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症患者血清自身抗胰岛素和抗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法(ELISA)同步检测113例老年期痴呆症患者〔Alzheimer病(AD)74例和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39例〕和66例老年健康人血清抗胰岛素和抗MBP抗体水平。结果 血清抗胰岛素抗体水平,AD组和MID组(1/A_(630)分别为1.30±0.16和1.34±0.14),高于健康组(1/A_(630)为1.10±0.10)(P<0.001);但血清抗MBP抗体水平,AD组和MID组(1/A_(630)分别为6.45±3.03和6.19±2.09)与健康组(1/A_(630)为6.88±2.7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期痴呆症患者血清自身抗胰岛素抗体增高与其致病机制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老年期痴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老年性痴呆 (AD) 33例 ,血管性痴呆 (VD) 4 3例 ,健康老年人 2 8例 (对照组 )。对所有研究对象 ,空腹取血检测血浆 HCY,同时检测血叶酸和维生素 B1 2 。结果 老年期痴呆患者的HCY平均水平为 1 3.1 2± 4.64μmol/ L (AD)和 1 5.33± 5.0 6μmol/ L(VD) ,对照组 (1 2 .45± 3.0 5μmol/ L ) ,F值分别为 3.972 ,1 0 .82 1和 6.62 5(P<0 .0 5)。血清 HCY与叶酸及维生素 B1 2 水平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92和 0 .2 7(P<0 .0 5)。结论 老年期痴呆者有高水平的血清 HCY和低水平的血叶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浆、脑脊液(CSF)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智能水平的关系.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s)对55例MID患者血浆、CSF胰岛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与72例脑梗死(CI)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患者智能水平测定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并参考DSM-Ⅳ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评分. 结果 MID急性发作组[(8.92±1.69) mIU/L]和稳定期组[(8.14±2.01) mIU/L]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6.59±1.46) mIU/L](P均< 0.01),而CSF胰岛素含量、CSF/血浆胰岛素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 ),且CSF/血浆胰岛素比值与患者MMSE评分呈正性相关关系( r= 0.7542,P<0.01).CI急性期组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但CSF/血浆胰岛素比值与MID急性期组和MID稳定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01 ). 结论 MID患者异常的血浆、CSF胰岛素水平可能是参与其智能损害的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痴呆1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王岭  李从真 《山东医药》2001,41(19):48-49
痴呆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 ,血管性痴呆 (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一种常见类型 ,其发病率仅次于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 )。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们采用银杏叶提取物 (EGb76 1)治疗 VD患者 118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 198例 VD患者 ,均符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Alzheimer病诊断和治疗中心制订的 VD诊断标准 ,均有 CT或 MRI检查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18例 ,男76例 ,女 42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 6 7.8± 6 .5岁 ;其中多发梗死性痴呆 (MID) 82例 ,大面积脑梗死性痴呆 12例 ,皮层下动…  相似文献   

5.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MID)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本文将分析老年期痴呆中AD和MID在影像上的表现和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6.
老年期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怡峰 《山东医药》2003,43(25):49-49
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 Alzheimer病 (AD)、血管性痴呆(VD)及其他类型的痴呆 (如额颞性痴呆、帕金森病性痴呆等 )。本文主要介绍 AD和 VD的发病机制。1  AD目前研究表明 ,β-淀粉样肽 (Aβ)沉积和 Tau蛋白异常可能在 A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 ,血管因素和细胞凋亡也参与 AD的发生发展过程。1.1  Aβ与 AD  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 ,在 AD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Aβ由 39~ 4 3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 4 .0~4 .2 k D,它的前体是β-淀粉样前体蛋白 (βAPP) ,该前体蛋白基因已被克隆 ,定位在第 2 1号染色体短臂 11~ 12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脑脊液Tau蛋白与β-淀粉样蛋白浓度的变化,为早期诊断AD、VD及相互间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早期AD患者,20例早期VD患者及对照组正常人20例血清及脑脊液中的Tau蛋白和Aβ1-42的浓度。结果早期AD组患者脑脊液中的Aβ1-4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而Tau蛋白浓度分别高于早期VD组(P<0.05)和对照组(P<0.01),早期AD组患者静脉血Aβ1-42浓度显著升高,分别高于早期VD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液、脑脊液Tau蛋白和Aβ1-42可提高早期AD与早期V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Alzheimer病(AD)也可称作Alzheimer型痴呆(DAT)或Alzheimer型老年期痴呆(SDAT),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在诊断中,仅病理诊断是确诊性的。事实上,Gearing等对106例临床诊断的AD痴呆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其结果证明,92例(87%)为AD痴呆;另14例为非AD患者:其中5例有帕金森病(PD)病理改变,3例有海马硬化,3例有各种各样神经变性疾患及其它疾病,3例无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52例AD、26例MCI患者及24例正常认知者分别接受临床评估和多项神经心理学检查,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记忆量表(CMS)。结果AD组、MCI组、正常认知组总成绩MMSE分别为(18.9±5.1)分、(26.9±2.1)分、(29.0±1.1)分;ADL分别为(48.3±17.7)分、(26.7±9.3)分、(22.1±4.1)分;MQ分别为(52.5±26.7)分、(811.3±10.8)分、(101.8±11.6)分;CMS分别为(52.5±26.7)分、(81.3±10.8)分、(101.8±11.6)分。与正常认知组比较,MCI除ADL成绩外,其余各量表值均显著降低;与AD组比较,MCI组MMSE、ADL、记忆商(MQ)和CMS中各项成绩均优于AD(P<0.05)。CMS测验中的图像自由回忆分随痴呆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本研究设立的诊断标准所确立的MCI,其认知功能介于痴呆和正常认知老年人之间,并与早期AD具有相似的认知功能改变。神经心理学检查对于MCI、痴呆的早期诊断和客观反映痴呆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图像自由回忆是筛选MCI、早期诊断痴呆、评定痴呆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及其认知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纳入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3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43例,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人群50例。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及CRP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受试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AD及VD组总胆固醇(T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A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VD组及对照组(P0.05);AD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VD组及对照组(P0.01),且VD组高于对照组(P0.01);AD组及VD组MMSE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AD组与V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可能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TC、HDL-C与LDL-C可能对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性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水平与痴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住院的痴呆患者,根据Hachinski缺血量表分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组、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 MD)组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组,同时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将痴呆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另选同时期住院的非痴呆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血浆Hcy和Lp-PLA2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浆Hcy和Lp-PLA2水平与痴呆风险和严重程度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25例痴呆患者,VaD组52例(41.6%),MD组21例(16.8%),AD组52例(41.6%);轻度组49例(39.2%),中度组51例(40.8%),重度组25例(20%).40例非痴呆患者被纳入作为对照组.VaD组、MD组和AD组血浆Hcy及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1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3~1.21;P=0.010]、高血浆Hcy水平(OR 1.44,95% CI 1.21~1.71;P<0.001)、高Lp-PLA2水平(OR 1.01,95% CI 1.00~1.02;P=0.006)和既往卒中史(OR 4.29,95% CI 1.50~12.36;P=0.007)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水平(OR 1.48,95% CI 1.21~1.82;P<0.001)、高Lp-PLA2水平(OR 1.01,95% CI 1.00~1.03;P=0.002)和既往卒中史(OR 152.78,95% CI 20.41~999.97;P<0.001)是Va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OR 1.10,95% CI 1.02~1.17;P=0.008)和高Hcy水平(OR 1.41,95% CI 1.25~1.58;P<0.001)是重度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Hcy和Lp-PLA2水平升高与痴呆相关,降低血浆Hcy和Lp-PLA2水平可能对治疗和预防痴呆有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s)检测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55例,脑梗死(CI)72例,正常对照组32例。结果:MID急性发作组(8.92±1.69)mIU/L和稳定期组(8.14±2.01)mIU/L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6.59±1.46)mIU/L(P均<0.01),而脑脊液(CSF)胰岛素含量、CSF/血浆胰岛素比值显著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CD54、CD106水平与血中氧自由基(OFR)浓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定82例MID患者和23例对照组血清CD54、CD106水平和OFR浓度.结果 MID组血清CD54、CD106水平、OFR浓度分别为[(469±76.33)ng/ml,(1 103.3±98.96)ng/ml,(4.018±1.656)g/g]较对照组[CD54:(196±45.91)ng/ml,CD106:(601.00±76.30)ng/ml,OFR:(1.295±0.718)g/g]高(P<0.01).血清CD54、CD1061及OFR浓度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r=0.659 4,P<0.05;r=0.697 5,P<0.05;r=0.649 4,P<0.05).血清CD54、CD1061与OFR浓度呈正相关(r=0.714 7,P<0.01;r=0.732 4,P<0.01).结论 CD54、CD106、OFR参与了MID病理生理发展过程,并与痴呆程度密切相关.血清 CD54、CD10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ID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放射免疫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 -28)含量在老年性痴呆(AD)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AD组(分轻、中、重 3 组)62 例、血管性痴呆(VaD)组 36例、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125例血清Aβ1- 28含量,所有数据均经SPSS8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AD组与 VaD 组、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血清 Aβ1-28 含量分别为(1 .16±0. 70)μg/L、(0 .80±0. 30)μg/L和(0. 68±0. 22)μg/L,AD组明显升高,与VaD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VaD组与正常智能老年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血清Aβ1- 28含量测定在AD诊断中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血清尿酸水平对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47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46名(对照组)。血管痴呆的严重程度通过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评定。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通过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测定血清尿酸水平与CDR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增高[(314.03±118.49)和(228.20±65.24)mmol/L, P<0.01]。血清尿酸水平与CDR评分呈正相关(r=0.797, P<0.01)。患者血清尿酸水平(OR=1.025,P=0.000,95%CI 1.014~1.036)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 (OR=0.055,P=0.003,95%CI 0.008~0.369)是影响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血清尿酸对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最佳截断点为284.52mmol/L,灵敏度为53.29%,特异度为91.31%。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可作为血管性痴呆的预测指标,且与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铜、锌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神经内科和济宁精神病院收治的老年期痴呆患者 ,其中血管性痴呆 (VD)患者5 8例 ,男 33例 ,女 2 5例 ,年龄 6 2~ 84岁 ,平均 (71± 6 6 )岁 ,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DSM IV)中的VD诊断标准〔1〕,CT或MRI检查有多灶性或腔隙性脑梗塞 ,无严重的广泛性脑萎缩迹象。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患者 38例 ,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 6 5~ 87岁 ,平均 (73± 7 1)岁 ,所有AD患者均有渐进性记忆障碍史 ,诊断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DTNB直接法测定了82例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血GSH Px活力,并与23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多梗死性痴呆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sVCAM1轻度痴呆(993.62±108.92)ng/ml,中度痴呆(1190.32±43.95)ng/ml,重度痴呆(1625.22±220.90)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GSH Px活力(73.98±22.32U·ml-1·min-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VCAM1水平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r=0.6975,P<0.05)。结论可溶性黏附分子与多梗死性痴呆密切相关,可溶性黏附分子可作为多梗死性痴呆治疗时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恩吉 《山东医药》2003,43(25):48-49
老年期痴呆是老年期各种痴呆的总称 ,主要包括 Alzhei-mer病痴呆 (AD)和血管性痴呆 (VD)。近年来 ,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以患病率和发病率为主要目标的描述性流行病学 ,可以提供疾病的分布规律 ,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分析性流行病学 ,可提供疾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线索。实验性流行病学不仅可提供进一步的病因依据 ,还可验证预防和治疗手段的有效性。1 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与患病率1.1 患病率 关于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 ,80年代以前的文献报道差异悬殊 ;80年代以后 ,其诊断标准和研究方法逐渐趋向一致 ,其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对AD18例,非AD性痴呆(NADD)20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20例及正常对照组(HCONT)20例的脑脊液(CSF)Tau蛋白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AD组CSF-Tau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与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AD组内男女性别间比较,<65岁与≥65岁间比较,临床不同阶段(第Ⅰ、Ⅱ、Ⅲ阶段)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F-Tau蛋白含量测定可作为AD早期诊断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冠心病猝死(SCD)和非SCD病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SCD的关系。方法从本教研室2001至2003年尸检档案中挑选病例及心脏标本共90例。分为SCD组(36例)、对照组Ⅰ(28例,冠心病但不是SCD)和对照组Ⅱ(26例,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组的MCP-1在斑块内的表达进行阳性细胞面积/扫描面积(R)、平均吸光度值(A)的半定量检测,并分析比较各组表达的差异性。结果SCD组的R值和A值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264±0.0130比0.0269±0.0110和0.0267±0.0100,P=0.04),(0.4534±0.0830比0.2303±0.0400和0.2158±0.0400,P=0.00)]。而对照组Ⅰ的R值和A值与对照组Ⅱ相比无统计学意义(0.0269±0.0110比0.0267±0.0100,P>0.05),(0.2303±0.0400比0.2158±0.0400,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MCP-1的表达增加与SCD的发生密切相关,为SCD的诊断和临床对冠心病防治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