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直接穿刺法作为临时性血液通路主要用于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尚未建立永久性血液通路、腹透、肾移植患者的紧急透析以及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的患者,但罕见有用于维持性血透。笔者近年来除用该方法行紧急血透外,还用于维持性血透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我科1992年5月~1997年10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12岁(18~64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3例,高血压性肾小球硬化3例,流行性出血热并急性肾衰2例,药物致急性肾衰2例。2.肱动脉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一些特殊患者应用的意义以及经肱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中可行性及安全性,同时观察肱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介入路径选择,患者平卧位,右手掌心向上,穿刺点在肘部肱动脉分支前,选择动脉搏动最强处,先在穿刺点用利多卡因局麻,用桡动脉穿刺针取45°角穿刺进入肱动脉,送入导丝,拔除穿刺针,送入6F桡动脉血管鞘,术后拔除鞘管,压迫止血10 min,再用绷带加压包扎。6~8 h后可解开绷带,术后无须严格卧床休息。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肱动脉穿刺并完成介入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肱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熟悉肱动脉穿刺部位的解剖特点,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对其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和处理对策的充分准备,可以减少并发症及其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部分桡动脉、股动脉穿刺有禁忌的患者,肱动脉穿刺的介入路径,不失为一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用19G无芯穿刺针经皮左肱动脉穿刺插管对24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保留导管维持介入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左肱动脉穿刺插管,并顺利完成43支动脉DSA检查及51支血管的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约20.8%,主要有左上臂血肿及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是介入治疗中的一种简单、安全、实用的入路方法,适用于需要保留导管短期维持治疗的病变。 相似文献
5.
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脉内支架术的可行性。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肱动脉途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100例),另一组经股动脉途径行PCI(100例)。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结果经肱动脉途径手术的成功率为98.35%,股动脉为99.21%。两组的透视时间分别为8.98±3.62min和8.57±3.43min,手术时间分别为43.6±10.1min和42.8±10.4min。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肱动脉途径行PCI术安全有效且可靠。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血液透析技术已普遍用于救治各种急、慢性肾衰、药物中毒等。行血透必须建立一条连接人体与机器的血管通路,方能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目前建立血路的方法有:外瘘、内瘘和动脉直接穿刺。我院血液透析1003人次中,采用肱动脉直接穿刺42人次,血肿2人次,成功率达95.7%,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浅谈这种穿刺方法在血透中应用成功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黄金指标",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是经皮股动脉穿刺.经皮肱动脉穿刺行CAG的护理报道不多,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科从2004年以来,收治65例早产儿及新生儿窒息的患儿,为了准确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随时调整用氧浓度,需随时抽取动脉血,经过2年多实践,得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黄金指标”,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是经皮股动脉穿刺。经皮肱动脉穿刺行 CAG的护理报道不多 ,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1 0月经右肱动脉途径行 CAG2 0 3例 ,其中男 1 3 0例 相似文献
14.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3岁,住院号971791,有糖尿病20年,糖尿病肾病5年,肾功能不全半年,进行性加重,于97年11月4日行血液透析疗法(HD),治疗时用16号内瘘针作左肱动脉穿刺,进行HD后,患者立即感穿刺处肿胀、疼痛、局部出现淤斑,观察动脉管道内血流量不足,并含有泡沫,即停止HD,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一周后肿胀减轻,瘀斑部分吸收。患者11月17日转诊我院,查血肌酐1140mmol/L,尿素氮28万mmol/L,需继续HD治疗,19日行左前臂动静脉造瘘(外瘘)。术后当晚无不适,次日行HD后,晚间感左上肢肿胀, 相似文献
15.
浅谈婴幼儿桡动脉、肱动脉穿刺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通常做血气分析或抽动脉血是采用股动脉穿刺,但进行股动脉穿刺不仅麻烦,一个不易操作,而且对患儿损伤较大,给患儿造成痛苦,自从2001年我科采用桡动脉、肱动脉抽血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在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40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分为治疗组18例(18只眼)和对照组22例(22只眼)。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阿托品、复方丹参针,同时输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应用对照组相同的药物外,及早行前房穿刺。两组均以视力、视野、眼底改变为疗效评判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早前房穿刺配合药物、吸氧等综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肱动脉途径冠脉造影 (CA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 ,我院经肱动脉途径共对 2 0 3例患者行CAG ,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 5 0 0例患者比较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冠状动脉造影时间、X光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98 5 %和 10 0 % ,X光透视时间为 (6 5± 3 5 )min和(5 9± 3 6 )min ,并发症发生率为 1 4 8%和 5 2 % ,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31 5± 16 2 )min和 (30 2± 15 7)min。两组手术成功率 ,X光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肱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 (P <0 0 1)。结论 :经肱动脉行CAG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疾病介入诊疗后,股动脉止血尤为关键,处置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有些患者不能耐受人工按压穿刺点止血或长时间卧床,由于下肢制动不良,引起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另外由于穿刺部位过低,穿刺位于股动脉分叉处等,会引起压迫不良而形成周围血管并发症,使用动脉穿刺止血器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院自2006年6月~2007年7月使用动脉穿刺止血器(指停)共9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患者的生命线。临床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动静脉内瘘阻塞,静脉留置导管插管失败或合并感染,以及极度心力衰竭、肺水肿、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需急诊血液透析患者,而病情又不允许行中心静脉置管,而桡动脉和足背动脉又无法达到满意的血流量,重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成为患者延续生命的关键。我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性 ,53岁。门诊诊断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收住院。入院后 ,多次出现心慌、心累、心动过速、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皮下出血 ,院内外右肱动脉多次穿刺血透 ,局部出现疼痛性包块。住院两月 ,右上臂内侧包块增大 10 cm× 8cm×6cm,伴剧痛 ,肢体远端肿胀、静脉回流受阻。经 B超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包块内涡流形成 ,诊断为动脉瘤。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 ,证实右肱动脉假性分隔状动脉瘤 ,瘤蒂位于肱动脉主干尺侧上副动脉远端、尺侧下副动脉处 ,瘤蒂狭小 ,微导管无法达到理想部位 ,而采用动脉瘤直接穿刺栓塞法 ,注射尼龙纤维螺丝圈 ,明胶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