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制备人参皂苷F_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方法,及利用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转化人参皂苷Rg1为人参皂苷F1的转化工艺。确定交联-包埋法为最佳固定化方法,应用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交联时间3h,戊二醛浓度0.1%,海藻酸钠浓度1%,CaCl2浓度2%。固定化酶与游离酶在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方面显示出不同的性质,其中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值为5.5。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在15℃环境中保存30d后,酶活回收率为68.82%。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转化人参皂苷Rg1为人参皂苷F1的转化条件为:固定化酶承载量为3.76U/g固定化酶载体,底物浓度为0.2mg/mL,转化温度为40℃,转化周期为2d,转化次数为4次,平均转化率为80.49%。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我国传统中药资源中寻求和开发更好的抗肿瘤药物。方法通过糖化学手段和有机合成方法修饰和改性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合成出β-乳香酸-3-O-13-D-半乳糖苷。结论^1H-NMR和^13C-NMR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综述β 葡萄糖醛酸苷酶结构、性质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β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相关文献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晶体结构由三个不同的结构域组成,其基因突变中最常见的为错义突变,会造成相应酶活性改变,从而引发黏多糖贮积症Ⅶ型等系列病变,对其在抗体导向酶解前体药疗法、酶替代疗法等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结论: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作为人体重要酸性水解酶,可发生多种基因突变,其在医药领域及疾病诊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D-半乳糖苷酶(GAL)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28例轻度HIE患儿(轻度组)和29例中重度HIE患儿(重度组)作为研究对象,2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终点法测定尿中NAG和GAL.结果 重度组尿NAG为(56.60±10.63)U/gcr,明显高于轻度组的(16.98±7.06)U/gcr和对照组的(16.82±4.43)U/gcr(P<0.01).重度组尿GAL为(22.66±5.52)U/gcr,明显高于轻度组的(10.94±3.55)U/gcr和对照组的(8.54±2.58)U/gcr,轻度组尿GA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IE患儿尿NAG、GAL均有显著改变,且和HIE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β-葡聚糖苷酶对三七皂苷-Fe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首次报道利用工业酶制剂对三七皂苷-Fe进行酶转化的研究。方法从三七茎叶总皂苷中分离鉴定三七皂苷-Fe,利用工业酶制剂β-葡聚糖苷酶对三七皂苷-Fe进行转化。树脂法、硅胶柱层析及薄层层析法分离、纯化酶转化产物;1HNMR和13C NMR光谱数据分析鉴定酶转化产物Ⅰ是20(S)原人参二醇-20-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人参皂苷-Mc);转化物Ⅱ是20(S)原人参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苷(C-K)。结果酶解动力学的研究中,经过24h的反应,三七皂苷-Fe的转化率接近95%。结论β-葡聚糖苷酶转化三七皂苷-Fe的途径为三七皂苷-Fe→人参皂苷-Mc→C-K。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化学方法高效合成葡萄糖-β-(1→4)-半乳糖二糖片段。方法 以4,6位苄叉保护的葡萄糖硫苷11为原料通过4步反应以39%的产率合成了硫苷供体15 ,再以TMSOTf与NIS作为促进剂,硫苷供体15与低活性的半乳糖受体18进行糖苷化反应合成葡萄糖-β-(1→4)-半乳糖二糖2。 结果 糖苷化反应以81%的产率得到葡萄糖-β-(1→4)-半乳糖二糖2, 为新型海洋天然产物Ancorinoside A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老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5 g/L D-半乳糖处理培养心肌细胞建立衰老模型,并以不同浓度EGB761(5、10、20μg/mL)分别干预48 h。以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判断细胞衰老,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含量。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和搏动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显著提高(75.6%±4.9%vs 17.2%±2.9%,P〈0.01);细胞内AGEs含量明显增高[(703±32)vs(93±26)pg/mL,P〈0.01];同时出现细胞形态学和搏动的异常。与D-半乳糖组比较,不同浓度(5、10、20μg/mL)EGB761干预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显著下降(各组分别为57.7%±7.9%、49.7%±9.2%、34.0%±6.6%,P〈0.01),同时AGEs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404±33)、(357±25)、(249±77)pg/mL,P〈0.01],心肌细胞的搏动明显增加。结论:EGB761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非酶糖基化,预防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老化。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均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200mg/kg)组,黄芩苷低、中、高(50、100、200mg/kg)3个剂量组及黄芩苷(100mg/kg)+香菇多糖(100mg/kg)组。在灌胃给予上述药物24d后,对实验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同时测定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等酶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高、中剂量的黄芩苷能提高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组织或血浆中SOD、GSH-Px的活性,升高血浆中CAT的活性,并降低MDA的含量,但较香菇多糖组效果略差,而黄芩苷+香菇多糖组效果最佳(P〈0.05))。结论:黄芩苷可延缓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衰老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氧化代谢酶系统有关,可作为抗氧化衰老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9.
β-葡萄糖苷酶酶解淫羊藿苷制备宝藿苷Ⅰ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β-葡萄糖苷酶酶解淫羊藿苷制备宝藿苷Ⅰ的工艺。方法:采用β-葡萄糖苷酶酶解淫羊藿苷制备宝藿苷Ⅰ,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温度、pH值、酶与底物质量比、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酶解反应的优化条件为温度50℃、pH=5.0的枸橼酸-枸橼酸三钠缓冲液、酶与底物质量比1:2、底物浓度1mg·mL-1、反应时间90min。结论:β-葡萄糖苷酶酶解淫羊藿苷制备宝藿苷Ⅰ,转化率高,工艺简单、可靠,反应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10.
黄满英  付云  刘瑜 《安徽医药》2015,(2):337-339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水平,并与治疗后及健康人群对照,以期明确β-G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为牙周炎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择18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采集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全唾液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数;检测全唾液中β-G(比色法)水平,并分析与牙周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基础治疗后,牙周临床参数改善明显(P<0.05);(2)治疗前实验组唾液β-G活性水平(2.845±0.72,10-3U· mL-1)与健康对照组(2.24±0.31,10-3 U· mL-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平均牙周袋深度(r =0.485)、深袋数(r =0.540)、深袋构成比(r=0.598)之间明显相关(P<0.05);治疗后β-G酶活性水平(2.18±0.71,10-3 U· mL-1)明显下调(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唾液β-G活性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牙周炎状态及控制程度,该指标可为牙周炎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二苯乙烯苷对D-半乳糖拟痴呆小鼠海马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应用cDNA芯片探索二苯乙烯苷(TSG)干预D 半乳糖皮下注射的拟痴呆 (AD)小鼠海马的靶基因。方法 D 半乳糖 (5 0mg·kg- 1·d- 1,6 0d)皮下注射为模型组 ,造模加TSG (0 .1g·kg- 1·d- 1)灌胃为TSG组 ,对照组只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 6只小鼠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取海马组织抽提RNA ,掺入荧光分子Cy3和Cy5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以模型比正常组和TSG比正常组为组合混合探针 ,与两张小鼠 4 0 0 0点cDNA芯片杂交 ,经荧光信号扫描及GenePixPro3.0分析TSG组AD疾病相关基因调控得到改善的基因。结果 TSG可缩短小鼠游至目标的距离和时间 ,说明改善了学习记忆能力。TSG组与模型组表达差异的基因有 2 9条上调 ,12条下调 ,其中与AD相关的有 11条。结论 基因表达结果说明 ,TSG可能使能量代谢与神经营养作用增强 ,炎性反应和转录整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肉苁蓉总苷对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Glycosides of cistanche,GCs)对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50mg/kg/d,制备脑老化模型。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D-半乳糖模型组;D-半乳糖 GCs组,每日分别给予GCs31.25mg/kg,62.5mg/kg,125mg/kg灌胃;D-半乳糖 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胡荽羟基积雪草苷(madecassoside from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MHS)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PF级昆明♂小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H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Aβ1-42蛋白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水平;RT-PCR法检测Aβ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HS能明显降低Aβ1-42蛋白的含量(P<0.05);抑制APP、BACE1和Cat B,同时提高NEP和IDE的表达(P<0.05);增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PSD-95、pNMDAR1、p-Ca MKII、p-PKACβ、PKCγ、p-CREB和BDNF的表达(P<0.05)。结论 MHS能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生成与沉积、增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赤芍总苷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赤芍总苷对D 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及与神经介质调节相关酶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选用长期皮下注射D 半乳糖形成的衰老小鼠模型。结果 赤芍总苷对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穿梭试验中小鼠主动回避潜伏期和主动回避次数明显增加 ;水迷宫试验发现 ,赤芍总苷可有效提高小鼠的达岸正确率 ,减少小鼠的错误次数。赤芍总苷可显著降低衰老小鼠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 (MAO)水平 ,提高胆碱酯酶 (CHE)活性 ;并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的增加 ,提高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水平。此外 ,赤芍总苷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低下及脑萎缩状态有显著的改善。结论 赤芍总苷具有抗衰老及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方法 对53例窒息新生儿与206例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次尿及24小时左右尿NAG及窒息组尿常规、同期血尿素氮(BUN)与肌酐(Cr)检测.结果 窒息组、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组尿NAG活性指数异常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01).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尿NAG活性异常率第1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而第2次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而血BUN及Cr结果,除Cr第2次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尿常规比较,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尿NAG活性是反映窒息新生儿早期肾小管功能改变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芍药苷(PF)对D-半乳糖(D-gal)和亚硝酸钠(NaNO2)诱导的衰老小鼠认知障碍与神经元凋亡的改善作用.方法:皮下注射D-gal和NaNO2制备小鼠衰老模型.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取小鼠脑组织检测丙二醛(MDA)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经H&E、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凋亡和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D-gal和NaNO2可诱导小鼠认知功能衰退,海马神经元损伤.给予PF可改善模型鼠认知障碍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减少caspase-3在海马的表达,提高降低的T-SOD、GSH-Px活性,减少升高的MDA含量.结论:PF通过抑制氧化损伤途径改善D-gal和NaNO2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与海马神经元变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设计合成4-硝基-1-萘基-β-D-半乳糖苷的方法。方法 D-半乳糖与乙酸钠反应,酯化后得到β-D-半乳糖五乙酸酯。β-D-半乳糖五乙酸酯经过溴化氢的乙酸溶液溴代得到溴代糖、再用显色团4-硝基-1-萘酚取代端基溴、最终水解除去乙酰基,再重结晶得到目标化合物。对该目标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高分辨质谱(ESI-HRMS)表征确定结构。对溴代试剂选择、羟基乙酰化反应条件及重结晶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 表征结果显示,终产物即为化合物4-硝基-1-萘基-β-D-半乳糖苷。制备过程中溴代试剂应选择溴化氢的乙酸溶液,乙酰化反应条件应选择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 h,重结晶甲醇/水比例为3∶1。结论 应用本法合成目标化合物4-硝基-1-萘基-β-D-半乳糖苷,建立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9.
赵霞  潘文萍 《中国药业》2011,20(19):15-16
目的 探讨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监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甲氨蝶呤导致肾脏毒性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1例,按服用年限分为0~1年组、1-3年组、3~5年组,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30例作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人群均留取新鲜晨尿,用酶法检测NAG,同时测定尿肌酐以校正,并测定血尿素氮、血肌酐.结果 服用甲氨蝶呤不同年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均在正常范围.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虽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0~1年组、1~3年组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α1-MG)排泄量较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而3~5年组较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尿NAG活性随服用甲氨蝶呤的时间的延长而增高,0~1年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1~3年组、3~5年组与正常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着类风湿关节患者服用甲氨蝶呤的时间延长,尿NAG酶的活性也发生改变.尿NAG酶的检测灵敏度高,对监测服用甲氨蝶呤患者出现早期肾脏损害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β1b(rhIFN-β1b)对恒河猴的免疫原性及其对疗效的潜在影响.方法:实验分溶剂对照组及rhIFN-β1b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1.25%人血清白蛋白0.36mL·kg-1及rhIFN-β1b 4.0×106,1.2×107及3.6×107IU·kg-1,连续90d.血清结合抗体测定采用ELISA法,中和抗体测定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结果:给药3周后,3个给药组动物均出现rhIFN-β1b结合抗体,4周后抗体滴度达最大值,不同剂量组间在结合抗体滴度方面未见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时,给药3周后血清中出现中和抗体,以后抗体滴度逐步升高.停药30d后,中和抗体滴度逐渐降低.结论:恒河猴重复给予rhIFN-β1b后,体内产生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但给药组动物未观察到明显的病理学和生化指标异常,提示该生物制品重复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