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146例白光内镜怀疑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醋酸喷洒组(76例)和内镜下美兰喷洒组(70例),分别采用0.2%美兰溶液或1∶4的上海白醋进行胃黏膜喷洒,可疑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评价.结果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0.2%美兰喷洒后,表现为蓝色着色,与周围黏膜比较,分界清楚;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醋酸喷洒后表现为黏膜白斑,病变区域较喷洒前显示得更为清楚.内镜下醋酸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6%(55/65)、90.9%(10/11);内镜下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48/58)、100%(12/12),与病理诊断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镜下醋酸喷洒和内镜下美兰喷洒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分别为73.7%(56/76)和68.6%(4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美兰染色优于醋酸染色(P=0.009).结论 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都有助于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美兰染色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优于醋酸染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镜下美兰与醋酸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方法选取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200例疑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醋酸染色组(100)与美兰染色组(100),对比内镜下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醋酸染色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6.90%、93.75%,美兰染色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77%、94.12%,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醋酸染色组阴性似然比明显高于美兰染色组(P<0.05);醋酸染色组OR值低于美兰染色组(P<0.05)。在染色以后,随访3 d,两组患者均无胃肠道不适、染色副作用等症状。结论内镜下美兰染色与醋酸染色均有利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但内镜下美兰染色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靛胭脂-醋酸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异常的118例患者行内镜检查,随机分为白光内镜组57例和染色内镜组61例,于病变处取活检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染色内镜组患者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24.59%(15例)及肠上皮化生检出率36.07%(22例)高于白光内镜组患者的10.53%(6例)及17.54%(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内镜组胃黏膜不着色患者中其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的灵敏度为84.62%,胃黏膜着色不良患者中其低别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灵敏度为91.18%;不同的胃黏膜着色结果提示不同的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靛胭脂-醋酸染色可明显提高胃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平坦型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就诊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有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行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共入选240例,染色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染色组中18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退色,其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现率之和为94.4%(17/18);79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着色不良,其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现率之和为91.1%(72/79)。染色组共检出早期胃癌10例(8.3%)、上皮内瘤变25例(20.8%)、肠上皮化生58例(48.3%);对照组共检出早期胃癌2例(1.7%)、上皮内瘤变6例(5.0%)、肠上皮化生32例(26.7%)。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提高胃平坦型病变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黏膜退色对于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着色不良对于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并于病灶处进行醋酸-靛胭脂染色后活检。167例胃黏膜有可疑病灶的患者进一步行放大内镜检查后活检。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下取材部位选择病灶边界。经放大胃镜检查后取材部位选择病灶边缘胃小凹变化明显处。结果 167例胃黏膜可疑病灶醋酸-靛胭脂染色后活检,病理学检查发现早期胃癌5例(检出率3.00%),异型增生18例(检出率10.78%),肠上皮化生26例(检出率15.57%),分别高于常规胃镜检查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其中早期胃癌为3例(检出率1.80%),异型增生为11例(检出率6.59%),肠上皮化生为19例(检出率11.38%),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染色放大胃镜检查后活检病理检查发现,早期胃癌10例(检出率5.99%),异型增生29例(检出率17.37%),肠上皮化生36例(检出率21.56%),分别高于染色胃镜检查结果,明显高于常规胃镜检出率。与常规胃镜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胃镜能够指导内镜下胃黏膜病变的活检,早期胃癌、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对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普通内镜联合NBI-ME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110例,并对可疑病变区域取病理化验,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上述联合检查方法诊断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准确性。结果经NBI-ME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8.22%,特异性为96.05%,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94.81%,阳性似然比为22.33,阴性似然比为0.12,约登指数为0.84。结论普通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明显提高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易  韩盛玺  刘晓岗 《西部医学》2009,21(7):1143-114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的胃黏膜淡蓝色嵴,并与其肠上皮化生的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对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用淡蓝色嵴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8.46%,特异性为91.03%,准确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86.79%,阴性预测值为92.21%。结论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观察淡蓝色嵴,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进行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NBI-ME联合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醋酸染色技术、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及上述联合诊断方法对198例胃黏膜可疑病变者进行诊断.以病理学检测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手段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图片质量、诊断一致性及诊断效果.结果:醋酸内镜染色+NBI-ME观察的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的图片质量评分均高于醋酸内镜染色及NBI-ME检查手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活检的阳性检出率为44.44%(88/198);醋酸内镜染色的阳性检出率为47.98%(95/198);NBI-ME的阳性检出率为47.98%(95/198);NBI-ME+醋酸内镜染色的阳性检出率为46.46%(92/198).醋酸内镜染色、NBI-ME及NBI-ME+醋酸内镜染色与病理学诊断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分别为0.706、0.767、0.878,P<0.001).NBI-ME+醋酸内镜染色检查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NBI-ME及醋酸内镜染色检查(P<0.05).结论:醋酸内镜染色联合NBI-ME的诊断效果比二者单独使用时高,可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放大技术联合醋酸与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内镜下胃黏膜有异常表现患者180例分为两组,染色组依次行窄带成像NBI技术,观察黏膜细微结构,并喷洒醋酸、靛胭脂,对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对照组不做染色,对发现的可疑部位常规活检并送病理。结果:染色组检出早期胃癌2例(2.2%),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51例(56.7%),低级别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例(25.6%);对照组分别检出0例、34例、7例,染色组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BI放大内镜联合醋酸与靛胭脂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内镜下胃黏膜形态的改变与肠上皮化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该院接受内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究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肠上皮化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内镜下不同黏膜形态其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存在很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在溃疡、小结节以及黏膜粗糙等形态下检出率要更高(均>50%)。结论:内镜胃黏膜形态与肠上皮化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该以此为标准来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有效检出率和相应病变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放大染色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张斌 《医学综述》2008,14(15):2307-2309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检查中能清晰显示黏膜微细结构的变化,其与黏膜染色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背景。对于黏膜的微小早期病变的镜下检出率及诊断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放大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醋内镜下喷洒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镜下怀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22例采用食用白醋稀释4倍后喷洒1020 ml后观察活检。结果:22例患者活检阳性17例,内镜与病理符合率77.3%,而对照组20例,内镜与病理符合率35.0%。结论:白醋胃镜下喷洒在提高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病理诊断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放大内镜联合蓝激光成像(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blue laser imaging,ME-BLI)在存在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人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就诊,存在萎缩或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普通白光内镜及ME-BLI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ME-BLI对于萎缩胃黏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0%、71.96%、79.02%、62.26%、95.65%;对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07%、95.94%、92.31%、100%。结论 应用ME-BLI对萎缩及肠上皮化生诊断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是胃腺癌的癌前病变,临床上主要通过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合对其进行诊断和随访观察。传统方法依赖内镜医师经验发现病变,活检部位随机选取,所以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只在评价新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萎缩性胃炎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46名经传统内镜检查疑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胃粘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隋况,并在共聚焦显微内镜检查同一部位活检病理检查该部位粘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情况。 结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0.495,0.4〈k〈0.75),敏感性为83.00%,特异性为67.50%。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和病理检查诊断肠上皮化生一致性较高(Kappa=0.557,0.4〈k〈0.75),敏感性85.98%,特异性70.59%。 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与病理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具有无创性实时显示活体胃肠道粘膜光学断层图像的优势,可以反复观察和随访对比。共聚焦激光纤维内镜在诊断消化道疾病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5.
亚甲蓝染色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喷洒亚甲蓝对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有微隆起、糜烂、小溃疡、粗糙不平及色泽改变等异常表现的317例患者,其中150例(染色组)予0.5%亚甲蓝作黏膜染色,对异常染色区重点活检送病理检查;另外16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胃镜下活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染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常规内镜下喷洒亚甲蓝作黏膜染色可明显提高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刘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2,(4):75+77-75,77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肠上皮化生(I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Olympus H260窄带成像内镜对6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进行内镜诊断,送检病理,以验证窄带成像内镜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窄带成像内镜和普通内镜对CAG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6.2%和54.5%(P〈0.05)、特异度分别为90.3%和84.2%(P〉0.05),对肠上皮化生的敏感度为82.3%和18.2%(P〈0.01),特异度为97.7%和85.7%(P〉0.05)。结论窄带成像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在敏感性方面较普通内镜有明显的优势,可不等待活检病理结果直接作出比较准确的内镜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对早期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应用NBI放大胃镜(窄带成像放大胃镜)联合靛胭脂、醋酸染色手段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本院消化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检查疑似胃粘膜下有异常患者486例为分析对象,对患者采取两种诊断方式并据此以每组24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接受NBI放大胃镜计数检查,对粘膜细微结构进行观察,喷洒靛胭脂、醋酸并对于提示异常的部位送病检,而对照组不进行染色处理,对异常组织送病检。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早期胃癌、萎缩、萎缩合并肠上皮化生、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鉴别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胃癌应用NBI放大胃镜联合靛胭脂和醋酸染色进行检查能够极大程度地保障检出率以及对不同类型疾病的鉴别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访观察根治幽门螺杆菌(Hp)后对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分析157例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给予抗Hp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程度改变。结果 102例根治Hp患者随访1年,根治前后比较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评分显著减少(P〈0.01),肠上皮化生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86例随访2年,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评分均有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根治Hp后可使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内镜下胃黏膜形态特点及其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为金标准,将110例同期接受胃镜检查的受检者分为Hp(+)组和Hp(-)组.重点观察Hp(+)组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并分析基于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对Hp的诊断价值.结果:Hp(+)组内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黏膜肿胀、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鸡皮样改变、白色黏液渗出、点片状充血、胃黄色瘤、增生性息肉和胃窦部隆起型糜烂的检出率高于Hp(-)组,规则排列的集合细静脉、胃底腺息肉、陈旧性出血斑的检出率低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诊断Hp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3%、80.00%、85.45%、86.57%、83.72%,内镜下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87,P<0.05).结论:Hp(+)患者内镜下常出现胃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萎缩、肠上皮化生、鸡皮样改变等特征表现,上述胃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对Hp(+)的诊断价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醋酸联合靛胭脂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6例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对60例患者胃黏膜可疑病灶的病变中央及周边进行多处活检;然后进行醋酸-靛胭脂染色,比较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下病灶边界清晰程度,并于染色病变周边活检。另外1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78例行常规胃镜检查,于病变边缘活检行病理检查;78例行胃镜下醋酸-靛胭脂染色,于病变染色边缘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60例患者胃黏膜活检醋酸-靛胭脂染色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分别为25.00%和31.67%,分别高于常规胃镜检查病灶边缘活检病例(13.33%和18.33%),差异有显著性( P<0.05)。78例行胃镜下醋酸-靛胭脂染色患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分别为24.36%和30.77%,分别高于常规胃镜检查病灶边缘活检病例(11.54%和16.67%),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醋酸联合靛胭脂色素内镜能够指导内镜下胃黏膜病变的活检,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要优于常规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