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降钙素原(PCT)在不同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连续两次血培养阳性的脓毒血症患者130例,在初入院未使用抗生素时采集血培养标本与血液标本,检测血液中PCT、白细胞(WB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FDP、D-DI各项指标,采用LSD-t检验比较这些指标在不同细菌感染组间的差异,ROC曲线分析大肠埃希菌组与其他感染组PCT浓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D-DI、FDP、PCT在不同细菌感染时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脓毒血症患者的PCT、WBC、FDP、D-DI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时间PT、APTT较对照组延长,ATⅢ活性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感染组PCT为(173.84±26.96)pg/mL、FDP为(119.06±14.93)μg/mL、D-DI为(31.65±4.62)mg/L,其浓度升高较其他细菌感染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指标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I、FDP、PCT在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升高较其他细菌感染升高明显,D-DI、FDP与PCT相关性好,可做为脓毒血症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爱忠  徐惠芳  江伟 《上海医学》2002,25(Z1):72-73
目的比较脓毒血症大鼠不同时间血浆中前降钙素(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浆中前降钙素作为严重细菌感染诊断指标的敏感度及可靠性.方法采用盲肠末端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脓毒血症模型.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脓毒血症组(PS)、假手术组(SO)和正常对照组(NC).分别于模型制备后的0、12、24和48 h及对应时点经股静脉抽血,测定PCT和CRP.结果PS组12、24和48 h的PCT显著高于NC组和SO组的对应时点(P<0.01);PS组各时点的PCT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0、12和24h的CRP差异无显著性,PS组48 h的CRP显著高于NC组和SO组(P<0.01).结论大鼠脓毒血症时,PCT升高较早,且随炎症的加重不断升高.PCT在诊断早期细菌感染和评估感染程度方面优于CRP.  相似文献   

3.
王璐  刘艳  肖东 《新疆医学》2013,43(8):49-5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脓毒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55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症3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并与WBC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PCT浓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PCT对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脓毒血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预测新生儿脓毒血症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新生儿脓毒血症6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入院时血清PCT水平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的相关性。分析不同PCT水平的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死亡组PCT水平高于存活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PCT升高组共17例患儿,其中12例死亡,死亡率为70.6%,非PCT升高组47例患儿,其中8例死亡,占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对预测新生儿脓毒血症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于新生儿脓毒血症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将2008年3月-2012年7月我院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62例分为两组,观察存活组及死亡组PCT水平,观察PCT阳性及阴性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死亡组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阴性的危重率显著低于PCT阳性(P〈O.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准确评估新生儿脓毒血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王娇  刘雪燕  王丽 《中外医疗》2015,(3):177-178
目的:检测脓毒血症患者血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和血乳酸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该院85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并按临床治疗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监测不同程度脓毒症患者血清中PCT和乳酸水平变化及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中PCT和乳酸水平。结果严重程度不同的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及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PCT及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测定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熊明洁  范红  郭靓 《重庆医学》2011,40(30):3076-307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及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80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症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在脓毒血症分级中,血清PCT在感染性休克时明显升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Ⅱ)评分略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值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病情缓解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CT值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分级及病情转归有相关性,可用于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的诊治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PCT、CRP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降钙素原PCT、CRP值均有显著增高(P0.01);重症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比较,其降钙素原PCT阳性率有显著增高(P0.05),但CRP阳性率无显著增高(P0.05);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中,降钙素原PCT阳性率均较hs-CRP阳性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PCT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一般感染组较重症感染组预后效果良好。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值对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感染诊断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海波  苏增玲 《吉林医学》2014,(20):4407-440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8例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治疗的22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采静脉血测定其hs-CRP和PCT,检测两组患儿的血常规,并就上述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和PC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脓毒血症诊断、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细菌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感染症状的住院患者采集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并进行血培养或采集相应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将培养致病菌阳性的结果分为脓毒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以正常健康人为阴性对照组;t检验分析各组所得结果,采用R0C曲线评价PCT诊断早期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脓毒血症组和局部感染组的PC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CT浓度水平。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PCT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CT浓度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最佳临界值取0.06ng/ml时,其辅助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3.3%。结论降钙素原是感染的重要指标,不仅能早期预测脓毒血症,也能早期预测其他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PCT对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诊治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动态监测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继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价值。方法:分别于第1天、第7天、第14天测定32例患者血浆PCT含量,其中非细菌感染组13例(A组)与细菌感染组19例(B组);细菌感染组分重度脓毒血症(B1组)8例、非重度脓毒血症(B2组)11例。比较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间以及重度脓毒血症与非重度脓毒血症组间血PCT的差别。结果:第1天所有感染组PCT均高于非感染组,但只有重度脓毒血症(B1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第7天感染组患者的PCT值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且B1组的血浆PCT值明显高于B2组(P<0.05);当血浆PCT>2ng/ml时,脓毒血症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第14天B1组仍明显高于其他组,AP感染控制后PCT很快降到接近正常,PCT持续高者预后差。结论:PCT是AP继发感染较好的诊断和观察指标,对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80例成年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生脓毒血症的第1、3天及出SICU当天检测其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当天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后前3d及入住SICU期间总的出入水量,随访患者入SICU后的生存状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80例患者中,65例存活,15例死亡.两组患者第1天APACHE-Ⅱ评分、血浆NT-pro-BNP和血清PCT水平相近(均P>0.05);第3天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出入水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清PC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SICU当天,死亡组的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总出入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 <0.05).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相关(r=0.583,P<0.05;r =0.475,P<0.05);血清PCT与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r=0.769,P<0.05),血浆NT-pro-BNP与患者总出入水量情况相关(r=0.494,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感染指标血清PCT水平相关,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持续进行性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急诊感染性发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感染性发热病例分为脓毒血症组、普通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对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3组发热患者血清PCT水平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及普通细菌感染组在有效治疗后血清PCT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PCT水平进行性升高的病例及时调整抗生素控制感染后PCT明显下降,持续高水平PCT患者死亡.结论:检测血清PCT可作为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指标,PCT水平能反映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评估治疗结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伍增龙  黄永鹏  马俊  范小龙  庞荣锋 《医学综述》2014,20(20):3788-3789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胸腔术后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脓毒血症确诊后的第1,3,5,7,10日分别抽血检测患者的PCT及CRP。结果 40例胸腔术后脓毒血症患者,治疗1个月后24例患者存活,作为存活组,16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2周内死亡,9例在24周内死亡,并列为死亡组;存活组和死亡组PCT、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的评分在第1,3日较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而存活组患者在第10日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第1周内,死亡组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在第7,10日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存活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r=0.327,P=0.021),CR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r=0.378,P=0.002);第7日PCT、CRP及APACHEⅡ评分预测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三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三项指标ROC曲线下面积<0.75,提示单个指标评估重度脓毒血症28 d预后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结论胸腔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确诊后第7日PCT、CRP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检测PCT和CRP对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病人血清降钙素原( PCT) 、血小板( PLT) 计数、C 反应蛋白( CRP) 、乳酸( LAC) 的水平对判断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状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6-01 ~ 2018-06 期间在我院诊治的 90 例脓毒血症病人( 脓毒血症组) ,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非脓毒血症病人 90 例( 对照组) ,检测 2 组病人早期 血清 PCT、PLT 计数、CRP 及 LAC 的水平,并记录脓毒血症组病人 30 d 内的预后情况。结果: 脓毒血症病人的血 清 PCT、CRP、LAC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脓毒血症的血清 PLT 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脓 毒血症休克病人血清 PCT、CRP、LAC 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病人( P<0.05) ; 血清 PLT 计数明显低于两组病人 ( P<0.05) ; 脓毒血症病人入院后死亡 28 例,病死率31.11%,死亡组病人的血清 PCT、CRP、LAC 水平均明显高于 存活组病人( P<0.05) ; 死亡组病人的 PLT 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病人( P<0.05) 。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 PCT、PLT 计数、CRP 及 LAC 水平对判断脓毒血症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同期选取74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sTREM-1和尿液sTREM-1浓度的变化。通过Person法分析sTREM-1与尿源性脓毒血症死亡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判断血清CRP、PCT、sTREM-1和尿液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30 d内有22例死亡,病死率29.7%;观察患者组血清CRP、PCT浓度在术后1 d、3 d和7 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尿sTREM-1浓度在术前、术后1 h、1 d、3 d和7 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sTREM-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RP、PCT;血sTREM-1和尿sTREM-1浓度是影响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血、尿sTREM-1的检测有助于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血、尿sTREM-1的浓度水平是影响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降钙素原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监测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继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价值。方法:68例AP患者,其中非细菌感染组19例(A组)、细菌感染组49例(B组);细菌感染组分重度脓毒血症031组)16例、非重度脓毒血症(B2组)33例。分别于第1、7、14d测定血浆PCT含量,比较各组间PCT的差别。结果:第1d所有感染组PCT均高于非感染组,但只有重度脓毒血症031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第7d感染组患者的PCT值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且B1组的血浆PCT值明显高于B2组(火0.05);当血浆PCT〉2ng/ml时,脓毒血症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第14dB1组仍明显高于其他组,AP感染控制后PCT很快降到接近正常,PCT持续高者预后差。结论:PCT是AP继发感染较好的诊断和观察指标,对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鲁山 《吉林医学》2023,(6):1505-1508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的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28 d后的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9例)和预后不良组(29例)。统计脓毒血症患者入院28 d后的死亡情况,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将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28 d后,98例脓毒血症患者有29例死亡,预后不良率为29.59%。预后不良组血液感染的患者占比为65.52%,高于预后良好组的20.29%,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NT-pro-BNP、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浆GS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NT-pro-BNP、CRP、TNF-α水平高、血浆GSN水平低是影响脓毒血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戴吉  陆俊杰  周敏 《当代医学》2014,(10):40-40
目的:通过检测严重脓毒血症患者血浆脑钠肽(brainpeptide,BNP)的水平,探讨其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及安徽医科大学附一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ICU住院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患者(n=64),和一般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n=60),并选取同期入院的非感染患者为对照组(n=60),所有患者于入院1 h内抽取静脉血送检,应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BNP的水平。结果严重脓毒血症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与一般感染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般感染组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说明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在除外充血性心力衰竭因素时,临床上测定血浆BNP水平可以反映病情的轻重,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脓毒血症进行早期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  相似文献   

20.
脓毒血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鉴别脓毒血症及判断脓毒血症严重程度方面的意义.方法:选取入ICU的患者35例,其中脓毒血症组18例与非脓毒血症组17例;脓毒血症组中重度脓毒血症(SS)组12例、非重度脓毒血症(non-SS)组6例.比较脓毒血症与非脓毒血症组间以及SS与non-SS组间组的血PCT、C-反应蛋白(CRP)、WBC、淋巴细胞(PLT)、体温(T)以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别.结果:①脓毒血症组患者的PCT值明显高于非脓毒血症组(P<0.01), SS组的血浆PCT值明显高于non-SS组(P<0.05);②当血浆PCT>2 ng/ml时,脓毒血症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以PCT>2 ng/ml做为诊断脓毒血症的标准,得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2.22%,88.24%,80%;③脓毒血症与非脓毒血症组的CRP、APACHEⅡ及WB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P<0.01,P<0.05),而T及PLT则无明显区别;④SS组与non-SS组的CRP、APACHEⅡ、WBC、T及PLT比较,除APACHEⅡ外,其余的各参数间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结论:PCT优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炎症反应参数,可作为早期鉴别全身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的快捷、敏感、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