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急性肠梗阻发病率的 2 0 %~30 % [1 ] 。治疗的关键在于发现早期绞窄及时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5年 31 9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19例 ,其中男性 2 0 6例 ,女性 113例 ,年龄 7~84岁 ,平均 41岁。原发病手术胃大部切除术 12 4例 ,阑尾和盆腔手术 119例 ,其中两次以上发病者 5 9例。1 2 诊断依据 ①既往有腹部或盆腔手术史 ,出现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腹部X线平片显示机械性肠梗阻者。对无腹部手术史者出现上…  相似文献   

2.
3.
对于肠梗阻病人,如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须立即手术,但在临床中常遇到可以排除肠绞窄又短时不能缓解的肠梗阻病人,对于即使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也往往难于决定是手术还是继续保守治疗。本文结合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78例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病人(绞窄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未统计在内)的诊治,探讨非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徐根强 《右江医学》2005,33(2):161-162
粘连性肠梗阻在腹部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如不能及时就诊和治疗可能转变为绞窄型肠梗阻。我院自1990年1月~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32例,其中绞窄型肠梗阻42例,占粘连性肠梗阻的9.7%。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就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谢庆伟 《海南医学》2003,14(6):49-50
目的 探讨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316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病情复杂,多病因的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是无法解除梗阻的,其有类同的临床表现,手术指征。结论 掌握肠梗阻进展为肠绞窄的早期线索,把握手术时机,以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成早期手术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死亡人数、住院天数。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早期手术组治愈3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3例,无效2例,死亡2例,2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死亡人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治疗组的住院天数略低于保守治疗组,但2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性肠梗阻患者可先行保守治疗,待确诊病因后再选择治疗方法,患者一旦进展为绞窄性肠梗阻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黄汝永 《大家健康》2016,(3):134-135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行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共治愈50例,治愈率达83.3%,另10例因ADRS、MODS、感染性休克死亡,死亡率为16.7%,术后共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结论:绞窄性肠梗阻必须掌握适宜的手术时机,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增强围手术期严密监护措施,以降低死亡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成人急性小肠梗阻(small bowl obstruction,SBO)病因复杂,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SBO的病因谱特征及其与小肠绞窄的关系,为SBO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6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手术的320例SBO的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合并小肠绞窄、绞窄程度、梗阻病因等不同分类方法,将患者分为不同病因组、绞窄组与单纯组、坏死亚组与可逆性绞窄亚组。分别统计各病因的分布情况、各病因与小肠绞窄的关系等。 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的320例成人SBO患者中,病因包括黏连107例(33.4%)、外疝73例(22.8%)、扭转46例(14.4%)、内疝32例(10.0%)、套叠28例(8.8%)、肿瘤7例(2.2%)、其他病因27例(8.4%)。其中,绞窄组的扭转与套叠例数显著多于单纯组(均P<0.05),绞窄组的肿瘤例数显著少于单纯组(P<0.05)。在绞窄组中,外疝与内疝引起的坏死亚组患者显著多于可逆性绞窄亚组患者(均P<0.05)。 结论 在成人SBO患者中,黏连仍是主要病因,其次是腹外疝;扭转与套叠倾向于引起小肠绞窄;外疝与内疝有引起不可逆性肠绞窄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吴维民  唐科奇 《广西医学》1991,13(5):329-330
我院1982年1月至1988年B月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62例,其中手术证实为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66例,占25%。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66例,属早期绞窄性肠梗阻19例,晚期绞窄性肠梗阻47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20岁以下32例,21~60岁25例,60岁以上9例。病因:阑尾切除术后1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8例,肠梗阻粘连松解术后6例,腹部外伤术后4例,小肠憩室4例。肝胆手术后3例,盆腔手术后2例,不明原因29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76年 6月~ 1998年 11月间收治了 76例由粘连性肠梗阻导致绞窄性肠梗阻误诊病例 ,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 5 2例 ,女 2 4例 ,男女之比 2 17:1。年龄最小6岁 ,最大 83岁 ,其中 7岁以下 3例 ,7~ 14岁 8例 ,15~ 44岁 2 5例 ,45~5 9岁 2 8例 ,6 0~ 83岁 12例 ,农民 2 7例 ,工人 19例 ,干部 8例 ,学生和无职业者共 2 2例。 6 1例既往有手术史 ,占 80 3%。1 2 临床表现 :阵发性腹痛 6 4例 ,持续性剧烈腹痛或哭闹 12例 ,腹胀 33例 ,反复呕吐 48例 ,呕吐咖啡样物 3例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5 3例 ,排血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数学医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四组,28例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Ⅰ组,26例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为对照Ⅱ组,26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Ⅲ组.27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中转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腹胀痛缓解时间和恢复排气时间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在胃肠减压量上,对照Ⅱ组、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Ⅲ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转手术情况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减趋势(P:0.032),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增趋势(P=0.004),观察组和对照Ⅲ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在临床疗效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m了递增趋势(P=0.0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44-147
目的总结21例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并采用适宜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21例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观察其梗阻症状的缓解情况,并提出适宜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平均置管时间(12.95±3.01)d,置管期间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导管意外发生,18例患者显效,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梗阻症状缓解;1例患者无效,患者在置管3周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行妇科晚期减瘤术加肠粘连松解术;2例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对于晚期卵巢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有助于缓解梗阻情况,并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特点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9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综合评价外科治疗方法。结果:I期切除吻合24例(61.5%),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应尽可能Ⅰ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孙小林  娄善华 《吉林医学》2004,25(12):19-21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腹腔镜急性肠梗阻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注意事项、手术并发症及优缺点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已成功地用于治疗由既往腹部手术后粘连、内疝(包括膈疝)、腹壁疝、肠扭转等所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结论:腹腔镜急性肠梗阻手术仍是一种探索性的手术,可以代替开腹手术治疗选择性的急性肠梗阻。对于梗阻原因不明者,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即可以明确梗阻原因,又可以同时进行有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沈卫华 《吉林医学》2011,(30):6386-6387
目的:观察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全部可以顺利手术,其中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占96.1%,行肠造瘘Ⅱ期吻合术占3.9%。没有手术死亡的病例,术后切口感染的2例,吻合口漏的1例,腹腔感染的1例。结论: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建春 《吉林医学》2014,(18):3914-3915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完整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部位病变下不同术式的选择情况及不同术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选择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方式或分期手术方式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同部位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术式选择无明显区别。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9.37%,不同部位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9,P=0.69>0.05);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分期手术,两组并发症率分别为46.7%、42.6%,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0,P=1.00>0.05),但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与行分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Ⅰ期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11.7%)与行分期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4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P=0.001<0.05)。即左、右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分期手术方式。结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对策是依据个体化情况,Ⅰ期切除吻合与分期手术结合,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海阳 《河北医学》2004,10(2):140-142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年2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87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术前确诊绞窄性肠梗阻的45例(占51.7%),其余42例(占48.3%)均在剖腹探查时确诊;腹痛性质、压痛包块、腹水征、腹平片、B超、CT等是早期确诊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87例病例治愈70例(占80.5%),死亡17例(死亡率为19.5%),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困难。应动态观察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正确把握手术时机。预防肠坏死发生。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和加强术后ICU监护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童创  李先海 《安徽医学》2007,28(1):26-27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及探讨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成人急性肠梗阻210例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占40.9%;肿瘤性肠梗阻占33.8%;嵌疝引起肠梗阻占14.8%。入院后72小时内手术131例,72小时后手术7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死亡7例,病死率3.3%。结论粘连和肿瘤是成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病因。加强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对可疑肿瘤患者,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明确诊断再作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均给予及时手术,治愈80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2.44%。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急性肠梗阻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而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超声刀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时的应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时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8例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超声刀的应用资料,并与同期120例开放法肠粘连松解术比较。结果除10例因需辅助小切口处理外,其余9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粘连松解;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刀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可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