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脉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调查未治疗高血压患者 6 96例 ,男性 387例 ,女性 30 9例 ,年龄 38~ 86岁 ,平均 6 6 .9岁 ,高血压病史 8.0 3±6 .85年。按平均压 (MBP,m m Hg) <10 7,≥ 10 7分为二组 ,再分别以脉压 (mm Hg) <6 0 ,6 1~ 80 ,81~ 10 0 ,>10 0分为 4个亚组。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 ,超声心动图测定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 VM)和收缩功能指标 (EF、FS)。比较各亚组的体重指数 (BMI)、体表面积 (SBA )、血糖、血脂、BU N、Cr、UA、CCr、L VMI、EF、FS及心脑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1)不同脉压水平的患者 ,在 MBP 10 7或≥ 10 7的各亚组中 ,高血压病史、吸烟者、饮酒者、BMI、SBA、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2 )脉压与 BUN、Cr、U A、年龄、SBP、L VMI呈正相关 (分别为 0 .75 ,0 .6 0 ,0 .70 ,0 .4 8,0 .5 9,0 .5 6 ,P均 <0 .0 5 ) ,而与 CCr、DBP、FS、EF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6 8,- 0 .5 2 ,- 0 .4 9,- 5 .5 1,P均 <0 .0 5 )。 (3)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有关 (P均 <0 .0 5 ) ,但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  相似文献   

2.
赵建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669-167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29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按PP值大小分为PP1组56例:PP50~60mmHg,PP2组61例:PP61~70mmHg,PP3组63例:PP71~80mmHg,PP4组49例:PP≥81mmHg,四组。分别比较个组间所测量数椐的均数值。对入选患者测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U)、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 r)。结果:随着PP值的增大,EF%,E/A,LVED的参数逐渐下降,而LVM I、LVPW D参数逐渐增加,再不同的PP组中CC r随着PP值增加而逐渐下降,MAU则随着PP值的增大而增多。结论: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而且与PP值有关。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压是收缩压减去舒张压的差值,由心肌收缩力、心搏量、动脉系统的弹性所决定.近年来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脉压增高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脉压可更敏感地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脉压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控制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按脉压(PP)水平分为两组:即PP≥60mmHg组和PP〈60mmHg组;对入选者做以下检查: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部CT、尿常规、血肌酐、尿D2微球蛋白(D2-MG)。结果PP≥60mmHg组与PP〈60mmHg组比较,左心室肥厚、冠心病、脑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缩小脉压。  相似文献   

5.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吉云  扬志勇  苗年海  陈继群 《安徽医学》2010,31(10):1194-1196
目的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0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Hg组和脉压〈60mmHg组,两组患者均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CT、血肌酐及尿清蛋白定量测定。结果脉压〉60mmHg组冠心病、左心室肥厚、脑梗死发生率、血肌酐浓度、24h尿清蛋白定量均高于脉压〈60mmHg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6例,按动态脉压指数水平分为3组:脉压指数≤0.40组(44例),脉压指数0.41~0.50组(56例),脉压指数≥0.51组(46例)。3组患者均化验血清肌酐,行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颅脑CT和(或)MRI检查;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h平均舒张压(24hMDBP)、24h平均脉压(24hMPP)、脉压指数、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峰)及舒张晚期左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峰)比值(E/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3组患者左室肥厚、脑损害、肾功能损害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指数0.41~0.50组及脉压指数≥0.51组以上指标患病率与脉压指数≤0.4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指数≥0.51组以上指标患病率与脉压指数0.41~0.5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指数≥0.51组LVEF〈50%患病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A〈1的患病率与脉压指数≤0.4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动态脉压指数与心脑肾及颈动脉损害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增大与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脉压指数可以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自ASCOT—BPLA研究结果报道以来,降压治疗选药的问题一直在争论,试验结果表明,在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方面,氨氯地平/培多普利现代组合效果优于阿替洛尔/卞氟噻嗪传统组合,因此,2006年发表的英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列为5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一线药物,55岁以上及黑种人一线治疗选用钙拮抗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治疗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应用ACEI+CCB或ACEI+利尿剂或三类药物联合,β阻断剂作为四线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亮  崔兰 《吉林医学》2007,28(16):1731-1732
随着近年来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的渐趋成熟,人们可敏感地评价血压变化对靶器官的影响。临床上ABPM常用的参数有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等。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动态脉压增高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事件密切相关,并且其相关性独立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脉压(pulse pressure,PP)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是心、脑、肾靶器官病变严重程度最佳预测因子。本文对高血压病动态PP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脉压升高与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临床上主要以舒张压水平作为高血压诊断及治疗的标准。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压与舒张压同等重要,前者对于预报心血管发病和预后的作用甚至超过后者。近10年来,许多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都提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增宽都是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脉压是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子,脉压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是更强的靶器官损害及死亡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施志雄 《广西医学》2011,33(10):1302-130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20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脉压水平分为PP〈50mmHg组,50~60mmHg组,61—70mmHg组,PP〉70mmHg组。观察各组脉压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性别、吸烟、血糖、血脂和高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进入回归方程,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脉压与靶器官损害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高血压痛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脉压增大,靶器官损害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脉压(PP)与各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90例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30例,MS组非高血压病组(MS)30例,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病组(HMS)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相应代谢指标,并进行靶器官指标检测(包括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结果:(1)MS组和HMS组PP均增大;(2)PP与各靶器官损害指标间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P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中膜厚(IMT)、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PP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本研究通过队列研究设计观察未经药物治疗的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程度.方法:本研究纳入从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3例进行分析.患者于纳入研究当日,搜集一般资料,空腹抽取静脉血留作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全套等生化检查;搜集患者晨尿做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和颈动脉彩超检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脉压差值与上述指标的关联性.结果:几个不同级别的脉压差之间,年龄、收缩压、肾血管阻力、白蛋白肌酐比值、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脉压差值与年龄、白蛋白肌酐比值、左室质量指数、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的改变有显著性关联(P<0.05).结论:中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值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可作为靶器官损害的判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华伟  金丹丹  陈浩  唐关敏 《浙江医学》2021,43(22):2404-2406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高血压患者206例,根据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损伤组(60ml/min<CCr<90ml/min)110例和对照组(CCr≥90ml/min)96例,测定两组患者的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尿微量白蛋白(UMA)。采用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CSBP与UMA的关系。结果肾损伤组CSBP、UMA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CSBP与UMA呈正相关(r=0.29,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SBP是UMA的独立危险因素(茁=0.37,t=7.04,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CSBP升高是引起UM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血压还可直接累及大动脉,但较为少见。如累及主动脉形成夹层动脉瘤,病人常死于动脉瘤破裂。还可引起肢体动脉硬化或闭塞,导致下肢功能障碍或坏死。临床资料发现,我国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顺序依次为脑、心和肾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及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行左心导管术的老年患者84例,根据患者袖带法测定的肱动脉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52例)和非高血压组(32例),用导管测定两组患者升主动脉处中心动脉收缩压(CSP)和中心动脉舒张压(CDP);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患者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结果:①两组对象CSP均明显高于袖带法测定的肱动脉收缩压(P<0.05);CDP与肱动脉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1);高血压组CSP及CDP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②高血压组IVST、LVPWT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LVDd、LVEF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③随着心功能的降低,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脉压升高,反射波增强,压力增高,压力增强指数比值增大(P<0.05).结论:袖带法测量的肱动脉血压不能完全代表中心动脉血压,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改变可以反映患者左心功能情况,中心动脉脉压升高、增强指数增加可能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P)患者24 h脉压、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单纯老年DM合并HP患者95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126例,对比分析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结果伴靶器官损害组与单纯老年DM合并HP患者组比较: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降低,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脉压、夜间脉压升高;心率变异性各指标(SDNN、SDANN、SD、rMSSD、PNN50)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动态脉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反映老年DM合并HP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以往舒张压(DBP)是评估高血压严重性的指标,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收缩压(SBP)是评估心血管病危险性的重要因素;脉压(PP)增大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更能准确地估测心血管事件。多项研究发现,当收缩压恒定在160mmHg时,舒张压75mmHg比舒张压95mmHg的患者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12%;而在冠心病的临床试验中也发现,脉压在100mmHg比脉压在40mmHg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上升1.5倍。这说明,脉压越大的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越高。因此,目前对高血压治疗已从对舒张压的重视逐渐转变为对收缩压及脉压控制的关注。近年来,对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关浩增  李醒三  郭清  陈敏  莫永秀  韦巍 《广西医学》2005,27(12):1909-19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平均脉压(24hMPP)与靶器官亚临床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30例非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观察,分别检查他们的24h动态血压(AMBP)、心脏和颈动脉超声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计算出相应的24h平均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CCA-IMT)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UAE),并将两组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和血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24hⅧP、24hSBP和24hM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该组的LVMI,CCA-1MT和UAE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的24hMPP与LVMl、CCA-IMT和UAE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0,43,0,39,P〈0.01)。结论24h动态脉压和LVMI、CCA-IMT、UAE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脉压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亚临床损害有关,检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24h平均脉压、左室重量指数、颈总动脉IMT和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将有利于对靶器官损害的早期发现和逆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