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生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治疗仍然是医学难题.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文献报道,从病因病机、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对现阶段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汇总报告,并对现有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ASO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活血通脉方剂,水煎服,1剂/d,配合凯时10 μg/d,静点;对照组仅行凯时静点治疗.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2.55%,总有效率95.74%;对照组治愈率26.09%,总有效率86.96%,两组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ASO行之有效,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选择具有明确诊断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痘的患者,治疗组予活血通脉方剂,水煎服,配合血栓通、前列地尔静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其中Ⅰ级占13例,Ⅱ级占20例,Ⅲ级占2例,Ⅳ级0例。结果:临床治愈12例,占34.29%,显著有效16例,占45.71%,好转6例,占17.14%,未愈1例,占2.8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问:我是一名男性患者,75岁。近来发现走路后腿痛,但休息片刻还能行走,我以为是上了岁数的缘故,不料症状越来越重,原先能走500米,现在只能走不到50米,足趾还出现了破溃,夜间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作了彩色多普勒,医生说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病?如何治疗?需要手术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DLASOⅠ、Ⅱ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通活血中药,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股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28,P〈0.05);治疗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股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明显改善(t=2.17~13.80,P〈0.05、0.01)。结论温通活血中药对Ⅰ、Ⅱ期DLASO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目前有超过2亿人受其影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影响疾病发展,根据患者致病的不同危险因素衍生出相应的内科治疗方法。当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血运重建治疗。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腔内血运重建方式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为大众接受。同时,针对不同解剖位置的病变,腔内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内外科主流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7.
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厂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1995年9月~1997年9月我们共收治40例(43条肢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35例,女5例;年龄50~80岁,平均63岁。均有间歇性跛行,伴静息痛15例,足趾坏疽7例,足背溃疡2例,小腿皮肤大片坏死1例。并发高血压13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7例,脑中风2例。1.2特殊检查①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PVL):趾动脉动态描记示全组均动脉搏动波幅低平或呈直线。踝踝指数(ABI)测定为0~0.51,平均0.23±0.12。②彩色多普勒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FontaineⅡ、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重建下肢动脉血流。结果该组无一例死亡,术后下肢动脉缺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踝肱指数(ABI)术前为0.12~0.53,平均0.35,术后ABI为0.45~0.90。2例术后发生腹股沟切口淋巴漏,经换药愈合,随访2~36个月,1例股-腘动脉旁路术远端吻合口1年后狭窄,经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内膜增生,再次行血管重建好转。结论采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联合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临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为瘀阻脉络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三组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上,分别加用西药常规治疗(A组)、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结合西药常规治疗(B组)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C组)。检测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测量并计算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踝肱指数(ABI),通过B超测量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和血流量。结果:疗效显著性C组B组A组(P0.05);血脂生化指标除PT及FIB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改善效果C组优于B组,更优于A组(P0.01);三组治疗后ABI均有改善(P0.05),且改善效果C组优于B组,更优于A组(P0.01);三组治疗后B超检测项目均有改善(P0.05),其中股浅动脉的血流量、足背动脉的峰值速度和血流量的改善效果C组及B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1),但C组优于B组不明显,其余检查指标三组内每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效果C组优于B组,更优于A组。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联合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脉络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明显改善患者多项血脂生化及血流物理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及中药内服结合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介入治疗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外科治疗,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药物支架和长球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内膜下成形术以及多种新的技术和器械问世并应用,明显提高了长段闭塞性病变开通率。本文就对该疾病临床特征、临床检查方法、TASCⅡ分型、介入治疗技术以及治疗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的阐述,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腔内治疗方法,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腔内术治疗的1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92.3%(12/13),临床症状改善率92.3%(12/13),术后ABI为0.75±0.14,较术前0.3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6.9%(10/13),部分改善15.3%(2/13),10条肢体足背或胫后动脉恢复搏动,无手术相关死亡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良好,尤其对重症下肢缺血性患者。  相似文献   

13.
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腿部动脉血管发生硬化引起的疾病.该病患者血管腔逐渐变细直至闭塞,没有充足的血液流向腿部,导致下肢组织供血不足,出现行走时腿部麻木、疼痛、发凉等症状.如果病情继续发展,患者会变得无法行走,安静时尤其是夜间腿也会疼痛,称为静息痛.此时如不及时治疗,足部会发生坏疽而不得不截肢.  相似文献   

15.
张音云 《疑难病杂志》2008,7(5):314-31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cclusion,ASO)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需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饮食习惯的改变,ASO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运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检查踝肱指数为0.63±0.18,与术前(0.37±0.16)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人工血管感染,1例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2例于术后1年出现吻合口狭窄,均于治疗后好转。结论: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王健  赵文光 《吉林医学》2009,30(8):673-67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坏死。LEAOD患者多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全身性疾病,治疗效果欠佳且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加上饮食习惯的改变,LEAO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引用,动脉硬化闭塞症慢性下肢缺血的腔内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成果。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已达到外科手术的水平;股腘动脉腔内治疗长段病变的近、远期效果还与外科血管重建术有差距;膝下腔内治疗已被认为是膝下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韩星  吴杰  魏崴  纪伟  杨德新 《吉林医学》2010,31(28):4854-485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主诉下肢或足部麻木或疼痛、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中,经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或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动脉缺血表现者,进一步作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螺旋CT血管显像(SCTA)或数控动脉造影检查(DSA)以明确诊断。结果:28例患者经ABI测定诊断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BI在0.00~0.65范围,平均0.33。全组患者均作了SCTA,MRA或DSA检查,ABI无一例假阳性,最后确定28例中3例为主髂动脉段闭塞;6例为股腘动脉段闭塞;7例为股腘动脉伴腘动脉1~2分支闭塞;12例为膝以下动脉闭塞。2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手术或(和)药物治疗。结论:节段性测压和彩超检查是初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方法,简易、价廉、无损伤性、患者易接受;SCTA,MRA或DSA可以准确诊断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全面的依据。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多数研究支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始于内皮损伤,且睾酮和双氢睾酮对内皮具有保护作用,雌激素可影响血脂变化,而对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与安慰剂对比无差异。过去认为激素替代治疗对外周血管病有积极作用,但最近研究显示,性激素替代治疗有加重冠心病及诱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此,对于激素替代治疗的具体使用已经达成共识:对于临床上需要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按照个体化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