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胺碘呋酮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安律酮)是苯呋喃(lenzofuran)的衍生物。是一种抗心绞痛、抗心律失常的新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一)药理作用1.延长单向动作电位时间,延长不应期:实验证明,乙胺碘呋酮能延长兔的心房肌、心室肌和蒲倾野氏纤维动作电位时间,而不改变静止膜电位与自律性。Welliams 在心肌纤维研究中显示,其基本作用是延长心室和心室肌动作电位,以及可能延  相似文献   

2.
乙胺碘呋酮的临床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胺碘呋酮(简称胺碘酮)用于抗心律失常已20多年,是一种很有效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主要电生理学特点是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不改变膜息电位;抑制4相位除级,延长心肌复极,并且有除颤的作用,故其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不仅能终止室上性心律失常,且能成功地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有人提出此药尚能预防室颤的发生。因本药疗效高,毒性小,安全性大,抗心律失常广谱等特点,目前临床上不恰当地选择应用现象日增,以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致命的不良反应。本文将乙胺腆呋酮的毒副反应作以综述,借以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3.
乙胺碘呋酮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胺碘呋酮作为广谱抗快速心律失常药,在临床实践中使人们认识到,此药并不象以往所想象的那么理想,不良反应涉及多方面,有心血管、神经、甲状腺、肺脏、消化道等等,有两组资料表明,因反应严重而停药者分别为8.3%和13.8%,现作一综述。一、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 (1)心率减慢:有人对75例病人给予口服药物治疗,起初每日600~800mg,一周后改为每日200~300mg,定期心电图检查,结果70例患者服药后2~3周后心率减慢。产生原因是由于该药对窦房结抑制  相似文献   

4.
5.
报告了该院1981年10月~1984年8月应用本药治疗心律失常88例,其中70例为住院治疗;过去曾用过一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者47例。总有效率为84.09%(显效者39.8%);以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房早、室早疗效较高。 本文着重讨论了本药的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反应较多,往往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我省因本药致死者已在10例以上。本组发生率为52.27%,以Q—Tc延长超过治疗前23%者为多(占21.59%),本组有二例分别服药20天(风心、持续房颤)及8天(肺心、频发室早),因Q—Tc延长>23%而停药,分别在停药后二天及一天发生阿一斯综合征,一例抢救无效死亡。本药吸收、排泄缓慢,有积蓄作用,故治疗中必须严密观  相似文献   

6.
乙胺碘呋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Atlansil,cordarone)是一含碘药物。每片200mg相当于碘94.4mg或卢戈氏液12滴。属于苯骈呋喃衍生物,目前使用其盐酸盐。化学结构为2——丁基——3——[3,5——二碘——4——(2——二乙胺乙氧基)苯甲酰基]苯骈呋喃。就其化学结构来讲,与甲状腺素颇有相似之处,而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不同。  相似文献   

7.
关于乙胺碘呋酮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胺碘呋酮(胺碘酮)属于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按药物对动作电位的主要效应分类的第三类,它可以使有效不应期延长,但不减慢激动的传导。本类药物还有溴苄胺和索他洛尔。另外,胺碘酮对血管平滑肌有特异性松弛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降低冠脉循环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且通过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非竞争性抑制而降低儿茶酚胺的交感兴奋作用,故有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对心脏可减慢静息和运动时的心率,对心肌氧利用率虽无影响,但有抑制交感兴奋作用,而有效的缓解心绞痛。目前,胺碘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颇受注视的药物,本…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7年10月开始对32例房颤患者采用山莨菪碱+胺碘酮与地高辛、胺碘酮分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前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2例均属持续性房颤,房颤史为20天~3年以上;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42~68  相似文献   

9.
已知钙拮抗剂(异搏定等)对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有良效,最近又发现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对冠状血管床有高度特异的作用。作者给3例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每日口服乙胺碘呋酮800~1,000毫克,4~7天后自发性胸痛完全消失;续用8~14个月期间,缺血性胸痛未再发作。作者认为,乙胺碘呋酮扩张冠状血管的机理与钙拮抗剂不同,可能是(1)直按松弛冠状动脉平  相似文献   

10.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是一种苯呋喃衍生物,1961年作为抗心绞痛药应用于临床,其后证明它能治疗多种快速心律失常.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难治性心律失常,且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自Rotmensch 等1980年首先报告乙胺碘呋酮引起肺损害后,先后又有该药引起肺炎和肺纤维化的报道;本文仅就乙胺碘呋酮的肺部损害作一综述。乙胺碘呋酮引起肺部损害的发生率为1.4~20%,年龄在40~81岁,男性多见,日剂量多在600~800mg 之间。肺部损害一般出现于用药后的3~14  相似文献   

11.
高敬堂  高丽 《山西临床医药》2009,(23):1955-1957
目的:评价乙胺碘呋酮对伴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1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按一定的治疗方案,分别服用乙胺碘呋酮和心律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9.3%,而对照组为4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且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乙胺碘呋酮与心律平相比,更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梁慕筠  张华 《临床医学》1991,11(2):79-81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乙胺碘呋酮的副作用甚多,其发生率可高达50%,有些副作用甚至是致死性的,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从临床用药角度,结合复习国内外文献,概述乙胺碘呋酮副作用的发生机制以及临床对策,探讨乙胺碘呋酮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指征。一、心血管系统副作用1.乙胺碘呋酮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乙胺碘呋酮具有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抑制房室传导、延长心房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抑制交感神经的作  相似文献   

14.
乙胺碘呋酮(Am)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AAD),其疗效早已得到公从,但由于其具有众多的毒性作用,特别是关于Am引起严重反应致死和诱发致命的心律失常的报道,严重地影响了Am的临床广泛应用。过去10年对Am的毒副作用各家看法不一.随着Am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以及和其它AAD的临床应用的比较,Am抗心律失常的优越性逐渐显示出来。关于其毒副作用的争论也渐趋缓和。本文就Am的毒副作用及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乙胺碘呋酮的副作用1、神经系统:Morady 等报道神经系统副作用高达35%,多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多梦,乏力,震颤或共济失调等。发生副作用的用药平均剂量为686±111mg/日,当剂量减至200~400mg/日时,大部分副作用可消失或改善。  相似文献   

16.
接受维持量地高辛治疗者再加用乙胺碘呋酮,可使血浆地高辛浓度增高。给予乙胺碘呋酮后24小时内,血浆地高辛浓度增高显著。乙胺碘呋酮200毫克,每天3次,在6~7天过程中,地高辛浓度逐渐增高,然后稳定在一较高水平,不再继续升高。停用乙胺碘呋酮2周后,地高辛浓度逐渐降至原来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乙胺碘呋酮的毒副作用及其预防王佩生163001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医院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系苯丙呋喃衍生物,1967年作为冠状动脉扩张剂首先用于治疗心绞痛,1970年Singh阐明了它的心肌电生理机制[1],而后将其作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8~2004年共收治因各种心律失常而服用胺碘酮(AMD)致甲亢患12例,其治疗与预后同一般甲亢殊多不同,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乙胺碘呋酮,又叫安律酮。它是一种苯并呋喃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甲状腺素相似,能降低心脏房室传导速度,延长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故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还具有较强的抗纤颤作用。因此,适用于各种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如频发性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疗  相似文献   

20.
乙胺碘呋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延长复极及不应期。目前已知,它尚具有其他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特性:阻滞快钠通道(Ⅰ类),非选择性地阻滞β受体(Ⅱ类);阻滞慢钙通道(Ⅳ类)。此外,它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尚由于抑制Na~ -K~ -ATP酶,增加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及抗甲状腺作用。上述特性不但决定了它的治疗作用,也产生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