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题笔谈——对视神经疾患必须检查固视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视神经疾患时,视力损害多很严重,有很大一部分病眼不能中心固视(中心凹失去优势)而成为偏心固视,用中心凹以外视网膜注视外界目标。据我们的统计,偏心固视眼在器质性视神经疾患中所占比例很大,表1。  相似文献   

2.
固视问题在弱视方面有不少研究,但在眼科器质性疾患方面的研究则不多见,仅将著者等十年来的研究简介如下。中心固视是用中心凹注视物体的机能。若病眼不能用中心凹注视目标而用中心外视网膜一点注视视对象(目标)则叫中心外固视或偏心固视。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固视状态与视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弱视存在的偏心固视现象,人们早有认识,近年,对偏心固视现象的认识正逐渐被深化,我国夏德昭等曾指出临床许多疾患如黄斑部疾患、视神经病等,在病变累及黄斑中心凹,致使其功能丧失时,视网膜的固视部位将由中心凹转移至中心凹以外视力最好、距中心凹最近,又是与病变相交界的健康或比较健康的视网膜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因黄斑病理损害形成中心暗点以及丧失中心视力后偏心固视的形成规律,确定偏心注视点的优势位置.方法 应用微视野计(MP-1)对因黄斑病变形成偏心固视的4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54只眼作固视检查.利用正常成人中心固视的90%置信椭圆,确定偏心固视相对于中心凹的位置.根据观察到的偏心固视的位置,将所有患眼分为preferred retinal locucs(PRL)优势组和PRL非优势组;并将两组视力作统计学比较.结果 54只高度近视眼中,中心视力丧失后偏心固视点形成在暗点下方视野者24只眼,占本组患眼的44.44%;左侧19只眼,占35.19%;上方6只眼,占11.11%;右侧5只眼,占9.26%.双眼均形成偏心固视者14例,其中13例双眼偏心固视模式一致,均为下方者7例,占双眼偏心固视者的50.00%;均为左侧者5例,占35.71%;均为上方者1例,占7.14%.偏心固视位于下方、左侧视野组与偏心位置位于右侧和上方的非优势组之间比较.其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4,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偏心固视会形成在尽量靠近中心凹有功能的视网膜.下方视野是形成偏心固视的优势位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因黄斑病理损害形成中心暗点以及丧失中心视力后偏心固视的形成规律,确定偏心注视点的优势位置.方法 应用微视野计(MP-1)对因黄斑病变形成偏心固视的4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54只眼作固视检查.利用正常成人中心固视的90%置信椭圆,确定偏心固视相对于中心凹的位置.根据观察到的偏心固视的位置,将所有患眼分为preferred retinal locucs(PRL)优势组和PRL非优势组;并将两组视力作统计学比较.结果 54只高度近视眼中,中心视力丧失后偏心固视点形成在暗点下方视野者24只眼,占本组患眼的44.44%;左侧19只眼,占35.19%;上方6只眼,占11.11%;右侧5只眼,占9.26%.双眼均形成偏心固视者14例,其中13例双眼偏心固视模式一致,均为下方者7例,占双眼偏心固视者的50.00%;均为左侧者5例,占35.71%;均为上方者1例,占7.14%.偏心固视位于下方、左侧视野组与偏心位置位于右侧和上方的非优势组之间比较.其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4,P>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偏心固视会形成在尽量靠近中心凹有功能的视网膜.下方视野是形成偏心固视的优势位置.  相似文献   

6.
中心视力损失后的固视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眼底多种疾患波及到中心凹时,患者将自动适应中心凹周围一处健康视网膜作为固视点,即形成偏心固视。偏心固视点形成于何处视网膜,是较复杂的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目前基本成形的学说有功能决定假说、视力决定假说、视皮质重组学说以及多个固视点学说,本文将对偏心固视形成机制及其优势部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偏心固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视神经萎缩的暗适应研究——视力性质与暗适应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夏德昭的视力性质分析,视神经萎缩存在着中心与中心外两种固视状态,以及测量偏心固视患者视野暗点时,必须先将视线矫正到暗点计注视目标,而后按常规测量方可保证正确的测量结果等报导,用Goldmann-Weekers 暗适应计并改装了该仪器的注视灯,开展对中心与中心外固视的视神经萎缩眼暗适应曲线的测定。分别比较中心与中心外固视眼矫正前后黄斑区域与全域视网膜的暗适应功能,以此和临床检查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ME)状态下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微视野计(MP-1)检测的ME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验光插片,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Zeiss-HumphreyOCT仪进行OCT检查;意大利Nidek公司MP-1微视野计进行眼底成像、固视检测和视野检查.OCT及MP-1检查均以视盘颢侧2个视盘直径(DD)、下方1/3 DD作为黄斑中心凹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患眼BCVA、中心凹厚度(CMT)、中心10°的光敏感度(MS)以及同视情况.结果 不同病因ME患者中,CMT与BCV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29,P=0.069);CMT与M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33,P=0.058).固视分析中,固视稳定组与同视不稳定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2,P=0.039),中心注视组与偏心注视组比较,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P=0.044).结论 ME患者CMT增加,但与BCVA、MS无相关性;CMT增加,同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病理性近视继发中心凹视网膜劈裂的固视特点.方法 屈光度≥-6.00 D、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证实有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劈裂的患者36例42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合并中心凹处视网膜脱离者11只眼,合并黄斑裂孔者12只眼,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裂孔者19只眼;并以此分为3组.采用MP-1微视野计对3组患者行固视检查,记录受检眼固视点位置和2°视野范围内固视稳定性.结果 合并中心凹处视网膜脱离组及合并黄斑裂孔组患者偏心固视形成在中心凹上方;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裂孔组患者自然形成固视位置位于中心凹处视网膜.合并中心凹处视网膜脱离组、合并黄斑裂孔组、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裂孔组2°视野范围内固视稳定性分别为(23±4)%、(59±6)%、(9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47,P<0.01).结论 病理性近视继发中心凹视网膜劈裂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裂孔患者固视位置位于中心凹处,未形成偏心同视且同视稳定;合并中心凹处视网膜脱离及黄斑裂孔患者固视位置均位于上方视网膜,形成偏心同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fixation features of foveoschisis in pathological myopia patients.Methods 36 patients(42 eyes)with>-6.00D myopic degree and foveoschisis who diagnosed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were includ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veoschisi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 group(11 eyes),foveoschisis with macular hole group(12 eyes)and only foveoschisis group(19 eyes).Micro-perimeter MP-1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fixation location and fixation stability.Results The eccentric fixation were formed above the foyea in the foveoschisi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 and foveoschisis with macular hole group,the fixation location was formed on fovea in the only foveoschisis group.The fixation stability of the foveoschisi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foveoschisis with macular hole and only foveoschisis group were(23±4)0A,(59±6)% ,(91±11)%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F=243.47,P<0.01).Conclusions The fixation location is formed on foyea in the patients with foveoschisis in pathological myopia.The eccentric fixation is formed above the fovea in the patients who has foveoschisi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 and macular hole in pathological myop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眼的微视野固视性质。方法:选择NAION患者23例27眼,分别以检眼镜法和Nidek MP-1微视野仪检测其固视性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检眼镜法检测,18眼表现为中心固视,9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以微视野法检测,18眼表现为稳定的中心固视,9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其中相对不稳定固视6眼,不稳定固视3眼。中心固视眼视力明显好于中心外固视眼(P<0.05)。结论:检眼镜法检测NAION患者的固视性质时可以明确区分中心固视和中心外固视,微视野法则可以进一步对固视的稳定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复明中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复明中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被确诊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51例63眼,伤后时间为4天至2年。服用复明中药,根据病情的不同调整药量,定期复诊,评价复明中药的疗效。结果:用药后视力提高显著(P<0.05),视野明显改善。中心固视组效果明显好于偏心固视组,有效率为76.97%,偏心固视组有效率为24.32%,总有效率69.8%,无光感组中11例变为偏心固视。另外病程短则疗效好,病程长则疗效差。结论:采用复明中药治疗视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简便、安全、合理的可行性,具有疗效巩固及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