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乳糜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乳糜尿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22例手术治疗的乳糜尿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定位诊断:膀胱镜检查106例(成功率88.7%)、腹股沟淋巴结穿刺造影10例(80.0%)、足背淋巴管穿刺造影6例(50.0%);肾蒂淋巴管结扎术99例,其中78例单侧者治愈率100%,21例双侧者治愈率76.2%;腹股沟淋巴结大隐静脉分支吻合术23例;治愈率65.2%。结论:膀胱镜和腹股沟淋巴结穿刺造影是乳糜尿主要的定位诊断方法;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和腹股沟淋巴结大隐静脉分支吻合术是乳糜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直接淋巴管造曩法对30例乳糜尿患者的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乳糜池及胸导管的造影改变进行观察和分析,认为,淋巴管造影不仅对乳糜尿的诊断具有较重要意义,而且对乳糜尿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还可探讨乳糜尿的发病机理,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为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离术治疗乳糜尿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离术治疗乳糜尿的经验。方法2001年11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乳糜尿病人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在34~52岁之间(平均42岁),病史3~10年。诊断包括尿液乙醚实验,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及逆行造影检查。乳糜尿来自左侧肾盂2例,右侧肾盂4例。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剥离术主要包括肾周淋巴管剥离,肾门淋巴管的剥离以及输尿管周围淋巴管剥离。结果手术时间在69-120min,平均91min。术中出血量约50~80ml。术后6例病人乳糜尿立即停止,4例12h内有轻微的肉眼血尿,24h后消失。2例穿刺口周围皮下气肿.3d后消失。无伤口乳糜漏发生,术后8d出院。随访1~1.5年,6例病人体质量增加1.5~3kg,血色素及血白蛋白平均升高20g/L及12g/L,无乳糜尿症状复发。结沦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离术治疗乳糜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泛影葡胺治疗乳糜尿2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 1 998年采用 76高浓度泛影葡胺肾盂灌注治疗乳糜尿 2 2例 ,疗效好 ,副作用少。现结合文献对乳糜尿的诊治及高浓度泛影葡胺治疗机理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 2例乳糜尿患者 ,男性 1 6例 ,女性 6例 ;年龄2 8~ 71岁。病程 6个月~ 1 8年。单纯乳糜尿 1 7例 ,乳糜血尿 5例 ,其中 1例合并右肾结核。尿乳糜试验皆呈阳性 ,末梢血涂片均未找到微丝蚴 ,B超检查腹膜后均无占位性病变 ,CT示淋巴管增粗 1例 ,淋巴管同位素扫描发现双侧髂总动脉旁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例。输尿管逆行造影示患肾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管逆流。…  相似文献   

5.
乳糜尿的定性诊断比较容易,但定位诊断,在乳糜尿没有发作时膀胱镜检查往往看不出来,即使在脂肪餐诱发后膀胱镜检查不喷乳糜尿,也不能定位。从1955年Kinmonth运用淋巴造影以来,一直沿用经足背、阴茎背或精索淋巴管穿刺造影,这种方法操作精细颇为费时,成功率低,1985年有报告经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1986~1988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管大隐静脉分流术治疗乳糜尿10例,经1~5年随访,2例仍出现轻度乳糜尿,8例无复发。手术方法是淋巴结与大隐静流脉侧侧吻合和淋巴管切断与大隐静脉行套入式吻合。本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焚尿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67例乳糜尿病人旋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后的随访结果。结果:随访0.5年,乳糜尿消失率95.5%;随访5年,乳糜尿消失率88.1%。结论:当前治疗乳糜尿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是最具有科学性、疗效肯定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应用大隐静脉与腹股沟淋巴结吻合治疗乳糜尿11例报告(沈阳铁路局总医院110032)史亮在泌尿外科中乳糜尿多为丝虫所致,但也有非寄生虫性。治疗乳糜尿的方法很多,近年提出了肾蒂淋巴管剥脱(结扎)术、大隐静脉分支与腹沟股淋巴结吻合术。我们自1980~199...  相似文献   

9.
罗洪星  汤志民  田雾 《医学争鸣》2009,(18):1760-1760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6-01/2008—12.10我科用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扎术治疗男性乳糜尿20例,平均年龄57.8岁,乳糜尿病史24~35a,其中4例反复伴有肉眼血尿,4例有尿潴留史,术前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腰痛等症状.10例有服用过中药治疗,6例行硝酸银肾盂灌注治疗,4例未经任何治疗.20例患者术前血红蛋白98~135g/L.脂肪餐后行膀胱镜检,14例为单侧乳糜尿(左侧4例,右侧10例),6例为双侧乳糜尿.作逆行肾盂造影提示患侧肾盏淋巴返流明显,肾蒂淋巴管扩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34例胃癌病人尿多胺含量,并与19例胃良性溃疡病人及23名正常人对比。结果表明胃癌病人尿多胺含量明显高于胃良性溃疡病人和正常人。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病人尿多胺含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病人。胃癌根治切除术后病人尿多胺含量比术前明显降低。尿多胺含量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我们认为尿多胺含量测定对胃癌辅助诊断,术前预测肿瘤转移及监测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超声特点,探讨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 169 例患者 503 枚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 淋巴结呈中等或偏低回声,淋巴结血流以周边型和无血流型血供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长径 ( L )、短径( S )、 L / S 及阻力指数( resistanceindex , R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L / S 比值均数 <1.8 ,血流 RI 均 数 >0.6 。微钙化(钙化灶 <2mm )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 有典型的超声影像特点,掌握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检出率,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例阴茎癌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临床病例,旨在提高对阴茎癌的诊治认识。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8年5月收治的13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1例,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2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例,术后辅助放疗1例。结果:术后病理结果: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4例行淋巴清扫术者2例证实淋巴结转移,2例为炎性增生。术后1例发生尿道外口狭窄,1例出现单侧腹股沟区皮瓣部分坏死。术后13例获得随访1~5年,2例因出现广泛转移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患者存活至今。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的有效方法,对合并淋巴结转移者早期行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鳞状细胞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251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术后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清除的2535枚淋巴结(LN)中,434枚(17.1%)发生转移。第1l、10、8、7、6、4、2组淋巴结转移率(LNR)均较高,第9、5、3、1组LNR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期患者LNR较低。中央型肺癌LNR(50.5%)较周围型(27.1%)高(P<0.01)。上叶肺鳞状细胞癌纵隔LNR较下(中)叶高。原发病灶位于上叶者易发生上纵隔组转移;原发病灶位于肺下叶者除下纵隔组外,亦可出现上纵隔组转移。跳跃性纵隔LNR为19.5%。结论: 肺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有关,且伴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治疗中对原发病灶位于上叶者,应重点清扫上纵隔组LN和下纵隔第7组LN;对下(中)叶者,除下纵隔组LN外,也应清扫上纵隔组L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区域淋巴结中的浸润状况 ,探讨其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4 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和 6 8枚盆腔淋巴结石蜡标本 ,用SP法检测DC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分布 ,并对浸润细胞数目进行计数。结果 DC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浸润数目多于中分化和低分化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术后生存期超过 5年的患者癌组织中DC的浸润多于术后生存期低于 5年者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无转移者的淋巴结中DC浸润数目多于有转移者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微环境和区域淋巴结中的浸润 ,反映了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可以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强  赵滢  孙威  乔麟 《辽宁医学杂志》2003,17(6):312-313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对 60例胃癌患者的 2 187枚淋巴结应用抗上皮细胞膜 (EMA)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被检病例的 61 7% (3 7/ 60 ) ,淋巴结的 3 6% (79/ 2 187)存在淋巴结内癌的微转移。微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微转移阳性组的 5年生存率(2 8 6% )明显低于阴性组 (79 8% ) (P <0 0 5)。结论 淋巴结微转移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 ,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 ,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Carcinoma penis.     
In the present study 90 cases of carcinoma penis were studied. The disease is more common after the age of 40 years; phimosis was found to be most important predisposing factor. Most common presentation was proliferative lesion with commonest involvement of glans penis. All the cases wer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xcept one case of malignant melanoma. Clinical determina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falacious as there was discrepancy between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stage of the disease in 26.67% of cases. Therefore lymph node biopsy at the time of primary surgery is advocated. The result of total amputation is better than other mode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王威  李玉  高松  李建哲 《中外医疗》2012,31(11):9-10
目的研究中心型肺鳞癌侵及支气管壁的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肺癌手术合理廓清淋巴结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128例中心型肺鳞癌行系统淋巴结廓清术,术后病理确定肿瘤侵及支气管壁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结果 128例患者中肿瘤侵及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者无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及支气管软骨及肌层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8.7%(5/27),且以N1为主;肿瘤侵及支气管周围肺组织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7.3%(47/82),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心型肺鳞癌随着肿瘤对支气管壁浸润的加深,淋巴结转移率增加。当肿瘤侵及支气管周围肺组织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术中应廓清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COX-2)在舌鳞癌原发灶及其颈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舌鳞癌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舌部原发鳞癌和其中35例相应的颈淋巴结转灶石蜡包埋标本中iNOS、COX-2的表达。【结果】①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灶iNOS(9.6±2.1)、COX-2(8.7±0.9),相应的原发灶iNOS(7.7±1.8),COX-2(6.1±1.3)。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iNOS(3.5±2.7)。COX-2(2.4±1.9)。无转移的颈淋巴iNOS(0.7±0.3),COX-2(0.5±0.6),舌正常组织iNOS(0.6±0.4),COX-2(0.4±0.3)。上述组别两两比较,iNOS、COX-2免疫组化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在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iNOS、COX-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841,P〈0.01)。③在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灶中。M组iNOS(10.5±0.7)、COX-2(9.6±1.1)分别与N2组iNOS(9.4±0.6)、COX-2(9.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组iNOS(6.1±0.4)、COX-2(5.5±0.4)分别同N0组iNOS(0.7±0.3)、COX-2(0.5±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2组iNOS、COX-2分别同N1组iNOS、COX-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NOS、COX-2在舌鳞癌的转移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忠  叶智勇  丁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246-1249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胃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组织进行E-cad蛋白检测。结果:8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E-cad表达率为55.00%。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参数无相关性。E-ca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48%和32.26%。E-cad的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显著相关(列联系数R=0.4978,P<0.05)。结论:E-cad的表达与胃癌分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灿云  杨华 《海南医学》2007,18(10):34-34,14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浅表可疑淋巴结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并与纤维鼻咽镜病理活检对照分析.结果 细胞学诊断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101例,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98%(99/101),假阴性3例,假阳性2例.结论 细针吸取细胞学对确诊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尤其是原发灶隐匿、无鼻咽部症状的病例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