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lzheimer病(AD)形成的病因很复杂,近几年来的研究已发现,与AD形成有关的基因至少有3个,它们分别存在于第14号、第19号和第21号染色体上。研究表明,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淀粉样前体蛋白质(APP)基因及其14号染色体上的尚未被认识的基因与早发家族性AD(FAD)有关;而最近发现,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与迟发FAD及散发AD的形成有内在联系,且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Alzheimer 病(FAD)家系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AD家系(家系21人)和55例正常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进行分析. 结果 在家系中,等位基因ε2、ε3和ε4频率分别为9.5%、73.8%和16.7%,其中AD患者的基因型为E3/4型;对照组等位基因分布为9.1%、84.5%、6.4%,其中E3/4基因型占11%. 结论 中国FAD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ApoEε4等位基因不仅是散发性Alzheimer病(SAD)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中国FA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由于Alzheimer病(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各国的许多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AD的发病机理和治疗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相关报告发表。近期关于AD研究有以下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多梗塞性痴呆与Alzheimer病痴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多梗塞性痴呆和 Alzheimer 病痴呆的发病率、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现状,对这两种情况的痴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Alzheimer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zheimer病(AD)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引起早老的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伴有隐匿发作的进行性痴呆,包括进行性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伴或不伴有轻度神经系统体征。AD的神经病理学改变为弥散性大脑皮质萎缩,脑室和脑沟扩大,神经细胞丧失;特征性改变为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神经细胞外结构中的神经斑(或称老年斑)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已分别从传染病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及神经肽、细胞因子和细胞凋亡等方面探讨AD的发病机制,但其病因尚未明了。最近的研究发现,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在A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Alzheimer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连续300例尸检脑标本中,筛选出60岁以上18例Alzheimer病(AD),占6%;病程6个月~6年,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18例病理检查见重度脑萎缩4例,中度8例,轻度6例;镜下于脑叶皮质和海马区见大量老年斑及神经原纤维缠结,8例海马区有颗粒空泡变性。18例脑皮质神经元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11例AD并存有淀粉样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型和迟发性Alzheimer病的关系。方法 在上海地区选取一般健康汉族老年人200人作为正常对照,迟发性Alzheimer病(LOAD)病人51人作为观察对象,研究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频率和LOAD的关系。结果 在LOAD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中.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6%和7.7%,P=0.0046。结论 研究证明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是上海地区汉族人LOAD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腺瘤病又称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青年.本病癌变率高,长期随访观察发现,几乎100%终发生癌变。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重要。我院自1992~1997年收治11例,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Alzheimer病(AD)是常见的老年人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其病因、发病机制并未明确;AD的主要病理学标志包括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目前AD可分为家族性AD和散发型AD;虽然家族性AD所占的比例极少,但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已发现诸多AD相关基因,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APP)、  相似文献   

10.
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人最常见的2种痴呆类型,两者的病理学存在显著关联。Alzheimer病的病理学特征主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与其相关的血管病理学表现还包括脑淀粉样血管病、微血管病变、脑白质损害、微梗死、腔隙性梗死和脑出血;相对而言,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学变化具有不均一性,既包括传统的多发性脑梗死、微血管损害和缺血后脑病,也存在神经变性性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在 Alzheimer病 (A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其受体 GFRα- 1、Ret在正常及 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 (手术侧 )海马 CA1区神经细胞数目较对侧 (非手术侧 )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 (P<0 .0 5) ,非手术侧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别。实验组 (手术侧、非手术侧 )及对照组大鼠的大脑皮层、海马均有 GDNF及受体 GFRα- 1、Ret的阳性表达 ;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神经细胞浆内 ;阳性反应程度对照组、实验组 (非手术侧 )、实验组 (手术侧 )依次减弱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单侧隔 -穹窿海马伞切断制成的 AD大鼠脑组织中 ,手术损伤侧海马 CA1区神经元数目减少 ,但减少的神经元的种类不明 ,机制亦不明。在该模型大鼠脑组织中没有确切的 GDNF合成减少及 /或受体 (GFRα- 1、Ret)表达障碍 ,不能确定 GDNF在 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 AD治疗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病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电地形图检查的相关性.方法:5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SS)、50例Alzheimer病性痴呆患者(AD)和52名健康老年人(NC)依次完成脑电地形图检查(BEAM)、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临床记忆量表(CMS)、连线测验(TMT-A)、数字符号(DSy)及数字广度(DSp)测验.结果:①SS组认知功能与8个脑区的18个BEAM指标显著相关,AD组与6个部位(前额部、前中后颞区、中央及顶部)的9个BEAM指标显著相关,NC组则与8个脑区的31个BEAM指标显著相关.②SS组及NC组均有8个BEAM变量进入以MMSE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SS组的决定系数明显大于NC组(R2=0.637,R2=0.363),AD组仅有2个变量进入以MMSE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且决定系数最低(R2=0.222).③右侧额部(F4)β波功率、左中央部(C3)δ波功率、左中颞部(T3)β波功率分别对SS患者、AD患者及正常老人MMSE的回归贡献最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S的认知功能与BEAM检查的相关范围介于NC与AD之间,其相关强度大于NC及AD;BEAM-EEG结合NPT检查对于SS和AD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癌变率较高。现将一家系5例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肠镜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突触核蛋白(synuclein)最初从太平洋电鲟鱼(Torpedo california)的带电器官中分离发现,因其主要位于神经突触和细胞核膜上,故而得名。自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的老年斑中分离出-α突触核蛋白片段成分后,人们第1次开始怀疑α-突触核蛋白是否参与了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过程。研究显示,少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与α-突触核蛋白的3种基因错义突变型(A53T、A30P、G46L)相关。随后又发现α-突触核蛋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路易小体(Lewy body)的主要成分,而路易小体是帕金森病的神经病理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性呕血和柏油样便,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出血前无明显上腹部不适和疼痛,亦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病灶常位于胃贲门部小弯侧,病灶小,多呈2-5mm卵圆形浅表性糜烂,可深达黏膜肌层,在黏膜灶的中央可见直径1-3mm动脉突出于黏膜缺损的部位,表面可有血栓附着,病灶周围黏膜无炎性改变,由于病灶小,内镜检查时易于被忽视。目前还将胃以外的消化道其他部位的类似病变并发出血亦称为Dieulafoy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心悸宁1号与稳心颗粒(无糖型)治疗心悸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心悸宁1号在心脏内有效作用的部位.方法 12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心悸宁1号治疗,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无糖型)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疗效,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LMNA c.1045C>T突变所致核纤层蛋白病的临床表型进行汇总分析,提高对此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结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例LMNA c.1045C>T突变患者临床特点,总结文献收集的20例同一突变位点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LMNA c.1045C>T突变患者无性别差异,平均年龄32.9岁(14~46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包括心肌病和/或心力衰竭(60%)、心律失常(60%,其中以传导异常为主)、脂肪萎缩(90%)、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70%)、高甘油三酯血症(75%)、早发动脉粥样硬化(30%)和蛋白尿肾病(80%)。患者会出现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导致不良预后。其中3例发生心肌梗死,3例安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均为一级预防)。5例(25%)患者死亡或进行心脏移植,2例为猝死,另外2例分别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感染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非缺血性心力衰竭进行心脏移植。针对上述患者出现的系统受累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猝死的发生。结论 LMNA c.1045C>T突变导致的核纤层蛋白...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内镜特点-附1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又称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是少儿的消化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FAP患在未行干预治疗情况下息肉自然癌变率为100%,中位癌变年龄在25~35岁.至40岁时超过四分之三的患出现癌变,约50%以上的患第一次结肠镜检查时即已发现息肉癌变,因此.FAP患的肠道息肉归属于高危癌前病变,一旦确诊须密切随访并视同恶性病变尽早行干预治疗,包括全结肠切除术及全结肠直肠切除术。本病外显率约50%~90%,出现先证后对患病家系的结肠镜定向筛查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最可靠方法。近年研究发现伴有肠外表现的Gardner综合征;伴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Crail’s综合征(过去称Turcot综合征)及轻表型FAP(AFAP)等均有相同的遗传学背景.均存在APC基因的突变。目前已将上述综合征统一归属于APC范畴。  相似文献   

19.
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性遗传性脑血管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是一种由位于19号染色体的notch3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为特点的系统性小动脉肌病,其临床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是一类直接参与脂质吸收、运转和代谢的功能蛋白质,其显著特点是其神经支持作用,对于胆固醇的动员再分配及利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Strittmatter等[1]发现ApoEε4等位基因在迟发家族性和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 mer’s disease,AD)病人中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