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鼠小肠原位灌注模型上,发现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肠道产生的PAF显著增加;山莨菪碱灌流明显抑制其PAF的产生,并有与PAF受体拮抗剂Kadsurenone相似的抗I-R损伤效应。但山莨菪碱对外源PAF灌流引起的小肠组织损伤无显著防治效果。提示PAF在小肠I-R损伤中具有发病学意义,山莨菪碱可能是通过抑制肠道PAF的产生,而主要不是通过拮抗PAF,以改善小肠的I-R损伤。  相似文献   

2.
背景:小肠移植过程中移植肠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缺血再灌注的损害,而小肠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别敏感。前期研究证实丙酮酸对小肠和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了部分相关机制。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证实探讨丙酮酸对大鼠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移植小肠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的关系。 方法:选用近交系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行剖腹、左侧肾切除作为对照;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组和丙酮酸处理组均建立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别于供体小肠阻断血流、灌洗前10 min向肠腔内注入10 mL含有多聚葡萄糖的营养液或含有分析纯丙酮酸的营养液。分别留取缺血45,90 min和再灌注30,180 min小肠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损伤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组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均重于其他2组,而丙酮酸处理组小肠组织损伤程度与假手术组相似。缺血期间小肠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均不明显,呈弱阳性;再灌注后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迅速增加,高于与假手术组及丙酮酸处理组(P < 0.01),而丙酮酸处理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变化不明显(P > 0.05)。说明丙酮酸作用下大鼠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减少,可能是丙酮酸保护大鼠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缺血小肠的再灌注损伤,阻断家兔SMA血流1小时或35mmHg低压灌流SMA2小时,然后以90mm Hg恒压再灌注2小时。结果发现缺血小肠再灌注后出现逐渐加重的组织损伤,表现为血浆ACP活性、乳酸和镁进行性增加,小肠粘膜出血,小肠绒毛坏死和组织水肿进行性加重,以及体动脉压降低,心肌缺血损伤等。这种再灌注损伤,甚至比小肠持续缺血3小时者更严重。本文对缺血小肠再灌注损伤在休克发病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犬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凋亡基因(Bcl-2,Bax)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改变和意义。方法:阻断分布于小肠较小范围的小肠动脉,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肠组织中的Bcl-2,Bax和VEGF的表达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小肠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和VEGF的表达有明显的改变。小肠再灌注0min,Bcl-2,Bax和VEGF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5%、55%和10%,再灌注30min ,分别为66%、54%和65%,而至再灌注60min,则分别为44%、75%和5%,在对照组仅有少量阳性细胞。结论:小肠缺血再灌注可引起抗凋亡基因Bcl表达夺加,但随着血流恢复而逐渐减少,而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则逐渐增加。VEGF表达虽有一定增加,但最终减少。小肠缺血再灌注能增强调亡基因表达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家兔缺血小肠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下,结果表明山茛菪碱、谷胱甘肽、维生素E、异博定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保护作用;氢化考的松、甘露醇、戊巴比妥钠无叨显作用;消炎痛和黄腐酸虽不能改善缺血小肠的再灌注损伤,但显著减轻了缺血小肠再灌注后的心内膜下出血;ATP-MgCl_2反而加重再灌注损伤。本文联系治疗效应对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大鼠小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小肠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取回肠段作连续切片,分别作HE染色和TUNEL、Bcl_2、Caspase_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单纯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小肠粘膜损伤情况、粘膜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Bcl-2和Caspase-3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随缺血时间延长,小肠粘膜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缺血再灌注组引起的损伤较单纯缺血1h及缺血3h都更为严重.(2)TUNEL染色显示,随缺血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量增加,缺血再灌注组凋亡阳性细胞最多.(3)随缺血时间延长,caspases_3阳性细胞增多,缺血再灌注组阳性细胞最多;Bcl_2阳性细胞则呈现相反的变化.单纯缺血3h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组Bcl_2与Caspase_3蛋白的表达呈直线负相关(r1=-0.827,PP<0.05;r2=-0.998,P<0.01)。结论大鼠小肠单纯缺血及缺血再灌注都可造成粘膜的损伤,共同的表现为细胞坏死和凋亡,所不同的是单纯缺血所致的损伤以坏死为主,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损伤则以凋亡为主,凋亡原因之一是由于Bcl_2蛋白表达减少使Caspase-3大量激活。  相似文献   

7.
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清除剂及MDA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通过建立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自由基在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方法完全阻断和开放兔肠系膜上动脉,分别测定各时段血液中雨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观察肠组织形态学上的变化。结果MDA含量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且与小肠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CAT、SOD、GSH-PX活性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小肠缺血后再灌注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MDA,后者是造成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犬小肠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和c-fos、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及Bax的表达改变及其相关性。于阻断小肠动脉前及再灌注0、30、及60min采集伴行静脉血液标本及小肠组织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再灌注0min,N烽SOD的血中浓度明显下降,c-fos、PCNA和Bax在小肠粘膜上皮及小肠腺的表达明显增强。再灌注30min,NO和SOD浓度降至最低、c-fos、PCNA和Bax的表达达最高峰。至再灌注60min,NO和SOD有所升高,而三种基因的表达则显著减少。NO和SOD的改变与三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出它们之间密切的相关关系。犬小肠缺血再灌注可造成氧自由基的增多和c-fos、PCNA和Bax的表达增加,可能与损伤后的修复重建等有关,氧自由基的增多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粘附分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脏器(如心肌、小肠、脑等)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粘附分子起着重要作用,它能调节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应用粘附分子单抗能不同程度减轻白细胞的组织浸润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豚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s)网络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血管80 min然后再恢复血流12 h或者4 d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冰冻切片和全层铺片并结合KI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缺血80 min再灌注12 h,在切片和铺片上均可见ICCs明显减少,其中IC-MY减少最显著,再灌注4 d ICCs的数量恢复正常。结论小肠壁内ICCs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可明显减少,但随着时间延长,ICCs逐渐恢复正常的细胞网络。  相似文献   

11.
家兔肠系膜上动脉(SMA)由自身左颈总动脉血流经恒压灌流泵灌注。阻断家兔SMA1小时或以35mmHg低压灌流SMA2小时,然后以90mmHg恒压再灌注2小时,发现缺血小肠再灌注后出现逐渐加重的组织损伤,表现为血浆酸性磷酸酶活性、乳激和镁进行性增加,小肠组织水肿、出血,小肠绒毛坏死,以及体动脉压降低,心肌缺血损伤等。这种再灌注损伤甚至比小肠持续缺血3小时者更严重。再灌注损伤取决于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Ⅰ(PrxI)、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肠内的表达变化以及小肠内氧化应激的水平,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肠的影响及PrxI、CAT、SOD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制备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肝缺血再灌注6h后取血、肝和小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钼酸比色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小肠中H_2O_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小肠的形态学改变;RT-PCR测定小肠组织PrxI、CAT、SOD mRNA水平的表达,免疫印迹测定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血清ALT活性、MDA和H_2O_2的含量明显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形态结构受损明显;小肠组织内MDA和H_2O_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rxI、CAT、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升高明显。结论:PrxI、CAT和SOD在小肠组织处于高度氧化应激状态过程中可能发挥了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当肝动脉与门静脉早期复流时序不同时,是否会加重对肝移植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尚未见大量报道。目的:探讨肝动脉与门静脉早期复流对肝移植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门静脉灌注的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78只SD大鼠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3组:肝动脉组(n=36):行自体肝移植手术,以40C乳酸林格液由门静脉灌肝40min,开放肝动脉及下腔静脉,10min后开放门静脉;门静脉组(n=36):行自体肝移植手术,门静脉开放恢复肝脏血流后10min再开放肝动脉血流;假手术组(n=6):打开腹腔,游离肝脏后关腹。观察各组小肠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一氧化氮水平。结果与结论:术后各实验组不同时段先后出现小肠绒毛排列不整或紊乱,小肠黏膜细胞线粒体大小不一,明显肿胀,呈类圆形,内有空泡变性,严重者可见嵴减少、断裂或消失。小肠组织一氧化氮水平均升高。上述变化在术后12h达高峰。术后肝动脉先复流组小肠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及小肠组织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门静脉先复流组。提示,肝动脉早期复流可以通过早期肝脏供氧以减少移植肝脏的损害,但门静脉的延迟开放则加重了肝移植大鼠小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多种创面愈合,在内脏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目的:观察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p38MAPK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 min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即刻应用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干预。分别于再灌注2,6,12,24 h取大鼠小肠组织标本,用于实验。 结果与结论:在正常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一侧细胞膜上。缺血-再灌注初期,p38MAPK蛋白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和mRNA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逐渐增强,并于再灌注后6~12 h达高峰。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大鼠小肠组织p38MAPK蛋白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说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和p38MAPK的表达促进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探讨急性应激因子诱导Leptin水平降低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leptin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的浓度变化规律和作用, 分别用PAF、NE、LPS、ET-1作为致炎因子诱导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同时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观察leptin水平的变化.采用测人及鼠RI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液及大鼠血清leptin的浓度.结果显示, PAF和ET-1作用6h及24h后, 细胞上清液leptin的浓度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下降; 肠缺血60min再灌注损伤30min后, 血清leptin水平相对于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且随损伤时间延长血清leptin有逐步升高的趋势.提示leptin可能作为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果糖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乳果糖预处理组。乳果糖预处理组在手术前7 d每天给予乳果糖灌胃,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在手术前7 d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通过夹闭30 min、再灌注60 min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收集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水平。HE染色用来评估组织的损伤程度,TUNEL检测小肠上皮细胞的凋亡。部分小肠组织用来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果糖预处理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组织损伤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和肠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结论: 乳果糖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脂质过氧化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2)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规律。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R组)、改构体aFGF治疗组(F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于缺血45min后于2、6、12、24h活杀,取小肠组织标本,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FGFR的表达规律。结果在正常大鼠,FGFR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侧的细胞膜上。缺血和再灌注的初期,FGFR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FGF使FGFR的表达有明显的增强和提前表达。缺血和再灌注使FGFRmRNA的表达迅速增加,在再灌注后6h达到高峰。F组FGFRmRNA的表达较R组相应时间点显著增加(P〈0.05)。结论FGFR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建立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的方法。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建立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做模型。对比2组动物心电图、膈肌放电曲线、心肌和肺组织HE染色组织病理情况、肺组织透射电镜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心肌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肺组织出现急性损伤表现,二者之间的变化呈相关性。结论: 此种左心室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是一种可行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影响。方法采用缺血60 min再灌注6 h(I60/R6h)、12 h(I60/R12h)和14 d(I60/R14d)的豚鼠小肠,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TUNEL法检测ICC的凋亡。结果I60/R6h豚鼠小肠可见少量TUNEL阳性ICC。I60/R12h可见较多的凋亡ICC,同时ICC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网络不完整。I60/R14d的ICC恢复正常数量和分布。不同时间点之间Kit/TUNEL双标阳性细胞数量存在显著差别(P〈0.05)。结论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ICC凋亡,一段时间后ICC能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尚无研究报道。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伤修复的关系。 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 min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即刻应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行干预。分别于再灌注2,6,12,24 h取大鼠小肠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表达的规律。 结果与结论:在正常大鼠,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一侧细胞膜上。缺血-再灌注初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逐渐提高,并于再灌注后6-12 h达高峰。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大鼠小肠组织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量高于未治疗大鼠。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可上调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提示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促进内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生成可能是其参与内脏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