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四物汤对小鼠耳廓、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物汤对小鼠耳廓、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白树平1管喜文1龚传美1管敏2四物汤由熟地、白芍、当归和川芎组成[1]。历代中医应用该方补血调经,多用于妇科,其加减方剂更为内科常用。本文观察了它对小白鼠耳廓、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四物汤煎...  相似文献   

3.
赵霞  董淑云  张连元 《微循环学杂志》2010,20(1):32-34,F0004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进行实验:非缺血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4h组(I组)、再灌注20min组(IR20组)、再灌注60min组(IR60组)、再灌注120min组(IR120组)、再灌注200min组(IR200组),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和记录各组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并分别测定各组血浆前列环素I2(PGI2)、血栓烷A2(TXA2)水平,计算PGI2/TXA2比值。结果:⑴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变化:与Control组比较,I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IR20组、IR60组明显缩小(P0.01或P0.05),IR120组、IR200组显著扩大(P0.01或P0.05);⑵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变化:与Control组比较,I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IR20组、IR60组、IR120组、IR200组依次减慢(P0.01);⑶再灌注后期,出现较严重白细胞黏附、聚集和白微栓的动物数量增加,甚至有微血管出血;⑷血浆PGI2、TXA2含量均于再灌注期先升高后降低,PGI2/TXA2比值于再灌注期降低。结论:大鼠肢体IR损伤时存在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其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PGI2/TXA2水平失衡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Ru_(486)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GR),观察了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肠系膜微循环变化以及地塞米松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1.内毒素血症时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就有通过其受体介导的微循环保护作用;2.糖皮质激素不仅在应激情况下,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就有抑制白细胞活化作用;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一作用至少部分地是由GR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耳廓微循环观察阴怀清*杨彩凤*王阿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害。它是导致小儿时期发生脑性瘫痪或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新生儿疾病之一。为探讨HI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淋巴液(胸导管淋巴液和肠淋巴液)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分为肠淋巴液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5);另30只分为胸导管淋巴液治疗组和白蛋白对照组(n=15)。引流正常犬的肠淋巴液和胸导管淋巴液 ,常规处理后 ,冷冻备用。实验均按Lamson法自颈总动脉放血至血压为5.32kPa ,维持1h ,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治疗组经自动抽注机从颈静脉输入肠淋巴液或胸导管淋巴液(量为失血量1/5 ,失血量按丢失全血量的1/3计算)并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 ;对照组分别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肠淋巴液或等量的3.8 %白蛋白溶液代替胸导管淋巴液。应用显微电视录像设备 ,对比观察肠系膜微血管口径和流态的变化 ,以及肠系膜微淋巴管收缩性指数的变化 ,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休克时各组均出现显著的血液和淋巴微循环障碍 ,输入肠淋巴液或胸导管淋巴液治疗 ,均有良好的抗休克效果。肠淋巴液治疗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治疗组输入肠淋巴液后 ,血压显著回升 ,肠系膜微动脉、微静脉和微淋巴管的痉挛解除 ,口径均恢复正常 ,血液流态明显改善 ,微淋巴管收缩性指数恢复正常 ,而生理盐水对照组的上述指数仍处于休克时的低水平 ,除微淋巴管收缩频率未见统计学差异外 ,治疗组的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观察了太极通天液对肾上腺素诱导的大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太极通天液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动脉收缩、血流停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推迟血流停止时间,使血管收缩程序减轻,且可促进管径的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方法以大鼠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速度、血管口径、血管数量和血管交叉点数为指标,观察不同剂量(0.05、0.10、0.20g/kg)TFBFL对正常大鼠肠系膜及滴注肾上腺素前后肠系膜微血管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TFBFL可增加正常大鼠肠系膜和肾上腺素致微循环障碍的肠系膜微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血管数和血管交叉点个数,具有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的TFBFL与阳性对照药物复方丹参片作用相近。结论TFBFL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烧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烧伤模型,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卡巴胆碱治疗组。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卡巴胆碱对烧伤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的作用。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测肠壁血流量的变化。结果(1)烧伤组大鼠颈动脉平均压和细静脉管径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9.30%(P<0.01)和9.97%(P<0.05),给予卡巴胆碱治疗后,颈动脉平均压和细静脉管径较烧伤组分别升高17.88%(P<0.05)和29.42%(P<0.001)。(2)烧伤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流速度和肠壁血液灌注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68.18%和70.66%(P<0.001),卡巴胆碱可明显增加肠系膜细静脉血流速度和肠壁血液灌注量,分别是烧伤组的2.41倍和2.45倍(P<0.001)。(3)烧伤后大鼠毛细血管网开放数较对照组下降55.21%(P<0.001),给予卡巴胆碱治疗后,毛细血管网开放数是烧伤组的1.95倍(P<0.01)。结论卡巴胆碱能使烧伤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舒张,加快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速度,增加肠道的血液灌注量,具有改善肠道微循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耳廓微循环观察/阴怀清,杨彩凤,王阿琚/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太原030001为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对21例HIE患儿入院时及综合治疗后耳廓微循环改变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HIE病程早期耳廓微循环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依昔苯酮(Exifone,Fxf)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血流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显微录像静画步进法观察Exf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速度(BFV)、血流状态(BFS)、细动脉管径(AD)、细静脉管径(VD)及血流量(BFR)的变化。结果 当Exf给药30min后,Exf2.7mg/kg、5.4mg/kg和10.8mg/kg组能明显增加BFV,增加面分率分别为14.19%、22.55%和25.14%。AD增加面分率分别为21.01%、24.64%和31.97%。VD增加百分率分别为5.47%、14.19%和18.27%。BFS得到明显改善,毛细血管开放数呈增加趋势。结论 Exf具有明显改善大肠系膜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墨汁灌注、塑料灌注、扫描电镜观察及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来研究肠道粘膜微循环的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观察了大鼠~(60)Co全身一次照射20GY后肠道微循环的改变。发现照后不同时期血管与粘膜有相应变化,血管先收缩,而后扩张,再收缩;血管口径粗细不一,照后24小时后改变更显著,绒毛上端血流中断,在扫描电镜下小肠绒毛血管网呈火山喷口式,血管断端呈鼓锤状。从透射电镜下可见血管口径数量改变的原因是内皮先有肿胀,而后有变性、坏死以及增生,终而可阻塞血管。血流中断与绒毛细胞上部脱落坏死并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703-II注射液对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采用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方法,结合血液粘度测量,共观察了氢溴酸樟柳碱、703-II注射液、盐酸奴夫卡因三种药物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实验用大鼠按常规方法麻醉,然后以静脉注射给药,分别于药后1、5、15、30、60、120min在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流态等的变化.结果发现给药后30~120min,樟柳碱对肠系膜微动脉有一定扩张作用,而703-II注射液对血管管径的作用不明显.奴夫卡因给药后1min对肠系膜微动、静脉有一过性的收缩,而后舒张,血流减慢.注射生理盐水对血管管径及血流状态无明显改变.血液粘度测定显示樟柳碱、奴夫卡因对血液粘度改变不明显.结论 703-II注射液有显著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拟增液溶液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自制中药——增液溶液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去甲肾上腺素(NE)所致微血管收缩效应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与分组实验和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36~324g,肌注1%戊巴比妥钠50mg/kg(体重)全身麻醉。随机分为四组:增液组及生理盐水(NS)对照组(n均=13),增液+NE组(n=11),NS+NE组(n=8)。1.2 微循环观察按本室的常规方法[1],将下段回肠系膜外置并铺展于观察台上,37℃KrebsHense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内囊出血后大鼠空肠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探讨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自体尾静脉血注入法建立大鼠急性内囊出血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内囊出血后3、6、12、24h组,每组8只大鼠。运用微循环显微摄像分析系统,计测各组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量、切变率、白微栓数,并对切变率和白微栓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计测微动脉内轴流和边流的宽度,并计算边流宽度与管径的比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急性内囊出血各时间点肠系膜微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脑出血6、12、24h组切变率减小(P〈0.05),而白微栓数增加(P〈0.05),切变率与白微栓数呈明显负相关(r=-0.917,P〈0.05);脑出血6、12、24h组微动脉内边流宽度与管径的比值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急性内囊出血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量减少,切变率降低,白微栓数增多,边流宽度与管径的比值减小,这些微循环障碍可进一步导致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健康大耳白兔26只。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皮肤与肾脏、肝脏、胃、空肠及结肠表面微循环血流量,随机分为三组:急性DIC组(n=10)、山莨菪碱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6)。以凝血酶(60u/kg)加氨基乙酸(0.4克/kg)静脉输注1小时复制急性DIC模型,实验30、60、120分钟测定上述脏器表面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结果急性DIC组皮肤与肾、肝、胃、空肠及结肠微循环血流量在120分钟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三组动物皮肤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与上述内脏表面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结果提示急性DIC时及山莨菪碱治疗后皮肤微循环血流量的动态变化可间接反映肾、肝、胃肠道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703—Ⅱ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萍  刘育英 《中国微循环》1999,3(3):139-141
目的研究703-Ⅱ注射液对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采用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方法,结合血液粘度测量,共观察了氢溴酸樟柳碱、703-Ⅱ注射液、盐酸奴夫卡因三种药物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实验用大鼠按常规方法麻醉,然后以静脉注射给药,分别于药后1、5、15、30、60、120min在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流态等的变化。结果发现给药后30~120min,樟柳碱对肠系膜微动脉有一定扩张作用,而703-Ⅱ注射液对血管管径的作用不明显。奴夫卡因给药后1min对肠系膜微动、静脉有一过性的收缩,而后舒张,血流减慢。注射生理盐水对血管管径及血流状态无明显改变。血液粘度测定显示樟柳碱、奴夫卡因对血液粘度改变不明显。结论703-Ⅱ注射液有显著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32例脑性瘫痪患儿甲襞与耳廓微循环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脑性瘫痪患儿甲襞微循环在形态、流态积分值及综合积分值上均高于健康儿;耳廓微循环中微血管畸形发生率及细静脉RBC聚集发生率,脑瘫组均高于健康组,而细静脉流速则脑瘫组明显较健康组减慢;脑瘫患儿耳廓与甲襞微循环中RBC聚集发生率及粒流、粒缓流出现率,耳廓均较甲襞为高,而脑瘫患儿微血管畸形发生率在甲襞与耳廓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通过制作幼兔窒息模型,观察动物窒息后耳廓微循环的改变。耳廓微循环用加权积分法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幼兔窒息后耳廓微循环分类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明显增高,说明幼兔窒息时会发生严重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关节炎大鼠分为电针组12只,对照组10只。以足背及耳廓微循环、足踝周径和足皮温为指标观察电针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其各项指标异常改变明显,电针组恢复均比对照组出现早而快。提示电针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因而就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