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26),给予治疗组患者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钢板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病率以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优良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优良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结合MIPO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8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及3个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骨质疏松治疗后的骨密度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7.0±0.9)d比(10.1±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L2~4椎体骨密度分别为(0.80±0.11)、(0.64±0.04)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1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对照组:优10例、良10例、可4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临床效果好,住院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讨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创伤小、固定性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提高骨折愈合率,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7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手术前后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Constant-Murley及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Constant-Murley及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13%(2/39)低于对照组23.0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2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选取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解剖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9.5±2.3)分,对照组为(74.5±1.9)分,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例)和对照组(n=43例),观察组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Constant-Mur...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97例肱骨大结节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EXA随访,研究组骨密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ASEC评分、目测疼痛类比评分、Constant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ASEC评分、目测疼痛类比评分、Constant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后ASEC评分、目测疼痛类比评分、Constant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GQOLI-74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后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仅能够减少术后下床活动、住院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提高患者骨密度水平,而且可以改善ASEC评分、目测疼痛类比评分、Constant评分水平,使肩关节功能获得良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8.
彭文康 《当代医学》2021,27(22):13-16
目的 探究临床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重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3、7 d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5.00%)高于对照组(65.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重型肱骨近端骨折疗现显著,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疼痛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3年1月10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微创PHILOS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常规抗炎和康复治疗等。观察两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在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方面具有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住院的3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为三、四部分骨折,全部采用切开复位,随机行异体腓骨移植及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及同种异体骨条填充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搜集术前两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骨密度值、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术后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肩关节功能评分等资料。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术后两组X线片检查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两组伤口无红肿,渗液及感染等,未发现异体骨排斥反应,伤口I/甲级愈合。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周、1年颈干角上有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无骨折移位、内固定切割及肱骨头坏死发生。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88.2%。颈干角术后1周为(135.00±3.03)°,术后3周(133.00±1.07)°,术后12个月(132.00±0.98)°。对照组发生骨折移位4例,发生内固定切割2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骨性愈合时间为(22.61±3.75)周。肩关节功能:优8例,良8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 0%。颈干角术后1周(133.28±4.20)°,术后3周(125.00±6.52)°,术后12个月(120.00±10.0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移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内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锁定钢板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81.82%,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和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骨折部位快速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锁定钢板系统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锁定钢板系统治疗组和普通钢板治疗组,其中锁定钢板系统治疗组44例,采用锁定钢板系统治疗;普通钢板治疗组44例,采用普通钢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锁定钢板系统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普通钢板治疗组[(143.2±17.8)min比(110.0±21.0)min]、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普通钢板治疗组[(150.8±21.3)m L比(218.0±22.3)m L;(38.2±8.0)m L比(54.0±7.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系统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73%(43/44),普通钢板治疗组为86.36%(38/44),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9,P=0.035);锁定钢板系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1/44),与普通钢板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9.0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小,且并发症低,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锁定钢板治疗组(A组,33例)和应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组(B组,2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切口并发症;术后通过X线片评估骨折及内固定稳定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B组(P均<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3个月。A组并发症发生率(12%)明显高于B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P<0.05)。末次随访B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应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植骨固定牢靠,可减少术后出现内翻畸形,与单纯锁定钢板固定比较,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修复中锁定钢板与锁定髓内针系统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12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2组,各56例,对照组行锁定钢板术治疗,观察组行锁定髓内针治疗,比较组间疗效及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Nee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定髓内针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效果优于锁定钢板,其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且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适于体弱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5年至2006年,对16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结果术后患者随访5~16个月,平均9个月,按Neet功能评定,功能优5例,良8例,可3例,无1例发生肱骨头坏死。结论锁定钢板固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8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根据Neer骨折分类及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5~16个月,平均10.5个月,28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Neer评分方法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20例优,4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5.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配合中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可提供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锁定钢板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81.82%,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和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骨折部位快速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获嘉县中医院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9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优良率为84.91%(45/53),观察组优良率为98.11%(52/53),观察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98%(9/53),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7%(2/53),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解剖钢板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减轻机体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使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乙组使用传统胸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甲组使用肩外侧小切口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 d、3 d、1周及2周,甲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固定时间及固定后住院时间比乙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少于乙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个月、1个月及3个月,甲组Neer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利于提高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