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加大研制经费投入、加强中药制剂量效关系的研究、加强中西复方制剂研究、加强有“毒”中草药研究及药效筛选、加强新药专利查阅及申报等5方面阐述了中药现代化与新药研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新药审批办法》颁布以来.中药新药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1996年9月为止.卫生部批准的中药新药有731种。新药品种增多了,制剂多样化了,治疗范围扩大了,这对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我国医药卫生整体水平,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有些中药新药的研制进展不大,且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至于影响了中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的进度。笔者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多年.了解一些情况,仅就上述问题浅述个人的某些观点,希望能对从事中药新药研究的同道有所助益。1中药新药研制的基本要求1.1安全有…  相似文献   

3.
杨茂春  杨哲 《中医药学刊》2006,24(3):424-426
目的:探讨我国现代化中药新药新制剂研制的创新思路与设计方法。方法: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应用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对规范研制中药新药新制剂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找出了规范设计和创新研制中药新药新制荆的四项要素。结论:对开发药厂的中药新药和研制医院中药新制剂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新药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是新药研究的起始,是决定主治功效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本文分别从依据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应用的民间药材、少数民族药材、及其新的药物资源;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提取物等方面,组成中药新药制剂。依据中西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新制剂;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类似物合成,研制新制剂;通过中药各种成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形成新的络合物,研制中药新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组方用药及相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现代化中药新药新制剂研制的创新思路与设计方法。方法: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应用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对规范研制中药新药新制剂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找出了规范设计和创新研制中药新药新制剂的四项要素。结论:对开发药厂的中药新药和研制医院中药新制剂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药新药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是新药研究的起始。是决定主治功效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本文分别从依据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应用的民间药材、少数民族药材、及其新的药物资源;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提取物等方面,组成中药新药制剂。依据中西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新制剂;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类似物合成,研制新制剂;通过中药各种成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形成新的络合物,研制中药新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组方用药及相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目前中药新药在研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药技术审评要求需进一步调整及技术审评队伍建制的设想;从中药新药管理政策方面引申出新药概念重新界定、中药第五类新药的开发、国家应建立中药新药药理学的重复实验评价部门方面的观点与建议;并就目前中药新药研制现状剖析了在技术审评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的发展与瞻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慧斌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42-1142
1 中药新制剂开发研究概况近年来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药新制剂的开发研究取得很大成绩。根据国内期刊不完全统计 ,从 1990年以来 ,全国已开发研制出各类中成药新药及保健药品逾千种 ,涉及的剂型有 33种 ,其中口服液所占的比例最高 ( 10 .2 %)。尤其是保健药品 ,80 %以上是口服液。其次为片剂 ( 9.0 %) ,胶囊剂 ( 8.4%)、丸剂 ( 6 .9%)、注射液 (占 5 .2 %)。从整体情况来看 ,10年来新药研制、申报及审批 ,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制剂工艺、质量标准、药效学、毒理学、临床研究等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在新剂型、新辅料、新工艺、新…  相似文献   

11.
药物代谢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药物代谢过程是影响药物发挥作用及产生毒性的过程。中药的配伍变化会直接导致药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发生变化。运用LC/MS^n等现代分析技术手段进行中药复方代谢研究,对于中药现代化有重要意义:研究中药复方体内代谢特征,探索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配伍原理;通过体内代谢过程研究,寻找新的治疗药物;为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药物之所以对疾病有效,必有其用药之理,药理的理念自古已有之。历代医药学家一直坚持不懈探求用药之理,并形成了独特的药性理论,同时也进行着独特的实验药理研究。中药药理体系从药性理论入说,针对有生命的整体,从宏观上阐释临床疗效与所用方药之药理的关系。通过病理模型(包括病态的人或动物)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意义,并释以中医用药之理。医药学家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地进行科学探索,加深了对各种药物药理作用的认识,为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药理体系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系统生物学意义下的中药研发与药性理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系统生物学的药物研发过程与中医诊疗过程的一致性,中医药与系统生物学存在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关系。作者利用中医药的思想和系统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研究中药药性的系统学意义,建立基于药性的中药药效评价方法,对于中药新药研发和中医药学在医药学转型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目前中药新药在研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药技术审评要求需进一步调整及技术审评队伍建制的设想;从中药新药管理政策方面引申出新药概念重新界定、中药第五类新药的开发、国家应建立中药新药药理学的重复实验评价部门方面的观点与建议;并就目前中药新药研制现状剖析了在技术审评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的中药多元释药 系统研究思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孙娥  贾晓斌  黄洋  陈斌  胡琴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81-2185
该文针对中药制剂的研究现状,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依据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效应的特点,提出"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研究思路,建立"以物质基础组分为前提,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构建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的中药制剂研究新模式,并以通脉微丸多元释药系统为例进行阐述,为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深入发展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药物代谢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代谢过程是影响药物发挥作用及产生毒性的过程。中药的配伍变化会直接导致药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发生变化。运用LC/MSn等现代分析技术手段进行中药复方代谢研究,对于中药现代化有重要意义:研究中药复方体内代谢特征,探索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配伍原理;通过体内代谢过程研究,寻找新的治疗药物;为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而产生心律失常。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新的发展。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有明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单体,及其作用机制和有效部位、成分等。并进一步分析说明中药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优势及目前中药单体在抗心律失常研究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毒”的认识与现代毒理学、毒副作用不尽相同,中医传统上认为“毒”和“药”相通,“毒”既可表示药物的治疗作用,也可表示药物的毒副作用。正是认为中药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双重性,中医强 调辨证论治、方剂配伍、药物炮制,从而弭除药物安全性问题。随着现代药理毒理、药物警戒等手段与中医药研 究结合,中药安全性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