注射造影剂80ml.注射完后再以相同的流率注射30ml生理盐水。个性化注射方案造影剂用量及速率根据体重,分为三组,体重≤60kg者,第一期以5.0ml/S注射生理盐水16ml,第二期以4.5ml/s流率注射造影剂70ml,第三期以相同的流率注射30%造影剂配以70%生理盐水混合物30ml:体重在61—74kg之间者,第一期以5.0ml/S注射生理盐水16ml,第二期以5.0ml/S流率注射造影剂75ml,第三期以相同的流率注射30%造影剂配以70%生理盐水混合物30ml;体重≥75kg者,第一期以5.5ml/s注射生理盐水16ml,第二期以5.5ml/s流率注射造影剂80ml,第三期以相同的流率注射30%造影刺配以70%生理盐水混合物40ml。由2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双盲阅读评估各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情况并进行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RCA远段、右后降支、LAD远段、D1、D2、LCX远段、左室后更、左后降支的图像质量个性化注射组优于传统注射组(P〈0.05):RCA近段、RCA中段、LM、LAD近段、LAD中段、LCX近段、钝缘支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造影剂注射法明显提高了冠状动脉远端及分支的强化程度,并提供了更好的图像质量,能更好的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肝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效应及肝恶性肿瘤对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3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5只,分别在8个剂量水平(剂量范围:0.02~0.16ml/kg)团注超声造影剂以寻找理想的造影剂量;B组8只,分别经耳缘静脉对其荷VX,瘤前、后团注超声造影剂.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以及荷瘤前、后肝实质造影增强效应。结果:①在0.02~0.10ml/kg范围内.造影剂剂量与门静脉峰值信号强度呈直线相关关系(r=0.89);在0.02~0.12ml/kg范围内,造影剂剂量与肝实质峰值信号强度呈直线相关关系(r=0.921。0.10ml/kg是兔理想的造影剂量;②与边缘部位肝实质相比,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峰值强度较强.渡越时间较长。除左肝造影剂渡越时间外.肝脏中心部位与边缘部位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荷瘤前相比.荷瘤后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峰值强度较强,渡越时间较短,但其变化轻微.荷瘤前、后肝实质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不同:②灰阶超声造影不能完全反映肝脏恶性肿瘤对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影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示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用多层螺旋CT和自动高压注射器对158例患者行肝脏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80ml~100ml(1.2ml/kg),注射流率为1.5ml~3ml/s.注药后约30S和70S进行2期扫描.结果154例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影像,显示良好,并能很好的显示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肝门区血管分支,门静脉和下腔静脉.4例因各种原因双期显影不佳.结论多层螺旋CT,配合自动高压注射器对肝脏及腹腔脏器进行增强扫描,对肝脏及腹腔脏器许多疾病的诊断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研究肝静脉和肝段下腔静脉的动态增强变化规律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经耳缘静脉对13只正常和16只荷VX2瘤新西兰大白兔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VueTM(0.1?mL/kg),应用CnTi(contrast tuned imaging)低机械指数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动态观察兔肝静脉和肝段下腔静脉造影增强效应,并应用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Wash in/Wash out)软件,定量分析8只正常兔下腔静脉造影增强效果。结果在所有造影过程中,肝段下腔静脉和第二肝门处肝静脉内造影剂均随时间延长呈动态增强。在早期从右心房反流来的造影剂,增强明显,是其增强的主要来源,与周围肝组织灰阶对比显著,是观察肝段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病变的最佳时期。其开始增强时间和峰值时间均明显提前于肝实质,分别是6.4?s和13.5?s,与肝实质相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后造影剂逐渐退出,而肝实质逐渐增强,此时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增强不明显。后期少量来源于经肝循环的造影剂进入下腔静脉及肝静脉,但增强效果轻微,与周围肝实质灰阶差别不明显,对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疾病诊断意义不大。结论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能很好的对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进行造影,对其疾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比剂应用方案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CEMRA)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最佳应用方案。方法:无胸部疾病的自愿者61人,按0.08、0.17、0.25和0.33mmol/kg4种不同剂量分成4组,各组再分别以2、3、4ml/s的流速注射对比剂,应用Siemens Vision Plus 1.5T成像系统进行CEMRA检查,评价不同成像条件对人胸部CEMRA信噪比、信号强度、血管对比度等的影响。结果:从图像的主观评价看,对比剂在0.17mmol/Kg以下无论以何种速度都难以取得理想图像(相同剂量下低流速略好于高流速),对比剂在0.25mmol/kg以上却无论何种速度都能获得较满意图像。血管的对比度也基本与剂量成正比,但肺动脉在对比剂剂量较大时,由于肺实质的强化,反而会引起血管肺组织对比度的下降。结论:胸部血管的动态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效果主要与对比剂的注射剂量有关,与流速关系不大。推荐胸部增强MRA对比剂剂量为0.25mmol/kg,注射流速为2~3m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