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中选取88例进行统计学数据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分层管理)和对照组(常规管理),均为44例,两组护理工作人员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带教能力评分、临床护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结果研究表明,采取分层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患有妇产科疾病的患者提供护士分层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适宜在临床上应用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名护理人员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对于研究组的护理人员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而对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然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包括业务水平、患者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等。结果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研究组护理人员在业务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上要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人员,且研究组的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上升,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进而推动医院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实际作用展开分析。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本院在职的护理人员共88名,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P0.05)。结论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过程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医患冲突,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孟州市中医院妇产科的90名女性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开展护士分层管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知识知晓、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文书记录、安全管理、感染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更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路径,实验组利用的是分层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护士在临床护理能力、带教能力的比较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实验组护士的满意度为90.9%,对照组为72.7%;医生对实验组护士的满意度为90.9%,对照组为63.6%。结论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需要严格按照护士的实际职称、业务水平、职责等情况统一进行划分,合理制定相关的护理职责,同时展开管理,进一步明确护士职责范围。在强化护士的整体素质之余,既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水平,也可以强化人们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内科100例患者及40名护理人员分别应用单双抽签发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护理人员均为20名,予以观察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及护理人员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应比较,差异明显,计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内部护理工作中使用分层管理,可以显着提高患者护理的安全水平,显着提高护理质量,并显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人员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层管理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实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分层管理组护理人员采用基础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4个层次管理。30 d后,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后工作积极性(自评和他评)、操作及理论知识评分、患者及医生满意度。结果:分层管理模式较常规管理模式优势显著,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操作及理论知识评分、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广大医疗工作者应加大推广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人员应用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度在门诊护理人员中实施人性化管理作为研究组,2011年度门诊护理人员中未实施人性化管理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期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及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护理人员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同时提高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以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的102名护理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法,平分成两组,各51名,对照组不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观察组对护理进行分层次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考核情况、日常工作质量以及患者评分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知识、患者病情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各项业务能力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中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于本院儿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3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名。对照组仅给予传统培训模式,研究组给予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变化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均较培训前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15/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1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培训模式规范了基层医院新生儿疼痛管理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知和能力,使得新生儿镇痛程序安全有效地管理和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患者80例以及工作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由对照组护士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由观察组护士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90%、8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0%、70%、50%,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90%、80%,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0%、70%、50%,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我院67例基础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护理人员,观察组34例护理人员。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模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护理技能等方面知识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对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的有30名,护理满意率为88.2%,对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的有23名,满意率为69.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形式能有效提升整体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并分析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职护士中随机选取68人在医院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中进行护理作业,选取同时期的68人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中进行护理作业,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满意率调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6%,较对照组的86.76%高出10.30%(P0.05);而对于护士在各项护理评分以及护理考核评分的比较中,实验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护士进行分层护理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和工作质量,建议在医院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春燕 《大家健康》2016,(10):281-281
目的:探讨分析分层管理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未实施分层管理前护理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10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岗位、工作年限、职称、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分层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离职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和护士离职率明显降低。结论:分层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素质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分级管理模式实施前相比,实施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病科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16名护理人员根据能级对等实行分层管理,制定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对比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和质量考核小组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护理岗位分层管理运行后,老年病科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护理管理质量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充分合理运用了护理人员资源,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舒适感、满意度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心理舒适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中,采用无缝隙管理的护理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我院选取5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危重护理、健康教育及护理技能等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30名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名.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采用轮班制度;对于观察组医护人员,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病房护理以及护理文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形式,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