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胺酮并用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肌注氯胺酮,观察组静注芬太尼及微量泵输注氯胺酮,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及麻醉期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期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小儿麻醉能够减少用药量,加快患儿苏醒,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骨折氯胺酮麻醉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氯胺酮麻醉又称分离麻醉,因其诱导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临床常用于儿童骨折手术的麻醉.现将我科三年来氯胺酮麻醉用于儿童骨折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是惟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它具有给药方便、镇痛性能强等优点,但也有副作用,如术后出现幻觉、谵忘、恶梦及苏醒期精神症状和异常行为。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将氯胺酮和其他几类麻醉药结合使用,会提高氯胺酮的麻醉效果,而且减轻其产生的副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四类比较常用的氯胺酮复合麻醉法,希望对氯胺酮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麻醉是小儿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具有用法简便,镇痛作用强,诱导迅速,苏醒快等特点,做好麻醉期的护理配合工作,是保证病人安全,手术顺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小儿氯胺酮围麻醉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酮分离麻醉是目前临床上小儿外科体表短小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但由于氯胺酮药物本身的一些毒副作用,以及临床麻醉医师在给药应用方法上的差异不同,常给采用该法麻醉手术后的患儿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为此,本文就近几年来,作者在病痛专科病区所遇的126例小儿在采用氯胺酮麻醉手术时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观察中,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处理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126例,其中男78例,女48例。年龄在4个月~10岁之间.平均4.5岁。全部患儿均系住院病例,且经临床体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心血管系统的特殊病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肩臂痛的抑制效果。方法:分析对比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硬膜外麻醉(氯胺酮组,n=30)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照组,n=30)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血氧饱和度的差异。结果:氟胺酮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弥补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作为全麻辅助药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主要是为了减少或抑制由于手术或麻醉刺激引起的产妇焦虑、疼痛及内脏牵拉反射等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强化麻醉的目的。我们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剖宫产产妇生命体征及新生儿的影响,探讨其作为辅助药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麻醉是目前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镇痛作用强,诱导迅速,对循环呼吸无明显抑制以及安全系数较大等特点,故广泛应用于小儿各类手术麻醉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做好患儿围麻醉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现将我科实施氯胺酮麻醉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麻醉中注意呼吸道的术前准备,术中加强管理,用药注意剂量、速度,才能保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以往小儿中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常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并取得满意效果。用氯胺酮麻醉镇痛效果好,但可引起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加、心率增加、血压升高、术后苏醒慢、有精神症状。本研究改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行基础麻醉,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对74例7岁以下小儿,手术随机分成氯胺酮联合眯唑安定和单纯氯胺酮组,观察手术刺激的反应、两组给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相比,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笔者采用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复合法与之对照 ,以寻找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 3~ 1 0岁的小儿上肢手术 68例 ,分成A、B两组 ,每组 3 4例。A组用氯胺酮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B组用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复合麻醉。1 2 麻醉方法 :术前 3 0min给患儿肌注鲁米那 2mg/kg、阿托品 0 .0 2mg/kg。两组均于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 4~ 6mg/kg ,待入睡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A组行肌间沟臂丛阻滞 ,如手术时间短采用 0 .5 %…  相似文献   

13.
周纲  李商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4):3393-3393,3413
氯胺酮属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尤其是体表镇痛效果好,故常作为烧伤患者麻醉的理想用药,但单独应用尤其多次反复使用时不良反应较多,如町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创面出血增多,术中术后常出现谵妄等精神症状。笔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镇静药物复合氯胺酮对小儿进行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均分为A、B、C 3组:A组予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B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C组给予单纯氯胺酮麻醉。结果 A组麻醉诱导后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幅度大于C组(P均<0.05);A组、B组血氧饱和度和C组血氧饱和度相比较,注射药物后降低较明显(P均<0.05)。C组麻醉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麻醉前增加(P均<0.05)。A组、B组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P均<0.05);B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C组(P均<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其他镇静药物麻醉效果要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同时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氯胺酮目前普遍用于比较短小的小儿手术麻醉中,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氯胺酮还具有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病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及腺体分泌旺盛等副作用。目前,阿托品、长托宁为常用的术前用药。本研究就是比对二者在小儿氯胺酮麻醉中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儿氯胺酮麻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项麻醉技术,较适用无需肌松的诊断检查或体表小手术。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多,其不良反应亦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自1995年1月~1996年12月开展小儿氯胺酮麻醉208例,其中发生急性胃扩张5例,发生率为2.4%,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年龄1.5~7岁,均为男性,2例为腹股沟斜疵修补术加高位结扎木,1例为精索囊肿鞘膜切除术,1例为“0”型腿行折骨矫形术,另1例为气管内取异物术。1.ZIM床表现:患者术前均有剧烈哭吵,在挣扎对抗极不合作的状态下进人手术室。给予肌肉注射氯胺酮s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胺酮用于患儿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术后让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及时吸出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和胃反流物等;结果所有患儿经积极有效的麻醉护理及治疗后。无一例发生意外;结论密切观察与对症护理是减少、杜绝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维持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维持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术前对比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及苏醒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术时采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腔滴入咪唑安定复合肌肉注射氯胺酮作为小儿基础麻醉的可行性。方法:30例择期小儿手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Ⅰ组,肌肉注射氯胺酮6mg/kg;Ⅱ组,鼻腔滴入咪唑安定0.2mg/kg加肌肉注射氯胺酮4mg/kg。观察两组诱导效果、呼吸循环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Ⅱ组与Ⅰ组相比,起效更快,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1),小儿更为合作(P<0.05),而麻醉诱导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鼻腔滴入咪唑安定复合肌肉泣射氯胺酮作为小儿基础麻醉要优于单纯肌肉注射氯胺酮。  相似文献   

20.
氯胺酮虽应用方便,并常用于小儿麻醉,但引发的不良反应也不少.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浓度过高易导致呼吸抑制,特殊情况下还可引起喉痉挛.作者于2007年7月~2008年12月应用氯胺酮麻醉致喉痉挛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